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世界农业面临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巨大挑战.缓控释肥是一种能够根据作物各生长期的养分需求来缓慢释放或控制释放养分的新型肥料,施用缓控释肥可以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解决传统化肥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新途径.为此,介绍了国内外缓控释肥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稻米品质、水稻产量、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创新研发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原材料和深入探索作物种子包衣肥是今后新型缓控释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缓控释肥,是指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缓慢释放,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突出特点是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从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由于缓控释肥具有减少施肥量、节约化肥生产原料(煤、电、天然气)、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被看做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通常我们所说的缓控释肥料包括了缓释肥与控释肥两大类型,按照生产工艺和施肥原理的不同来分,缓控释肥主要分为四大类:树脂包膜控释肥、脲甲醛缓释肥、硫包衣尿素、稳定性肥料。本文将对缓控释肥主要四大类产品的使用和发展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3.
缓/控释肥料类型及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控释肥料具有减少养分淋失、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发展尤其迅速,是今后肥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介绍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和质量评价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控释肥研制和开发是肥料领域的热点,其对提南作物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缓/控释肥料的类型、评价方法及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阐逮,提出了近年来国内外控释肥料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双膜缓控释肥是采用国家专利技术,在肥料的表面涂上双层水溶性而又具有缓释性能的包膜胶结剂,生产出不同时间段释放养分的包膜胶结型缓释肥料。施用双膜缓释肥不但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追肥次数、节约人工投入、节约生产成本、减少淋失养分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优化土壤环境,而且增产效果显著,是今后农业用肥发展的方向。据研究,在目标产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缓控释肥比传统速效肥料减少用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缓控释肥能有效控制养分释放速度,延长肥效期,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对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21世纪肥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日前.本刊记者就我国缓控释肥料产业的发展状况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主任白由路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李泉 《河北农业》2013,(9):40-42
一、缓控释肥发展历程 1、概念所谓缓控释肥,是指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缓控释肥是在传统肥料外层包一层特殊的膜,根据作物养分需求,控制养分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使养分释放曲线与作物需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关于玉米“缓控释肥”施用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施甸县传统施肥习惯所导致的肥料淋溶挥发、浪费严重,以及不科学的施肥方法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养分易流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等问题,特开展缓控释肥肥效和经济效益研究。缓控释肥不同用量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缓控释肥用量以60 kg/亩为宜,在此用量下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9,(23)
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肥料的滋养,随着我国经济及农业发展,研究出缓控释肥这一种新型肥料,其能够依照作物对于养分的需求逐渐释放出有益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养分。因此,把缓控释肥使用到我国的水稻培养中,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良好作用。文章主要对缓控释肥的概念、类型进行讲述,并就缓控释肥对水稻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对现如今缓控释肥技术在水稻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继而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缓控释肥是一种新型长效肥料,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减少劳动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解决持续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该肥在3~12个月内能持续不断的释放养分。养分释放模式与作物需肥规律一致.使营养元素发挥最大的肥效。为进一步做好长效缓控释肥料示范推广工作,2010年全国农技中心推荐山东临沂生产的沃夫特缓控释肥,在全国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朱明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95-16596
缓/控释肥料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对作物产量、性状、品质以及肥料利用率等的影响是其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缓/控释肥料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新型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我国目前所施用的化肥大多是单质速效化肥,肥效期短,养分容易淋失、挥发和固定,使肥料利用率很低,其中氮肥利用率在30% ̄35%,磷肥利用率10% ̄15%,钾肥利用率35% ̄50%。因此,开发可控制养分释放速度,一次施用能满足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养分需要,低成本,生产工艺简单且对环境友好的包膜控释专用肥料是新型肥料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行各业都在规划未来发展计划和蓝图,迎接行业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在"十一五"取得快速发展的我国缓控释肥产业来说,无疑也是总结经验、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从科研院所到企业、到推广部门、到国家有关职能部门都纷纷有了新的举措,不谋而合地达成了共识:"十二五"优先发展缓控释肥。近日,记者从在京召开的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以及在山东临沭召开的"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度工程技术委员会会议"上也切实感受到了这一点,同时也感受到各方对"十二五"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十二五"期间,这一新兴产业又将起航,向更高的目标前行。  相似文献   

14.
新型肥料研制技术与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综述了新型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业化,重点介绍了缓/控释肥料、商品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及功能性肥料的概念、生产技术、产品指标及国内外的产业化情况,指出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新型肥料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芳香生物聚合物,也是生物质乙醇、制浆工业等生物质精炼厂的副产品,如何提升木质素的高附加值应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利用木质素作为缓释肥载体的研究,木质素作缓释肥的载体,既可利用其物理特性吸附、包裹营养元素制备物理阻碍型缓控释肥;又可利用其活性基团与营养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来制备化学合成型缓控释肥。本文综述了木质素在制备物理阻碍型包膜缓释肥中的应用,同时综述了木质素通过氨氧化反应、曼尼希反应和螯合反应制备化学合成型缓释氮肥、螯合微肥的应用现状。最后,探析了木质素缓释肥的物理缓释和化学缓释(氨氧化反应、曼尼希反应和螯合反应)机理。加强木质素的科学研究及应用开发对促进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作物氮肥肥料利用率现状,从平衡施肥、采用缓释/控释肥料、氮肥深施及分次施用、控制施用量、根据土质不同选择施用时间、利用仪器诊断施肥、加入增效剂、精确施肥等方面总结了生物节氮的方法,并对今后生物节氮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小麦专用涂层缓释一次肥在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别在中水肥和中低水肥2种肥力的地块上,以施用普通化肥(尿素和磷酸二铵)为对照,研究了底施小麦专用涂层缓释一次肥对小麦长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小麦专用涂层缓释一次肥的小麦长势良好,秸秆粗壮,抗倒伏;中后期无需追肥也能满足小麦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省时省工;产量性状得到显著改善,籽粒产量和外观品质明显提高,增收节支合计收益高达2300元/hm2以上。小麦专用涂层缓释一次肥在小麦生产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可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缓/控释肥发展现状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控释肥料是21世纪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节本增效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缓/控释肥定义、作用机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缓/控释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在应用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展望了缓/控释肥的发展前...  相似文献   

19.
缓控释肥对水稻的应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以高产水稻品种阳光200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结合大田对比示范,研究了缓控释肥与配方肥、普通化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性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配方肥、普通化肥相比,施用缓控释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分蘖成穗率比配方肥增加1.5个百分点,比习惯施肥增加4.6个百分点。由于缓控释肥市场时价较高,尚未表现出节本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