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讲座第三讲大豆病虫害大豆病虫害种类很多,但在东北以大豆孢囊线虫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危害较重,不仅影响大豆产量,而且在种子上形成褐斑、灰斑或咬成虫口豆,降低大豆品质。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紫斑病、褐纹病、轮纹病、根腐病、草地...  相似文献   

2.
高翔  吴满  潘汝谦  廖红 《大豆科学》2011,30(6):964-967
研究了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及施肥对大豆霜霉病的发生发展及大豆与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玉米间作能够显著降低大豆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而且在间作体系中,施肥处理大豆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未施肥处理.大豆/玉米间作显著影响大豆和玉米的生长,不同施肥处理间大豆和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差异显著.施肥显著促进玉米的...  相似文献   

3.
试验证明,采用35%甲霜安按种子重量0.1%拌种,可以完全免除由霜霉病粒引起的大豆霜霉病系统感染病苗的形成。防除效果达100%。采用80%抑霉灵按种子重量0.3%拌种,效果也在97%以上。 在大面积生产田的初步试验表明,采取抑霉灵拌种措施,由于基本消灭了由系统感染病苗所形成的初次发病中心,可以显著减轻整个生育期间大豆霜霉病的蔓延为害,最终发病严重率比不处理区降低73%,病粒率降低90%。认为这一措施应在不同生产条件下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豆霜霉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霜霉病是世界性分布的病害,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东北和华北地区,吉林、黑龙江发病较重.一般发病可导致减产6%~15%,种子受害率为10%左右,重则减产达30%~50%.  相似文献   

5.
大豆霜霉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霜霉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尤其东北地区发生较重。一般大豆霜霉病流行年份可减产6%~15%,在黑龙江省重病区减产可达到50%。因此,了解其危害大豆的症状,及时发现大豆霜霉病,根据其发病因素采用恰当的防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对大豆种子质量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品种混杂和丧失生活力是大豆种子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止品种混杂、收获适时、严格种子检验、加强种子贮藏管理是预防大豆种子质量降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子在长期储存条件下发生老化,导致种子的品质降低、萌发力下降、幼苗活力变差,最终造成大豆大规模减产。种子耐储藏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耐储藏性机理,挖掘相关基因,以中豆27和九农20及其杂交衍生的112份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为材料,评价大豆种子耐储藏性,利用343 907个高质量的SNPs标记构建Binmap,定位大豆种子耐储藏相关性状的QTLs,并利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得到31个QTLs,分布于大豆的10条染色体上。多组学联合分析共发现与种子耐储藏性相关的3个候选基因,并发现种子耐储藏性相关的通络包括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和亚油酸代谢等。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大豆种子耐储藏遗传本质和大豆耐储藏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大豆霜霉病是影响大豆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真菌类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各个大豆产区,尤其以潮湿多雨地区更为严重,极大影响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大豆抗霜霉病机制领域研究较为滞后。本文从大豆霜霉病的侵染及发病规律、植物及大豆抗霜霉病主要机理、抗病基因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总结大豆抗霜霉菌病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展望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大豆霜霉病抗病分子机理研究、高抗霜霉病大豆种质资源开发等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2001年干旱年份对大豆种子芽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生育后期高温、缺水与日照时数长,能使大豆种子芽率普遍降低,尤其对早熟和中早熟品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2004年大豆田病害的分布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田间调查、预测预报资料以及前人的经验,本文着重介绍了2004年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田中主要病害的分布及防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病害分布与危害存在区域性差异。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菌棱病主要发生区域为黑龙江省的中西部的部分市县;大豆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及病毒病重点发生区域在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绥化市等部分市县。大豆灰斑病在局部地区将造成危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大豆病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4个大豆品种与牛筋草的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对杂草干扰的反应有显著差异,大豆种子产量损失率在25%~38%;牛筋草生物量和单株种子重量受大豆影响而显著降低,但大豆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豆残茬腐解液对大豆生长发育的自感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恒温腐解1个月所得的根茬腐解液处理大豆种子表明:根腐解液显著地抑制了大豆种子的萌发,表明在胚根长度显著降低,抑制率达41.79%。通过大豆腐解根茬盆栽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大豆腐解根茬降低了大事产的根系活力,降低了大豆的抗逆性,表现在(--萘胺氧化酶性下降;同时,腐解根茬使大豆植株的生物膜结构受到破坏,表现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加;产量分析结果也表明:腐解根茬的 综合效应使大豆产量和百粒重都较对照降低,差异极显著,达11.16%-24.61%。由此表明了大豆根茬腐解物(包括腐解的中间产物)是大豆连作的主要自感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是大豆生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然而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使大豆 种子在储藏期间极易发生劣变,不仅影响田间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难以保证稳产高产,而且影响豆制品品质,因 而迫切需要了解大豆种子耐储藏性的生物学机理,为选育耐储藏的大豆新品种提供指导。本文总结了大豆种子耐 储藏的遗传基础、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大豆耐储藏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南方 大豆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振东  陶玲珠 《大豆科学》1995,14(3):226-232
在国家农作物引种隔离检疫基地,对从美国引起的28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隔离检疫及筛选健康种质。干种子直接检查结果表明有76.0%的品种带有病粒,其中214份带有被大豆花叶病毒(SMV)侵染产生的黑色(或褐色)斑驳粒,病粒率为2-100%。抽样38份大豆种质进行洗涤检验和吸水纸法检验,两种方法共检测出8属病原真菌,一种线虫和一种细菌,其中以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大豆霜霉病菌(P。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子寄藏真菌通过侵染大豆种子、叶、茎、豆荚和花,寄藏于大豆种子的种皮、胚和胚乳等组织中,直接影响种子萌发或降低幼苗活力,导致大豆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严重影响大豆的生产。文章介绍了大豆寄藏真菌的种类,重要寄藏真菌拟茎点菌属(Phomopsis spp.)、尾孢属(Cercospora spp.)和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p.)的研究现状,寄藏真菌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对于大豆病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豆种皮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会开裂形成裂纹。大豆种皮裂纹性状不仅会降低大豆种子的外观表现,还会影响种子的贮藏能力及活力,从而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商品价值。尽管人们早已注意到种皮裂纹这一性状,但国内外详细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并不多。鉴于此,综述了大豆种皮构成、种皮裂纹的特点、引起种皮开裂的因素、裂纹的遗传分析、裂纹检测识别技术以及降低裂纹率措施研究进展,为未来大豆的抗种皮裂纹育种及种子加工贮藏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卜  黄爱斌  史峰  傅俊范 《杂粮作物》2003,23(2):114-115
针对无公害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在大豆生产中只要把好土壤和种子关,就可以基本上控制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当大豆蚜虫和食心虫发生时,再采用保护天敌和生物的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大豆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生 《大豆科技》2013,(6):18-21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大豆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于大豆落花后结荚初期一次施药32g/667m2,不但对大豆有增产效果,而具对大豆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并能延长大豆的生育期,增加百粒重,增产明显,是防治大豆霜霉病、增产和调节生长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9.
高抗大豆霜霉病,灰斑病兼抗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抗大豆霜霉病、灰斑病兼抗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源筛选杨新春,杨滨山,杨淑霞,李宇科,李明(黑龙江省在科院绥化在科所·绥化市,152000)1990~1995年,通过对1086份大豆品资进行抗霜霉病、抗灰斑病、抗细菌性斑点病的鉴定筛选,未发现高抗三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以皖豆13号和HN─11两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浸泡次数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经于燥—浸泡反复处理3次后发芽率、活力及浸出液电导率的变化较小,从第4次开始,发芽率及活力迅速降低,电导率迅速增高,种子开始劣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