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琪 《福建茶叶》2016,(1):122-123
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为信阳旅游事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而促进了信阳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游效益的大丰收。基于此,本文以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为例,谈一谈对当地旅游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外汉语文化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化,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感受汉语言文化中的魅力与内涵,从而形成正确的汉语言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对外汉语知识、形成对外汉语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在实际过程中,教师讲解茶文化,可以让学生领略汉语文化中的茶文化魅力,感受不同国家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文化修养。本文简要分析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茶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乔亮  辜静静 《福建茶叶》2016,(12):105-106
信阳是我国重要的名茶产区,茶文化源远流长、蕴意深刻,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风光,茶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本文首先介绍了信阳茶文化旅游的资源现状,而后分析了其开发的优势与挑战,最后从茶俗文化、茶馆建设、禅茶文化和茶道茶艺四个方面提出了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翼",其翻译与传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本文探讨了茶文化翻译与传播的时代背景,而后从利用国际汉语教学平台、抓好茶学作品编撰与翻译、促进茶叶贸易与茶文化旅游开展、加强国际茶学组织合作以及创新茶文化宣传途径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茶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结合汉语国际教育活动的实施状况,我们看到文化交流作为其重要纽带,其中所具有的元素内容,不仅能够为汉语国际教育活动实施提供了基础铺垫,同时也是优化该教学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背景分析着手,通过深层次理解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和文化传导力,结合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现象,从而精准分析"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影响下汉语国际教育活动中的茶文化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潼潼 《福建茶叶》2022,(3):233-235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将茶文化融入留学生综合汉语课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摸索与完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综合汉语的课程与学情,从教学模式的建立、教学平台的选用、教学资源的开发、考核标准的设置四个方面对茶文化融入留学生线上教学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魏趁 《福建茶叶》2016,(3):189-190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为信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对信阳毛尖茶文化进行简析入手,对信阳毛尖的茶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当中重视茶文化的导入,对于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重视茶文化与对外汉语语言教育工作的融合,并对基于茶文化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做出持续探索。本文在对茶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必要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当中的茶文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严燕 《福建茶叶》2016,(9):266-267
一般来说,小型体育赛事难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与茶文化紧密相连的小型体育赛事往往能获得较高关注。武夷山举办的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以及信阳举办的"信阳毛尖·龙潭杯"全国自行车公开赛探索了依托茶文化举办小型体育赛事的成功经验。具体有:完善办赛条件、开展文化营销、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以及茶叶与体育有机结合等。本文详细阐述了以上经验,以期为小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红梅 《福建茶叶》2016,(10):131-132
在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统筹规划之下,河南省政府将信阳作为中原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立足点,大力发展信阳旅游业,并结合现代区域旅游竞争态势,整合信阳区域的旅游资源。本文以信阳地域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为切入点,进行不同类型的茶文化资源分析和开发利用,采用高品位的审美理念和生态理念,挖掘信阳茶文化中的自然意蕴、生态意蕴和文化意蕴,从而,实现信阳茶文化旅游的深层开发和整合。  相似文献   

11.
季焕荣 《福建茶叶》2022,(2):123-125
新时期背景下,为推动茶文化弘扬与传承工作持续开展,应当重视茶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导入,以此提高茶文化发展效率和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质量.目前茶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二者融合发展价值,探究基于茶文化的汉语国际教育路径,以此增强汉语国际教育水平和强化茶文化发展效果.同时,部分学校汉语国际教育在与茶文化的融合发...  相似文献   

12.
赵寅 《福建茶叶》2022,(1):206-208
在对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茶文化教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偏重茶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不足;偏重文化课中的茶文化教学研究,汉语课中的茶文化教学研究不足;偏重综合性的茶文化教学研究,国别化研究不足;偏重来华留学生的茶文化教学研究,孔子学院茶文化教学研究不足;偏重汉语学习中高级阶段的茶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中原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几年,在河南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茶产业的重视并大力发展茶文化的背景下,茶文化在茶产业中的应用也更为广泛。本文从中原茶文化与河南信阳茶叶包装设计的融合发展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信阳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以及中原茶文化的传承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12,(5)
正2012年4月28日上午,第二十届"中国茶都·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暨2012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在信阳市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茶文化节及茶博会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河南省商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展茶文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教育价值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教学设计层面,对茶文化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作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出茶文化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隶属于我国民族的语言,其有着一定特殊性,当然汉语与英语之间的不同,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差异的不同。而对于整个汉语国际教育活动实施与推进时,必须注重从我国深厚文化资源中去挖掘、探寻,从而推动整个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拟从汉语国际教育活动开展的背景探究认知入手,结合中国茶文化的价值内涵分析,通过融入汉语国家教育活动内中国茶文化资源展示的价值所在,并且尝试性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活动中我国茶文化资源展示与传播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具有悠久历史的茶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它所蕴含的茶文化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主力军,除了学习基本的茶文化知识,更应通过茶文化精髓的——茶道、茶德、茶艺知识等来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养。将茶艺课程引入国际汉语教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度了解优秀的茶文化历史,更便于师生一同挖掘、保护、传承、传播悠久的中华茶文化。  相似文献   

18.
马宁 《福建茶叶》2023,(11):107-110
“茶道”是茶文化的组成,是茶事活动中哲理、伦理、道德的多维交融,是沏茶、赏茶、闻茶、品茶的有机统一。兼具趣味性、实操性与美育性的茶道技艺教学若作为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技艺学习内容之一,既可丰富中华文化技艺教学体系,又“以点带面”增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其对于底蕴深厚的中华茶文化的探索与认知。文章结合吴伟克体演文化教学法,探讨了“茶道”的历史渊源、种类及教学程序,指出了其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中华文化技艺教学增添了新的亮点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9.
姚静 《福建茶叶》2016,(12):290-291
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双语茶文化人才培养,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所谓的双语茶文化人才就是指精通汉语与英文两种语言文化的英语人才,在茶文化复兴、国际茶贸易不断繁荣的今天,双语茶文化人才培养显得更加迫切,除此之外,双语茶文化教学模式,则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以双语茶文化人才培养为视角,对其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几方面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出行旅游,而主题性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旅游消费者的青睐。地方茶文化的建立是将茶资源和现代迅猛发展的旅游项目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能充分提升旅游地的旅游战略发展地位。本文就信阳国际茶文化的产生背景进行了阐释,并对茶文化对当地旅游文化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更好地辅助当地政府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更加积极有效地提升茶文化对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