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卷叶虫又名大豆卷叶野螟、大豆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寄主作物为大豆,其次为害绿豆、菜豆、豇豆、扁豆等豆科作物。近几年来,随着豆科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豆卷叶虫在我场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06年在本地菜用大豆上达大发生水平,不防治田块大豆叶片几乎全部结苞枯死,已严重威胁豆类作物的生长安全。为了寻求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笔者进行了锐劲特等几种药剂防治大豆卷叶虫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5%锐劲特(氟虫腈)SC,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EW,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8%高大氟啶脲·高氯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属鞘翅目,叶甲科.别名为双斑长蚹萤叶甲.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菜豆、大豆、苜蓿等豆科作物的主要害虫,更未见对棉花和玉米的危害,也有很多报道.据可查文献,在黑龙江地区双斑萤叶甲危害大豆、苜蓿及玉米情况鲜有报道,吏未见对大白菜作物的严重危害记载,在以往文献中双斑萤叶甲也从未被作为十字花科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4.
卷叶虫是果园重要害虫之一,危害苹果、桃、樱桃、李、梨、杏、枣等果树的叶和果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失去商品价值,严重影响果品的产、质量.由于卷叶虫是潜在叶卷内危害,一般药剂防治效果不佳.过去主要用一些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等进行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导致果实药残超标,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已经不适应生产无公害果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甘薯麦蛾又名甘薯卷叶虫,以幼虫取食危害蕹菜(也叫空心菜),近年来在山东胶东地区有为害加重的趋势,已成为蕹菜上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6.
苹果小卷叶虫(远东卷叶虫),除了为害苹果、梨、桃等果树外;还为害柳树、刺槐等用材林及花生等作物。过去我们只注意防治食心虫,对苹果小卷叶虫的防治重视不够,所以几年来小卷叶虫为害严重,好果率很低。1969年在会文大队,小卷叶虫为害,虫果率高达45.3%。我们遵照毛主席“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的伟大教导,从1970年开始,对苹果小卷叶虫的为害时期、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通过两年的生产实践,基本上控制了该虫的为害,1971年会文大队苹果虫果率压低到1%以下。我们防治苹果小卷叶虫的体会是: …  相似文献   

7.
杨华 《山西果树》2009,(4):54-55
赤眼蜂可利用头部嗅觉器寻找卷叶虫卵,用尾部产卵器将卵产在害虫卵内.利用卵内营养发育,这样就把害虫消灭在卵期,达到防虫的目的。最好的防治时期是使赤眼蜂的蛹羽化高峰期与卷叶虫产卵高峰期相遇。放峰时间根据观察卷叶虫化蛹进度来确定,一般在见到卷叶虫蛹后,每天观察,当化蛹率达到20%~30%时,往后推10d(天)即是最佳放蜂时间;或是在各代卷叶虫发生期,  相似文献   

8.
Cd胁迫对豆科作物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种四季豆品种(P6、P24)、2种菜用大豆品种(M4、M6)为试材,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对4种豆科作物的生理的影响,以期为豆科作物对重金属镉(Cd)的耐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Cd溶液胁迫3周后,豆科作物植株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Cd溶液浓度的增加,植株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植株的耐性指数降低,P24、P6、M6耐性指数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M4与M6的耐Cd能力高于P6与P24。植株株高与根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与植株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植株的耐性指数与根长、株高、植株鲜质量没有显著性相关;此外,随着Cd胁迫的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会降低。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24页) 胶东地区包括烟台市、威海市及青岛、莱西县等,十余年来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果树小卷叶虫、褐卷叶虫、苹果大卷叶虫、黄斑卷叶虫,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各种刺蛾、苹果舟蛾、各种枯叶蛾、天蛾、毒蛾、夜蛾等30余种害虫,面积160万亩以上,基本达到消灭。由于1年放蜂,10年有效,节约防治费用1.2亿元以上,并且减轻了果品和环境的污染,大大提高了好果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松毛虫赤眼蜂人工繁殖 和释放效果 要防治各种卷叶虫,必须用足够的赤眼蜂来寄生这些害虫的卵,因此光靠自然界赤眼蜂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人工繁殖。一般各县山…  相似文献   

10.
豆野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别名豇豆荚螟、钻心虫,是严重危害豆科作物的一种害虫。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扩展,豆野螟进人大棚危害的情况非常普遍。据2003年我们在本院蔬菜基地的大棚内调查,豆野螟主要危害四季豆、豇豆和扁豆,其中豇豆的蛀荚危害率为15.4%,秋季以危害扁豆为主,蛀荚率可达23.5%。2003年,笔者对该虫发生和危害的特点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茶-豆科间作对茶叶品质特性的影响,以‘桂热2号’茶园为对象,以单作茶园土壤为对照,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茶叶品质效应。结果表明:与单作茶园相比,茶园间作大豆或者花生能有效提高茶叶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等品质成分含量,改善茶叶的品质。说明进行茶-豆科作物间作,对改善茶叶品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在已经衰老了的柑桔园,挖掉柑株,改种大豆或其他豆科作物。发现凡是种在原柑桔穴位的豆科作物,生长甚差,植株矮小,叶缘黄化焦枯,叶肉斑疤坏死;根群发育差,根呈黑褐色,没有根瘤或根瘤很少。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土壤酸化有关,土壤酸化可能是导致柑桔早衰的原因之一。为此,1978年开始探讨这一问题。 促使果园土壤酸化的因素很多。如降雨量大,造成盐基的大量流失。施用过多酸性肥料或未腐熟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是我国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但近年来,病虫危害严重,导致大豆产量和质量下降,降低了农民经济收入,影响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大豆种植过程中,虫害主要有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和大豆潜根蝇等,现将其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大豆蚜虫1.1发病症状大豆蚜虫俗称腻虫、蜜虫,多集中在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幼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其主要发病特征为叶片卷曲萎缩,根系发育明显不足,植株生长矮小,严重时可使植株枯萎致死,严重降低大豆产量和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生态果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保护利用天敌 天敌是自然界中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许多害虫都有相应的天敌。如食蚜蝇、草蛉、七星瓢虫等以蚜虫为食;赤眼蜂可控制苹果卷叶虫及梨小食心虫;小黑花蝽、中华草蛉、深点食螨瓢虫可控制螨虫的发生与危害。为了充分发挥自然界中天敌的作用,一是要创造天敌繁殖和越冬的场所,可于初冬采集被寄生的虫瘿卵  相似文献   

15.
大豆食心虫(Grapholitha glycinivorella Mars)是区域性较强的害虫。我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2万hm。以上,近年来大豆食心虫的危害一直较重,一般田块蛀豆率20%~30%,重的达50%~60%,最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最近几年我们对大豆食心虫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危害损失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豇豆煤霉病又称叶霉病、叶斑病,分布广泛,在夏秋季节常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病重时病叶逐渐干枯脱落,病株叶片瘦小,植株早衰,采收期缩短,鲜荚产量降低,已成为长江流域豇豆丰产的重要障碍.病菌除侵染豇豆外,还为害菜豆、毛豆(大豆)、蚕豆、扁豆、绿豆、红小豆、豌豆及刀豆等多种豆科作物.  相似文献   

17.
苹果卷叶蛾是苹果树主要害虫之一,它不但为害严重,而且蔓延很快。朝阳县波罗赤公社康家屯大队,1970年产苹果40万斤,苹果卷叶蛾虫果就有10万多斤,虫果占25%。这个大队1977年每株苹果树平均有卷叶虫21头,78年就上升到56头。仅朝阳县每年大约有一千吨苹果被苹果卷叶虫为害,损失20多万元,所以苹果卷叶虫是朝阳地区苹果树的重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8.
俞开启 《蔬菜》2010,(4):9-10
<正>毛豆是从台湾引入的一种采青荚吃鲜豆的豆科作物,商品主要外销日本、东南亚等地,但近几年国内市场也在渐旺。由于毛豆自身的特性——生育期短(播种至采青荚天数为65~80d),分支性差,耗肥耐肥,豆荚大而长,病虫危害较重,豆种种皮  相似文献   

19.
总结绥化市北林区大豆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大豆胞囊线虫、蛴螬类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红蜘蛛、草地螟等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瓜甜瓜》2010,(6):62-62
磷酸二铵不宜过多施用于蔬菜 蔬菜需要大量的氮素和钾素,需要磷元素较少。例如茄子需氮、磷、钾三元素之比为3∶1∶4,芹菜为2∶1∶5,甘蓝为8∶1∶7。而磷酸二铵的的氮磷含量比约为1∶3,无钾,不能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含氮复合肥不宜过多施用于豆科作物大豆、绿豆、蚕豆、花生等根部都有固氮根瘤菌,过多施用含氮复合肥,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会抑制根瘤菌的活动,降低其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