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紫苏基活性炭对铅镉二元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法制备紫苏基活性炭,通过对其进行磁性改性后用作吸附剂,考察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溶液pH和重金属离子浓度等影响因素对二元溶液中Pb~(2+)和Cd~(2+)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剂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50 mL pH=5的水溶液中,加入0.05 g活性炭吸附30 min后,其对Pb~(2+)和Cd~(2+)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1.805和46.083 mg/g,去除率分别高达99.77%和99.80%。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对Pb~(2+)和Cd~(2+)的吸附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上述结果表明紫苏有望成为制备金属离子吸附剂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2.
张玮  詹燕  石灵慧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1-73,76
以橙皮作为吸附剂研究了橙皮对Fe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初始浓度、投加量及温度等因素对Fe2+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橙皮对Fe2+的最佳吸附条件,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橙皮对Fe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pH为5、温度为50℃、投加量为8 g/L、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橙皮对Fe2+的吸附效果最佳,废水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大,溶液的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次之,吸附剂的用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以沙柳木粉(SPP)为原料,以无水乙醇、氢氧化钠、氯乙酸为反应试剂,通过对SPP醚化改性得到羧甲基化沙柳木粉(CMS)。采用透射电镜(TEM)、X线衍射(XRD)、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表征手段对SPP和CMS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考察吸附剂用量、Pb~(2+)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b~(2+)溶液pH值等因素对SPP和CMS吸附Pb~(2+)性能的影响,研究SPP和CMS吸附Pb~(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SPP经羧甲基化改性形成的CMS,表面变得疏松多孔,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羧甲基成功引入到了CMS中。当SPP和CMS的投加量分别为0.7g和0.5g,Pb~(2+)溶液初始浓度均为900 mg·L-1,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温度为30℃,Pb~(2+)溶液pH值分别为5和4时,SPP和CMS对Pb~(2+)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30.64 mg·g-1和71.55mg·g-1。SPP和CMS对Pb~(2+)的吸附过程均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  相似文献   

4.
改性橙皮对废水中Cu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唐菲  曾芷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13-17415
[目的]考察了改性橙皮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效果,为橙皮资源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pH、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吸附条件。[结果]在投加量为0.5 g,pH为7.0,吸附温度为60℃,溶液初始浓度为10 mg/L,振荡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率可达97.5%。与未改性橙皮相比,改性橙皮对Cu2+的吸附效果大大提高。[结论]化学改性的橙皮对废水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这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生物废料橙皮为原料,经乙醇、NaOH及CaCl2处理,得到改性橙皮生物吸附剂,对中性红染料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为7,改性橙皮用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5 h,吸附温度为20℃,染料初始浓度为1 200 mg.L-1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中性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78.60 mg.g-1。改性橙皮对水中中性红的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蒜茎叶为原料,经异丙醇、氢氧化钠和草酸处理,制备出改性吸附剂并用于吸附Pb(Ⅱ)。考察了溶液初始pH、吸附平衡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固液比等因素对金属离子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草酸最佳浓度为0.9 mol/L,最佳的制备温度是80℃。改性后大蒜茎叶吸附剂对Pb~(2+)的吸附最佳条件是pH 6,在120 min内建立了反应平衡,对Pb~(2+)的最大吸附量是122.25 mg/g,与未改性的大蒜茎叶相比,吸附量增加了56%。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用农林废弃物核桃壳以及Fe(Ⅲ)改性的核桃壳作为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Cu~(2+)进行吸附去除,并且考察了水样初始p H、吸附剂投加量、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参数,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样初始p H 5.0、吸附剂投加量0.05g,Cu~(2+)初始质量浓度200mg/L,吸附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50m L水样在180r/min、25℃条件下核桃壳和改性核桃壳对Cu~(2+)的去除率分别达57.6%和93.2%以上,吸附量分别约为120mg/g和195mg/g;采用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更为理想,R2均在0.99以上;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核桃壳和Fe(Ⅲ)改性核桃壳吸附剂对Cu~(2+)的吸附过程,此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的吸附;核桃壳及改性核桃壳对Cu~(2+)的吸附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运行稳定后的成熟干燥硝化好氧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探讨了好氧颗粒污泥对铅蓄电池厂废水中的重金属铅的去除效果以及吸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干燥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吸附除Pb~(2+)的最佳pH为3.5,且在pH为3.5~5.5范围内均可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在此范围内Pb~(2+)的出水浓度变化不大;当pH为3.5时,该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1.0 g/L,对Pb~(2+)的去除率达97.27%,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总Pb~(2+)含量小于1.0 mg/L,再加大投加量去除效果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以生物废料橙皮为原料,经乙醇、NaOH及CaCl2处理,得到改性橙皮生物吸附剂,对中性红染料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为7,改性橙皮用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5 h,吸附温度为20℃,染料初始浓度为1 200 mg.L-1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中性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78.60 mg.g-1。改性橙皮对水中中性红的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以酸改性蜂巢石为吸附材料,对Cr~(6+)进行吸附试验,探索含铬废水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设置不同试验条件,采用硫酸对蜂巢石进行改性处理,然后对改性后的蜂巢石做BET比表面积测定,发现H2SO4浓度为0.5mol/L、改性时间为30min、温度为35℃时改性条件最佳,改性效果最好。选取比表面积最大的改性蜂巢石和未改性的蜂巢石做SEM和XRD,观察酸改性前后蜂巢石表面结构和孔隙率的变化,结果显示酸改性后蜂巢石表面变得粗糙蓬松,表面积增大,晶化程度提高,吸附条件变好。使用改性蜂巢石对含铬废水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改性蜂巢石投加量和溶液的p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当溶液pH值为2、蜂巢石投加量为0.5g、Cr~(6+)初始浓度为5mg/L时,Cr~(6+)的去除率达到99.61%,此时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天然矿物吸附重金属Pb~(2+),研究吸附剂量、pH、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其吸附过程进行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随着吸附剂量的不断提高,初始浓度为50 mg/L与100 mg/L的重金属Pb~(2+)的吸附去除率均不断提高,而其饱和吸附量逐渐下降,天然矿物对重金属Pb~(2+)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87.67 mg/g。酸性条件下天然矿物对重金属Pb~(2+)的吸附效果较低,而偏酸性环境吸附处理效果较好。天然矿物对Pb~(2+)的吸附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天然矿物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且Pb~(2+)的吸附过程拟合结果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合成沸石吸附混合重金属Ni~(2+)、Pb~(2+)、Cu~(2+),考察吸附剂量、初始pH、反应时间对其竞争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沸石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剂量、初始pH、反应时间对沸石吸附Ni~(2+)、Pb~(2+)、Cu~(2+)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大。随着沸石投加量增大,其对Ni~(2+)、Pb~(2+)、Cu~(2+)的吸附去除率逐渐上升,而单位质量吸附剂对3种重金属饱和吸附量呈下降趋势。沸石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去除顺序为PbCuNi。初始pH为强酸性环境不利于Ni~(2+)、Pb~(2+)、Cu~(2+)吸附,其吸附去除率均低于20%;不同初始pH,沸石对Pb~(2+)吸附效果最好。随着反应时间延长,沸石对Ni~(2+)、Pb~(2+)、Cu~(2+)吸附去除率逐步提高;不同反应时间下,沸石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去除顺序不变。沸石吸附Ni~(2+)与Cu~(2+)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够描述沸石对Ni~(2+)、Pb~(2+)、Cu~(2+)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改性甘蔗渣在处理印染废水脱色中的实际效果,以刚果红和亚甲基蓝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镁盐改性甘蔗渣在吸附剂不同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初始染料浓度、温度等实验条件下对刚果红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DMDAAC-Mg~(2+)改性甘蔗渣对溶液中刚果红和亚甲基蓝均具有良好的脱色作用。吸附剂投加量、pH、反应时间是影响改性甘蔗渣脱色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显示,DMDAAC-Mg~(2+)改性甘蔗渣对刚果红和亚甲基蓝脱色率分别达到97.96%和91.89%,在相同脱色条件下,与单因素改性甘蔗渣及原材料相比,DMDAAC-Mg~(2+)改性甘蔗渣脱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实验室酿酒后得到的柿子废渣为原料,利用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和单宁制备生物吸附剂,并通过对生物吸附剂进行化学改性增加其吸附效率,对溶液中重金属Pb~(2+)和Cd~(2+)进行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烘干的柿子废渣对重金属中Pb~(2+)和Cd~(2+)存在吸附作用,并对其进行吸附等温线研究,得到吸附剂对Pb~(2+)与Cd~(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6.08和25.00mg/g,而经NaOH改性后的柿子废渣附剂对Pb~(2+)与Cd~(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6.75和46.54mg/g,改性后吸附容量约是改性前吸附容量的2倍多,说明改性后效果显著。研究表明,经改性后的生物吸附剂成本较低、绿色环保,具有很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并实现废渣的二次利用,为柿子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废弃的虎杖药渣为原料,经乙醇、氢氧化钠处理,得到皂化虎杖药渣生物吸附剂,将其用于对重金属铜离子(Cu~(2+))的吸附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对皂化虎杖药渣进行表征,并考察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 H值、初始Cu~(2+)浓度、吸附温度与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此外,研究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以及吸附剂的循环再生性能。结果表明,虎杖药渣经过皂化处理后表面变得疏松多孔,在吸附剂投加量5.0 g/L、溶液p H值5.5、初始Cu~(2+)浓度50 mg/L、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皂化虎杖药渣对Cu~(2+)的吸附率达87.2%。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可知,30℃时饱和吸附量为34.482 mg/g。解吸再生试验表明,吸附剂可以再生重复使用4次。  相似文献   

16.
戊二醛交联改性绿藻制备新型吸附剂吸附Cr^6+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俊杰  康奕菁  郭伟艳  黄远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44-11747,11751
[目的]研究戊二醛对绿藻进行交联改性制备新型吸附剂吸附Cr6+。[方法]分析了戊二醛质量分数、绿藻投加量、PH和温度对交联改性的影响及铬初始浓度、初始PH和改性绿藻投加量对改性藻吸附Cr6+的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当铬溶液浓度为40mg/L时,戊二醛质量分数5%、藻类投加量为0.4g、PH为-0.5、温度为40℃时改性后的藻类对铬的吸附容量最大,其吸附动力学符合Boltz-mann方程。[结论]各因素对改性藻吸附Cr6+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铬溶液浓度〉pH〉改性藻投加量;最佳吸附条件为铬溶液浓度为80mg/L,pH为5,改性藻量为:0.4g;吸附容量可达19.19mg/g。  相似文献   

17.
对茶叶渣进行甲醛改性并用其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铬.研究了铬废水初始浓度、溶液的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在模拟铬废水初始浓度为50 mg/L、溶液的pH值为7.0、加入的吸附剂量为0.5 g、恒温吸附温度为60℃、吸附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甲醛改性茶叶渣对铬的吸附效果最好.甲醛改性茶叶渣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铬,对于废弃茶叶渣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多根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干粉为生物质吸附剂,考察2种浮萍干粉对水环境中镉离子(Cd~(2+))的吸附作用,探索处理含镉废水的新途径。结果表明,浮萍干粉投量、溶液初始pH值、吸附时间、溶液初始Cd~(2+)浓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2种浮萍干粉对Cd~(2+)的吸附在反应开始10 min后达到平衡,且吸附容量均可达50 mg/g;当浮萍干粉投加量为0.2 g、溶液初始pH值为6.8、处理溶液初始Cd~(2+)浓度为50 mg/L时,2种浮萍干粉对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15%(少根紫萍)、95.72%(多根紫萍);两者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用二级速率方程进行描述,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99以上;在5~500 mg/L浓度范围内,2种浮萍干粉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Tempkin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性均较好,线性拟合的r2均在0.9以上,且通过分析模型相关参数发现,2种浮萍干粉对Cd~(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一种潜在的新型生物吸附剂;此外,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浮萍干粉所含糖类中的羟基及酰胺中的氨基可能参与了对Cd~(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橙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对水中Cr~(6+)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玮  王波  娄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96-3497,3518
[目的]使用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对橙皮进行改性,对含有Cr6+的重金属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方法]研究了溶液的pH值、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比较了酸改性和碱改性这2种改性橙皮的吸附作用。[结果]酸改性的橙皮对Cr6+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pH值为1.0左右,初始浓度5.0 mg/L,用量为0.6 g,温度50℃,时间为80 m in的条件下,酸改性橙皮对Cr6+的吸附率达到了96.52%。[结论]化学改性提高了橙皮的吸附能力,在废水处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拓宽钾长石的利用途径,以合成氧化锌对哈密钾长石进行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对钾长石改性前后的变化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改性钾长石添加量、Pb~(2+)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改性钾长石吸附溶液中Pb~(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性钾长石的增加,其对Pb~(2+)的吸附量呈下降趋势,但去除率呈增加趋势;Pb~(2+)质量浓度对吸附量有很大影响,吸附量随Pb~(2+)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大;溶液pH值为1~5时,改变pH值对改性钾长石吸附Pb~(2+)的影响显著;在240 min时吸附量趋于稳定。通过Langmuir、Freundlich和Redlich-Peterson等温方程进行拟合,发现Freundlich和Redlich-Peterson方程能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结果显示,双常数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表明Pb~(2+)的扩散速度是决定其吸附速率快慢的关键;△H0,表明Pb~(2+)在改性钾长石上的吸附为吸热过程,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G0,表明吸附为自发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