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农民学院扎根湖州大地面向“三农”办教育,育训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办学成果引起广泛关注。1.主要做法湖州农民学院成立12年来,积极探索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校院所多元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立足服务地方,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侯学然 《新农业》2023,(4):86-8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企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村企共建作为新时代推动农村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达到互利共赢的有效模式,促进扶贫致富目标的实现。本文以东北优质稻米产区的一个村企共建典型村作为调查和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为方法,考察该村在“村企共建”方面的具体实践,并通过一手材料分析村企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探寻其成功经验,以提供有益启示,继续推进村企共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只有开展好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为提高农民素质夯实基础、为改善农村环境铺平道路、为推进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同时,新时期要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必须要着力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创新载体建设,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之“矢”,射乡村振兴之“的”,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本文论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制约因素并给出了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方颖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255-257
农村成人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是提高国民教育的重要手段。乡村要振兴,教育必振兴,农村成人教育有助于农民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尤为重要。基于此,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背景,探讨了农村成人教育在新时期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成人教育观念认同,适当提高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发成人教育课程;加大教师重视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认识等政策建议,为农村成人教育新时代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更好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李柯凝 《河南农业》2023,(30):43-44
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翟二井村通过“村晚”这一农民自导自演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激活了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茶店镇翟二井村“村晚”这个典型案例说明文化活动与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之间存在共荣关系,搞好文化活动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治”既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体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支撑。随着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文章阐述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并从完善农民培训项目组织体系、加强乡村数字基础建设、提高高素质农民的社会认可度、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以推动高素质农民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尊重和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主体性,是激活乡村内生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为提升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查阅已有文献,基于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现况,分析韩国“新村运动”中坚持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主体性的具体做法,提出提升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鉴于“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我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提升农民主体性要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引导,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农民真正获得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农业发展主体。“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承载着中国农业农村的未来。作者认为,农民正在加速演化成新时代的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地方农林高等院校有必要通过创建“农民发展学院”这样一个专门机构来培育高素质农民,引领农民培育走上科学化、专业化、专门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国内乡村旅游业历经三十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政策法规支持少、基础设施建设无序、产品开发缺乏异质化性等问题。借鉴法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政府要主导制定乡村旅游政策法规,通过“政府+协会”组织推动,凸显地方特色,保证当地农民经营主体性,提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独特优势,且肩负着重要使命。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提出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结合”新型组织模式,即“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学校+企业”“项目+成果”“工作站+产业学院”,可为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才振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引擎,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构建则是振兴人才的重要抓手。文章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坚持“农学结合”改革思路,分析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高素质农民“弹性学制”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探索学历教育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结合的体制机制等相关对策,立足高质量发展,形成高素质农民培育河南范式。以打造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产教融合科研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囊括了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所有问题,也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 题。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具有战略意义和普惠性特征,这就决定乡村产业必须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 体,体现了不同于其它产业发展的特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破传统发展理念,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市场化 运营,整合城乡资源,实现乡村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农业有保障、农民奔小康、农村新模式的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举措。然而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快速流出村庄,人才的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乡村振兴工作增加了困难。令人欣喜的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一种逆向的流动也在发生,这就是部分农民回乡创业、就业,形成“中坚农民”。“中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塑造了新型乡村社会秩序,表现为扩大农民流动空间、充当村庄治理精英和引领农业发展三个层面。本文立足承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中坚农民”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作用,挖掘“中坚农民”的潜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承德地区农村发展的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正>瞄定“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得以“特色发展”,是振兴乡村产业、拓展农民致富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致富指明了方向。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特色产业”是产业振兴的主要“抓手”,契合现代市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广大农村的“富民产业”和“富民工程”,有着可期待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在“村域”。对“村域”产业兴旺程度进行量化评价,比较不同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实际效果,引导一个个“村域”单元健康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各地区贯彻落实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提出“村域”尺度产业兴旺的五大核心表征(包括粮食安全、产业壮大、科技赋能、社会稳定、功能升级),以其为目标层,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粮食单产、食物总产量、村集体收入等22个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小数定标标准化方法和特尔菲法实现指标结果归一化,构建“村域”产业兴旺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以深圳市佳兆业公益基金会对广东省龙门县上东村乡村振兴帮扶模式为案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佳兆业公益基金会和广东省乡村振兴驻蓝田瑶族乡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上东村打造形成田园综合体,其产业兴旺综合指数从0.094上升到0.272,说明佳兆业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政校企村”乡村振兴路径表现出较好的帮扶效果,其中,产业壮大指数、科技赋能指数和社会稳定指数提升效果较为明显。本研究首次提出了我国“村域”产业兴旺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乡村振兴效果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涉农专业是高职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农高职学院担负着为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但现阶段高职“双创”教育对接乡村振兴不到位,效果不明显。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采用深化校内培养、充分整合校外资源、针对特殊生源提供个性化指导及借助政府扶持等举措,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双创”教育的高效融合。  相似文献   

17.
陈英 《河南农业》2023,(22):29-31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形式之一,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周口市川汇区以产业振兴为核心,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聚集和资源聚集,在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迈向“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作出有效尝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尽管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不断落实,但在一些地区农村如诸城市依然存在产业发展薄弱、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当前,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提升诸城市乡村振兴效率已成为该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建设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标准,以"三区共建"概念为切入点,概述了诸城市农村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诸城市乡村振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总结了诸城市乔庄社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1+1+N"模式,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人才,是时代赋予涉农高校的重要使命。涉农高职院校是我国农业类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学科设置、培养模式、思政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偏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专干班”为研究试点,通过实施多元主体协同办学、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强化“三农”情怀思政教育等措施,构建了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农牧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范例,旨在为其他农业类职业院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跨区域就业,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农民参与度不高、参与人才较少、参与权不足、参与能力受限等,导致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缺失。为此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项权利,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培育以农民利益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打造农民干事创业平台,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