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以五指山绿茶为原料,研究绿茶汁的浸提工艺和绿茶酒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条件为:茶水比1∶70(g/mL),浸提温度85℃,浸提10 min,所得的茶汁感官品质良好。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绿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05%,蔗糖添加量190 g/L,初始pH值4.0,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生产的绿茶酒色泽黄绿透明;酒香淡雅,茶香怡人;酒体丰满,酸甜适口;具有本品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竹荪大豆酸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荪、大豆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并添加果汁、柠檬酸等调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脱脂奶粉与竹荪浸提液的配比为1:2,脱脂奶粉、竹荪浸提液和豆乳混合后的固形物含量为12%,蔗糖添加量10%,复合稳定剂0.20%,CMC0.10%,PGA0.04%,发酵剂用量2%,果汁添加量10%,最后添加100 g~150 g柠檬酸,可制成口感爽快、柔和,有独特的菇香、豆香、奶香和天然果汁香味,兼具营养和保健功能的竹荪大豆酸乳饮料.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长白山黑木耳蜜饯的加工工艺,以长白山黑木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长白山黑木耳蜜饯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钙添加量为1%、甘油添加量为0.7%、黄原胶添加量为0.3%、糖添加量为40%、柠檬酸添加量为0.6%、渗糖时间为40min、干燥时间为1.5h时,长白山黑木耳蜜饯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沙棘叶茶作为风味独特的低咖啡碱代用茶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对速溶沙棘叶茶粉浸提工艺进行研究,探明速溶沙棘叶茶粉工艺生产茶水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最佳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为40min、茶水比为1:10,添加20%β-环状糊精,制得滋味醇和,香气明显,茶汤透亮,感官品质评价上佳的速溶茶粉,其中总黄酮含量达1.61%,水溶多糖含量为4.02%,咖啡碱含量为O.33%。  相似文献   

5.
儿茶素是茶叶的主要功能成分,本试验探讨了乙醇浸提、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法检测绿茶面包中儿茶素含量的可行性.选择95%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法检测绿茶面包中儿茶素含量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检测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20(g·mL-1),70℃水浴浸提45 min;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方法为:取0.5 mL浸提液,加入2.5 mL1%的香荚兰素/乙醇溶液和2.5 mL3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20℃下反应10~30 min,取反应液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度.本方法中儿茶素浓度在0.025~0.3 m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同一样品重复测定6次的RSD为1.31%,儿茶素高、中、低浓度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8.75%~103.25%,本方法满足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的检测分析,儿茶素含量可作为标定绿茶面包中茶叶添加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 min,茶水比为1∶60。  相似文献   

7.
豆渣的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加热时间、pH及蔗糖添加量对豆渣持水率、膨胀率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得到豆渣的最佳处理条件为:118℃加热15 min,pH 3,蔗糖添加量为豆渣质量的20%.用改性后的豆渣替代鱼糜制成鱼丸,最大替代量为25%.  相似文献   

8.
以桔梗为原料,果胶和木薯淀粉为复合凝胶剂、白砂糖为甜味剂、柠檬酸为酸味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通过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对桔梗凝胶保健软糖进行工艺优化。得到最佳配方为:桔梗水提液质量浓度为0.3 g/mL,果胶与木薯淀粉的添加比例为6∶1,糖浓度60%,柠檬酸添加量0.3 g。最佳工艺为:果胶加入4倍水,木薯淀粉加入2倍水室温下分别溶胀30min,在95℃恒温水浴锅中将二者混合,加入桔梗提取液、甜味剂与酸味剂,浇注成型,35℃下干燥含水量为20%。采用该配方和工艺制成的软糖色泽亮丽,酸甜适口,口味独特,柔软而具有弹性,感官综合评分平均值为(95±1)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植酸酶添加量、酶解时间、pH、温度和料液浓度对大豆蛋白酸溶度、透光率和料液粘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pH、温度、料液浓度和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植酸酶添加量为0.6%时,酶解的最佳条件组合为pH3.0,温度40℃,料液浓度10%,酶解时间45 min,此时大豆分离蛋白的酸溶度为45.79%,透光率为68.5%,与优化前相比,分别提高了30.65%和29.4%。  相似文献   

10.
罐装绿茶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L2 5(56 )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罐装绿茶水浸提的温度、时间和茶水比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茶汤干物浸出率增加、色泽变黄 ,混浊度明显增加。每克茶用水量超过 6 0ml时 ,茶汤干物浸出率和混浊度的变化不明显。为了保持原茶风味 ,降低茶汤浑浊度 ,以及提高干物浸出率 ,确定浸提工艺为 :浸提温度 6 0℃ ,时间 15min ,茶水比 1∶6 0。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2008,(6):41-41
以茶树干茶花为原料,通过浸提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当固液比为1:60时,茶树花汁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低温萃取时,茶树花汁呈透明的土褐色,冷却后也不易产生冷后浑的现象,而高温萃取时茶树花汁颜色较深且有沉淀产生。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6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min;用茶树花汁配制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为:  相似文献   

12.
速溶乌龙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溶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速溶的特点。本实验采用最廉价的茶叶,通过温度、时间、茶水比对浸提的影响,得到最佳浸提条件;添加β-环状糊精,可以更好的保留茶的香味以及提高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树仔菜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其提取物清除DPPH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树仔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树仔菜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剂为蒸馏水,料液比1∶25,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8 h。提取条件下,树仔菜平均多酚提取量达到17.45 mg/g;80%甲醇树仔菜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3.66%,明显高于BHT。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树仔菜多酚提取工艺条件,提升了树仔菜多酚提取量,同时树仔菜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黑豆红色素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光照处理对黑豆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筛选有助于提高黑豆红色素光稳定性的辅色剂并确定其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太阳光下照射4 h时黑豆红色素保存率最低。对辅色剂的筛选结果表明: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丙二酸、酒石酸、冰乙酸和乳酸均可以提高黑豆红色素对光的稳定性,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6%、0.06%、0.03%、0.05%、0.05%、0.10%、0.10%,色素保存率分别可达到103.19%、94.00%、111.88%、106.56%、103.73%、112.44%、102.04%。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抑制冠突散囊菌发酵绿茶液态饮料中儿茶素的降解,本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冠突散囊菌对绿茶液态饮料进行联合发酵,试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串联气质联用(HS-SPME/GS-MS)法分别检测了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中儿茶素含量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干茶添加量10βg·L-1、冠突散囊菌添加量10βmL·L-1的前提下,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添加量20βmL·L-1、蔗糖添加量75βg·L-1、30℃下静置发酵3βd。在此工艺下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中总儿茶素含量为1β419.94βμg·mL-1,与冠突散囊菌发酵绿茶液态饮料(848.72βμg·mL-1)相比,显著增加(P<0.05);且醇类化合物(30.27%)、醛类化合物(15.25%)、烃类化合物(11.35%)、酯类化合物(9.86%)和酮类化合物(9.01%)含量与未发酵绿茶液态饮料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07,29(6):46-46
绿茶的乙醇浸提液经浓缩、脱色和萃取,得茶多酚粗品,用聚酰胺层析柱分离提纯得(-)-EGCG单体。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绿茶的粒度、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对(-)-EGCG提取率的影响,得出优化醇提工艺为:绿茶粉末粒径小于0.960mm,用12倍量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研究了绿茶醇提液的活性炭脱色工艺,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次数、脱色时间对脱色液的吸光度和(-)-EGCG提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加工工艺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质,浸提条件,高温灭菌等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去离子水浸提,添加0.05%维生素C和0.02%Na2SO3或NaHSO3,可较好地保持绿茶汤色,亦可减少沉淀。  相似文献   

18.
丝瓜络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丝瓜络多糖的提取工艺。在进行预处理方法和提取次数试验后,对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设计对丝瓜络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丝瓜络晒干后直接提取、在浸提温度70℃、料液比1∶30、浸提时间10h、浸提1次为最佳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丝瓜络多糖粗品的提取率为10.08%,多糖含量为19.27%。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海南槟榔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及保健饮料的开发。一次性灌胃给予小鼠最大容积和最大混悬浓度的槟榔提取物,观察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评价槟榔提取物的安全性;正交设计法优化得出槟榔提取物、白砂糖和柠檬酸的最佳配方;用不同用量的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作为稳定剂,评价最佳稳定剂。14 d内,小鼠外观、精神、行为无异常,槟榔提取物最大给药量为5.0 g/kg;槟榔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槟榔提取物添加量0.2%,柠檬酸添加量0.05%,白砂糖添加量10%,槟榔饮料的最佳稳定剂为0.2%的阿拉伯胶。槟榔提取物安全性高,槟榔保健饮料具有槟榔的淡香味,适合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浴浸提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液乙醇浓度、pH值、水提温度和水提时间对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的主要因素及次序为:浸提温度、提取液浓度、pH值、浸提时间。试验范围内,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45 min、pH值为6.5和乙醇浓度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