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以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为实验材料,设置几种不同饵料、盐度和酸碱度,对泥东风螺幼螺生长适应性进行探讨和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泥东风螺幼螺生长的饵料为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适宜幼螺生长的盐度范围在26 ~ 31之间,幼螺培育环境的酸碱度不应低于pH6.5或高于pH8.5.研究发现,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进行培育,泥东风螺摄饵率相对较高,生长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泥东风螺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为泥东风螺养殖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病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肉与螺壳分离病是方斑东风螺养殖中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壳高0.5cm以下的稚、幼螺阶段,严重时可造成螺苗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中间培育过程中由于养殖水体中混入以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s borneoensis)为主的桡足类对稚、幼螺的攻击,导致稚、幼螺受伤部位发生溃疡性病变,进而诱发稚、幼螺肉壳分离疾病发生的镜检检查结果。通过采取杀灭螺池中桡足类的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研究结果验证了桡足类对方斑东风螺稚、幼螺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方哲  王冬梅 《科学养鱼》2012,(10):42-44
东风螺俗称花螺、海猪螺和南风螺。我国的主要经济种类有方斑东风螺、泥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3种,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是热带、亚热带种类。东风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耐低氧,经济价值高,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近年来已在东南沿海为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本文综述了东风螺的人工育苗和养殖、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东风螺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方斑东风螺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等;养殖技术研究包括苗种繁育技术和成螺养殖技术,目前方斑东方螺成螺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对虾高位池养殖、自然海区砂滩养殖、海区沉箱养殖、鲍笼养殖等;另外,还探讨了方斑东风螺的病害防治对策,认为应以预防为主,采用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鉴于方斑东风螺市场消费潜力大、养殖适应性广等特点,对其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5.
郑养福 《福建水产》2007,(2):48-48,51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a.)福建俗称旺螺.隶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方斑东风螺不但味道鲜美且价格好,人工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南麂海区野生贝类增养殖种类初步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开发驯化本地野生贝类,以它们各自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生长特性、苗种培育的容易程度以及产品销路、经济效益等为筛选原则,初步筛选出厚壳贻贝、真蛸和泥东风螺最适合南麂海区养殖,方斑东风螺和管角螺较适合养殖,等边浅蛤、波纹巴非蛤和角蝾螺虽不适合养殖但适合增殖,青蚶和嫁虫戚不适合养殖。  相似文献   

7.
东风螺水泥池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风螺学名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eLink),别名小风螺、海猪螺、花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以鱼、虾、贝肉为食,适宜于沙质或沙泥质、石头缝等处生长,平时潜伏于沙泥层中,摄食时爬出沙面,适合海南沿海地区养殖。近年来,海南省东风螺养殖业发展较快,产量高,效益好,给当地的养殖业注入新的生机,同时,通过引进新品种,创新养殖技术,使今天的东风螺养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东风螺能否通过接触感染脱壳病,将正在发生脱壳病的东风螺,与健康螺养在同一个水泥池,时间17~40d。实验结果:健康螺生长、摄食、存活基本正常,未出现感染脱壳病的症状。人工水泥池养殖东风螺,脱壳病的非生物病因是综合性因素造成的环境条件不适长期作用的结果。东风螺水泥池养殖病害防治,应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等综合预防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9.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俗称香螺、花螺,隶属于软体动物的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在我国东南方沿海广泛发布,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名贵的海珍品和经济贝类,在海鲜市场上供不应求。由于多年的捕捞生产,海区资源日益枯竭,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开展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和有关单位对方斑东风螺进行了有关养殖研究和开发工作,室内水泥池养殖生产作为方斑东风螺一种重要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东风螺俗称"花螺"、"海猪螺"和"南风螺",因其肉肥味美、酥脆爽口,是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但由于近年来的过度捕捞,造成海上天然东风螺资源匮乏,价格一涨再涨。目前,40~80粒/斤规格的东风螺收购价已达50元/斤。近年来,广阔的市场前景使东风螺一度成为南方颇为热门的海水养殖新品种。湛江腾飞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飞公司")更是开启东风螺工厂化养殖模式,加足马力进军东风螺养殖市场,并将  相似文献   

11.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a Link)是我国南方海产腹足纲的重要经济种类,分类上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方斑东风螺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人工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我省闽南地区东风螺人工养殖还处在试验、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东风螺俗称花螺、香螺,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区域,为肉食性底栖生活种类,因其贝壳漂亮、味道鲜美、肉质脆爽而闻名。自我国突破东风螺人工育苗和养殖等关键技术以来,因其养殖具有生产设备简易、投资少、风险小、日常饲养管理技术难度不大、操作简单等优点,东风螺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肉壳分离病是近年来发生在:宇斑东风螺稚、幼螺中间培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之前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该病的主要诱因是由于混入养殖池内的捕食性桡足类对稚、幼螺的攻击,导致稚、幼螺受伤部位发生溃疡性病变。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梯度90%晶体敌百虫对壳高0.09cm~0.20cm的稚、幼螺和桡足类的毒性试验结果,旨在寻求在方斑东风螺稚、幼螺培育池中杀灭桡足类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稚、幼螺对敌百虫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6×10^-6浓度下24h后仍能正常摄食,而培育池中的桡足类在1.5×10^-6浓度条件下5h内基本被杀灭,两者对敌百虫毒性的适应呈显著差异,利用这一差异可有效杀灭培育池中的敌害生物桡足类,使方斑东风螺脱壳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对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测定了饥饿和饱食状态下方斑东风螺幼螺在不同水温(25℃、28℃、30℃)时的耗氧率,测定了幼螺摄食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饱食后幼螺的生理代谢活动加强,耗氧率增加;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也增加。幼螺摄食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试验观察发现,在方斑东风螺养殖的正常水温范围内(25℃~30℃),DO高于3mg/L时,幼螺生活正常;DO在2.40mg/L~2.35mg/L时,幼螺表现为缺氧状态;DO在1.5~1.0mg/L时,幼螺表现为严重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5.
波部东风螺(Bahylonia formosae habei),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蛾螺科东风螺属,本地俗称黄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浅海区域,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南于螺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高,广为人们喜爱。近几年来各地区滥采严重,东风螺资源不断衰减,市场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6.
方斑东风螺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索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试验。采用降温干运法将亲螺从湛江水产学院运回试验基地,控制培育池水深25-30cm,海水比重1.017,水温28-30℃,保持充气和流水刺激,投喂新鲜的蟹肉和鱼肉。收集亲螺产出的卵囊,冲洗消毒后放入孵化池孵化。培育单细胞藻类作东风螺幼体的饵料,用蟹肉和鱼肉培育稚螺。试验共孵化出幼体550万粒,培育出5.5-17.5mm的稚螺40万粒,培育成活率为8%。  相似文献   

17.
东风螺学名方斑东风螺,别名小风螺、海猪螺、花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以鱼、虾、贝肉为食,适宜于沙质或沙泥质、石头缝等处生长。平时潜伏于沙泥层中,摄食时爬出沙面。由于其食量较大、生长快、适应广、抗病能力极强,成活率高,很适合海南省的沿海地区养殖。现将工厂化  相似文献   

18.
方斑东风螺又名香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娥螺科,是热带、亚热带种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广西沿海,是名贵贝类,其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现市场售价100~120元/kg,产品畅销国内外及港澳市场,供不应求,是创汇率高的鲜活海产品。因此,近几年来,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人工养殖东风螺日渐升温。在对虾养殖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下,许多养殖户开始尝试方斑东风螺与对虾混养。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方斑东风螺在广东俗称“花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处于亚热带、热带的东南沿海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方斑东风螺以其鲜美的肉质、爽滑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方斑东风螺的养殖业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笔者所在的东风螺养殖场近两年也取得不错的成绩,现将方斑东风螺的培育及养成技术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方斑东风螺的健康养殖技术,在总面积为6 433 m2的水泥池中,共放养壳高0.6~1.8 cm的贝苗667.0万粒,针对方斑东风螺养殖中常见的肿吻病、脱壳病等疾病,通过定期药物消毒、强化饵料营养等措施,避免了重大流行病的发生。所有贝苗经6~9个月的养殖,共收获规格为150粒/kg的商品螺38 564kg,每平方米生产商品螺6.0 kg,平均成活率为96.0%,饵料系数为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