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葛68优9938高产栽培技术,在崇左市宁明县农科所试验田设置105 kg/hm2(N1)、150 kg/hm2(N2)、195 kg/hm2(N3)共3个不同施氮量和24万株/hm2(D1)、30万株/hm2(D2)、 36万株/hm2(D3)共3个种植密度进行大田试验,对水稻品种葛68优9938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3个种植密度对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较小,差异均不显著,但在N2水平时,可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在同一种植密度的条件下,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个施氮水平对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在D2水平时,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在推广种植葛68优9938时,建议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施氮量为195 kg/hm2,能获得比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油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以“川油3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氮素水平以及4个种植密度水平,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9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4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30万株/hm2、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分析了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会对油菜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造成较大影响。在氮肥施入量为135 kg/hm2、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油菜长势良好,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是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设施农业土壤农膜残留特征,采用大田监测的方法调查了扬州市广陵区6个设施农业监测点土壤中的农膜残留量。结果表明: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广陵区土壤农膜残留量平均值依次为1.635、2.010、1.005、0.600 kg/hm2,变化区间依次为0.240~3.315、0.525~6.570、0.585~1.365、0.390~0.810 kg/hm2。其中,种植西瓜的土壤4年农膜残留量依次为1.575、1.620、1.575、1.425 kg/hm2,种植番茄的土壤4年农膜残留量依次为3.315、1.230、1.200、1.305 kg/hm2,种植茄子的土壤4年农膜残留量依次为0.150、0.750、0.660、1.875 kg/hm2。可知,广陵区设施农业土壤的农膜残留量总体较少,需要从宣传引导、技术支撑、政府管理等途径强化农膜残留管理。  相似文献   

4.
石灰施用是改善稻田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沿江平原酸化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分析石灰用量(750~3 750 kg/hm2)与土壤pH、水稻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石灰相比,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土壤pH增加0.16~0.33个单位。石灰用量在750~3 000 kg/hm2时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产量,其中2 250 kg/hm2用量时水稻增产效果最佳;而较高用量3 350 kg/hm2则不利于水稻生长。种植水稻收益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降低,750 kg/hm2用量下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河南省夏谷区谷子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情况,以郑谷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试验,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析不同种植密度(40万、60万、80万株/hm2)和施氮(纯N)水平(0、60、120、180 kg/hm2)对谷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水平的上升,谷子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以60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441.1 kg/hm2;对谷子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58万~73万株/hm2为试验最佳密度。不同施氮水平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501.39 kg/hm2;对谷子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100~125 kg/hm2氮肥施用量确定为研究区域最佳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谷子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60万株/hm2配合施氮水平12...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于彬州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笔者于2019年在彬州地区小章镇综合试验基地进行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本次试验选用12个旱地小麦品种。结果表明:西农297平均产量为第1名,产量达7 502.55 kg/hm2,比晋麦47增产64.34%,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综合抗性强,大穗大粒,品质中等,饱满度较好。比较适宜在彬州地区进行种植。凌麦989、西旱161的产量分别为6 963.6 kg/hm2、6 796.8 kg/hm2,分别位居第2位、第3位。建议下年继续试验。其余品系,表现较差,不适宜在彬州地区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和4个施氮量(N 0、50、115、180 kg/hm2)。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分析了花生植株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花生干物质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D2密度(20万株/hm2)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较D1密度(12万株/hm2)和D3密度(28万株/hm2)分别增加了24.31%~45.04%和10.57%~15.13%,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增加了7.31%~32.34%和10.65%~34.5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D2密度(20万株/hm2)条件下,施氮量在50~180 kg/hm2范围内的花生荚果产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各施氮处理表现为N115>N180>N50>N0,以施氮量为11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大,较N50和N180处理分别提高了6.83%和3.90%,干物质量和植株性状也协同提高。综合考虑生理性状、产量性状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粒精播花生栽培在低密度12万株/hm2下,花生主要产量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施氮量为11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焦甜香型烤烟品种云烟97的优化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量主要影响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和感官质量;在产值达到40000元/hm2以上条件下,优化施肥量为N 91.602以上条件下,优化施肥量为N 91.60100.78 kg/hm100.78 kg/hm2、P_2O_5177.402、P_2O_5177.40193.17 kg/hm193.17 kg/hm2、K2O 212.382、K2O 212.38247.75 kg/hm247.75 kg/hm2;在感官质量评分75分以上条件下,优化施肥量为N 88.802;在感官质量评分75分以上条件下,优化施肥量为N 88.80101.00 kg/hm101.00 kg/hm2、P_2O_5189.212、P_2O_5189.21205.80 kg/hm205.80 kg/hm2、K2O 236.272、K2O 236.27269.89 kg/hm269.89 kg/hm2。综合考虑烟叶香型特色和烟叶质量,四川省宜宾市焦甜香型烤烟的最优施肥量为N 91.602。综合考虑烟叶香型特色和烟叶质量,四川省宜宾市焦甜香型烤烟的最优施肥量为N 91.60100.78 kg/hm100.78 kg/hm2、P_2O_5189.212、P_2O_5189.21193.17 kg/hm193.17 kg/hm2、K_2O 236.272、K_2O 236.27247.75 kg/hm247.75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烤烟新品系HN2146在黔江烟区种植的适宜施氮量,通过设置高施氮量(96.375 kg/hm2)、中施氮量(88.875 kg/hm2)和低施氮量(81.375 kg/hm2)3个施肥水平的处理,开展对烟株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和产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烤烟新品系HN2146的大田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延长的趋势;在高施氮量处理下烤烟新品系HN2146的农艺性状,在叶长、叶宽以及最大叶面积等关键经济指标更具有优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后烟叶的烟碱含量、中上等烟比例、产量和产值等均具有增加的趋势。从品质、产量及其所构成的性价比角度考虑,烤烟新品系HN2146在黔江烟区种植的适宜施氮量为96.3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探寻浅埋滴灌下减施水溶性磷肥对密植高产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特征和土壤速效磷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浅埋滴灌条件下磷肥减量增效、作物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农户常规施肥(150 kg/hm2,CK)作为对照,在施用水溶肥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磷肥梯度,分别为P0(0 kg/hm2,不施磷肥)、P1(82.5 kg/hm2,减施45%)、P2(105 kg/hm2,减施30%)、P3(127.5 kg/hm2,减施15%)、P4(150 kg/hm2,常规用量)。2022年玉米收获后,P3处理下20~4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速效磷含量(P<0.05),且玉米产量与P4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较CK处理产量提高6.59%,磷肥利用效率提高70.03%。施用水溶性磷肥显著促进了玉米籽粒、茎秆和地上部磷素累积量,P3处理较CK分别提高13.97%、11.84%和13.06%。结果表明:施用水溶性磷肥条...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河套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张杂谷19号'产量的影响,以新抗旱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种植方式(干旱无膜、干旱覆膜及灌溉无膜)和5种密度(4.5万、9万、13.5万、22.5万、45万株/hm2)对'张杂谷19号'稳产和丰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溉条件下,'张杂谷9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为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724.36 kg/hm2。而干旱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同样获得较高产量,与正常灌溉条件下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种植密度为9万~ 45万株/hm2时,产量普遍提高到7700 kg/hm2以上,最高可达8654.33 kg/hm2。河套地区'张杂谷19号'播前灌溉1次足水、地膜覆盖及种植密度9万~45万株/hm2,可以实现水分高效利用和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长麦8号为试材,设计大田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120kg/hm2(N1)、180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及180万株/hm2(D1)、270万株/hm2(D2)和360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分别调查氮密互作对小麦物候期、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并系统分析氮密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条件下,实现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氮密组合为180kg/hm2施氮量和360万株/hm2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平凉市种植的荞麦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对引进的10个荞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苦荞品种云荞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901.75 kg/hm2;苦荞品种平荞6号次之,折合产量为2 266.80 kg/hm2;甜荞品种定甜荞1号折合产量居供试甜荞品种的第1位,为1 930.05 kg/hm2。以上3个荞麦品种可在平凉地区示范推广,云荞2号可作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作物常规管理情况下,以不同镉(Cd)含量的农田潮棕壤作为供试土壤,以玉米为模式作物,以石灰、海泡石、斜发沸石、石灰+海泡石组合、石灰+斜发沸石组合及有机肥作为钝化材料,研究不同钝化剂对玉米籽粒Cd含量、土壤pH及土壤中有效镉含量的影响,考察不同钝化剂在不同Cd含量农田潮棕壤中的原位钝化效果。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在不同Cd含量的农田潮棕壤背景条件下,施用1 500 kg/hm2石灰、3 000 kg/hm2石灰和1 500 kg/hm2石灰+3 000 kg/hm2海泡石组合平均分别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32.42%、45.77%、23.00%,平均分别降低玉米籽粒Cd含量55.34%、75.33%、45.00%,平均分别提高土壤pH 0.45、0.37和0.63。同时3年大田试验中施用15 000 kg/hm2有机肥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Cd含量和玉米籽粒Cd含量。综合考虑钝化剂对土壤pH、玉米籽粒Cd及土壤有效Cd的影响及其田间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灌水量下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为番茄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试验以番茄品种‘新欧粉9号’为材料,以常规水肥管理为CK(常规化肥用量2 000 kg/hm2+灌水量800 m3/hm2),设置T1(化肥减量15%+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灌水量800 m3/hm2)、T2(化肥减量30%+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灌水量800 m3/hm2)、T3(化肥减量15%+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灌水量1 200 m3/hm2)、T4(化肥减量30%+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灌水量1 200 m3/hm2)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水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下化肥...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增密后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分别设置种植模式、密度、施氮量三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带状套作玉米(A1)和单作玉米(A2),副因素为种植密度:60 000(B1)和75 000株/hm2(B2),副副因素为施氮水平:0(C1)、225(C2)、300(C3)、375 kg/hm2(C4),连续2年的短期定位大田试验,测定并分析各生育时期2种种植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密度从60 000增至75 000株/hm2,单作和带状套作玉米分别增产5.36%和5.87%,带状套作玉米增产幅度较单作玉米高8.69%;在2种密度条件下,带状套作玉米施氮量达到300和375 kg/hm2时,产量较不施氮处理增加15.94%和14.28%,单作玉米施氮量达到225和300 k...  相似文献   

17.
在临洮县对11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对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陇中6号产量最高,为9 80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2 066.67 kg/hm2,增产率26.7%。天选57号、陇育5号、庄浪13号等3个品种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陇中7号、陇中1号、中梁34、中麦132等4个品种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通过产量、抗逆性分析,以上8个品种均可在临洮县寒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对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为水分和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灌溉定额为低量W1(50 mm)、中量W2(150 mm)、高量W3(250 mm),设氮肥为不施加N0(0 kg/hm2)、中量施加N1(180 kg/hm2)、高量施加N2(240 kg/hm2)。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中量灌溉定额和中量施氮组合(W2N1)产量分别为12 261.67 kg/hm2和14 805.12 kg/hm2,与高量灌溉定额和中量施氮组合(W3N1)产量(分别为12 702.97 kg/hm2和15 259.82 kg/hm2)差异不显著;2018年和2019年高量灌溉定额和中量施氮组合(W3N1)在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每株338.26 g和353.37 g,其氮素积累量分别为258.18 kg/hm2和256.46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滴灌条件下宁夏沙漠拱棚樱桃番茄种植过程中的合理氮肥施用参数,以宁夏平原北部沙漠拱棚滴灌樱桃番茄品种凤珠为试验材料,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通过设置6个不同梯度的氮肥试验(以N计,N0:0 kg/hm2、N1:225 kg/hm2、N2:450 kg/hm2、N3:675 kg/hm2、N4:900 kg/hm2,N5:1 12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樱桃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施肥处理,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樱桃番茄品质指标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氮量为900 kg/hm2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施氮量为675 kg/hm2时,樱桃番茄的可溶性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同时,施氮量为675 kg/hm2时,对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与施用450 k...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抗倒性能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于2021—2022年以安麦1241和安麦1350为研究对象,设150 kg/hm2(D1)、225 kg/hm2(D2)、300 kg/hm2(D3)、375 kg/hm2(D4)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变化、植株形态、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构成及茎秆机械强度、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株高、重心高、穗下节间长大体上呈上升趋势,成穗率、SPAD值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LAI)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为300 kg/hm2时达到最大;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容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粒容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安麦1241在种植密度300 kg/hm2时达到最大,安麦1350在种植密度为225 kg/hm2时达到最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量、花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