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按 (P1 × 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9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和产量等 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筛选出优良自交系 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 4个。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育自交系时 ,穗行数、行粒数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穗粗、百粒重的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基础来源完全相同的2个玉米自交系478和803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般配合力,478的单株产量,百粒重,穗长,出籽率等4个性状都优于803,而803在穗粗,穗行数,秃顶率和行粒数等4个性状上略高于478,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的最高值,除秃顶率外的其它性状,均是478做母本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普通玉米与高油玉米杂交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5个高油玉米与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组配,将获得的45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对自交系的穗粗、穗长、单穗粒重、出籽率、行粒数、穗行数、秃尖、百粒重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的一般配合力和普通玉米相比,尤其在单穗粒重和百粒重等产量决定因素方面多表现为负值,明显低于普通玉米;综合看来自交系熊掌和苏80—1一般配合力较高,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杂交组合熊掌×GY101、熊掌×GY246单穗粒重的总配合力效应居二、三位,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杂交组合,展示了普通×高油组合形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597-1599
以矮秆玉米自交系08H67-2为母本,以穗部性状差异比较大的30个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对杂交后代F1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出籽率等产量性状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分析08H67-2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结果表明,以矮秆玉米自交系08H67-2为亲本组配杂交种时,其对杂交种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从大到小为:穗粗产量穗行数穗长行粒数出籽率。了解其遗传特性,可为有目的地利用该自交系组配杂交组合和以其为基础材料选育新的自交系提供依据,以提高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5.
法国玉米自交系引用潜力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来自法国的6份玉米自交系为母本,以黑龙江省5个常用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株产量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自交系F43、F49和F51的一般配合力高,可直接利用;自交系F46、F55...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强杂种优势且高商品价值的甜玉米杂交种,选用13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5号和6号是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3个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4×A2,5×A7,6×A6);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不宜早代选择,穗长和行粒数可以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选用7个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Ⅳ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出21个杂交组合,对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6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6个性状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起作用;A2,A5,A7,A17,A18,A19,A20这7个组合百粒质量的特殊配合力较高;自交系PH6WC、黄早4在百粒质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GCA效应优势;自交系黄早4、昌7-2、郑58在秃尖长性状上一般配合力为负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自1961年以来,不同年代育成并广泛利用的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产量组成性状配合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和百粒重等性状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导,而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的基因非加性效应具有较重要的作用;近期育成的自交系各产量组成性状及单株籽粒产量的GCA比早期自交系要高,特别是单株产量以及穗粗、穗行数GCA的改良趋势最明显,改良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Gliffing方法(Ⅳ)研究了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后代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穗长、穗粗、茎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重、出籽率、干鲜重比、油分、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稳位高、单穗产量、蛋白质等3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高油五米自交系的籽粒油分、蛋白质、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明显高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而百粒重的一般配合力低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单穗产量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应用Griffing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后代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穗长,穗粗,茎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重,出籽率,干鲜重比,油分,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穗位高,单穗产量,蛋白质等3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油分,蛋白质,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明显高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而百粒  相似文献   

11.
利用11份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成30个组合,分析了株高、穗住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产量等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从而筛选出3个优良自交系和4个强优势组合;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分量,为此在选配组合时应注重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做亲本。  相似文献   

12.
10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0个自选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Ⅳ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成45个单交组合,通过对F1代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籽行数、穗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和出籽率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9903、9904和9902具有较高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GCA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9901有较优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较优穗位性状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最差的自交系为3346和2601,需进一步改良方可利用;其余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黄淮海玉米区6个代表自交系与自选的10个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60个杂交组合,分析10个自交系7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0902、10950和11502的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是组配强优势组合的优良自交系。10902×PH4CV、10913×昌7-2、10950×昌7-2、10950×新A3、11502×郑58、11502×9058、11520×9058和11575×9058单株粒重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穗长、穗行数、百粒重和出籽率可根据育种目标进行早代选择;穗粗、行粒数、单株粒重等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5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了35个杂交组合,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产量及相关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以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同一自交系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低的自交系也有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出现。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P4(济533)、P7(K1516)与P12(PH4CV)。在特殊配合力分析中,产量以P5(浚0566)/P12(PH4CV)特殊配合力最高,P5(浚0566)/P10(986)最低。百粒重、粒长、穗长与穗行数狭义遗传率较高,可在早代选择;穗粗、穗位高、轴粗与虚尖长狭义遗传率也较高,但这些性状对产量是负向效应,应综合考虑这些性状;产量与单穗重的狭义遗传率低,应在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几个自选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11个自选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8个杂交组合,对其玉米籽粒产量等9个数量性状不同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忻831、忻662、忻923、忻915的利用价值较高,可能成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出籽率、行粒数可以早代选择;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产量、秃尖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不同时期骨干玉米黄改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NCII设计,以吉V203、PH6WC、郑58、MO17、97144为测验种,与黄早四及5份吉林省不同历史时期主要应用黄改系配制30个测交组合,利用完全区组田间试验,分析黄改系主要性状配合力。结果表明,对黄早四遗传改良因性状而异。单株产量、行粒数、籽粒含水量和出籽率性状无显著变化,保持黄早四原有配合力。而散粉期、吐丝期、穗重、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性状则显著改良。改良性状呈现趋势:四-444之后选育的黄改系延迟散粉、吐丝期,推迟生育期;向缩短穗粗方向改良;穗重、穗长、穗行数、百粒重性状向增加或减少两个方向同时改良。综合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吉853表现最好。为吉林省玉米黄改系育种、生产应用以及新一轮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8个早熟玉米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为广西早熟玉米优势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4个新育成早熟玉米自交系和4个已应用于生产的早熟玉米核心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以其为亲本组配的16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测定.[结果]16个杂交组合同期播种、同时出苗,吐丝期最长相差6 d,以南6047×M0502吐丝最早;成熟期最长相差5 d,以南6047×M0502成熟最早;平均生育期为99 d,以南31×M0340、南31×南783、M12-5×MWC5和M12-5×南783的生育期最长,均为101 d.不同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出籽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南31的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最优,其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42、4.95、-2.86、2.85、-22.36、6.13、7.68、5.58、6.15、4.60和12.02;M12-5和M0502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48和3.43),以其为亲本可增加F1代的单株产量,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杂交组合M12-5×南783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23.10),其次是杂交组合南31×M0502和南6047×MWC5,其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13.45和13.16.[结论]南31、M0502和M12-5可作为组配早熟高产杂交种的最理想亲本;M12-5、南31和南783的秃尖长一般配合力表现出较高的负向效应,可用来改良秃尖长.M12-5×南783、南31×M0502和南6047× MWC5为苗头组合,可经过多点试验鉴定后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玉米优良自交系L102的配合力及应用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 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L 102与国内骨干系组配成28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籽粒产量、出籽率、百粒重等8个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表明,L 102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较高,具有长穗、出籽率高、植株矮的特点,与大穗、大粒自交系组配可选育出强优组合。自交系L 102与我国常用的4大类种质和P群间,均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而L 102×旅系、L 102×黄改系为最优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3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玉米自交系,有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的加性方差都明显大于显性方差。各性状狭义遗传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株高>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叶片数>穗位高>单穗粒重>百粒重>穗粗>茎粗>单穗重。叶片数的杂种优势不明显,其他数量性状均表现出正向优势。对单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百粒重、穗长、穗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利用和改良玉米优良自交系,以9份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72个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格列芬双列杂交方法对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容重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产量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行粒数、出籽率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穗行数和容重的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接近,说明二者的显性效应较低,主要是加性效应起的作用。产量的遗传力则有较大的差异,说明亲本产量不能决定子代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