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零件焊接预热温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零件焊后,冷却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焊接质量,预热是降低冷却速度的一种手段。作为钢的固有特性是临界冷却速度,本文分析了影响临界冷却速度的因素即钢件的初始温度即焊前预热温度,并对预热温度确定的四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它们的适用条件,以期通过选择合适的预热温度提高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弹塑性本构关系数学模型,采用组合热源模型与瞬态有限元方法,使用SYSWELD软件建立了TC21钛合金激光深熔焊过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依据熔池边界准则,通过改变激光功率、焊接速度,对TC21钛合金T型接头激光深熔焊的三维应力场进行了模拟研究.探讨了TC21钛合金横向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焊接速度对TC21钛合金横向残余应力峰值的影响较小,激光功率对于横向残余应力蜂值的影响更明显一些;焊接速度对于横向残余应力梯度的影响较大,激光功率对于横向残余应力梯度的影响较小;随激光功率增大,横向残余压应力峰值显著减小,应力梯度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3.
焊接残余应力特性对球阀安全运行及结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以T形接头焊、平板对接焊、圆管对接焊3种模型为例,模拟了全焊接球阀的温度场、应力场、位移场。结果表明:非生死单元法相较于生死单元法的计算误差高约10%,但耗时缩短41%~57%;球阀焊接残余应力集中分布于焊缝与母材的结合位置,焊缝影响区外表面的环向及轴向残余应力均为拉应力,沿焊缝深度方向逐渐向内过渡为压应力;环向残余应力沿焊接方向有累积效果,最大压应力出现在焊缝终点,轴向应力集中分布在球阀中体的焊缝影响区。受环向和轴向应力的共同作用,球阀右体和中体均朝焊缝区域发生收缩,其中球阀右体变形明显,但不会对球阀启闭运动及密封性造成明显影响。(图13,表2,参20)  相似文献   

4.
以基于表面激光淬火预处理的40Cr和T10A钢的固相焊接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科学安排试验过程,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与接头力学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焊接温度为780℃、保温时间为7.5min,预压应力为56.6MPa的参数组合时,可获得接头最佳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在2边简支和4边简支边界条件下,分别得出其前10阶频率,对比分析焊接残余应力对中厚板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边简支和4边筒支边界条件下,有残余应力比无残余应力的中厚板的频率小,但是相差不大;相同规格中厚板、4边简支边界条件下频率值较2边简支边界条件下各阶相应频率值大;在相同边界条件下,无残余应力和有残余应力中厚板随着板厚的增加其频率均相应增大,而频率差率却逐渐减小,当板厚增加到一定厚度时,可不计焊接残余应力对中厚板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要焊接构件T型接头的焊接问题,讨论了焊接热源应用情况。采用高斯热源模型,建模并划分网格,确定相应的焊接工艺参数并选用合理的材料热物理性能条件,利用有限元法模拟焊接过程,分析了s355j2g3钢T型接头的焊接温度场、应力场,探讨了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高斯热源模型模拟等离子弧焊较为合理,焊后应力最大值未出现在焊缝上,而是出现在横板和立板贴近焊缝的热影响区部位,焊接应力的最大值处于焊件的表面,由外到内逐渐衰减,焊后残余应力主要为拉应力,数值较大,作用范围很小且衰减迅速,结合焊缝末端节点以及整个焊缝的温度循环曲线,分析了晶相转变及焊缝组织,发现其主要金相组织为贝氏体及马氏体,其他相较少。该研究为T型焊接接头的性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测某小口径非球面透镜模压成形加热﹑加压的加工参数,建立了模压模型,设置了相应的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加热﹑加压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540~590 ℃模压温度下D-ZK3 玻璃充型情况,确定该玻璃的适宜模压温度为580 ℃左右,模压温度越高残余应力越小.分析了580 ℃模压温度下的加热过程,确定该条件下最短加热时间为155 s左右.模压后,残余应力边缘大中心小;而应变上部大底部小.研究了3组加压速率下残余应力分布,得到了玻璃模压后平均残余应力随加压速率增大而增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U”形铝合金型材在喷水淬火过程中因冷却速度不均匀而导致型材截面变形的问题,基于FLUENT和ANSYS-WORKBENCH软件平台,建立了“U”形挤压型材在喷水冷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3种不同喷嘴速度大小方案下型材淬火冷却过程的温度场、残余应力和变形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工艺参数优化后,型材截面上不同部位喷嘴速度大小设计更合理,淬火冷却过程中型材的温度场和等效应力分布更均匀,最大等效应力最小,型材的变形最小.通过有限元分析能较好地改进型材淬火冷却过程中喷嘴速度大小及分布,为实际挤压生产过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重型车辆通过埋地管道上方的情况日益增多,探究重型车辆碾压下埋地管道力学响应规律对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埋地X70管道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开展车辆碾压管道室外实验,采用应变电测法获取管道响应数据,总结管道土压力和轴向应力的响应规律;使用ABAQUS软件建立土体-管道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非线性接触模型模拟管土相互作用,将车辆荷载简化为移动面源恒载,编写DLOAD子程序实现加载,按照实验工况进行仿真。【结果】所得管道附加轴向应力的仿真值与实验值偏差小,且土压力、轴向应力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相同,验证了管道土压力、轴向应力的响应规律;基于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单一变量法,通过仿真探讨了车辆载重、车辆速度、管道直径、管道壁厚、填土高度与管道内压6种参数对管道轴向应力的影响规律。【结论】两侧履带正下方截面处管顶土压力和轴向应力均大于中心截面处,管底轴向应力小于中心截面处。增大管道直径、管道壁厚或填土高度均可减小车辆碾压引起的管道附加轴向应力,但改变车辆速度与管道内压对管道附加轴向应力无显著影响。研究所得埋地管道力学响应规律可为重型车辆碾压下...  相似文献   

10.
锌烧损是镀锌钢板激光焊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测量焊后上下层锌烧损宽度、中间层锌的相对含量及腐蚀前后增重比,实验研究了激光搭接焊接工艺参数与焊接过程中光致等离子体谱线信息与锌烧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锌烧损的主要影响工艺因素主次顺序为焊接速度、激光功率、辅助气体流量和离焦量;锌的烧损量随着锌谱线Zn I 328.2 nm和Zn I 330.3 nm的平均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气孔因镀层锌的蒸发而产生,直径越大,局域锌元素含量越高.锌谱线强度可用于在线监测镀锌钢激光焊接时气孔的产生及锌烧损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CO2激光器对双金属带锯条齿部用高速钢钢丝M42及背部用高强度钢带X32进行焊接,通过金相显微镜,扫面电镜(SEM),显微硬度仪,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研究了焊后高速钢M42与高强度钢X32焊接接头组织演变规律,焊接接头合金元素分布,以及不同焊接工艺对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焊缝中心区等轴晶增多,树枝晶减少,且靠近M42侧熔合边界区的等轴晶更细小;各种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硬度均较母材高,且靠近M42侧的熔合区的硬度要高于焊缝区的硬度.当焊接功率为2 754 W,焊接速度为14 m/min时,焊接接头的性能优良,抗弯强度值达到112 MPa,达到了双金属带锯条的焊接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淬火圆锯基片不同回火工艺下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还测试了基片的洛氏和显微硬度,以研究残余应力在回火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①回火早期时,圆锯片硬度降低最快,淬火残余应力的衰减也最快,并很快能达到残余应力消除的水平;而且回火温度越高,圆锯片残余应力降得越快,一定时间后变得比较缓慢,长时间保温则并无作用.②采用均匀的回火冷却方式时,冷却介质对圆锯片残余应力的松弛影响不显著,也不会产生新的热应力.   相似文献   

13.
齿轮在整个机械行业中使用十分广泛,其制造质量、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齿轮能否达到使用要求与使用寿命。在齿轮制造过程中,热处理是齿轮机械加工后又一个对齿轮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环节。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圆柱齿轮淬火性能最突出的因素为淬火工艺,工艺是否满足材料的使用要求,是否符合特定的工况条件,对于淬火性能影响规律如何等是研究淬火的重要方向。针对淬火工艺,先固定水温为20℃,改变淬火温度下进行温度场分析,然后固定淬火温度为830℃,改变水温进行温度场分析,并对不同工艺下模拟结果通过Origin软件绘制曲线图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固定钢的淬火温度,随着淬火介质水的温度升高,温度差在不断减小,由此可知水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降低温差;固定淬火介质水的温度,随着钢的淬火温度升高,温差也升高,由此可知钢温度升高不利于降低温差;淬火温度在830℃,介质温度在35℃时变形量最小,即工艺最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松木和杉木为试验材料,无规聚烯烃(APAO)热熔胶为胶黏剂,以热压温度、压力、进料速度、涂胶量为影响因素,研究工艺参数对木材热熔胶粘接的胶合强度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对松木单板间热熔胶胶合性能影响为极显著,热压压力和进料速度对松木单板间胶合的影响为显著;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和涂胶量对杉木单板间热熔胶胶合强度的影响均为显著。松木单板间热熔胶胶合的最优工艺为辊压压力0.8 MPa、热熔胶温度150℃、进料速度6 m·min-1,涂胶量140 g·m-2,其胶合强度可达1.43 MPa,杉木单板间热熔胶胶合最优工艺为辊压压力0.8 MPa,热熔胶温度160℃、进料速度9 m·min-1,涂胶量160 g·m-2,其胶合强度可达1.74 MPa。该木材热熔胶胶拼工艺关键参数的确定,可为木门窗用异型集成材制造及木制品封边自动化应用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分子蒸馏技术获得烟叶中的香味成分,然后应用于卷烟中。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优化和分子蒸馏技术的分离工艺,GC-MS指纹分析香气物质分布,并比较了添加烟草香味成分前后卷烟口感的变化。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为用原料重量的15%的80%乙醇溶液作为夹带剂、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50℃,分离釜I压力12MPa、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9MPa、温度35℃,萃取时间为2h;分子蒸馏最佳工艺为进料速度0.8~1.0mL/min、真空度15~20Pa、加热温度60℃,冷却温度10~12℃、转速260r/min。烟草香味成分具有提调烟香、丰富烟香、改善香气质,且与烟香较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焊接部位的不均匀加热及冷却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和变形影响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制造质量和使用性能。本文运用Simufact-Welding软件对马铃薯收获机的悬挂架进行焊接仿真,分析了悬挂架在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应力变化和分布情况,为探索焊条电弧焊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焊缝采样点在X方向上的最大拉应力113 MPa,最大压应力89 MPa;在Y方向上的最大拉应力184 MPa,最大压应力429 MPa;Z方向上的最大拉应力64 MPa,最大压应力323 MPa。焊缝处的应力集中于引弧和收弧处。焊接初始阶段焊缝各采样点处的t8/5时间在12.2s到12.8 s之间,仿真结果和计算值基本吻合,但焊缝后部分各采样点处的t8/5时间大于计算值。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木材在高温高压蒸汽干燥过程中的应力释放机理,该研究以日本柳杉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新开发的耐热、耐压应力传感器和专用夹具,对高温高压蒸汽条件下木材的拉伸应力松弛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全面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木材应力松弛的影响远比应变水平的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木材应力松弛急剧增大,残余应力迅速下降;木材应力的松弛除了受温度的影响外,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显著.无论木材的径向还是弦向,其拉伸应力松弛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和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最大收缩应力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十分吻合.该结果充分证明了木材在高温高压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显著降低,是由于收缩变形而引起的收缩应力在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下应力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综合管廊燃气管道分支口处弯管和三通较多的特点,以上海北岛西路综合管廊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和数值理论方法,对多因素影响下的燃气管道应力和变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燃气管道支架间距增大,其最大应力会减小;燃气管道焊缝缺陷长度增大,其最大应力会增大;燃气管道弯管角度增加,其最大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管道变形量随支架间距减小而增大,且增大速度较快;管道焊接缺陷长度增大,管道变形量会增大,但增大幅度较小;同时,管道的走向变化对燃气管道的最大应力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管廊燃气管道分支口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东北管网钢级为Q345(φ720×8.9mm)的钢管试样进行了管道抢修腐蚀坑补强工艺试验,提出了可焊接的腐蚀坑最大允许深度、补板间最小距离、补板与环焊缝和螺旋焊缝的距离等技术要求。试验结果表明,低流速流体和流体压力对烧穿和硬度影响较小;在立焊位置发生烧穿的可能性比其它位置大,需要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进而研究45钢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变化,找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45钢组织和性能有一定影响,当淬火温度为800℃时力学性能最佳,同时得到的马氏体组织更细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