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镧液体培养灰树花菌丝富集有机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La)对灰树花菌丝体富集有机硒的影响.结果表明,镧对灰树花菌丝富硒有促进作用,当玉米培养基中镧添加浓度为100 mg/L时,菌丝产量和有机硒转化率最高.借用正交试验表设计组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培养时间8 d,镧和硒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50 mg/L,在此条件下,菌丝产量19.52 g/L,硒转化率达16.48%.  相似文献   

2.
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培养时间、pH、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富硒量、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虫草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60μg/mL,培养时间5d,pH6,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蔗糖3,麸皮2,NaN030.2,KH2V040.5。菌丝生长量最高可达1.916g/100mL,有机硒含量可达509.026μg/100mL。虫草有机硒转化率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20μg/mL,培养时间5d,pH7,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蔗糖3,马铃薯20,NaNCh0.2,KH2PO40.5。其有机硒转化率最高可达18.44%。低浓度的硒可以刺激菌丝体生长,高浓度的硒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使有机硒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灵芝富硒能力的几个参数如摇床转速、培养温度、pH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灵芝能在含有低质量浓度亚硒酸钠100mg/kg的培养基中生长,并能在菌丝体内富集硒。当培养温度30℃、pH7.5、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7d,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试验结果为富硒灵芝菌丝体生物量为40.6g/L,菌丝体硒含量为1572.89μg/g,总富硒量为63859.17μg/L。  相似文献   

4.
平菇菌丝富硒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梁慧星 《食用菌》2009,31(4):6-7
对平菇菌丝富硒培养进行单因子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富硒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分数1.5%,亚硒酸钠质量浓度8.0mg/L,起始pH7.0,培养时间5d,平菇菌丝富硒量得到最大,为331.49μg/g菌丝。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进行了红栓菌对硒的耐受力及其菌丝体多糖对硒富集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栓菌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硒浓度达到20μg/mL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最小,菌丝体干重和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mg/mL和29.8mg/g同时进行了红栓菌多糖富硒的发酵务件优化:pH5.5,接种量10%,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28℃,200rpm培养3d,在发酵起始加入硒溶液,菌丝体多糖及多糖中硒含量分别达到27.3mg/g和816.7μg/g,多糖对无机硒的转化率为34.2%。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胡萝卜、大蒜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Na2SeO3对不同蔬菜硒富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各蔬菜中全硒、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含量,有机硒转化率随着施硒质量浓度的提高而降低;番茄、胡萝卜和大蒜均喷施质量浓度为100mg/L Na2SeO3时,有机硒的富集分别为对照的7.83、8.53、2.85倍,胡萝卜富硒最高,但当大蒜喷施质量浓度为500mg/L Na2SeO3时,有机硒的富集为对照的4.70倍,大蒜富硒能力强;番茄和胡萝卜在Na2SeO3质量浓度≤1.0mg/L时和大蒜在Na2SeO3质量浓度≤10mg/L时,其产量有所增加,当喷施的Na2SeO3质量浓度提高时,各蔬菜产量均有所降低;番茄和胡萝卜叶面喷施硒质量浓度在0.5~1.0mg/L区间,大蒜叶面喷施硒质量浓度≤10mg/L较为适宜,可以有效提高蔬菜有机硒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硒对两种灵芝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硒对两种灵芝菌的生长和富硒过程的影响,考察了两种灵芝菌在琼脂固态培养中对Se的耐受能力,以及两种菌在液态培养过程中生物量、发酵液中的pH、残糖以及Se富集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灵芝的耐硒能力与Se富集率并无显著关系,Se富集能力与培养时间、生物量和pH有关。两种灵芝在固态培养的耐硒能力显著高于液态培养。液态培养时Na2SeO3浓度为100mg/L,甜芝96 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0.635 g,120~144 h,富集Se元素最多,Se富集率升高了0.95%。而日本灵芝更适宜液态加硒培养,192h获得最高生物量达1.12g,120~144h,富集Se元素最多,Se富集率升高了3.52%。  相似文献   

8.
富硒灵芝菌丝体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自制的富硒灵芝菌丝体给BALB/C小鼠灌胃,观察富硒灵芝菌丝体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更进一步了解富硒灵芝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富硒灵芝菌丝组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灵芝菌丝组比较明显的提高了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溶血素抗体的产生,即能增强小鼠的非特异免疫又能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更多的灵芝菌丝体产量,以单因素摇瓶试验法研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液的初始pH对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灵芝液体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发酵液的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而当发酵温度为28.7℃、发酵时间为124h、发酵液的初始pH为5.9时,获得的菌丝体产量最大,为22.89g/L,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槐耳菌液体培养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曙  邢艾莉 《食用菌》2006,28(1):9-11
当发酵培养基中的硒浓度达到20μg/mL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最小,多糖含量达到51.3mg/g。同时进行了槐耳菌富硒条件的优化:pH5.5,接种量10%。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28℃。200r/min发酵培养9d。且在发酵第5d加入硒溶液。槐耳多糖含量达到50.3mg/g,多糖中硒含量达到761.9μg/g,多糖对硒的转化率达到35.8%。  相似文献   

11.
灰树花富硒培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的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强。在含硒10 ̄300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当硒含量超过250mg/kg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下,添加10 ̄200mg/kg硒,菌丝体富集硒的浓度范围为6.14 ̄882.1mg/kg,但以添加50mg/kg硒时菌丝体硒吸收率最高,为4.9%。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硒源对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菌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硒C5H11NO2Se和无机硒Na2SeO3,通过菌丝培养,确定榆黄蘑菌丝培养的硒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有机硒的试验组中,对照组和浓度0.10 mg·L^-1试验组的菌丝长势较好,其余浓度试验组(0.05 mg·L^-1、0.50 mg·L^-1、1.00 mg·L^-1、5.00 mg·L^-1)均对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添加无机硒的试验组中,菌丝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相较于浓度40 mg·L^-1、60 mg·L^-1、80 mg·L^-1试验组的培养基,浓度10 mg·L^-1~20 mg·L^-1试验组的菌丝长势较好。研究为榆黄蘑菌丝富硒培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4种食用菌硒积累能力比较与硒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4种食用菌进行一级液体富硒培养,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对富硒菌丝体进行总硒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联用(LC-UV-AFS)对富硒菌丝体中硒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级液体培养中添加50mg.L-1Na2SeO3条件下,杏鲍菇无论生物量、总硒含量还是硒利用率都是最高的,分别达到了9.8g.L-1、5 086μg.L-1和22.3%,灵芝次之,分别是6.7g.L-1、4 426μg.L-1、19.4%。硒形态分析结果揭示,在杏鲍菇菌丝体蛋白酶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和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比较低,不足提取液总硒30%,而其他三类食用菌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达到80%以上,且在4种食用菌菌丝体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是硒与氨基酸的主要结合形式。研究及相关文献表明灵芝是食用菌中最具潜力的富硒材料。  相似文献   

14.
在PDA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2’半胱氨酸(AEC),观察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及其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EC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不同。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为56.4%;金白1号双核菌丝对AEC较敏感,AEC浓度为62.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基本培养基中AEC浓度为1200mg/L时,对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可达82.5%;而当培养基中AEC浓度为37.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10d内未见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萌发。本试验为金针菇高赖氨酸良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获得菌丝体,采用麦芽汁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获得蜜环菌菌素、皮壳状菌丝和子实体。以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HPLC—DAD)比较四种菌体的甲醇提取物的成分差异。液体培养的蜜环菌菌丝体与固体培养的蜜环菌菌素、皮壳状菌丝和子实体的蜜环菌素类成分有明显差别。图谱分析表明,菌素与皮壳状菌丝的成分接近,与子实体和液体培养菌丝体之间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灵芝(Ganoderma lucidum)AM21菌株菌丝产灵芝三萜的能力,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 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丝体三萜含量的9个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豆粕粉和山药,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2个主要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1.84%豆粕粉,1%玉米粉,1%葡萄糖,0.92%山药,0.5%酵母粉,0.1%麸皮,0.1% KH2 PO4,0.1% MgSO4·7H2O,0.01% VB1.使用该培养基生产的灵芝菌丝体中三萜含量较使用基础发酵培养基生产的高29.13%.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发酵液、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固体培养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其中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发酵液中有14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为43.76%,以醇类为主;液体发酵菌丝体有19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为34.97%,以醇类和醛类为主;固体培养菌丝体中有1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为12.21%,以醛类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为试材,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Pb、Cd、As、Hg重金属,通过测量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菌丝体干质量、菌丝体及发酵液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重金属富集模型建模,研究不同菌类对不同种类重金属耐受及富集特征,以期为菌类富集重金属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As、Hg对菌丝生长及菌丝球量表现为低浓度(低于1mg·L-1)促进、高浓度(高于5mg·L-1)抑制,适宜浓度(1~5mg·L-1浓度)的重金属Pb、Cd、As对菌丝的生长有一个明显前期抑制后期菌丝恢复正常生长的现象。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丝体均表现为对重金属Cd和Pb高度富集,最大富集量分别达到Cd 619、424mg·kg-1 DW以及Pb 449、844mg·kg-1 DW,对重金属As和Hg富集量较小,最大富集量分别为As 49、21 mg·kg-1 DW以及Hg 44、40mg·kg-1 DW。不同菌类菌丝体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不同,如金针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452 mg·kg-1 DW,杏鲍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902mg·kg-1 DW。同一菌类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差异较大,如杏鲍菇对Cd的富集饱和点为429mg·kg-1 DW,对As的富集饱和点为22.4mg·kg-1 DW。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以干菌体得率为指标,选择出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6 g/L,磷酸二氢钾6 g/L,硫酸镁2 g/L,水1 000 mL,pH自然,干菌体得率为46.5 g/L,与其它试验组结果的差异显著,说明碳源和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为试验材料,探讨在液体和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菌丝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 mg/mL时,对菌球浓度、菌球直径、菌丝体生物量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 mg/mL时,菌丝萌发最快,且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差异,同时在该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因此,可选壳聚糖浓度0.017和0.01 mg/mL作为液体和固体平板菌丝生长促进剂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