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24份枇杷种质果实11个性状的分布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果实纵经、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形指数、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宽度和深度等11个性状存在广泛的分布,变异系数在11.81%~48.92%之间,分布区间以单果重为最大,果形指数为最小;(2)果形指数不能完全反映果实形状;果形指数在0.91~1.10之间的种质果形最为丰富;(3)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可食率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果实纵经、单果重、萼筒深度、可食率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当地表现良好的15个李品种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单果重、核鲜重、可食率、果实纵径及横径、果形指数、果核纵径及横径、核形指数等9个外观性状品种间差异及相关性,并采用组间连接聚类法对15个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外观性状显示不同程度差异,单果重差异较大,核鲜重与可食率差异较小可忽略不计;果形指数≤1居多,说明15个李品种果形以圆形、扁圆形为主;而核形指数较大,说明核形以近椭圆形居多,且两者波动曲线接近同步。相关性分析显示:9个李品种外观性状间表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说明所选指标间的影响密切。其中单果重与可食率、果实纵径及横径、果核纵径及横径;果形指数与核形指数等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在平方欧氏距离5的临界点可直接分为3类:小果型、大果型、中果型。分类特征主要表现在果实大小(单果重)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收集的47份无患子种质的果实数量指标包括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侧径、果皮厚、果皮重、果实体积以及果实中种子性状数量性状指标包括种纵径、种横径、种侧径、种子重、种子体积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无患子种子性状与果实各性状指标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各性状中单果重差异最显著,最大10.11 g,最小2.78 9;47份无患子果实的表型性状变异程度:果皮重>果皮厚>果实体积>种子重>种子体积>种侧径>果横径>果纵径>果侧径>种横径>种纵径;对无患子不同种质间果实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无患子依果实体积大小聚类.  相似文献   

4.
1990年在辽这省果树所李、杏圃,选择34个鲜食杏品种,于果实成熟期从树上随机采摘不同 部位果实,及外围延长枝春稍第5~7片叶,分别进行性状调查,各性状均以20为基数计算其平均 值,做为该性状的类型值.对杏叶和果实的重量、纵径、横径、形态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和显著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34个杏品种中叶片重量与果实重量之间,叶片纵径与果实纵径之间,叶片横径与果实横径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等于0.6894**,0.4842**,0.7502**),叶形指数与果实指数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0.3936*).统计分析结果与调查观测中所见到的现象趋于一致;同时也进…  相似文献   

5.
以滇西地区栽培的4个余甘子品种为试材,测定并分析其果实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余甘子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单果果肉重、单果果核重、果核纵径、果核横径9个外观性状及水分、没食子酸、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粗纤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个营养成分指标多样性极其丰富,且不同余甘子品种间果实性状差异明显;果实外观性状间及营养成分指标间多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实外观性状与营养成分指标间相关性较小;4个余甘子品种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分值由高到低顺序为保山3号>保山2号>保山1号>高黎贡山。  相似文献   

6.
以杧果‘金煌’ב热农1号’的F1代54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单果质量等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对30个数量性状和描述性状进行了Shannon-Weaver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核长度和果核质量)在后代中的遗传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在7.98%~41.73%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65~2.04之间,遗传传递力在84.74%~117.00%之间,果实大小等性状呈趋中变异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呈超亲遗传趋势。21个描述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16~1.4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10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5.19%,并筛选出单果质量、抗性、果形指数、果皮光滑度、果肉纤维长度、果核表面特征、果实风味、可溶性固形物、胚类型和果肉颜色作为评价杂交后代果实的主要性状。基于观测数据建立了杧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方法结合田间观察和实际观测结果筛选出8个优异的单株。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以红玛瑙甜樱桃为试材,测定分析了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果核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了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玛瑙甜樱桃果实的生长发育呈快—慢—快的趋势;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呈持续增加趋势,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可滴定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转色期达到最大值;维生素C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转色期降至最小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可食率、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2个山杏丰产无性系果、核、仁22个定性指标和17个数量性状差异强度分析表明:果皮颜色等10个经济性状在各无性系间差异较大。果核分离在所有无性系中无差异。丰2在定性指标上与其它无性系的差异较大。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核重,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借助果重、核重等指标开展定向选择可提高山杏选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宁夏彭阳县山杏实生群体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变异情况及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嫩枝、花、叶、果、核、仁等方面的30个数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嫩枝长变异系数最大,达39.8%,雌蕊发育程度次之,为38.4%,果重、节间长度、出核率、仁重、核重、果皮厚等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与山杏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有嫩枝长、嫩枝粗、叶长/叶柄长、叶长、叶柄长、叶柄粗、雌蕊发育程度、花径、雄蕊数、果长、果宽、果皮厚、果重和果形指数等。结合性状变异分析和性状相关分析,确定嫩枝长、嫩枝粗、叶柄长、叶柄粗、雌蕊发育程度、果皮厚、果重等作为当地高产山杏间接选种的主要数量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0.
27份引进杧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27份国外杧果种质果实性状进行了观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纤维、香气和风味等5个质量性状以及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还原糖含量等10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引进杧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在0.97~1.77之间,说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具有复杂性和多向性。  相似文献   

11.
测定福建省福州市65份鲜食橄榄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核重、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果实性状,统计分析测定数据。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具体分级指标是对《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果实性状定性描述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杨梅果实主要性状与单果重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15个杨梅品种的主要果实性状与单果重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一致,且果核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21.011%、28.385%,单果重次之;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与横径、纵径、果核重和果形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横径的正相关系数最大;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以横径(X_1)、果核重(X_2)和纵径(X_3)为自变量,单果重(Y)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斱程,2016年和2017年的线性回归斱程分别为:Y=-16.999+0.754X_1+1.339X_2+0.223X_3、Y=-14.348+0.698X_1+2.379X_2+0.153X_3,揭示了影响单果重的具体因子;幵通过通径分析确定了横径是影响单果重的直接作用因子,纵径是间接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13.
核桃青果与坚果外观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桃成熟果实为材料,测定了5个青果外观性状和7个坚果外观性状,分析了青果性状、坚果性状及青果与其坚果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青果外观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核桃坚果三径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坚果鲜重与坚果三径和坚果仁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坚果仁鲜重与坚果三径、坚果鲜重和坚果出仁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坚果壳厚呈极显著负相关;坚果出仁率仅与坚果仁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坚果壳厚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坚果纵径呈显著正相关;坚果壳厚与坚果横径、坚果纵径、坚果仁鲜重及坚果出仁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坚果线径呈显著负相关;核桃青果5个性状与坚果三径、坚果鲜重、坚果仁鲜重及坚果出仁率等6个坚果外观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坚果壳厚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列出了各个性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14.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鲁油2号’是由瑞光3号做为母本,春光油桃、美味油桃、双佛的混合花粉做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优良单株初选、设施高接复选单株、区域试验与复选的方法历时14年选育成功。果实近圆形,果形正,果实平均纵径7.5 cm,横径7.3 cm,侧径6.7 cm,平均单果重155 g,最大单果重273.9 g。果皮底色绿白色,果面着深红色,着色面积占全果面的95%以上,外观艳丽。果皮中厚,果皮与果肉不易剥离,果核小,核重占果重的3.9%,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13.7%,果肉硬度8.7 kg/cm~2。在山东泰安设施栽培,叶芽膨大期2月上旬,始花期2月中旬,展叶期3月上旬,果实成熟期4月底,果实发育期75 d左右。抗病能力强,适合山东设施桃区(主要产区)促成栽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杏果核与种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特异种质,为仁用杏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5份杏种质资源为材料,连续2 a(年)调查了果核与种仁17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1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61%~36.88%,杏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果核破裂力的变异系数最大,核木质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出仁率性状与仁侧径、单仁质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核厚度、破裂力和硬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划分为4个综合因子,两年的累计贡献率均达到81%以上,第1主成分包括果核或种仁的纵径、横径以及质量等性状,代表了核/仁大小性状;第2主成分代表了果核形状;第3和4主成分分别代表了果核硬度与木质素含量。基于树形聚类图,当遗传距离为15时,将本研究的杏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和Ⅱ类群分别由绿萼山杏和露仁普通杏组成;大多数大扁杏种质聚类在Ⅲ类群;第Ⅳ类群由薄核且出仁率高的普通杏组成;当遗传距离为10时,第Ⅴ类群被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群,这些亚群中均由山杏种质和普通杏种质混合组成。【结论】杏果核与种仁的数量性状存在着丰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8份苦瓜样本材料进行综合性的耐热性状鉴定分析,从植株生长势、苦瓜叶片热害受伤程度、成熟植株开花结果能力以及存活能力等诸多方面对不同样本进行全面的鉴定,比较选取出耐热程度弱、中、强三类实验材料各10例,并对这些材料幼苗死亡率、植株初花期、开花期时长、植株茎粗、果实重量、果实横纵径、果实肉厚等田间表型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实验结果表明,苦瓜品种的耐热性与幼苗的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植株的初花期、植株开花期时长、果实横纵经、果实肉厚等表型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几种田间表型性状均可作为对苦瓜耐热性进行鉴定筛选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宁夏枸杞种子性状对果实大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枸杞种子为试材,对不同产地的宁夏枸杞种子和果实的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种子性状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宁夏枸杞果实单粒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种子宽、种子长差异较大,而种子个数和种子重量的差异较小,种子重量与枸杞果实横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86;种子长度与宽度均与果实的纵径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73和0.593。果实的单粒重与果实横径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65。说明宁夏枸杞种子的重量、种子的长度和宽度对果实的大小发育影响较大,而种子数量对枸杞果实大小发育影响不大,这可能与枸杞果实内种子个数差异不显著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香梨"×"早酥梨"20株杂交后代为试材,调查了其果实性状和营养枝不同叶序叶片性状,研究了其后代果实、叶序叶片性状的分离变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香梨"与"早酥梨"杂交后代果实、叶片性状广泛分离,变异程度高;1~6叶序叶片的长度、叶宽、叶面积随着叶序递增而增加,然后随叶序递增而减少,叶形指数随叶序增加而增大,以第4~6叶序变异最小;杂交后代果实单果重与纵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营养枝叶序第4~6叶片性状与果实单果重、果实纵横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标准叶建立相关回归方程预测果实大小。  相似文献   

20.
枇杷育种应用灰色系统对果实选优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枇杷果实的主要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果肉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三径-果皮重量-种子重-果肉度,为枇权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