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进行了地膜多层覆盖对半夏出苗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小拱棚薄膜覆盖+地膜覆盖的处理比露地半夏出苗率增加33%,增产244.87kg/667m2,纯收入增加4 236.19元/667 m2;小拱棚薄膜覆盖的处理比露地半夏出苗率增加35%,增产146.32kg/667m2,纯收入增加3 830.63元/667 m2;地膜覆盖的处理比露地半夏出苗率增加38%,增产79.99kg/667m2,纯收入增加2 217.11元/667m2。  相似文献   

2.
补充灌溉可有效解决旱地地膜小麦生长关键时期因缺水而导致的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拔节期地膜小麦喷灌15m3/667m2(以),渗灌6m3/667m2(次)比露地小麦喷灌15m3/667m2(次),分别增产54.8%、76.6%,以渗灌地膜小麦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颜色地膜栽培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了3种不同颜色地膜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绿膜栽培的玉米生长速度快,生育期比白膜和黑膜提早2d;产量以绿膜最高,为879.2kg/667m2,其次是白膜,产量为866.4kg/667m2,再次是黑膜,产量为846.0kg/667m2,露地玉米产量最低,为772.0kg/667m2。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严重干旱少雨的气候年份,两年机修水平梯田种植地膜玉米(垄上种植),以补灌标准15m 3/667m 2、30m 3/667m 2、45m 3/667m 2对耕作层土壤肥力瘠薄的水平梯田进行补灌,玉米产量为346.3~389.1kg/667m 2,较不补灌产量326.9kg/667m 2增产5.94%~19.03%,平均增产12.38%。其中以补灌标准45m 3/667m 2的增产效益较好,作物生育期W U E为2.08kg/m 3,较处理区增加0.45kg/m 3,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7.61%。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比较油菜配方缓释肥、配方施肥、当地习惯施肥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配方缓释肥处理比配方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6.9~21.0kg/667m2、23.6~37.1kg/667m2,产值分别增加86.19~107.10元/667m2、120.36~189.21元/667m2;油菜配方缓释肥产投比最高,为3.19~5.59。  相似文献   

6.
张明勇 《农技服务》2016,(4):57+238
地膜覆盖是目前推广杂交种以及使用化肥以来,有关玉米生产的一项突破性的增产技术。经测算,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每667m2平均增产150kg以上,除去地膜等成本每667m2可以增收150~250元。  相似文献   

7.
<正>地膜栽培花生具有增温、保墒、保肥、防阔叶杂草和促进花生早发棵,早开花下针,早成熟收获,及时抢占市场等优点。通过试验对比,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平均每667㎡增产60~90kg,每667㎡增收200~300元左右。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静宁县山地梯田地膜冬小麦上进行集雨补灌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降水≤180 m m 的条件下,地膜冬小麦较露地冬小麦增产991.00 kg/hm 2,氮肥基施时于拔节期补充灌水100 m 3/hm 2 可增产381.00kg/hm 2,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补充灌水100 m 3/hm 2 时增产量可达876.00 kg/hm 2,以孕穗期补灌的增产作用优于拔节期补灌。在陇中半干旱区,有限的集蓄降水必须在冬小麦生育期最关键时期补灌,同时结合地膜的保水抑蒸作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增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颜色的地膜为材料,在海拔25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研究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同,白膜产量为2232.6kg/hm~2,比对照1997.4kg增产235.2kg,增长11.8%,蓝膜产量为2154.6kg,比对照增产157.2kg,增幅7.9%。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颜色地膜的马铃薯栽培试验中,白膜覆盖优于蓝膜,覆膜优于露地垄作。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春花生地膜载培,平均每667m2产量311kg,对照247kg,前者比后者增产25.9%,结果t值达7.256,达极显著水平,增产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栽培辣椒比露地栽培生育其短7d。地膜覆盖栽培产量为1327.6kg/667m2,比露地栽培产量1083.9kg/667m2高出243.7kg,增产22.48%。  相似文献   

12.
卢朝凤 《农技服务》2014,(1):13+16-13,16
近几年,我县坝区稻田机播油菜面积逐年扩大,为探索杂交油菜在机播(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蕾苔期尿素施用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菜蕾苔期施用4kg/667m2、8kg/667m2、12kg/667m2尿素,分别比对照增产10.83%,20.83%和28.52%,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膜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及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2001年渭北旱塬地膜油菜栽培技术应用统计资料,对其进行了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地膜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在我省渭北累计推广2.57万hm~2,平均单产2164.8kg·hm~(-2),比对照增产667.8kg·hm~(-2),增产幅度为44.61%,累计增产油菜籽17.2万t,新增产值5963.38万元。地膜油菜的大面积推广,成功地解决了渭北旱塬油菜生产存在的旱、病、冻等问题,为甘蓝型油菜北移实现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旱地耕作改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晚稻-油菜轮作套种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收割前7 d播种油菜的产量最高,为168.5 kg/667 m2,比收割前15 d播种的油菜增产29.1 kg/667 m2,比收割前1 d播种的油菜增产22 kg/667 m2。因此,晚稻-油菜套种以水稻收割前7 d播种油菜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物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97~ 2 0 0 0年采用地膜穴播、露地穴播与露地条播三种播种方式 ,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比露地条播个体生长发育快 ,穗部性状发育良好 ,每穗结实小穗数增加 2 4 9个 ,成穗率比露地条播提高 34 77个百分点 ,成穗数增加 7 71× 1 0 4 /6 6 7m2 ,增产 4 6 1kg/6 6 7m2 ,增产幅度为 1 0 1 %;露地穴播前期干物质积累与露地条播相近 ,孕穗期后干物质积累增加 1 1 5倍 ,而露地条播仅增加 0 8倍 ;露地穴播比露地条播成穗率提高1 4 7个百分点 ,增产 1 7 3kg/6 6 7m2 ,增幅 3 8%  相似文献   

16.
临潭县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年平均气温3.2℃,农作物种植区海拔在2 030~3 616 m,无霜期65d左右,年降水量520 mm,气候寒冷阴湿,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青稞、马铃薯、蚕豆,其次是油菜、豌豆及药材等.从1988年开始,临潭县引进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大,1998年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1 557.57hm2,较露地马铃薯增产3 877.5 kg/hm2,这一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提高临潭县农作物单产、增加总产和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中一部分地膜马铃薯与同等条件露地马铃薯相比,出现了减产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地膜马铃薯“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414"肥效试验,建立了地膜马铃薯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三元二次方程推出地膜马铃薯最大施肥量为纯N13.96 kg/667 m2、P2O54.40 kg/66 7 m2、K2O6.89 kg/667 m2,最大产量为2 542.2 kg/667 m2,氮、磷、钾比为1∶0.32∶0.49;最佳施肥量为纯N12.56 kg/667 m2、P2O54.01kg/667 m2、K2O 5.73 kg/667m2,最佳产量为2 536.67 kg/667 m2,氮、磷、钾比为1∶0.32∶0.46。  相似文献   

18.
经试验表明:双低油菜"南油10号"采用育苗移栽栽培产量最高,干籽产量为158.06kg/667m2,其次为翻耕穴播栽培产量为130.38kg/667m2,最低为免耕直播栽培产量为63.00kg/667m2。育苗移栽栽培的大油菜比翻耕穴播栽培多增产27.68kg/667m2,比免耕直播栽培多增产95.06kg/667m2,三个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天峨县在双低大油菜生产上适合推广使用育苗移栽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9.
经试验表明:双低油菜"南油10号"采用育苗移栽栽培产量最高,干籽产量为158.06kg/667m2,其次为翻耕穴播栽培产量为130.38kg/667m2,最低为免耕直播栽培产量为63.00kg/667m2。育苗移栽栽培的大油菜比翻耕穴播栽培多增产27.68kg/667m2,比免耕直播栽培多增产95.06kg/667m2,三个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天峨县在双低大油菜生产上适合推广使用育苗移栽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20.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是打破传统的作物栽培模式,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和边际效应增产潜力,并且利用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量,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达到增收目的。经示范,地膜马铃薯产量可达1 500 kg/667m2,玉米产量600kg/667m2,按当年市场价计算两料667m2毛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