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丰麋鹿保护区现有麋鹿种群数量5681头,以全株玉米秸秆青贮为主食,全年人工补饲,为探索麋鹿饲料的多元化问题,我们选择在保护区内栽植饲用杂交构树。2019年3月,保护区内首次人工成片栽植构树,并在2019年8月、9月、10月和2020年4月、5月、6月共6次采摘新鲜构树茎叶,对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的人工驯养仔鹿和半散养成年鹿开展饲喂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4月、5月、6月采集的茎叶适口性高于2019年8月、9月、10月的,全过程未发现麋鹿拒食行为。因此,推断构树茎叶可以作为麋鹿食源,适口性好可能源于当期的构树茎叶木质化程度低。本研究旨在通过栽植饲用构树提升麋鹿栖息地生境质量,同时为麋鹿增加新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2.
北京麋鹿苑麋鹿采食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麋鹿苑散养的138头麋鹿为研究对象,测定麋鹿自由采食量。设置88个1 m×1 m样方,利用群牧差额法测定草地放牧前后产草量,计算麋鹿采食量。结果表明,在以紫花苜蓿、黑麦草、无芒雀麦、早熟禾为主要草种的混播草场,麋鹿的采食量为10.27 kg/d干物质,进而分析了牧草产量差异性和麋鹿的营养需求,为麋鹿的半散放管理和麋鹿的饲料配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自远古以来,麋鹿就被华夏祖先视为吉祥兽、图腾,它能知物候、报时节。麋鹿有着神秘的起源和传奇的经历。人类文明社会的进程是生态文明的升华,也是麋鹿文化形成与传承的过程。麋鹿文化的起源较早,最初源于"麋"字。早在5000~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将麋鹿骨骼、骨质角制成生活用具,并在上面刻有字符,创立了骨刻文,后又逐步发展形成了商朝晚期的甲骨文。从麋鹿的"麋"字的演替过程可以看出麋鹿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发展时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麋鹿礼赞     
正麋鹿,起源于长江、黄河中游平原湿地。近300万年,麋鹿与人类一道,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上互为共生,一路走来。麋鹿以"面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被俗称"四不像",实名亦可谓"四像"。麋鹿,形具"四兽"面貌,藏其能而显威仪,德媲"四像"所长,聚其灵而蕴瑞气。过往也,人们对麋鹿曾以贬意相寓;今则正其本清其名,以褒意相赞。而面对人类的褒贬讽赞,麋鹿却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尽显君子之风。麇鹿栖居沼泽湿地,却有庙堂之怀;常食鲜嫩杂草,长一身细皮精肉。  相似文献   

5.
麋鹿趣谈     
麋鹿趣谈浙江省舟山人民广播电台周翔麋鹿和大熊猫一样,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它的长相十分奇特,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俗称“四不象”。麋鹿,哺乳纲,鹿科。它体长一般2米多,肩高1米余,尾长,尾端下垂到脚髁,毛色淡褐,背部较浓,...  相似文献   

6.
正麋鹿是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在本土生存了约有300万年。距今10 000年至3000年间为麋鹿种群发展的鼎盛期。商周时期,由于人为捕杀、开垦麋鹿栖息地、自然气候变化和动物自身等特化因素,野生麋鹿种群逐渐衰减,最终走向灭绝。麋鹿在中国分布广泛,南临海南岛,北至辽宁康平,西到山西襄汾,东达中国东部海边。在动物区划上,麋鹿横跨世界六大动物界区的古北界区和东洋界区。古代,麋鹿在我国华北地区曾大量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糜鹿普通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以江苏大丰麋鹿种群为例,在麋鹿引种扩群、野生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长角血蜱寄生虫病、瘤胃膨胀、营养性衰竭症、食毛症、难产等常见普通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结论]该研究对动物园等麋鹿小种群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为麋鹿的健康养殖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又是湿地中的大型兽类物种。麋鹿文化是湿地文化的子文化。麋鹿文化的挖掘增加了中华文化的元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麋鹿文化包括麋鹿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麋鹿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是让现代人能继承、创新、发展其文化内涵,使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麋鹿、湿地及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增强世人保护自然的意识,创新生态文明理念,为拯救濒危物种,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郑威 《农家顾问》2001,(11):62-63
早就听说湖北石首市天鹅洲是糜鹿保护区,但一直未能亲历其境.6月上旬,借下乡采访之机,特意驱车天鹅洲,想一睹麋鹿的风采.不巧的是,此时正是麋鹿的交配繁殖期,麋鹿一般都躲在草丛或芦苇丛中,很难得见.  相似文献   

10.
正麋鹿名字的由来比较早。早在5000~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将麋鹿骨骼、骨质角制成生活用具,并在上面刻有字符。我国的骨刻文中就有了"麋(■)"字的记载。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距今约4500~3300年,祖先们在骨刻文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形成了商朝晚期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出现较骨刻文晚约1000年,在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同样出现了麋鹿的"麋(■)"字。那么,祖先们为什么把这种鹿称之为麋呢?或许我们可以从麋字的字形结构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1.
应用H.E.染色对初生麋鹿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生麋鹿小肠的肠壁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初生麋鹿空肠的绒毛高度和V/C比值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P<0.05),不同肠段间隐窝深度差异不明显(P>0.05),为研究麋鹿消化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珍稀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00年在本土绝迹,1985~1987年重新引入,种群在本土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麋鹿畸形角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探究麋鹿畸形角类别及发生原因,总结归纳对策,为麋鹿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世界濒危珍稀动物。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是野生麋鹿的最后消失地,也是人工恢复其野生种群的保护地。在时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和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周尔鎏先生的共同推动下,经过中英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科学家的努力,1986年8月14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七家动物园、公园挑选了39头麋鹿赠送给中国政府,放养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9头麋鹿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35年的科学研究、拯救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麋鹿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麋鹿卵巢、子宫、输卵管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麋鹿的卵巢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中含有各级卵泡和黄体,髓质中含有大量的血管;子宫壁从内向外可分为内膜、肌层和外膜,内膜层中分布着大量的腺体和血管,肌层由环肌层和纵肌层构成;输卵管中央有明显的褶皱,管壁包括黏膜层、肌层和外膜。麋鹿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与其他鹿科动物相似,为进一步研究麋鹿的生殖繁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10月,对48例麋鹿头骨的11项形态学基本指标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麇鹿头骨在4岁前生长发育迅速,4岁之后生长速率趋缓,说明麋鹿头骨的发育滞后于体成熟;头骨各变量间相关性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多数达到相关显著或极显著;雌雄麋鹿头骨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属于典型的性二型动物,与其他鹿科动物相比,麋鹿...  相似文献   

16.
麋鹿重引进是中英两国政府合作的一项伟大工程,大丰麋鹿自回归以来,逐步克服了水土不服、难产率高等难题,种群数量已由39头增至2 818头.随着麋鹿种群的发展,大丰麋鹿主要生活区内的生境特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植被在不断退化,甚至出现了某些植物在区域内消失等反常现象.大丰麋鹿种群的增长与生活区主要采食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的长势呈负相关状态.因此,生境退化及麋鹿种群未来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难题,必须尽快将麋鹿种群发展的未来导向提升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7.
麋鹿属鹿科,俗称"四不象"(颈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是我国一类珍稀保护动物.目前,我国已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公园(动物园)引种饲养,为保护这一物种,尽快恢复其种群生存的基本数量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但目前仍处在初步阶段.盐城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首次引进10头麋鹿(4雄6雌),经一年多的精心饲养,对妊娠麋鹿的饲养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江苏大丰麋鹿为重引进物种,大多散养在人工圈围的封闭围网内。由于该种群密度过大而导致的生境恶化、食源短缺、发生传染性疾病风险增加等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了制约大丰麋鹿种群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实施扩大栖息地、麋鹿生境恢复与改造、人工补饲、异地建立种群、血统交换、培育圈养商业用品系、积极预防传染病等人为干预措施,以丰富麋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麋鹿猝死症发病急、死亡快,危害大的现状,研究由魏氏梭菌引发的麋鹿猝死症的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本病的解剖学特征表现为:心脏、肺脏、肝脏、脾脏、淋巴结等多个脏器出血、淤血,小肠道黏膜出血,切开肠管可见血液性内容物;组织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病程呈急性,全身多个器官出血和淤血,实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小肠黏膜坏死、脱落,大量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综上所述,麋鹿发病后多个器官表现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器官已严重损坏,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因此,对于麋鹿猝死症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可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畜禽种业》2012,8(12):150-150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野生放养麇鹿保护区.麋鹿数量高达一千只左右。每年初冬,麋鹿冬粮储备是保护区最重要工作之一,今年,麋鹿冬粮储备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