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于 2 0 0 3年1 0月 1 0日至 1 1日 ,在石家庄召开了第二次蜂疗学术研讨会 ,来自全国 2 1个省、市的 6 8名从事蜂疗科研和临床治疗的专业人员参加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上 ,与会人员共发表了 1 9篇论文 ,河北省中医蜂疗中心的医务人员发表的 5篇论文受到了专业委员会的表彰。会议总结交流了蜂疗工作的新技术 ,研究探讨了蜂疗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于去年 9月份成立以来 ,多次组织从事蜂疗工作的人员参加国内举办的蜂疗技术交流会 ,专业委员会主任韩巧菊还带队分别到北京、福…  相似文献   

2.
11月7日,首届中医蜂疗临床(技术)推广暨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承办.大会旨在推动中医蜂疗临床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蜂疗这一简、廉、便、验的方法为更多的风湿免疫病等患者解除痛苦,造福民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以及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大会.全国各地中医蜂疗学术带头人、各地中医蜂疗机构医务工作者以及中医蜂疗爱好者20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
《蜜蜂杂志》2012,(1):40
2011年10月29日,石家庄大正中医蜂疗医院采用该院独创的"中医蜂疗四联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荣获省科技成果的庆典大会在该院门前广场举行。会上,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王培芝副局长为科技成果揭牌并致辞,她勉励全体医务人员大力发扬科研创新精神,把中医蜂疗总体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河北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课题评审组专家裴林博士  相似文献   

4.
安香珍 《蜜蜂杂志》2007,27(12):32-32
我是石家庄安氏中医蜂疗门诊部主任、石家庄安氏蜂疗科学研究所所长安香珍.1991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后留白求恩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1992年又去河北省四院化疗科工作,与此同时师学于一位精通蜂疗的老中医,并深深地热爱上蜂疗,至今已有15年.  相似文献   

5.
蜂疗喜讯     
<正>蜂疗在治疗风湿、胆结石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疗效确切,被广大患者所欢迎。2014年底"蜂蜇疗法"被河北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正式列入到医保收费目录中,这标志着蜂疗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政策的支持。石家庄大正中医蜂疗医院成立于1958年,当时是一家门诊部,只是单纯用蜜蜂尾部蜇针蜇刺穴位以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止痛的作用。由于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肿瘤等疾病均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病因复杂、顽固、难愈,而蜂毒具有调整人体免疫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发展中医蜂疗事业,推动蜂疗工作的发展,我们陆续参加了三期蜂疗学习班的教学与教铺工作,分别在兰州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内各一期培训班。办班目的:1.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才能的中医蜂疗人才;2.进一步开展蜂产品保健与应用;3.互相交流蜂疗经验,取长补短,增进协作精神;4.减少在蜂疗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7.
《蜜蜂杂志》2007,27(8):48-48
爱好中医蜂疗的人,凡不是医师者,均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总想得到合格的证书证件,允许合法开展蜂疗——因为有那么多患者等待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海燕 《中国蜂业》2005,56(6):33-34
蜂疗是人类利用蜜蜂及其蜂产品制剂进行人体医疗保健的一种自然生物疗法.将传统的中医针灸、中药治疗和现代蜂针疗法相结合,被认为是中医的一个分支,即中医蜂疗.自1992年王金庸教授在沈阳成立中国中医蜂疗学会以来,中医蜂疗进一步规范并展现了她独特的生命力.早就听说中医蜂疗事业上有一位杏林女杰韩巧菊,以一份爱心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亲手挽救了无数被疾病困扰的患者,并以其高尚的医德在中医蜂疗界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蜂疗为治法,通过临床实践,精选穴位,阐明选穴指导思想和中医蜂疗学的科学理论。以数据统计学的方法反映治疗效果。从中医针灸学、中医蜂疗学诸方面科学分析,论述利用中医蜂疗是完全可以治疗老年人患者四肢瘀血症等疾病的。  相似文献   

10.
中医蜂疗和食疗遵循"医食同源,食药同用"的中医理论.中医食疗药膳的祛病强身作用,也继承了传统中医食疗药膳治病养身的精髓.同时为中医蜂疗与食疗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蜂疗与食疗相互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互补和促进作用.在对患者实施蜂疗时,要从中医学的角度考虑,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及饮食营养情况,这样才有助于蜂疗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1.
石艳丽 《中国蜂业》2009,60(7):14-14
2009年6月13~16日,由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蜂疗研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医蜂疗研讨会暨中医蜂疗人才培训基地挂牌仪式”在河南开封举行。开幕式由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李秀嫒秘书长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刘文武处长,开封市卫生局穆宏地局长,中医蜂疗专业委员会会长王金庸教授,  相似文献   

12.
李炳清 《蜜蜂杂志》2008,28(1):44-45
即将过去的2007年,对于开展中医蜂疗的朋友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中医蜂疗"蜂蜇疗法"纳入了医疗服务项目,中医蜂疗迎来了多少个首次,第一回,这些首次,第一回,使中医蜂疗发展跨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蜜蜂杂志》2005,(10):44-44
近十几年来,中医蜂疗医学发展迅速,临床上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蜂疗从业者对系统掌握中医蜂疗基础知识与技术需求迫切。由王金庸、王孟林教授等主编,中医泰斗吕炳奎教授作序,沈阳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蜂疗学》是一部十分及时、实用的中医蜂疗专著,恰可满足广大需求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0,(8):56-56
为了庆祝中国养蜂学会蜂疗保健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促进海峡两岸中医蜂疗技术交流合作、两岸中医蜂疗事业的共同发展与提高,中国养蜂学会蜂疗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蜂疗研发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养蜂学会拟于2010年11月下旬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蜂疗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5.
王继发 《蜜蜂杂志》2012,32(8):46-46
6月7日,山东省蜂业协会蜂疗保健专业委员会在济南召开第二届蜂疗保健学术研讨会,这次大会由山东鲁威蜂疗研究所承办,大会的主题是"规范发展中医蜂疗,增进人类健康"。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原站长、山东省预防医学会会长于茂泽,济南市卫生局原  相似文献   

16.
蜂疗患者须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疗患者须知近几年来,有许多经蜂疗康复的患者,竟激动地高呼“蜂疗万岁”,这的确振奋人心。“蜂疗万岁”是患者对蜂疗医术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它说明蜂疗确实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使那些采用常规疗法久治不愈的病人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但是“蜂疗万岁”并不等于“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7,(1):51-53
传统蜂疗以中医经络、藏象学说为基础,利用活蜂尾针作为针具,运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的刺激强度沿经络穴位注射蜂毒于皮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蜂疗有着诸如过敏、疼痛、伤害蜜蜂性命等不足,严重影响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的是创新后的一种蜂疗方法,活体采集蜜蜂毒液后,再与中药配伍,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发挥蜂毒亲神经性的特点,以中药提取物为推进剂,快速疏通堵塞人体的开关点或穴位,用物理、安全、简便的操作手段达到显著的疗效。为区别于传统蜂疗、无痛蜂疗、蜂毒刮痧、蜂毒按摩等方法,暂将此法命名为"蜂金刚免蜇蜂疗"。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08,59(9)
经上级批准,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蜂疗研发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十月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医蜂疗康复师"培训.培训采取函授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有培训提纲和教材,由丰富经验的教师授课.培训后,经严格考试合格者,发给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和中医蜂疗研发专业委员会共同盖章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蜂疗康复师"学分证书,并授与继续教育12学分.望中医蜂疗研发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和广大蜂疗工作者,勇跃报名参加培训.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院校,该校1986年成立了蜂疗室,面向社会接诊病人。在蜂疗临床的基础上,该校又于1998年开始在医疗本科学生中开设《中医蜂疗学》课程,为蜂疗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了进一步普及蜂疗知识,该校又于1998年10月将《中医蜂疗学》列为继续教育课程,在教师、医生和科研人员中讲授。由蜂疗室申报的《蜂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免疫调控机理》科研课题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列为今年卫生部的科研中标课题给予资助。据悉,这是迄今为止,蜂针研究获得通过的最高一级的中标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1月8日上午,中国首届中医蜂疗大专班在河南中医学院开封教学医院开学,并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来自十三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余位首届蜂疗大专斑学员开始接受正规的蜂疗培训,他们将在两年内按照高等教育中医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修完16门课程,获得河南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颁发的中医大专结业证书和修业课程成绩表。第三年由国际蜂疗保健和蜂针研究会(IAHBA)与马来西亚德信综合医学院联合执教,加修8门专业课程后赴马来西亚深造者可获得德信综合医学院中医蜂疗保健专业的毕业文凭。中医蜂疗大专班采取自学与集中面授辅导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