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桩锚支护结构的基坑工程为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基坑周边是否有超载的数值分析模型。对不同开挖工况下的支护桩水平位移与弯矩、锚索轴力以及基坑周边地表附加沉降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基坑开挖与既有建筑物的相互影响规律。所得成果对类似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层建筑深基坑桩锚支护为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对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据此分析了土体的位移和锚杆的受力状态.对比基坑顶部边缘的计算位移与实测位移值,两者较为接近,表明本计算是可行的,可供类似深基坑支护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力式挡墙支护结构是以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是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一种支护形式。为研究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在基坑围护中的变形特性,针对湖北某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支护结构基坑工程,通过现场取土样进行室内研究,优化设计方案,并结合施工现场监测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及地表沉降的变化情况,探讨基坑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各项监测数据均在设计预警值内;重力式挡墙支护结构对临近建筑物及道路沉降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室内试验研究能为基坑支护设计进行优化;监测数据可为基坑开挖提供参考与指导,有效保证基坑施工安全。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钉锚复合土钉是在土钉支护结构中复合了锚杆加固技术的一种深基坑支护技术,是近年来在城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土钉支护技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土体的本构关系、土钉以及锚杆的模拟研究出发,建立了复合土钉的二维有限元模弛;利用Ansyse 8.1有限元软件对钉锚复合土钉进行模拟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这种支护条件下不同锚固段长度和顶应力大小对土钉、锚杆的拉力和基坑的位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针对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锚碇基坑地下连续墙+内衬的支护形式,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基坑开挖对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径向应力主要位于墙身嵌岩部分,地下连续墙环向应力曲线与径向位移曲线呈内凹形,地下连续墙环向最大应力及径向最大位移的位置随开挖而逐渐下移;在开挖0~39m时,最大值位置位于开挖面以下,开挖39~49.8m时,最大值位置位于开挖面以上;地下连续墙顶部产生向上的竖向位移,地下连续墙背土压力主要位于嵌岩段范围内,且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周边地表沉降主要由施工荷载导致,地表沉降在2倍开挖深度范围外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荆州地区工程地质特点及双排桩在该地区的应用背景,以荆州南国城市广场深基坑工程为对象,介绍了双排桩支护结构方案,运用有限元建立考虑桩土接触的三维空间模型,采用Druck-Prager模型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桩顶位移及桩身弯矩特点,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双排桩支护效果明显,该方案对双排桩在荆州城区的应用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片麻岩隧洞在原支护方案下隧洞出现严重坍塌、变形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对原支护方案下隧洞变形破坏的分析,提出锚杆主动承载-有限让压-拱架被动支护的联合变形控制技术。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联合变形控制技术下隧洞顶部最大下沉量102 mm,最大底鼓量120 mm,帮部向内位移量大小平均为60 mm左右,局部向内位移量为82 mm,且拱架能够有效控制围岩的进一步变形,联合变形控制技术对于片麻岩隧洞围岩控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提出合理的支护参数设计,为相关片麻岩隧洞围岩变形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基坑支护和基坑降水设计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基坑发展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产生了各种基坑支护形式,如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钢板桩、深层搅拌桩、土钉墙、土层锚杆等。但每一项工程都有特定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环境,所以,针对每一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法来满足坑壁的稳定以及土体变形要求,同时还能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是一个值得仔细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锚杆现场耐蚀性能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锚杆长期在密闭的岩土环境中服役,其现场耐蚀性能变化特征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一个难题。锚杆服役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预应力锚杆耐久性研究大部分局限于室内模拟腐蚀实验,锚杆现场腐蚀数据稀少。以某煤矿服役的现场锚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单位失重和截面损失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不同服役年限的锚杆,随着锚杆服役年限的增加腐蚀程度也逐年增加;同一根锚杆暴露在空气中的锚头部分相对于处在岩体封闭空间的其他部位腐蚀速度快,腐蚀程度呈现如下规律:锚头自由段锚固段。  相似文献   

10.
针对珠江黄埔大桥南汊悬索桥锚碇基坑支护的工程特点,利用有限元法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圆形嵌岩地下连续墙的拱效应显著,能够有效减小墙体竖向应力、侧向位移以及墙后地面沉降;墙体侧向位移和坑底隆起量随开挖深度增大迅速增加并逐渐趋于平缓;基岩的嵌固作用对墙体的变形和受力特性也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以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预应力锚杆加固软岩巷道时加固参数预应力变化的模拟得到其对锚固效果的影响曲线,并根据曲线确定了影响参数和径向位移之间的函数式,进而对变形最小时的影响参数给出分析及评价,从而为巷道加固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2.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是一种基于普通土钉支护技术发展形成的深基坑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加强对基坑变形问题的控制,提升基坑边坡整体的稳定性,主要应用在土质不佳、基坑较浅的工况,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抗剪强度,实现超前支护,减少变形等问题。本文主要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的稳定性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坑开挖对相邻既有建筑物附加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土钉-桩锚支护基坑工程为例,建立了具有阳角的深基坑和相邻既有建筑物整体数值分析模型,揭示了基坑开挖对坑外地表及相邻既有建筑物附加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对基坑工程实践和相邻既有建筑物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唐山市第三空间综合体深基坑工程,基于FLAC3D 软件的弹塑性有限差分分析,对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土钉和预应力锚索相结合的复合土钉支护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基坑变形的发展.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秦淮河航道边坡整治工程为背景,选择某一航段左右两岸分别进行普通锚杆和囊式扩大头锚索荷载-位移关系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长度、相同规格条件下,囊式扩大头锚索承载力明显更大;在相同设计承载力条件下,囊式扩大头锚索长度明显更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应用囊式扩大头锚索可以明显减少桩顶水平方向的位移。得出结论为:应用囊式扩大头锚索替代普通锚杆,能有效提高承载力,控制变形,保证结构安全,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根据红砂岩边坡的工程地质及物理力学特性,分析了湘耒高速公路一失稳边坡的滑动型式.应用短锚杆骨架梁新方法对该失稳红砂岩边坡进行了支护,并采用带节理单元的三维有限元方法以及平面有限元方法对边坡应力应变分布和支护结构内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理论和3年营运实践表明,该支护方法对红砂岩等软岩边坡防护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期地下室的基坑支护是大型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课题。以江边路一号地块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开展了两期地下室建设的基坑支护设计研究,方案设计、单元和整体计算表明"周边+分隔"围护方案,能够有效地保证各期基坑开挖的安全和支撑结构内力的有效传递,整体三维计算模型对复杂平面和工况的基坑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限元程序,对小型钢加筋水泥土支护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基坑开挖后挡墙的受力特性,变形特性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通过计算,明确了组合挡墙受力后的变形情况以及水泥土和小型钢的工作状态、应力分布特点。证实在小变形下水泥土与型钢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对于深度不大的基坑支护工程,小型钢加筋水泥土组合支护结构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软土地区悬臂桩支护基坑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对基坑周围土体和支护桩随开挖加深和应力释放而产生的变形作跟踪分析,得到了在各开挖阶段桩后地表沉降曲线和桩顶位移曲线,以及在不同地面荷载下桩体的变形曲线,并且分析了变形原因和发展趋势。本文还对基坑土体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土体的破坏位置并探讨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红层软岩的崩解特性对锚杆力学性质影响的规律,设计了红层软岩中锚杆抗拔试验和红层软岩的耐崩解试验.首先通过红层锚杆抗拔试验,得到了红层锚杆在循环荷载下的荷载-位移曲线(P-S)和荷载-弹/塑性位移曲线(P-Se,P-Sp)的演化规律,然后通过耐崩解试验得到红层软岩的耐崩解指数Id2,最后将锚杆的力学性质与红层软岩的耐崩解指数Id2联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随着耐崩解指数的降低,红层锚杆抗拔力学性质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