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在增加油菜种植产量方面的经济效益,归纳种植经验。方法,选择本地某蔬菜种植场中2块面积为100hm~2的同样类型的土地来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中的油菜采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对照组中油菜种植采用常规种植技术来进行管理。然后在油菜成熟之后,统计2组油菜的种植产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油菜种植产量,试验组中油菜产量可以达到210kg/m~2,优于对照组的178kg/m~2,增加的效益可以达到1699元/667m~2。结论:通过采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来种植油菜,可以大大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力和管理投入,增加油菜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值得在蔬菜种植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有机油菜生产的肥料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解决有机油菜栽培中的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利用有机种植采用的农福旺有机肥,对有机油菜施肥量和密度的最优栽培模式进行探索。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肥量与密度对有机油菜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有机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单株有效角果在高肥高密时出现最高,荚粒数在高肥低密下粒数最高;同一种植密度下,单株有效角果和荚粒数有所增加,但各处理间均不明显。施肥量3000~5250 kg/hm2对有机油菜产量的影响无差异,有机油菜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产量差异显著,两者之间互作无效应。综合各方面因素,以施有机肥3750 kg/hm2,种植密度30万株/hm2为有机油菜适宜施用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机械化收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适宜密植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关系,为推广油菜机械化奠定基础,采用不同株型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就不同种植密度与油菜的花期集中性、抗倒伏能力、产量的关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油菜开花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变小,即油菜开花期较为集中,也更容易倒伏。同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变大,产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产量在种植密度36万株/hm2时最高。因此,在原有栽培密度24万~33万株/hm2的基础上,增加到36万株/hm2左右,油菜的花期较为集中,保证油菜上下部角果同时成熟,也不易倒伏,株型也较为紧凑,比较适宜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4.
2014年国家甘蓝型春油菜早熟组区试甘南点总结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14年国家甘蓝型春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甘南试点结果表明,在参试的9个材料中,春油菜杂交种CYZQ-6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4 830 kg/hm2,较平均产量3 990 kg/hm2高21.1%;。9个春油菜早熟杂交种折合平均产量均比当地大面积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增产。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高,适宜在甘南海拔2 650~2 780m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油菜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选取每667m^2种植6000株、8000株、10000株、12000株及14000株的密度进行油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保证基本苗数,增加开花数量,提高结荚率,能够获得较高产量,以每667m^2种植8000—10000株油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双低常规油菜宁油12号和双低杂交油菜秦油7号为材料,针对江苏省油菜生产特点及油菜机械化生产对种植方式的要求,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种植密度的直播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相同播种期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宁油12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8.714 3x2+47.686x+157.4,最适种植密度为41.10万株/hm2,秦油7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11.214x2+61.586x+155.8,最适种植密度为41.27万株/hm2.因此直播油菜在适宜播种期内种植密度以37.5万~45万株/hm2为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秦油7号和宁油12号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处理间的产量水平均达到显著差异,且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直播油菜在茬口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7.
李宁  常海滨  黄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86-87,107
[目的]了解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饲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及收获次数,研究其对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饲用油菜分次收割时,施肥水平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饲用油菜一次性收割时,种植密度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一次性收割饲用油菜生物产量普遍明显高于分次收割产量。[结论]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适当调整饲用油菜种植收获方式,饲用油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600 kg/hm~2。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为呼伦贝尔不同生态类型区适宜油菜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本研究分析了4个油菜品种在3个地区的生育期进程、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种华垦2号的生育期与当地油菜主要种植区域的生长季相符合,在拉布大林和谢尔塔拉地区为华垦2号的产量分别为2970.90 kg/hm2和2824.20 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青杂5号分别增产了5.88%和8.34%,华垦2号适宜在拉布大林和谢尔塔拉地区种植,特泥河适宜种植的品种为青杂5号和华垦1号,但优先选择青杂5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在西藏机械化生产油菜,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藏油12号为试材,在常氮(285 kg/hm~2)和低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种植密度为30万、60万、90万、120万株/hm~2,分析氮肥水平与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主茎长度和有效分枝数明显减小,株高略有降低,而分枝高度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常氮处理的各株型指标高于低氮处理。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产量减小,千粒质量持续增加,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油菜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常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低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因此,施氮量正常时(285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60万株/hm~2左右;施氮量较低时(150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90万~120万株/hm~2范围内,这有利于油菜农艺性状的发挥和籽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不同密度及其互作模式对黄淮流域机械化直播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性状、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与相关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同密度下,40 cm行距处理的产量高于30 cm行距处理。油菜的抗倒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40 cm行距处理的倒伏指数小于30 cm处理。因此,在黄淮流域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最适宜的种植行距为40 cm、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试验设置传统种植和打薹处理2种种植方式,在收获后对比2种种植方式的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推广油菜打薹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打薹与不打薹在株高、单株分枝数、千粒重方面差异显著,在单株角果数、单株籽粒数和产量上差异不显著,打薹处理的产量为113.61 kg/亩,不打薹处理产量为121.82 kg/亩,打薹比不打薹低8.21 kg/亩,打薹处理和不打薹处理油菜产量差距不大。在经济效益上打薹处理能增加菜薹部分附加值,可增加收入449.53元/亩,提高油菜的经济效益,在油菜生产中进行打薹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2022年春季受大风影响,传统种植油菜普遍出现倒伏,经过打薹处理,降低了油菜株高,基本没有出现倒伏,打薹能够明显提高油菜抗倒伏能力,增加抗灾能力,是一种可推广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移栽和直播油菜的氮肥施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对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状况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探寻直播油菜的氮素营养特点,比较和明确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和适宜施氮量的差异,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度在湖北省沙洋县布置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用量田间试验,开展田间调查和产量分析,根据肥效模型确定适宜施氮量。【结果】由于种植方式的不同,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育期内植株形态和生长发育特点存在较大差异。移栽油菜单株优势明显,植株各方面发育均好于直播油菜,而直播油菜具有群体优势,籽粒产量水平与移栽油菜接近。施氮有效促进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存在差异,移栽油菜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形成受氮素影响更为明显。直播油菜拥有庞大的根群结构,吸收土壤氮素的能力强,对外源氮肥需求量少于移栽油菜。本试验条件下,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8.4 kg•hm-2和130.3 kg•hm-2。【结论】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植株形态、生长发育及施氮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产量水平相近的情况下直播油菜氮肥适宜用量明显低于移栽种植。因此直播油菜的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春油菜青杂2号在湟中县川水地区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青海省湟中县川水地区进行的优质油菜青杂2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15.53万株/hm2时,油菜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4 300.0 kg/hm2,较对照增产23.6%;种植密度降低为3.50万株/hm2时,油菜减产8.6%;种植密度达到22.10万株/hm2时,油菜增产3.4%,说明种植密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油菜生长。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为了提高油菜种植的产量,在种植油菜的过程中,应该选择较为合理的技术,并且在平时田间管理中做到预防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我国农业产业中十分重要的农作物品种,甘肃省是种植油菜的主要省份,其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位于全国首列。传统油菜种植所生产的油菜中含有较多的酚类和芥酸,导致油品中所含的很多成分不容易被吸收。最近几年,甘肃省广河县积极推广种植双低油菜,显著改变了油品品质。双低油菜种植简便,产量较高,在我县有着广泛的种植前景。本文主要结合我县山阴地区双低油菜种植实际情况,就主要种植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高油菜产量有一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成都平原油菜不同种植方式及免耕直播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2007年,在广汉市开展油菜不同种植方式及免耕直播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与育苗移栽相比,免耕直播油菜生育期缩短,个体经济性状下降,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效益增加。②播种期、种植密度对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各项经济性状及产量不断降低;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从1.0×10^4/666.7m2增加到3.0×10^4/666.7m2,单株性状下降,群体质量和产量提高;随着播种期延迟,高密度处理增产效果明显。③免耕直播油菜有着明显的增产潜力和应用前景。成都平原直播油菜的最适播种期在9月下旬,播期推迟应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计利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生长前期的有效时间和空间种植一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产量比较试验,优化马铃薯套种油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油菜按照正常的播期(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套种在马铃薯行间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较小,油菜产量与对照(单独种植油菜)间差异亦不显著.同一栽培模式、同一播期、不同密度的油菜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的套种模式产量最高.根据不同播期配套相应密度栽培油菜时,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种植方式都能够达到同一产量水平.综合考虑产量与经济效益,各种植模式中以9月25日种直播油菜、留苗密度225 000株/hm2的栽培条件下能够兼顾油菜、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21号为材料,采用大面积生产上常见的3种移栽种植和2种直播种植方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方式的用工、农资和农机成本,探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都能取得高产,平均产量达到3 282.30 kg/hm2,变幅为2 899.50~3 642.00kg/hm2,虽然移栽种植的产量水平和总产值分别高于直播种植429.25和2 189.18元/hm2,但直播种植的生产成本低于移栽种植2 098.81元/hm2,经济效益基本持平。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油菜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60%以上,其中收获用工成本又占人工成本的50%左右。因此,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应用直播种植、机械收获,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北疆昭苏县是主要经济作物油菜种植区,每年的播种面积2×104hm2(30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85%以上。该区过去以种植高芥酸、高硫甙的白菜型油菜品种为主。产量低品质差是制约该县油菜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品质,2004年引进青杂5号,该品种适宜在昭苏县海拔1500~2100 m的每个乡场推广种植,目前占到昭苏县油菜种植面积的50%以上。结合青杂5号品种生育特性和昭苏县的气象条件和总结出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盐地种植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盐地种植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开展油菜的耐盐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15个甘蓝型油菜自交系在盐地种植,于成熟期进行产量性状和品质分析表明,盐地种植可显著降低油菜全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但对千粒质量无显著降低效果;盐地油菜收获指数得到提高主要是因为盐地油菜的生物学产量较单株产量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盐地种植对菜籽的含油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油酸含量并增加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含量,对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