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的一种好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配合人工营林措施,达到恢复森林目的的一种造林方式。在《1989年——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二年规划造林总面积5716.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957.9万公顷,飞播造林616.0万公顷,封山育林1142.6万公顷,年均造林面积476.4万公顷”。封山育林的面积占19.99%,可  相似文献   

2.
封山育林是充分利用自然植被的演替规律、迅速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省国营林业局、场在人工造林的同时,积极开展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资源,取得明显效果。截止1982年底,累计完成封山育林面积395.7万亩,接近于累计造林保存面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封山育林有三大好处。第一,能较快地恢复森林。黄龙山林业局历年封山育林170万亩,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翔实的数据对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三种不同造林方式的保存状况和成林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人工造林成林效果最佳,其次是封山育林,最后是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4.
封山育林是造林绿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实现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力争十五年基本绿化广西的决定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广西1989—2000年造林绿化规划》中,确定采用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方式造林7991万亩,其中要用封山育林方式完成2252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28.2%。解放后,全区封山育林累计面积4634万亩,培育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用材和林  相似文献   

5.
《广西林业》2011,(8):52-53
退耕还林39.55万亩。其中退耕造林14.85万亩,配套荒造林20.2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珠防林工程6.05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3.1万亩,封山育林2.95万亩。重点公益林172.14万亩。其中国家级157.72万亩,自治区级14.42万亩。  相似文献   

6.
1991——2000年,是我省造林绿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省造林绿化的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及建设重点是: 一、奋斗目标 (一)总目标 1、造林面积和新增(即保存)森林面积。 1991——2000年规划造林面积50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200万亩,飞播造林400万亩,封山育林1400万亩,年均造林500万亩。“八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757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55%。其中人工造林1707万亩,飞播造林3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九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243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45%。其中人工造林1493万亩,飞播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到2000年新增森林面积3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到2000年,扣除6000万亩宜牧用地后,尚有宜林荒山2900万亩。 2、造林绿化的其他指标 (1)保存率。造林绿化综合保存率为64%,  相似文献   

7.
桂东县把封山育林作为加速全面绿化,发展高效林业,致富于民的一件大事来抓。从1985年至1998年全县共封山100万亩,今年底新增封山22.3万亩。被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列为封山育林试点县。据调查,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封山前的55.5%上升到67.3%,森林蓄积量由130万立方米增加到320万立方米。同时,经济效益可观。按过去全县每年人工造林5万亩进度推算,100万亩的封山育林需要20年才能完成;按人工造林每亩用工10个计算,可节省劳动力600多万个;按一般人工造林每亩补助15元计算,需要资金1500万元,而这些年用于封山育林的投资只有301万元…  相似文献   

8.
森林经营现状 建国以来,经过历届政府和林业生产战线职工的共同努力,安徽省森林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50年来,全省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30万公顷 (包括更新造林 )、封山育林96.9万公顷,飞播造林12.3万公顷;1994年继广东、福建和湖南之后第四个实现消灭宜林荒山的省份;有林地面积由建国初期的168万公顷增加到32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2.5%增加到27.95%。平原绿化以农田林网为主体,形成了网、带、片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森林资源增加的同时,森林经营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9.
去年,全国共造林830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1700万亩),封山育林5500万亩,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亿亩,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商洛地区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以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依法护林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春以来,完成林业生态造林任务109.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3.03万亩,飞播造林25.35万亩,封山育林18.53万亩,育苗2.56万亩,四旁树8019万株(其中义务植树1377.4万株),绿化河堤594.5公里,绿化公路607.5公里。  相似文献   

11.
<正> 封山育林是一种多快好省地恢复森林生态平衡的好办法,据浙江经验,林地一般封禁五年左右便可收到好的效果。一、封山育林的主要效益1.封山育林能加快荒山绿化,控制水土流失。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有1.8万亩山地,过去山穷水尽,缺材少柴,水土流失严重。1968年开始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法,封山育林6,000亩,人工造林2,123亩。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51%,形成了针阔混交的复层林,树木种类多,根系分布均匀,深根、浅根交错,地表又有植被保护,基本控  相似文献   

12.
我们陕西的林业建设是在发展前进着。建国初期,森林面积293万多公顷,覆盖率为13.6%,活立木蓄积1.4亿m~3,而且分布不均,主要在秦岭、巴山、关山、乔山和黄龙山等五大林区。建国后,在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指导下,先后在长城沿线营造防风固沙林,秦巴山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用材林和经济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还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开展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到1989年底全省有林地达到497万 ha,覆盖率达到24.1%(加上106万多公顷灌木,覆盖率已达到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省雨季造林工作已全面结束,各地将工作重点转向秋冬季造林准备。根据生产统计,截至9月10日,全省雨季完成造林152.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9万亩,飞播造林28.9万亩,封山育林31.7万亩。  相似文献   

14.
围绕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500万亩、飞播造林45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000万亩,建成高标准平原绿化县12个,新建和完善县级以  相似文献   

15.
《河北林业》2012,(8):40-40
近日,各地林业部门抢抓降雨充沛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进度,迅速掀起造林高潮。根据生产统计,截至8月6日,全省雨季完成造林93.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5.2万亩(容器苗造林13.9万亩),飞播造林26.5万亩,封山育林22.2万亩。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生态需求的日益迫切,我国营林方式将从人工造林为主向封山育林为主转变。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工造林面积已经达到3000多万公顷。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工林树种、林种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  相似文献   

17.
1 商洛地区人工油松林现状目前全区有以油松为主的用材林53万ha,中幼龄林约占85%。其中人工油松中幼龄林18.6万 ha,占全区中幼龄林面积的41.29%。大面积油松林的形成,大体有4个部分:一是国营林场营造起来的油松林。本区六县一市先后办起了以造林为主的林场9个,共造油松林4.83万 ha,保存3.31万ha,已郁闭成林进入间伐抚育阶段的2.44万ha。二是集体和个人造的油松林。全区约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我国林业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全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480.28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85.78%,其中人工造林424.24万公顷,飞播造林56.05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到872.88万公顷,比2003年增长8.4%,其中本年新封山育林153.08万公顷,在本年新封山育林面…  相似文献   

19.
今年来,那坡县各级党政领导,在认真搞好荒山人工造林的同时,狠抓了封山育林工作。截止八月底,全县新增封山育林面积经县检查组全面严格验收,共31.8083万亩,八个月就完成自治区下达的1990年至1993年封山育林12万亩任务的265.1%。  相似文献   

20.
治山·治县 1990年至1993年,乐业县完成人L造林24.93万亩,封山育林57万亩。全县森林面积从1989年的133.75万亩增至215.68万亩,增加了81.93万亩(含封山育林和新造林面积),全县荒山面积从原来的65万亩减少到目前的2.5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2.6%上升到1993年的46%。4年来全县平均每年人工造林62333亩。这一连串的数字表明,如今的乐业“山山披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