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近几年来,我国花生产区的许多社队和科研单位,应用“比久”抑制花生后期徒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过旺的地块,特别是在培创花生高产的情况下,喷施“比久”后,能显著地抑制茎的伸长,提高饱果率,增加产量。为了探讨“比久”促进花生增产的原因,广东省植物所曾用碳~(-14)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比久”能够降低同化产物在茎中的分配率,增加荚果中光合产物的分配率。但“比久”对不同叶片碳素同化产物运转分配的影响,对花生根系吸收磷  相似文献   

2.
出口花生严禁使用“比久”农药最近,山东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发出关于杜绝在出口花生中使用“比久”农药的通知。通知指出,一些集体和个体农药经营单位从外地引进并销售给农民使用的一种控制花生生长的农药“比久”,或称“矮壮素”、“丁酰肼”,是出口花生的克星。此农药...  相似文献   

3.
此久(B—9)即B995,又名Alar;Alar—85。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延缓剂)。化学名称N—二甲胺基琥珀酰胺酸;分子式:C_8H_(12)N_2O_3。一九六二年美国橡胶公司首先发现,以后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广泛试验,发现其在苹果、葡萄、马铃薯、花生、蚕豆、大豆等有良好效果。日前,比久在美、日、英、苏等国已工业化投产和广泛应用。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于一九七三年开始研制成功,同年投入田间试验。后来引起全国很多单位注意,在苹果、橡胶及大田作物花生、马铃薯等生产中扩大了试验。现在,苹果、花生、马铃薯等生产已广泛使用。近年来,在磨菇生产上的试验,也发现比久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花生的光合作用是构成其产量的基础。因此,了解并掌握花生光合作用的特性,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可为采用增产措施提供依据。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对花生碳素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进行了一些研究,获得了一些结果,指出:碳素同化物质在一天内能运转到植株各部分,在开花下针期碳素的运转中心是向荚果转移,“比久”处理能改变碳素同化物质的分配状况等。但对进一步的运转分配规律,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5.
青岛海洋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和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根据花生对微量元素的需要和吸收特点及花生产区的土壤状况,共同研制了花生专用液体多元螯合微肥。由花生研究所对该产品的增产效果及施用技术组织了试验、示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示范方法 (一)试验 1、增产效果试验 分别在花生所、莱西市辇止头村进行了4处试验,均以清水为对照,小区面积0.02亩,重复3次,于花针期或结荚期喷施一遍,喷施浓度均为300倍稀释液,每亩喷施药液量均为60Kg(下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花生—稻耕作制中花生对土壤有机质及三要素的影响,1986年湖南省粮油生产局主持在宁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一、试验内容与方法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法进行,在一块田的中线作梗,分两大区,一区种花生稻,一区种双季稻,重复两次,重复I,花生稻区面积0.54亩,双季稻区面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市夏花生生产现状阐述,分析了促进临沂市发展夏花生生产的优越环境条件,综合近年来的试验研究成果,提出发展夏花生种植方式,增产技术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及其化感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从多年栽培花生土壤和砂培试验花生营养液中收集花生根系分泌物,经GC—MS检测,鉴定出11种花生根系分泌物,并测定出根系分泌物的相对含量;直接用分析纯对分泌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十二酸在低浓度下对花生发芽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邻苯二甲酸和油酸对花生发芽及根系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酸雨胁迫下比久(B9)对东魁杨梅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模拟田间试验,研究比久(B9)对酸雨胁迫下6年生东魁杨梅的生理生化特征影响.结果表明:比久能减少酸雨胁迫时丙二醛(MDA)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缓膜脂过氧化程度;缓解酸雨胁迫下东魁杨梅叶绿索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速度,促进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增加,从而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的值.但比久处理需要适当的浓度,浓度过高会产生负效应,比久调控的最佳浓度为250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从云南田间筛选的优良除虫菊无性系为试材,比较研究营养生长期和花蕾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多效唑和比久对花序中除虫菊酯含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花序的除虫菊酯含量,以1 000 mg/L比久和50 mg/L乙烯利处理较好,增幅分别达17.9%和15.2%。喷施乙烯利、多效唑和比久也均能提高鲜花产量和干花产量,从而增加除虫菊酯产量,以150 mg/L多效唑处理效果最佳,除虫菊酯产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770 mg/株,其次为50 mg/L乙烯利处理,比对照显著提高了514 mg/株。  相似文献   

11.
在我县花生栽培中,常见似有果秕、不实幼果特多、植株丛生及“小叶病”等现象出现,初步认为这可能是花生缺乏微量元素症状的反映,为探讨施用微肥的效果,设置了花生施用稀土和硼肥效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处理:本试验设以下四个处理:1、每斤花生种拌1克稀土;2、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花生叶斑病在本县田间的消长规律及其危害,提供防治依据,1985年对花生叶斑病进行了定点观测。通过对病态观测,人工去叶模拟试验,生物产量测定及正交防治试验,初步掌握了在当年条件下田间病情的消长趋势,花生叶片的生产力,药剂对产量的影响及影响防治效果的主要因素和防治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花生遮光对其生育及产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能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本因子。在花生各不同生育阶段,光能的强弱对花生的生育及产量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尚缺乏试验研究。摸清花生各生育阶段对光能的需求规律,对充分利用光能资源,进一步发展花生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82、83两年我们进行了花生不同生育阶段的遮光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花生对氮素化肥不同用量的吸收利用率、残留量及损失量,在1982年预备性试验的基础上,1983年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在砾质砂土上进行了盆栽花生试验,今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仁秆两用型花生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与花生秆产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施N肥300kg/hm2处理时产量达到最高,其中花生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2.2%,但差异不显著;花生秆产量比对照增产86.0%,达极显著水平.对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加大出现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在施N肥300kg/hm2达到最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加大,花生功能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品质方面随施氮量的增加,花生秆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提高,但较高的氮肥施用量虽然可提高花生秆的营养品质,却降低了花生荚果和花生秆的产量.综合评价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施N量300kg/hm2时花生荚果及花生秆产量最高,花生秆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于一九七四年一月五日至九日在南充市召开了全省花生科研协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花生重点产区的地、县农业局、粮食局,县农场,部分生产大队及科研单位共三十余人。 会议在十大精神指引下,以批林整风为纲,学习了《元旦献词》及有关文件。传达了全国花生育种协作会议精神,交流了花生生产、科研经验,讨论了一九七三年至八○年全省花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落实了全省花生试验研究协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夏直播花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着花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从1985年我们开始进行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研究,1988年获得亩产荚果522.05公斤的高产,初步掌握了夏花生高产规律及主要栽培要点,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所在开展花生高产栽培规律的试验研究中,组织了全省花生重点产区的农村基点科技队,共同进行了花生高产栽培的试验研究,并对花生高产田的土壤基本肥力进行了统一分析。为便于了解和掌握当前全省花生重点产区土壤基本肥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近年来我县夏花生的开发试验及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夏花生生产应抓如下六条关键措施: 一、改平播为起垄栽培。 据近两年花生开发试验,起垄栽培同样也适应夏花生栽培,因为起垄后的花生具有加厚活土层,加大昼夜温差,增强光辐射面积,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抗旱排涝、治虫和收获等优点。所以在夏花生种植上  相似文献   

20.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8~1992年5年田间接种模拟试验,探讨了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PSV)不同的发病株率对花生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初步肯定了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PSV)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