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岩石类型、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确定研究区属于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水下分流间湾等3种沉积微相类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砂体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对于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进行勘探部署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2.
延长组长61油组是陕北绥靖地区主要目的层,研究陕北绥靖地区长61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对于加快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和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长61油组的沉积相和测井相标志,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发育多条主河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砂体厚度8~20m,呈条带状分布,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基本一致,河道砂体物性相对较好,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宋劼 《长江大学学报》2017,(23):29-32,38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等资料,建立研究区测井曲线图版,结合识别相标志,合理划分沉积微相,总结展布规律。结果表明,218井区长8_1油层岩石多为陆源碎屑岩,表现为水下还原环境沉积;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湾、远砂坝等沉积微相类型;水下分流河道为区内骨架砂体,呈南西-北东方向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4.
对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北长7油藏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铁边城北长7油藏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半深湖-深湖亚相,由水下支流间湾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构成,三角洲前缘的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支流间湾微相。研究区延长组长7沉积期主要物源来自盆地北东向,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非常发育,厚度较大,分布面积广,对于盆地中生界的石油勘探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心、测井、钻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莫116井区三工河组二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为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等微相、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和浅湖亚相。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并综合以上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的含油性最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为重要的石油产出区域,盆地西南部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是重要含油气勘探目标层位之一。目前,对研究区长3油层组沉积环境的研究成果较少,沉积相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对露头剖面和岩心的观察描述,结合测井、钻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物理测井等理论知识,通过岩心相与测井相的综合对比分析来确定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探讨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沼泽等沉积微相。多期河道砂体相互叠置构成研究区储层的主体骨架。  相似文献   

7.
横穿张东地区的张东断层严重影响断层上、下盘的沉积、构造演化,因此有必要对张东断层下降盘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专门研究,建立下降盘沉积演化机制。本文依据粒度、岩性、沉积构造等沉积学特征,综合测井资料对张东断层下降盘的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进行精细测井微相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构造高位的埕宁隆起西南部,发育半深湖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和支流间湾等4种微相,前扇三角洲亚相在某些阶段也有发育;沙二段物源仍为埕宁隆起西南部,属浅、滨湖沉积环境下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3种微相。通过分析沙三段、沙二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认定张东断层作为物源通道,对进入下降盘的沉积物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岩石类型、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确定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种亚相,缺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在综合考虑研究区沉积背景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识别出W油田涠三段和涠四段15种岩石相,结合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沉积相类型、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涠三段和涠四段发育一套辫状三角洲一湖相沉积体系,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辫状河道、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席状砂、远砂坝、湖泥等7种微相;其中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在涠三段沉积时期较发育,是该地区砂体的主要聚集带。该区沉积相研究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大量钻井、测井剖面以及相标志的基础上,对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发育湖泊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浅湖亚相是湖泊相中的主要亚相类型,由浅湖砂坝、浅湖泥、浅湖灰泥、藻灰岩、浅湖鲕粒(生物碎屑)滩和风暴沉积组成。辫状河三角洲相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该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和河口砂坝微相;湖底扇相主要发育于七个泉地区,其中发育典型浊积岩层序序列。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野外地质剖面以及测井相等标志,对吐哈盆地水西沟群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以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为主。辫状河三角洲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由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和河口砂坝微相组成;湖泊相以浅湖亚相为主要,由浅湖砂坝和浅湖泥组成。通过对每种沉积相、亚相和微相展布规律的研究,进而指出有利的沉积相带及其发育位置和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对沉积剖面和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的研究,指出有利于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沉积相类型。  相似文献   

12.
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沉积相研究程度较低。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进行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并建立长7油层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发育浅湖亚相;研究区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相似文献   

13.
钟市油田潜江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市油田潜江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以砂岩、岩盐、暗色泥岩及泥膏岩为主。根据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特征,在潜江组共识别出10种岩石相,主要有Mg、Mp、SSrf、SSr、SSp和Srf等。根据岩石相类型和沉积构造特征,研究区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2种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席状砂4种沉积微相。通过沉积相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的分析,认为南北向展布的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为区域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赵凹油田A区B层7口取心井岩心观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测录井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识别出研究区主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确定了10种(碎屑流、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溢岸砂、席状砂、浊流、前三角洲泥、浅湖砂坝、浅湖泥等)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剖面、平面分布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浅湖砂坝为有利的储集相带,为油田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明寨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是一个受断块控制的复杂油气藏。储层砂体主要为古近系沙河街组,剩余油丰富。对该区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剩余油的开发,对沉积相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较少。以岩心、测井及录井资料为依据,对文明寨油田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道漫溢、席状砂、河口坝及前三角洲泥等微相类型。运用监测资料分析了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并对不同微相砂体剩余油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岩心、测井资料入手,通过各种相标志的识别,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杨家坝油田阜一段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油层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道侧缘微相、分流河道间微相、河口坝微相、远沙坝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和前三角州泥微相,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的砂体特征,并分析了研究区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动力环境会形成不同粒度特征的沉积微相并对应不同的电测曲线形态特征,因此可以根据测井曲线形态来确定微相类型。为了对测井相有明确的认识,借助曲线形态、蛛网图及距离系数,利用Z3-1、Q196、ZH27三口井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3种微相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蛛网图在沉积微相分析中不具一般性,相反测井曲线形态对识别微相具有明显的一般性,同时,这种一般性在距离系数上所反映的偏负与偏正特征与不同岩性在不同微相上的反映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以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岩心、薄片、测录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峰油田259井区长3_2油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长3_2油层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席状砂等微相类型,长3_2油层各小层之间的砂体展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延南西-北东向伸展,河道在研究区中部汇合,后再分叉。  相似文献   

19.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元281~白284井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根据已有的岩心、测录井资料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华庆地区元281~白284井区三叠纪长4+5期的沉积相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微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华庆地区元281~白284井区三叠纪长4+5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长4+5期由于后期发生了一次湖侵,砂体产生退积,分流河道变宽,分割性减弱,砂体沉积范围较前期扩大;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划分为6种微相类型,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为发育,是该区内良好的储集层,也是今后勘探和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依据岩心、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华152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发育三角洲相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5种,其孔隙度为1.2%~23.1%,渗透率为0.01~72.2mD,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根据单砂体内在垂向上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以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出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等3种基本的层内非均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