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裹包青贮苜蓿代替50%等量干物质的苜蓿干草,分析其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性能以及乳品质的影响。选取产奶量相近的中产奶牛2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头,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组使用裹包青贮苜蓿代替50%等量干物质的苜蓿干草,试验期40 d,其中预试期10 d。在试验期间测定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在30 d内平均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了8.2%(P0.05);产奶量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乳脂率和乳蛋白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7.2%和9.3%(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在奶牛日粮中用裹包苜蓿青贮替代部分苜蓿干草能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并对乳品质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甜高粱青贮(SS)相比于苜蓿青贮(AS)对于奶牛的饲用价值。使用两种试验日粮,精粗比均为50∶50。每种日粮中甜高粱青贮和苜蓿青贮占粗饲料的70%(干物质基础)。试验选用12头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进行交叉试验设计。相对于AS,SS含有高于AS 58%的中性洗涤纤维,而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粗蛋白质含量较AS分别低36.6%和72.7%。饲喂SS组奶牛产奶量低于AS组(33.0对36.7kg/d)。但是,两处理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能量校正乳和饲料转化率相似。利用SS替代AS提高了乳脂肪浓度(4.44%对3.80%)和总固形物含量(13.31%对12.88%),降低了乳糖浓度(4.55%对4.61%)、乳非脂固形物浓度(8.88%对9.08%)及乳尿氮浓度(10.0对14.0mg/dL)。由此得出结论,即利用SS替代AS对于产奶量有负面影响,但干物质采食量、能量校正乳含量和牛奶转化率相似。  相似文献   

3.
饲喂苜蓿干草对引入澳大利亚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干草,对引入纯种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的影响,选择48头产奶量、膘情、年龄,泌乳阶段一致的引入纯种奶牛进行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为试验Ⅰ组(对照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饲喂苜蓿干草2.5kg/d、5kg/d、7.5kg/d,3kg精料基础料加每产4kg奶补1kg产奶料,玉米青贮自由采食。测定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乳成分和试验前后奶牛体重。结果对照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4%标准乳日产量、乳蛋白率、乳糖率和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和乳蛋白的平均日产量均随苜蓿喂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组体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试验Ⅲ组比对照组和试验Ⅱ组极显著减少(P<0.01)。增加苜蓿干草喂量,对提高引入澳大利亚高产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和奶品质有一定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前有试验结果表明,真胃灌注不饱和游离脂肪酸可以显著降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与此相对照,有试验表明,当灌注不饱和甘油三酯时,干物质采食量只有很小幅度的下降。而我们则推测,不饱和游离脂肪酸可能会比等量不饱和甘油三酯会对采食量具有更大的抑制作用,我们用4头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做了一项简单前后反转试验设计(re—versal design)。试验奶牛饲喂由23%苜蓿青贮、23%玉米青贮、40.3%粉碎脱壳玉米、10.5%豆粕组成的全混合日粮(以干物质计算)。其中,2头奶牛真胃灌注大豆不饱和游离脂肪酸(日灌注量为0、200、400、600g),另2头奶牛灌注相同量的大豆甘油三酯;其后,这些奶牛交替灌注不同来源的试验油脂。每1个灌注量的灌注时长为5d、每1个灌注量在灌注时分成4等分,分别于06:00、10:00、17:00、22:00时间点脉冲灌人真胃。油脂中没有添加任何乳化剂,试验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任何消化异常现象。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油脂来源均线性显著降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且添加量与油脂来源间存在交互作用。斜率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组降低干物质采食量的效应是甘油三酯组奶牛的2倍还要多。添加油脂导致采食量下降的同时,产奶量也下降。而乳脂率则随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灌注量增加线性显著升高,而甘油三酯组乳脂率则未受到油脂添加的影响。但不论灌注任何油脂,牛奶中中短链脂肪酸随灌注量的增加均下降。真胃灌注任一种油脂,牛奶中C18:2和C18:3均线性升高;顺-9-C18:1未受到影响;灌注200、400、600g不饱和游离脂肪酸各组灌注来源C18:2转化到奶脂肪的效率分别为35.6%、42.5%和27.8%,而相应的甘油三酯组分别为34.3%、39.6%、34.0%。血液胰高血糖素样肽1(7~36)氨基化合物(GLP-1)随着油脂灌注量的增加而下降,血浆中CCK-8则未受到影响。不饱和游离脂肪酸达到12指肠对干物质采食量的抑制作用要高于甘油三酯,而该效应可能部分受到GLP-1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Khorasani等研究用整株大麦/黑小麦或豌豆/黑小麦青贮代替苜蓿青贮饲喂奶牛,观察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变化。该试验用20头泌乳初期的荷斯坦奶牛和24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并分别分为4组,每组饲喂以下4种日粮中的1种,试验持续7周。所有日粮的精粗比均为6:4。蜴干物质计粗料的25%是苜蓿干草,余下的75%是如下成分:①苜蓿青贮;②大麦/黑小麦青贮;  相似文献   

6.
鸡粪青贮取代奶牛精料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兰云贤  林鹏  邰秀林 《饲料研究》2001,(11):21-22,24
收集新鲜土杂鸡鸡粪,加入能量饲料并调控水分后青贮,用于饲喂奶牛,观察其采食量并测量饲喂前后奶中粗蛋白、脂肪和干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鸡粪添加辅料后青贮,成为营养较为全面的再生饲料,饲喂奶牛经5~7d适应期可取代精料的50%以上,奶牛的奶成分无显著变化(P>0.05),牛奶也无任何异常气味。鸡粪经适当加工调制作为反刍动物饲料可节约饲料成本,变废为宝,有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苎麻青贮替代饲粮中苜蓿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24头体重、胎次、产奶量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各组以苎麻青贮分别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0(对照组)、33%(试验1组)、67%(试验2组)和100%的苜蓿干草(试验3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苎麻青贮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以及粗灰分的含量均高于苜蓿干草。2)苎麻青贮替代苜蓿干草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苎麻青贮替代苜蓿干草对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试验3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5)对照组和试验1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随着苎麻青贮添加比例的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逐渐升高,试验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得出,苎麻青贮可以替代奶牛饲粮中苜蓿干草,而不影响生产性能、乳成分及血清指标,适宜的替代比例为33%~67%。  相似文献   

8.
苜蓿添加量对高产奶牛泌乳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头2~4胎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各组产奶量、体质量、胎次和泌乳天数(DIM)差异不显著。3组奶牛日粮中苜蓿干草的添加量分别为2(对照)、4和6kg,相应的日粮干物质(DM)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6%、17.2%和18.8%,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NDF)和产奶净能(NEL)含量相同,分别为37.4%和6.9MJ/kgDM。结果表明,在以苜蓿干草为主的奶牛日粮中提高粗蛋白含量能显著提高产奶量(P〈0.05);干物质采食量(DMI)变化不显著(P〈0.05),但有增加的趋势;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及干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奶牛日粮中大量使用苜蓿干草并不增加日粮成本,可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6kg组与对照相比纯增效益最高。苜蓿干草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6kg。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比例的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混合饲草对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的饲草搭配比例,以降低饲草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缓解饲草供需矛盾。设置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折算为干物质)的质量比分别为1∶0、7∶3、3∶2、1∶1、2∶3、3∶7、0∶1的7组混合饲草,选择体况中等、发育良好、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3~4月龄70只小尾寒羊,按照试验要求随机分为7组进行单圈饲喂,每组每天饲喂一种比例的混合饲草30kg、精料8kg,正试期60d,每天测定采食量,每10d测定体质量增加情况。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混合饲喂肉羊,可产生较好的育肥效果,但综合考虑采食量、体质量增加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认为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折算为干物质)质量比为1∶1是各饲草组合中的最佳组合,只均日增重0.192kg,经济效益132.2元,较饲喂苜蓿干草0.179kg、39.55元分别增加7.26%、92.65元,较饲喂裹包青贮甜高粱0.132kg、74.2元分别增加45.45%、58元。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折算为干物质)按适宜质量比混合饲喂肉羊,可显著提高肉羊日增质量和经济效益,2种饲草的最佳混合质量比为1∶1。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苜蓿青草与燕麦青草混合饲喂对关中奶山羊采食量、产奶量、乳品质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将240只体重相近、分娩胎次在2~3胎、24~48月龄的健康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含50%青贮玉米的试验日粮,试验1组饲喂20%青贮玉米+10%苜蓿青草+20%燕麦青草的试验日粮,试验2组饲喂20%青贮玉米+15%苜蓿青草+15%燕麦青草的试验日粮,试验3组饲喂20%青贮玉米+20%苜蓿青草+10%燕麦青草的试验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75 d,测定各组试验羊只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日均采奶量、乳品质指标(乳蛋白、乳脂肪、乳糖和全乳固体含量)、瘤胃液发酵参数(pH值、氨态氮和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试验2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日均产奶量、乳脂肪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4组瘤胃液pH值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3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说明在关中奶山羊日粮中添加15%苜蓿青草和15%燕麦青草可以提高关中奶山羊的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方式制备的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后,对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定中国荷斯坦牛开展全株玉米青贮饲喂试验。将28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4头。前者饲喂不添加菌剂制备的全株玉米青贮,后者饲喂添加青贮菌剂制备的全株玉米青贮。统计各组奶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日均产奶量、料重比、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计算各组奶牛日均经济效益和试验期总经济效益。[结果]采用添加青贮菌剂制备的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后,奶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和料奶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日均产奶量、平均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每头牛日均产奶量增加1.91 kg,乳脂率增加0.22个百分点,乳蛋白率增加0.06个百分点。试验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每头牛日均经济效益增加4.73元,正试期内总经济效益增加1 986.60元。[结论]采用添加青贮菌剂的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能有效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石玉13号玉米为材料,比较全株玉米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对裹包青贮和窖贮全株玉米在干物质营养成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玉米裹包青贮干物质含量高于窖贮,裹包青贮奶牛14 d和28 d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窖贮玉米(P<0.05);饲喂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窖贮奶牛28 d乳脂率极显著低于裹包青贮(P<0.01),乳蛋白率显著低于裹包青贮组(P<0.05);裹包青贮与窖贮全株玉米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窖贮相比,裹包青贮每头奶牛增加产奶量0.06 kg/d,每头奶牛增加效益0.23 元/d。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10头奶牛,分别在春季、夏季进行采食量试验以研究环境温度对奶牛日粮营养物质进食量的影响。根据饲料中AIA含量及进食量、粪中AIA排出量计算其青贮采食量。结果表明,奶牛春季、夏季的营养物质采食量有明显差异。环境温度对奶牛日粮营养物质进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高湿全混合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水对饲料温度及奶牛采食量、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泌乳荷斯坦奶牛(155.8±60.1DIM),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28d。每天10∶00饲喂1次。基础日粮由30.9%的玉米青贮、30.3%的苜蓿草、21.2%的高湿玉米和17.6%的蛋白质饲料原料组成。通过降低水的添加量来调控日粮干物质含量,处理日粮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56.3%,50.8%和44.1%。试验在5~8月间进行,牛舍外环境温度为18.2℃±3.6℃,牛舍内环境温度为24.4℃±3.3℃。每期试验的最后14d测定干物质采食量;最后7d,每日3次(10∶00,13∶00和16∶00)测定产奶量、饲料温度和牛舍内温湿度,采集鲜日粮样品和剩余饲料样品用于测定奶牛的采食行为;最后4d,采集乳样品分析乳成分。鲜日粮样品和剩料样品采用滨州筛分离,用于测定奶牛的采食行为,滨州筛由三层筛网(19,8和1.18mm)和一个底盘组成,饲料被分成4个组分(长、中等、短和适中)。采食行为以每种组分实际采食量占预测采食量的百分比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投喂日粮数小时后,随着水添加比例的提高,日粮长颗粒分数越多,日粮温度升高越快,并且降低了干物质和淀粉及中性洗涤纤维的总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不受添加水量的影响。乳的生产效率随着水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更高的牛舍内温度也提高了投喂日粮的温度,导致了饲料酸败和干物质采食量降低。总之,对于由牧草和青贮饲料组成的高湿日粮(干物质含量低于60%),额外的添加水提高了奶牛的挑食行为,特别是牛舍内温度较高时,挑食现象更加严重并且降低了养分的消化。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木浆场的残渣含干物质11.8%,干物质的化学成份(%):粗蛋白35.9、酸性洗涤纤维44.1、中性洗涤纤维56.3、半纤维素12.2、木质素3.26、粗脂肪1.45、粗灰分10.1。有饲用价值。用玉米粉、干苜蓿和千牧草为主要成份,添加食盐、磷酸二钙、微量矿物质、维生素 A、D。在这种基础饲料中加进木浆残渣,喂给约40公斤重的绵羊进行试验。残渣喂给量,开始15天之内2公斤,15天以后可增加到2.5公斤。对采食量无不良影响,也没出现病症。另外,对于残渣进行了40天的增重试验。饲料中35%的粗蛋白质由干残渣提供。试验结果,喂残渣的增重量明显增加。屠宰时也没发现病症,对肉质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TMR中不同长度的苜蓿干草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旨在研究泌乳奶牛TMR中添加不同长度的苜蓿干草对奶牛采食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采用3个3×3拉丁方试验研究了TMR中苜蓿干草长度分别为1、3、5 cm时对3头头胎及6头经产泌乳奶牛的采食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R中的苜蓿干草长度变化对奶牛的DM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当苜蓿干草长度从1 cm增加到3 cm和5 cm时,奶牛的NDF、ADF及peNDF摄入量均显著增加(P0.05);3 cm和5 cm长度的苜蓿干草较1 cm的能显著提高奶牛4%FCM产奶量、产奶效率及乳脂率(P0.05)。结果提示,泌乳奶牛TMR中苜蓿干草以较长的5 cm为宜;较长的苜蓿干草不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能增加其有效纤维的摄入量,提高其4%FCM产奶量、产奶效率及乳脂率。  相似文献   

17.
选用16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其中4头带有瘤胃瘘管)研究苜蓿青贮料和燕麦青贮料刈割长度(短为6mm,长为19 mm)的不同效果。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处理采用2×2排列。试验期为21 d,其中包括14 d适应期和7 d采样期。奶牛全混合日粮组成为(DM基础):42%大麦为基础的能量补充料,10%蛋白质补充料,24%长或短的苜蓿青贮料和24%长或短的燕麦青贮料。瘤胃pH持续测定,瘤胃液相流通速率用带有瘤胃瘘管的牛进行测定。采食行为用录像方式进行测定,采食日粮类型通过连续称量8头牛食糟中日粮来确定。降低苜蓿青贮料和燕麦青贮料的长度降低了日粮几何长度,分别从14.2~10.9 mm和13.4~10.4 mm。降低苜蓿长度不影响奶牛采食量,但减少燕麦青贮长度增加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19.4~21.2 kg/d)。降低苜蓿青贮和燕麦青贮对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发酵、采食行为、日粮类型和血液代谢产物均不产生影响。所有日粮的平均产奶量、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分别为36.1 kg/d、3.00%和3.16%。较低的乳脂率表明日粮易引起奶牛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这一点同时被瘤胃pH证实,所有日粮瘤胃pH每天低于5.6超过122 min。尽管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足够多,但物料颗料大小及较长时间的咀嚼都会影响长物料的作用,因此也会发生瘤胃亚急性酸毒症。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牧场养殖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饲粮中添加禾王草青贮或干草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45头健康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原则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粮粗饲料由全株玉米青贮、羊草和苜蓿干草构成,试验Ⅰ组粗饲料由禾王草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羊草和苜蓿干草构成,试验Ⅱ组粗饲料由禾王草干草、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构成,3组饲粮营养水平相近。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能显著提高瘤胃液氨态氮含量和乙酸含量、乳蛋白率(P0.05),对其他乳成分、干物质采食量(DMI)、产奶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每头牛每天多盈利1.19元。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能显著降低瘤胃液氨态氮含量(P0.05),对乳成分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能提高奶牛的DMI和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每头牛每天多盈利2.07元。由此可知,用禾王草青贮代替适量全株玉米青贮或用禾王草干草代替部分苜蓿干草不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会提高牧场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期试验观察测定洱源养殖大户和个旧规模牛场奶牛采食苜蓿、一年生黑麦草和传统青绿饲料,以及不同比例的苜蓿和一年生黑麦草对秸秆类饲料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和饲料报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奶牛采食不同青绿饲料,在高比例粗饲料日粮中,对秸秆的采食量有显著影响,对乳脂肪、乳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但对奶产量和乳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奶牛的粗饲料报酬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以精饲料为主要营养来源的奶牛,采食不同青绿饲料对秸秆采食量、奶产量、乳成分和饲料报酬无显著影响(P>0.05).(2)奶牛采食不同比例的苜蓿和一年生黑麦草,对秸秆采食量、奶产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 >0.0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粗饲料来源、可代谢蛋白质(MP)浓度、碳水化合物种类及其互作效应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所有日粮(干物质基础)均有50%由苜蓿青贮、玉米青贮构成的粗饲料、10.7%的瘤胃降解蛋白质(RDP)、4.1%~7.1%的瘤胃未降解蛋白质(RUP)、8.8%~12%的MP和22%~30%的淀粉组成。本试验共有15种日粮,试验牛分为6个区组,每个区组6头荷斯坦奶牛,分别进行3个为期21 d的试验。每期按特定顺序饲喂3种日粮后测定试验牛的产奶量、乳成分、采食量及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率,还考虑了几个主要影响因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日粮淀粉浓度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影响较小;用苜蓿青贮代替玉米青贮可降低奶牛的氮消化率、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还能增加奶牛对日粮干物质(DM)和日粮消化能(DE)摄入量,从而提高能量校正乳(ECM)、乳脂及乳蛋白产量;增加日粮MP浓度可提高奶牛对氮的消化率、ECM和乳蛋白产量,但乳蛋白含量的变化远小于NRC所推荐模型的预测值;DE浓度随淀粉浓度升高呈线性升高,但同时受粗饲料种类和MP浓度互作的影响,即日粮MP浓度较低时,DE浓度会随苜蓿青贮比例升高而降低,而日粮MP浓度较高时,DE浓度会随苜蓿青贮比例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