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北省桔梗科两个新纪录种——卵叶异檐花和穿叶异檐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报道了卵叶异檐花和穿叶异檐花,系桔梗科异檐花属,在湖北省的分布情况,该属及种为湖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异速生长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异速生长(Allometry)是指生物体不同器官(如根,茎、叶、枝、花、果等)之间生长速度不一致的现象。在植物中对异速生长现象的研究最早是由Pearsall(1927)提出,并由Troughton(1955)所发展的。研究异速生长的现象对于了解植物个体发育的规律,各  相似文献   

3.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杜仲科落叶乔木。枝、叶、树皮及果皮内均含树胶,折断引伸有细丝,树皮灰色。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6—13厘米,宽3.5—7厘米,叶端尖,锯齿肆。雌雄异株,先花后叶。 翅果扁平,卵状长方形,内含种子一枚。树皮、叶花及果实均供  相似文献   

4.
山桃为蔷薇科李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暗紫红色,有光泽。枝条多直立,紫红色,小枝细。叶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花单生,先叶开放,无梗,花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 (LonicerajaponicaThunb)别名忍冬、二花、金银藤或鸳鸯藤 ,系忍冬科忍冬属半常绿缠绕藤本 ,幼枝密被粗毛和腺毛 ,叶对生 ,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长 3~ 5cm ,全缘 ,幼时两面被粗毛。花成对生于叶腋 ,花冠筒状 ,二唇形 ,初开时白色 ,后变为金黄色。  相似文献   

6.
绿乔木,高15-20m,全株无毛。叶革质,具蜡质光泽;中脉两面凸起,侧脉不明显;叶基部下延;叶柄无托叶痕。花单生枝顶。雄花及两性花异株,花被片10-12枚。聚合果卵状椭圆形,长3-6cm,雌蕊群柄长0.4-0.5cm。花期3-4月。果期10月。  相似文献   

7.
以重质松节油为原料,经三氟化硼乙醚催化异构得到异长叶烯;采用Cu为催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叔丁醇(TBA)为溶剂经烯丙位氧化得到异长叶烯酮。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异长叶烯氧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氧化工艺条件为:Cu粉用量3%(以异长叶烯质量计),TBHP与异长叶烯物质的量比3.5∶1,溶剂TBA与异长叶烯的质量比1∶1,80℃温度下反应1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异长叶烯酮得率达93%,纯度98.7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2R,4aS)-异长叶烯酮为原料合成α-溴代异长叶烯酮的溴代反应。采用乙酸乙酯为溶剂,异长叶烯酮与溴化铜进行溴代反应得到两种同分异构体,经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后,用~1H NMR,FT-IR,GC-MS,比旋光度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手段,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R,4aR,6R)-(+)-6-Br-异长叶烯酮液体([α]_D~(25)+81°)和(2R,4aR,6S)-(-)-6-Br-异长叶烯酮晶体([α]_D~(25)-58°);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溴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乙醇为溶剂、溴化铜为溴代试剂的反应体系中,异长叶烯酮能选择性溴代生成(2R,4aR,6S)-(-)-6-Br-异长叶烯酮,且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异长叶烯酮6.54 g(0.03 mol),溴化铜与异长叶烯酮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溶剂乙醇用量60 m L,反应温度为78℃,反应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异长烯酮转化率为95.72%,(2R,4aR,6S)-(-)-6-Br-异长叶烯酮的得率为88.39%。  相似文献   

9.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春季产白兰叶(LM-1)和夏季产白兰花(FM)和叶(LM-2)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春季产白兰叶、夏季产白兰花和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74、80及88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3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GC含量,各占总峰面积的96.8%、97.7%和98.9%.白兰花油和叶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它们分别是芳樟醇、α -小茴香烯、丁香油酚甲醚、反式罗勒烯、2,4-二异丙烯基-1-甲基-1-乙烯基环己烷、石竹烯、大根叶烯 D、异丁香油酚甲醚、橙花叔醇、α -葎草烯、桉叶油素等.  相似文献   

10.
<正>大叶小檗(Berberis amurenisis)又称黄芦木,是小檗科小檗属的落叶灌木,小枝灰色或黄色,具棱;刺3分叉;叶片倒卵状椭圆形,叶缘具刺芒状细锯齿,叶背面被白粉;总状花序,下垂,有花1025朵;花淡黄色;浆果椭圆形,红色,有种子2粒;花期525朵;花淡黄色;浆果椭圆形,红色,有种子2粒;花期56月,果期76月,果期78月。在河北省围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武汉市山地典型半自然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武汉市区典型半自然群落分为5个植被型、9个群系和17个群丛,并对各群系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的种类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武汉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推荐了在武汉市的园林中营建乡土植物群落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参照最新的哺乳动物分类系统和保护等级名录,对武汉自然博物馆馆藏哺乳动物标本进行整理分析,共汇总17目58科232种1136件标本.其中国外标本173种,中国特有动物12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9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极危物种6种,濒危物种19种,野外绝迹物种1种;濒危野生...  相似文献   

13.
武汉尚文.创业城小区景观工程,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造体现景观风格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特点,成为武汉光谷一处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白蚁是危害武汉市农田林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全市立木、农作物、建筑和木材谷物等造成很大损失。本研究调查了武汉市主要农田林网地区白蚁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活动生存环境,并分析了种群与土壤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项目研究地农田林网树木白蚁主要为黑翅土白蚁,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在粘壤土中,主巢入土深度在150 cm以内的占总数80.2%。通过毒饵诱杀法和药物阻隔法,市售的三种药剂均对黑翅土白蚁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0.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武汉植物园樟科物种进行了园林应用价值评价。确立了三个约束层(观赏性C1、适应性C2、资源数量C3)、14个标准层的评价模型,并制定了标准层所有14个指标的5级评价标准,通过数据统计,从中筛选出24种具有园林应用前景的种类,为武汉地区的樟科植物园林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6年1月的极端低温天气,对武汉植物园61种露天栽培的樟科植物受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38株樟科植物中,受冻害85株,占所有调查植株15.8%;冻害程度达到Ⅱ级以上的有11个种,占所有调查樟科种类的18.0%;本次调查中,新木姜子属和楠木属耐寒性较好,而木姜子属的耐寒性整体表现最差,以上调查结果为樟科植物在武汉市的园林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对武汉植物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共62科211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30种,被子植物53科281种。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特别是珍稀濒危、易危植物较多。  相似文献   

18.
园林植物对特大洪水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武汉市遭受百年特大洪水 ,堤防外园林植物受洪水 30~ 10 0天不同程度的浸泡。为摸清园林植物的耐水性 ,在灾后对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等做了大面积普查。掌握了武汉一批耐水性很强的园林植物 ,为今后应用耐涝植物美化堤防和造园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20余种冷、暖地型草评为研究材料,筛选出天堂419、马蹄金、早熟禾、高羊茅作为评比材料,与武汉地区主栽草种马尼拉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天堂419和马蹄金最适宜武汉地区种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统计,结合植物园近年的樟科引种记录,对中国樟科植物在武汉植物园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科植物中,在原产地分布范围广、分布密度大的物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引种成功率高;在各属中,樟属、黄肉楠属和山胡椒属引种成功率最高,琼楠属引种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