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蒋智华 《云南农业》2008,(10):29-3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今全球性的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促进现代化的实现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云南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进而提出转变云南农业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部地区2000年以来的相关资料,通过沿用新古典经济学内生增长理论构建出了西部地区农业增长的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财政政策的区域化调控成效,得出了西部财政政策与农业增长的经验事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农业税减免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是有利于农业产出增长的,减税的政策效应大于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但财政税收和财政支出政策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还未很好地形成,财政政策调控成效不是很明显;人口增长并不能带来农业产出增长,西部地区农业产业仍然是在劳动力驱动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增长率的上升降低了人均资本存量进而带来的人均产量下降正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今全球性的大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的快慢,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我区农业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二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力求为我区农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的稳健发展提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西部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 《农业与技术》2007,27(2):140-142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测度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费用的增加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60%源于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论文提出了提高西部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促进西部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今全球性的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云南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现状出发,针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部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由于存在着各种不恰当的增长方式,西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这给未来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探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状况,并进一步探索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欠发达地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更新农业经营理念和政府的强力支持等措施,推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从而转变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东中西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促进东中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但制约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物质资本的投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端农业人才的引进是农业转型至关重要的条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基于财务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基本理论,针对财务可持续增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中关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最终从财务角度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袁元 《世界农业》2024,(1):27-40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是中国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实现农业“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21年省级农业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倡议对沿线省份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促进沿线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且效应总体呈波动递增的变化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区位与民族层面的差异,对沿线东部地区的效应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非民族地区,并超过了西部地区总体的增长效应。机制检验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能够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金融发展来驱动,且农业金融发展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大。从长远上看,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获得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内在驱动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关于生态脆弱带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构建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就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籍助于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的内在联系及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了西部地区应采用精细密集农业和特色集约农业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也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文章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探索了中国农业可持续性的特征以及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豫西旱农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年降水量偏少,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率大,干旱灾害频繁,且持续时间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豫西旱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改善豫西旱农区缺水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就必须在探明其水资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旱作农业抗旱节水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选用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广泛采用各种抗旱节水农艺措施;大力推广降水集存技术、节水灌溉及化学抑蒸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证豫西旱农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持续农业是生态农业的继续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生态农业与石油农业和绿色革命的本质差异,简述了生态农业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持续农业之间的关系,提出生态农业是持续农业的一种成功的具体模式和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土地肥力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单施偏施化肥和有机肥投入的减少,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有机肥的产业化利用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有机肥增施、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新路子,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实施有机肥产业化的建议,以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既代表全球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又代表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加强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开发建设,必将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的全面开发,并推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建设可重点开发以下四大工程:农田生态建设工程、林业建设工程、绿色食品开发工程和旅游农业开发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在我国整个农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力开发该区旱地农业,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的资源与优势,开发该区旱地农业的地位与作用,该区旱地农业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大力开发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由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17个指标组成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多指标综合模型法对中国1991-2013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部、中部、西部3大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步上升,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水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政府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资源减量化投入水平、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贯彻4R原则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效益等。  相似文献   

20.
山西旱地农业发展策略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旱农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分析当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粮食生产区位,提高单产;充分利用坡耕地资源,发展经济林和草食家畜;利用产业化方式,加工转化各种农产品等实现旱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