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规律。[方法]将供试种子用不同方法处理后播种,采用3种苗床设计和3种播种密度的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育苗试验。[结果]播种前用冷水浸种处理种子,育苗苗床选择高床,播种量采用中密度,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且能够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幼苗的年生长规律表现为:高生长从6月进入快速生长期,地径生长从6月20日进入快速生长期,地径生长滞后于苗高生长约20d,到7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平缓,至8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停止。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地径和苗高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低气温和20、15、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结论]该研究为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青海云杉育苗过程中,通过设立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播种量、苗床高度、遮阳网对产苗量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处理中播期4月15日的产苗量和苗高最高,分别为235.53株/m2和7.26cm;在不同播种量处理中播种量12g/m2的产苗量最高,为605.64株/m2,播种量9g/m2的苗高最高,为7.26cm;在不同苗床高度处理中阳畦苗床的产苗量和苗高最高,分别为255.43株/m2和7.34cm;在不同遮阳网处理中网孔(长×宽)0.5cm×0.5cm遮阳网的产苗量和苗高最高,分别为389.42株/m2和7.84cm。综合考虑产苗量、生长量和越冬性后,建议在天祝青海云杉育苗过程中,4月15日播种、9kg/m2的播种量、阳畦苗床播种,网孔(长×宽)0.5cm×0.5cm的遮阳网覆盖有利于提高产苗量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研究青海云杉机械脱种和人工脱种效果,结果表明:机械脱种提高了单位重量干球果脱种量、促进了种子萌发、增加了幼苗生长量、提高了脱种效率和降低了脱种成本。机械脱种的脱种量、发芽率、产苗量、幼苗苗高、针叶数、主根长和脱种效率分别为30.24g/kg、84.63%、245.35株/m2、7.62cm、5.76个/株、5.24cm和150kg/d·人,较人工脱种分别提高了7.88g/kg、12.58个百分点、40.17株/m2、2.50cm、1.62个/株、1.78cm和138g/d·人;出苗周期和脱种成本分别为20d和0.70元/kg,较人工脱种分别降低了15d和7.63元/kg。建议在有小麦脱粒机设备的地方可替代人工脱种。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西藏地区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0、1、2、3、4和6 cm)对中华羊茅、短芒披碱草、巴青垂穗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4种青藏高原草种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对4种草种幼苗出苗率、根长、株高、根冠比以及生物量的分配都有显著影响(P0.05),千粒重大的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随着沙埋深度增加,中华羊茅、短芒披碱草、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出苗率、根长、株高和地上与地下部分生长量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沙埋深度超过3 cm,青海冷地早熟禾种子不能出苗.对于幼苗出土和生长来说,中华羊茅、短芒披碱草、巴青垂穗披碱草和青海冷地早熟禾的最佳沙埋深度分别为1~3 cm、2~3 cm、1~3 cm和1~3 cm.因此,在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选用质量好且千粒重大的种子,进行1~3 cm的中度沙埋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增大幼苗定植率.  相似文献   

5.
常玉庆 《乡村科技》2023,(21):120-122
为研究遮阴对青海云杉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自然光照为对照,设置4个不同遮阴处理,分别为遮阴12%、遮阴24%、遮阴36%、遮阴48%,研究不同遮阴处理下青海云杉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幼苗株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遮阴24%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因此适当遮阴对促进青海云杉幼苗生长、提高青海云杉幼苗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蚕豆‘青海13号’有效地整合到青海旱作农业系统,并配套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提高旱作农业系统蚕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有效扩大青海蚕豆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旱作农业区通过地膜覆盖和裸地种植两个处理分析了地膜覆盖种植对‘青海13号’蚕豆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明显改善了耕作层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提高了2.4℃,土壤湿度提高了14.1%,有利于旱作农业区蚕豆的出苗,促进了蚕豆生长发育,生育进程提前了约1周;同时,地膜覆盖种植蚕豆后,株高、干物质积累明显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了148.1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121.7%、87.4%、90.4%,从而使‘青海13号’蚕豆在地膜覆盖种植后产量增加了23.55%。  相似文献   

7.
【目的】新疆膜下滴灌棉田普遍采用干土播种、滴水出苗技术,将棉花传统漫灌栽培条件下需要兼顾土壤墒情和气温状况转变为仅关注播期温度条件。论文根据棉花播种出苗对气温的要求,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温度条件下播种,观测膜下滴灌棉花播种出苗及幼苗生长状况,分析播期温度变化对出苗率、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收获期产量的变化,为膜下滴灌棉花确定播种条件、实现一播全苗和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记载播种前气温及土壤温度的变化,以棉花种子发芽、出苗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最早播期,设置3—4个播期,调查不同播期下棉花出苗率,测定苗期株高、子叶节高度等形态指标和植株干物质累积量等,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播种对膜下滴灌棉花出苗和壮苗指标的影响。【结果】播前3 d膜下5 cm土壤温度18.7℃条件下棉花出苗速度快且出苗率最高;与温度较低条件下的早播相比,膜下5 cm土壤温度达24.7℃的晚播棉花出苗期至3叶期植株株高提高3.52%—8.64%、子叶节高度提高8.82%—20.59%、总根长增长1.79%—6.59%、比根长提高14.84%—25.93%;播前3 d膜下5 cm土壤温度9.5℃早播条件下,根干物质累积量较高、根冠比较大。【结论】棉花播前3 d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8℃—15.7℃,播后1周气温在16℃—18℃,出苗率可达90%以上;但平均气温在6.7℃—14.1℃、膜下5 cm平均地温9.5℃—17.6℃条件下播种,出苗至3叶期平均气温在18.5℃—19.5℃、有效积温在110℃—120℃,棉花幼苗单位株高干物质累积量较高,根系生长量大,幼苗健壮,单株结铃多,铃重较高。因此,适温早播为棉花产量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青海云杉6a生苗木一年生一级侧枝为材料进行硬枝扦插,探讨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及不同激素(IBA、ABT)、不同基质、IBA不同浓度、IBA不同时间处理和不同插穗基部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率、根系生长量的影响,为青海云杉扦插快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的主导因素为激素种类,激素处理效果:IBA﹥ABT,其次为插壤基质和激素浓度与处理时间,另外插穗基部针叶不同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影响很大,保留插穗基部全部针叶扦插生根率较高。综合考虑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最佳成活率的组合是:采用泥炭土、珍珠岩、细河沙按3∶1∶1混合配制插壤,于当年4月中旬从6a生苗木采集一级侧枝为插穗,插穗基部针叶完全保留,使用IBA100mg/kg溶液浸泡1h后扦插,插后棚内湿度不低于60%,插壤温度控制在8-30℃之间,插壤含水量50%-90%之间,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成活率达85%,平均生根数量8.17条/穗,平均根长6.08cm,根系效果指数0.29。  相似文献   

9.
高启元 《乡村科技》2023,(16):83-85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对青海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施用浓度,设置6个不同浓度的GGR6处理,比较不同浓度GGR6处理下青海云杉幼苗的株高、地径、鲜质量、干质量及根茎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GGR6对青海云杉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在GGR6喷施浓度为30 mg/L时,青海云杉幼苗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在互助县圃地进行青海云杉幼苗与大豆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青海云杉幼苗地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对树高影响极为显著,可提高高生长5.6cm;而且套种大豆的产量高于大田大豆的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1.
选择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树龄的红松(Pinus koruieusis)、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和落叶松(Larix kaempferi)3个树种为监测对象,测定其根3个径级(0d≤2mm、2d≤5mm和5d≤10mm)的根呼吸速率、比根长、根生物量等指标,分析3个树种的不同树龄、不同根径单位根呼吸速率的差异,建立根呼吸与比根长、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红松和落叶松在不同树龄随根径增加单位根呼吸速率减少,根径0d≤2mm明显高于根径2d≤5mm和5d≤10mm的单位根呼吸速率;对于云杉,随根径增加单位根呼吸速率未呈现明显变化。生长季节的3个树种,不同根径的单位根呼吸速率与树龄并无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得知,比根长、土壤湿度和温度是影响红松和云杉根呼吸的主要因素;但落叶松的R2却较低,说明落叶松对比根长、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对17个受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m sichuanense)为害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样地调查,结果表明:云杉矮槲寄生能够降低青海云杉的结实率,并增加小蠹虫入侵的几率以及致死率,最终影响云杉林的自然更新。云杉寄生害的不同危害等级对云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影响程度呈递增状态,各危害等级对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径平均年生长量、材积平均年生长量之间的影响呈显著性差异,且当危害等级达到Ⅲ级时,对寄主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发现青海云杉的2年生针叶长度和直径随着危害等级的增加递减。对受害青海云杉进行修枝处理的完全治愈率达到45.4%,降低危害等级的比例达到72.8%,是有效控制云杉矮槲寄生危害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东峡林场温棚内进行了青海云杉强化苗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采取施肥措施可使苗木高生长量提高28%,地径生长量增加28.5%。  相似文献   

14.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植被类型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混交林中青海云杉不同器官水提物及枝叶挥发油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根、枝、叶、果实水提取物及枝叶挥发油都含有化感物质,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水提物在高浓度时起到抑制作用,低浓度时表现起到促进作用,且低浓度(2 mg·mL-1)时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高浓度(30 mg·mL-1)时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在浓度为2 mg·mL-1时,青海云杉果实水提取物对油松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强,种子发芽率提高了73.68%;青海云杉根水提取物对油松幼苗根长和幼苗鲜重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根长和鲜重分别提高了66.12%和163.89%;而对油松幼苗苗高促进作用最强的是其叶水提物,提高了149.39%;在浓度为30 mg·mL-1时,除青海云杉根水提物对油松幼苗根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外(提高6.95%),其他提取物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青海云杉枝叶挥发油对油松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尤其对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率达64.22%。说明青海云杉和油松混交,可能有利于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可为油松混交树种的选择、人工造林、森林培育及健康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粗河沙、炉渣土、农田土进行枳椇种子不同基质催芽出苗率对比试验和芽苗不同密度移栽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粗河沙、炉渣土催芽的出苗率均较高,分别达78.7%和77.0%;芽苗移栽以株行距10 cm&#215;10 cm密度的生长量最大,平均苗高为129.8 cm,平均地径为1.10 cm,平均主根长度为36.1 cm,≥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为19.8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筛选出优良家系,为青海云杉高世代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方法  以100个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调查其15年生和20年生时子代的树高、当年高生长量、地径和冠幅等4个生长指标,对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和亲本一般配合力的估算,在亲本多性状综合评价基础上,筛选优良家系。  结果  15年生和20年生时各家系半同胞子代在4个生长指标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树龄子代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在0.554 ~ 0.855之间,家系各生长指标的表型变异系数在8.33% ~ 19.49%之间;树高、地径、当年高生长量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20年生)范围分别是?39.22 ~ 47.56、?1.19 ~ 1.05、?5.91 ~ 6.34和?21.49 ~ 25.40;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海云杉各生长性状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水平(0.308 ~ 0.817);利用生长性状数据对15和20年生的半同胞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7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20年生时树高、当年高生长量、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209.40、20.71、6.33和141.87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4.12%、2.07%、8.01%和10.42%。  结论  青海云杉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筛选出了49号、51号、60号、64号、108号、123号、132号等7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筛选的优良家系可为高世代种子园提供高质量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17.
在互助县李丰苗圃进行地膜覆盖的青海云杉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育苗比常规育苗提前6~7d萌发,高生长比常规育苗高1.2cm,地径生长量比常规育苗高0.12cm.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抗寒、耐旱的垂直绿化树种,在高寒冷凉区引种5种藤本植物五叶地锦、山荞麦、啤酒花、美国凌霄和贝达葡萄。结果表明:山荞麦和贝达葡萄栽植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越冬性好,保存率高、景观效果优,两者的栽植成活率、覆盖度、越冬后枝条和根系死亡率、单株萌芽数、保存率分别为96.43%、82.55%、2.52%、1.06%、21.37个/株和93.94%;94.33%、72.89%、6.39%、2.18%、16.57个/株和92.82%,且景观效果表现为枝叶浓密、分布均匀,综合评价为优,此两树种在高寒冷凉区垂直绿化中具有一定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沙地云杉育苗技术及苗木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不同做床方式、不同播种密度 ,夏季苗床不同遮荫方式等方法研究了沙地云杉育苗技术及其年生长规律 .结果表明 :适时早播有利于苗木地径、苗高、苗木质量的提高 ;单层和双层遮荫对幼苗生长影响不大 ,但适当遮荫有利于幼苗生长 ;条播、使用菌根粉的苗木明显优于撒播、不使用菌根粉的苗木 .而苗木年生长规律研究表明 :苗木地径和苗高的年生长规律基本相似 .从 6月下旬开始随着气温的增高 ,高生长呈直线稳步上升 ,地径的生长也不断加快 ,在 7月中旬达到苗高生长的最高峰 ,而地径的生长期比高生长期长 ,在 8月中旬才达到最大值 ,尔后进入硬化期 ,苗木地上部分逐渐木质化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 ,影响地径和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分别为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1 5cm土壤温度和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以及 2 0cm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20.
辐射对巫溪红三叶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中子不同剂量(0~38.634 Gy)辐射巫溪红三叶种子,观测其对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出苗率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率和根长与辐射剂量呈负相关,芽长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低辐射剂量(6.608~23.86 Gy)可促进红三叶根芽生长,提高幼苗出苗率和株高,但抑制发芽率.高辐射剂量(>38.634 Gy)对种子萌发、根长茎长生长、出苗率和株高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辐射剂量为14.432 Gy时,对巫溪红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