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麦田灰飞虱发生与水稻病毒病流行关系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而引起的两大病毒病,发生轻重取决于第1代灰飞虱的数量及带毒率的高低。从理论上讲,压低灰飞虱虫量,切断了传毒桥梁,也就降低了传毒机率,就能控制水稻两大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飞虱在水稻上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SV)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笔者对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途径与特性、影响传毒的生态因子以及可能的传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汇总,以期加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内在原因的认识,并为该病害的宏观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带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东台白1998年零星发生以来,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传毒昆虫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水稻条纹叶枯病呈大流行态势,我们在准确测报虫情的基础上,积极优化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在病害大发生之年,取得了全市大面积水稻安全过关的好实绩。  相似文献   

4.
灰飞虱不同虫态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采自浙江嘉兴各县区及湖州等10个地区的越冬代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测定发现,不同地区的灰飞虱传毒率存在差异;灰飞虱不同虫态传毒率也不同。高龄若虫的传毒率明显高于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且3种虫态传毒率之比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病害症状、病原菌及发病特点,并提出“治虫防病、切断毒链、狠治秧田、普治大田”的防治策略,抓好秧田灰飞虱的防治,控制灰飞虱数量,减少传毒为害,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以减轻病毒病发生程度,提高综合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乐斯本等药剂防治麦田1代灰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前2年在东台市发生十分严重。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防治好麦田1代灰飞虱,对于压降秧池1代基数、减轻2代防治压力、控制为害损失尤其重要。为筛选防治灰飞虱的有效药剂配方,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为害,2005年我们选用48%乐斯本EC等药剂对麦田1代灰飞虱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是我国小麦产区新发现的一种病毒,为了明确该病毒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建立相应的防治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对该病毒的传播方式、介体传毒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YSMV仅由介体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不能通过机械摩擦、土壤和病残体传播。该病毒在灰飞虱体内的循回期最短为6 d,接种后20 d达到传毒发病盛期。灰飞虱最短获毒和传毒时间均为1 min,病毒在小麦苗中的最短潜育期为5 d。由此可见,灰飞虱对BYSMV具有较强的获毒和传毒能力。本研究为下一步进行该病毒的寄主范围、病害的发生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也为生产上预防和控治由该病毒引起的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灰飞虱是小麦丛矮病毒病的传毒介体。1969年yamada和Shikata报道过丛矮病毒可在灰飞虱虫体内繁殖。  相似文献   

9.
灰飞虱致灾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传毒昆虫灰飞虱在东台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种群,近几年由于受上年五代灰飞虱虫源基数大、冬春气温偏高、小麦收获时间推迟以及种植方式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东台市稻田一代和二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十分有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播蔓延,已成为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给水稻病虫防治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丛矮病(又称坐坡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小麦病毒病,近年来有回升蔓延的趋势。冬前和早春是灰飞虱传播小麦丛矮病毒的两个高峰期,而早春防治小麦丛矮病的重点是棉茬麦田和间作套种麦田。其主要防治措施为:  相似文献   

11.
由于毒源的累积作用,本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在生产中造成一定损失。笔者经大面积调查分析,该病的防治存在 2个偏向。   1)未见病时"怕"用药。由于草害发生重,人工除草用工量太大,因此,本地农户对秧田使用除草剂积极性很高,而对螟虫、灰飞虱的防治重视不够。特别是农民对灰飞虱传毒为害普遍缺乏认识。事实上,秧苗期灰飞虱为害,本身造成的损失极小,而传毒为害损失大。灰飞虱传毒致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 )隐症期较长,约 20 d(天 )后植株才表现叶面黄化,植株矮缩,直至死苗。生产中,植保部门指导秧苗期用药防治灰飞虱…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2004—201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来安发生演变特点,论述了灰飞虱发生期、灰飞虱带毒率、品种抗性、水稻播栽期及灰飞虱传毒前防效等影响该病在来安县发生为害的因素,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发展态势与防控对策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Tenuivirus,(RSV)],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为传毒媒介的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其病原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病毒可经卵传递。获毒灰飞虱在第6年的第40代仍有较高的传毒能力。带毒的灰飞虱在水稻上取食数分钟即能染病,经过13~17d的潜伏期后显症。得病早的病株全株枯死,得病迟的不易抽穗或抽出畸形穗,结实很少。该病一旦侵染,难以防治,具有毁灭性,因而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1浙江省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情况与发展态势近年来,由于耕种栽培制度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水…  相似文献   

14.
自9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短缩病在本地发病面积不断扩大,为逐年加重,据统计1999年,全台州地区发病面积已达到1.33万hm3,其中以连作晚稻发病最重,一般发病田块丛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达30-80%,最重的田丘丛发病率达95%以上,业已成为当前威胁我市水稻生产的一种灾变性病害,该病是由灰飞属(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毒所致,在目前生产上未抗病免疫良种与有效治疗病毒病药剂可提供的状况下,治虫防病成了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手段,但治虫防病的效果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尽人意,笔者认为要取得理想的效果,站先应搞清传毒昆虫灰飞虱在本地的发生规律胶侵染特性,其次是了解水稻的主要感染期,并依此来制度防治方法,本文是根据我们近几年来在台州临海市病区基点开展水稻黑条矮缩病实践的成功经验,对该病治虫防病策略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人工饲养对灰飞虱传毒能力的影响,本文利用人工饲养至第55代、23代和8代的3个无毒灰飞虱群体,研究灰飞虱携带和传播RBSDV能力的差异。每个群体经饲毒、度过循回期后,选择雌、雄成虫各50头,单头单苗接种1叶1心期健康玉米。接种4 d回收灰飞虱,利用RT-PCR检测带毒率,并调查灰飞虱死亡率;接种43~50 d后调查玉米粗缩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人工饲养55代、23代和8代的灰飞虱群体平均带毒率分别为68.24%、58.93%和62.09%,统计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平均传毒率分别为31.22%、20.32%和29.91%,55代和8代群体均显著高于23代(P0.05);3个群体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4.19%、65.24%和77.72%,其中55代群体极显著低于8代(P0.01),二者与23代群体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灰飞虱的带毒率63.09%高于传毒率27.15%,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人工群体饲养至第55代的灰飞虱与仅饲养至第8代的灰飞虱在携带和传播RBSDV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且均保持了较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灰飞虱在宝应县发生严重,且传播病毒,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探讨分析灰飞虱在宝应县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为今后更好地防控灰飞虱、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由于其传毒、显症的水稻生育期不同,可出现“假枯心”、“黄化枯死”和“假白穗”3种发生型,且以“黄化枯死”型发生重,为害损失最大。根据对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消长动态、发生期距和不同时期防治效果分析,前两种发生型分别由灰飞虱第一代成虫和第二代若虫传毒引起。由此提出药剂防治以水稻秧池和大田并重的治虫防病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湖北植保》2006,(5):50-50
冬油菜是长江流域主要冬季作物之一,常年种植几千万亩左右。油菜田禾本科杂草是来年水稻矮缩病传毒媒体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寄主,有效地减少灰飞虱的越冬场所,控制灰飞虱越冬虫口,对来年水稻病毒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油菜田化学除草意义重大。冬油菜田杂草的种群结  相似文献   

19.
宝山区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2013—2015年对宝山区稻飞虱发生情况综合分析,明确了该虫在本区发生特点,并对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本区常见的3种飞虱;2013—2015年,田间发生最重的年份为2014年,2013年发生最轻;田间灰飞虱发生量最高,白背飞虱次之,褐飞虱最低。稻飞虱发生与其生物特性、气候、迁入情况、栽培条件和防治水平均有密切关系。提出了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许红 《湖北植保》2000,(1):32-33
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播的毁灭性病害,而且目前还没有防治病毒病的有效农药,所以,防治两种病毒病的关键是防治灰飞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