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鳜鱼池塘单养,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本试验塘口水体,溶解氧6-7mg/L,PH7-8,透明度40cm;对饵料鱼要求活,适口,无硬剂,投喂间隔,从应及时;高温季节每天注排水2h,保持生流水状态;注意防治细菌性烂鳃病,鱼鲺病,车轮虫病和半眉虫病。只要把好饵料及鱼病关,鳜鱼池塘单养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今日农村》2002,(4):23-23
一、技术简介鳜鱼养殖方式较多,既可进行池塘、水库、湖泊、河道养殖,又可进行网箱养殖。既可单养也可混养或套养。池塘、网箱以单养为主,水库、湖泊、河道则以混养套养为好。混养或套养时应根据养殖水域中天然饵料鱼的多少决定放养量。鳜鱼池塘单养和网箱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养殖时必须配套养殖相应规格的饵料鱼,确保鳜鱼生产有充足的饵料。二、操作要点1.池塘单养鳜鱼。池塘以土池为宜,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米,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每口池塘配备1.5千瓦增氧机一台,以保证容氧充足,并…  相似文献   

3.
当前,鳜鱼的池塘养殖一般按鳜鱼池面积1:3~4的比例配套饵料鱼池,不但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与提倡发展节约型产业矛盾.近年来,沅江市鱼类良种繁育场一些养殖户,于五六月份将当年鳜鱼种与饵料鱼放养于同一口池塘中,经180天~200天饲养,待池中饵料鱼被鳜鱼吃完后,即起捕鳜鱼上市.  相似文献   

4.
以鲜活鱼为饵料,分两阶段进行了大规格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种苗的分级培育试验。第一阶段(鳜鱼种苗全长0.6~1.5 cm)以人工繁育的团头鲂水花为饵料,进行水泥池鳜鱼种苗一级培育,设置4 000、5 000、6 000尾/m2 3个密度梯度;第二阶段(鳜鱼种苗全长1.5~5.0 cm)以配套培育的麦鲮为饵料,进行池塘鳜鱼种苗二级培育,设置60、75、90尾/m2 3个密度梯度。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以5 000尾/m2密度组的生长快、存活率较高(86.67%)、规格整齐,饵料鱼规格为0.3~1.0 cm;第二阶段以75尾/m2密度组的生长快、存活率较高(80.67%)、规格差异小,饵料鱼规格为1.0~3.5 cm。因此,利用水泥池和池塘分级培育大规格鳜鱼种苗可有效解决鳜鱼种苗规模化培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一、池塘条件鳜鱼主养池选择进排水方便,水源水质条件好,池底平坦,淤泥少于20厘米,面积3~10亩的池塘。同时每亩池塘需安装1台3千瓦功率的增氧机。配套饵料鱼池选择靠近鳜鱼主养池的池塘.按1:3的面积比配套饲养饵料鱼,池塘条件同上,养殖方法同常规鱼种养殖。  相似文献   

6.
胡先锋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336-336,338
介绍了池塘主养鳜鱼饵料鱼的选择与配套方案,总结了饵料鱼的培育技术,以期为鳜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鳜鱼(Siniperca chuatsi)轮养模式的试验。池塘1~2月种植水草,2~3月投放虾苗,3~4月克氏原螯虾投饵喂养,5~6月克氏原螯虾养成起捕上市,随后投放大规格鳜鱼苗种和饵料鱼,7~12月鳜鱼通过摄食池中原有野杂鱼及增投的饵料鱼,快速长成商品鱼。通过强化管理、错季轮养,增加了池塘的有效利用时间,提高了池塘养殖经济收益。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每667 m~2纯利润4 877.3元,鳜鱼每667 m~2纯利润2 385.6元,合计每667 m~2总利润7 262.9元。该模式是以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为主,充分利用养殖品种生长周期的差异性进行轮养试验。该模式将不同养殖品种放在同一池塘错季轮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池双收,达到生态环保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林华 《农家科技》2009,(11):38-38
<正>鳜鱼又名桂花鱼,是市场上畅销的淡水名贵品种。实践证明:鳜鱼单养需要有充足的饵料鱼相配套,技术要求较高,开展大面积养殖有一定的难度。如在其他养殖水体中套养鳜鱼,既能为市场提供大量的名贵鱼类,又能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1.主要优点。①提高水体利用  相似文献   

9.
一、主养模式 1.饵料鱼配套技术饵料鱼池与鳜鱼专养池面积配比为4∶1,用花白鲢作为鳜鱼的饵料鱼。当配套饵料鱼池夏花的存量已达到或接近池塘最大负荷时,及时将夏花分出1/3,作为鳜鱼的饵料鱼投喂。存塘夏花做鱼种培育,待小规格鱼种逐渐生长到又接近池塘最大负荷时,再次分出1/3的鱼种用于投喂,仍留2/3鱼种用于大规格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10.
一、主养模式1.饵料鱼配套技术饵料鱼池与鳜鱼专养池面积配比为4∶1,用花白鲢作为鳜鱼的饵料鱼。当配套饵料鱼池夏花的存量已达到或接近池塘最大负荷时,及时将夏花分出1/3,作为鳜鱼的饵料鱼投喂。存塘夏花做鱼种培育,待小规格鱼种逐渐生长到又接近池塘最大负荷时,再次分出1/3的鱼种用于投喂,仍留2/3鱼种用于大规格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11.
金泽水库鱼类的群落结构和资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按季节共9次对金泽水库运行初期进行了鱼类资源的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并用水声学DIDSON 双声纳鱼探仪对金泽水库的鱼类资源量进行了探测,结果如下:共调查到30种鱼类,隶属于5目7科,其中淡水型鱼类28种、河口性1种、洄游性1种;草食性、植食性、滤食性、杂食性、初级肉食性和次级肉食性鱼类分别有2、3、2、9、5和9种; 渔获物中滤食性鲢和鳙无论在个体数还是重量均排在第一位;优势种(IRI>1000)有鲢、鳙、鲫和刀鲚;水声学双声纳鱼探仪探测金泽水库目前的资源量约在13.33万尾、11.58万kg,鱼产力处在高产水平。现在的鱼类群落结构与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前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现有鱼类与太湖鱼类区系相似性高。 关键词:金泽水库;鱼类;群落结构;运行初期;资源量  相似文献   

12.
刘静宜 《北京农业》2012,(27):84-85
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养殖技术与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采用鱼鸭池塘混养,能起到"一池双收"的生态效果,目前已经被广大渔民接纳并推广。渔民利用良好的地势水源条件,开挖池塘,以水面为中心,鱼鸭养殖并举,合理配置,形成大规模集群效应,达到鱼鸭双丰收。通过近几年鱼鸭混养的实际经验,总结出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在山东省临邑县建立的鱼鸭混养基地,进一步推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海洋牧场鱼类驯化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海洋牧场鱼类驯化以人工操作为主,鱼类自动驯化是建设高效海洋牧场运行模式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部分鱼类具有趋声性或趋光性习性,设计了能定时播放声音和开启灯光、同时配合饵料定时定量供应的鱼类驯化装置。通过无线水下视频监控和定位通讯,实现对驯化效果监控和远程控制。实际试验中,以黑鲷鱼苗为研究对象,经过30 d的驯化,在播放声音和开启灯光后,黑鲷幼苗集群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该驯化装置的驯化效果明显,声音、光线、饵料供应、能量供应系统等工作正常,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海洋牧场鱼类自动驯化提供了有效的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云南的气候特点结合目前比较先进的库塘养鱼技术对高原库塘养鱼的池塘管理进行流程式的归纳。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重视农业发展的今天,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池塘养鱼已成为大多数从事养 殖业者的选择之一,尤其是在北方这种距海较远的地方,池塘养鱼可以带来较大的利益,因此, 池塘养鱼成为了养殖者的不二之选,而养殖者在北方养鱼也需要一些关键技术以求在市场竞争 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调查分析表明,公选课《特种水产动物养殖》的学习主体成分非常复杂。结合学习主体的这种特征,提出了教学内容设计的6项措施。教学实践表明,结合学习主体特征设计教学内容,是提高公选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罗登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90-7191
介绍了富碘鱼面生产工艺,该工艺是对传统食品进行探讨性改造中较为成功的一例。它不仅提高了当地传统食品——鱼面的品质,促进了传统食品的生产,也说明我国食品行业有相当一部分商业机会是隐藏于传统食品的改造创新中。  相似文献   

18.
乌鳢苗种繁育及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乌鳢的人工养殖技术,对乌鳢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阶段的关键环节: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卵孵化、鱼种培育、成鱼养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总结了一套实用的乌鳢养殖技术。实践证明,使用该技术能提高乌鳢鱼苗成活率和成鱼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三北地区冷水鱼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5—8月对三北地区主要冷水鱼养殖的虹鳟、大西洋鲑、银鲑、西伯利亚鲟等发病鱼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期为冷水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发病鱼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西北地区青海的虹鳟主要为烂鳃、出血等;东北地区辽宁的银鲑为体色发黑、内脏有出血点等;东北地区黑龙江的大西洋鲑主要表现为肠炎、烂鳃等;华北地区的北京西伯利亚鲟表现为体表严重出血、吻端周围红肿等。无菌条件下从患病鱼内部器官取样划线培养细菌,并进行氧化酶反应、革兰染色、API 20生化鉴定、16S rRNA保守序列分子鉴定等研究方法。结果表明从患病的辽宁银鲑中分离到12株杀鲑气单胞菌、1株不动杆菌;从牡丹江大西洋鲑中分离14株杀鲑气单胞菌、6株温和气单胞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6株不动杆菌、2株黄杆菌;青海虹鳟鱼中分离到9株温和气单胞菌、6株维氏气单胞菌、6株不动杆菌、2株黄杆菌、2株鲁氏耶尔森菌;从北京房山西伯利亚鲟鱼中分离到3株海豚链球菌、3株不动杆菌、10株停乳链球菌、2株维氏气单胞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1株黄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89株菌中有92.13%和96.63%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具有很强的耐药性,有100%、93.26%、91.10%、92.13%、91.01%和94.38%的菌株分别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敏感,其中对左氧氟沙星无耐药菌株;另外,不同地区相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鲢及其加工废弃物发酵鱼露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分别以鲢全鱼及鲢鱼糜加工中的废弃物为原料发酵鱼露。测定了发酵过程中pH1T-VBN以及氨基酸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产品的理化成份并比较了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以鲢全鱼和废弃物发酵鱼露过程中pH、T-VBN以及氨基酸总量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产品的感官评价结果无显著差异;全鱼发酵产品的氨基氮、总氮比由废弃物发酵的产品高,但是后者的氨基酸转化率、脂肪、红色指数以及呈鲜味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比前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