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演变及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不可避免地伴生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科学地分析并定量识别土地利用效率的演变及区域差异,对于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2004—2014年广西北部湾24个县(区)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北部湾区域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和局部的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效率较高的区域有青秀区、兴宁区、港口区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从整体上显示各县(区、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有缩小的趋势;从局部看,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高"和"低-低"区域增加,各县(区、市)的空间联系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在构建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潍坊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得分最高,为0.956,奎文区得分最低,为-0.538,潍坊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潍坊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效益差异的原因,在借鉴土地利用富有效率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提高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参数的DEA方法,以河北省136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98年、2003年和2008年三个时间点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分析了河北省各县(市)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包括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运用DEA分级有效性评价方法对DEA无效的地区进行效率排名.结果显示:河北省各县(市)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值在研究时期内分别呈下降趋势,DEA有效的县(市)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是DEA无效的县(市)农业生产投入冗余较严重,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4.
缪磊  胡松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07-8308,831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安徽省舒城经济开发区45家企业土地利用的相对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舒城开发区企业总体的土地利用水平较高,有效值均值为0.933 9,有6家开发区企业DEA有效,运营良好,资源配置合理;其余的39家开发区企业非DEA有效,其中有3家企业处于规模效率递增态势,其余企业递减。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开发区企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上的运用是可行的,它可以使管理部门更好的了解开发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为完善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在SPSS数理统计软件和Gis制图软件的技术支持下,测算云南省16个州(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综合得分,并分析其结果。结合云南省各地区自身发展特点,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为云南省各州(市)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与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上海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郊区,科学的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十分重要。通过建立上海郊区土地利用效率DEA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上海市郊区九个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出结论:提高土地资本投入强度和上海郊区居民收入水平,加大环保投入是提高上海郊区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与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该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九级评分体系定性与定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余庆县各乡镇总体土地集约利用平均综合得分为0.47,总体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度利用水平;10个乡镇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在低度利用水平以上,不存在粗放利用。其中,小腮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值最高,为0.609,达到集约利用水平,其余乡镇为中度利用和低度利用水平;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经济区位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东南部和位于县域中心交汇处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西北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的乡镇比低的乡镇地势平坦,水系密布,平坝地区占地面积多。  相似文献   

8.
赵映慧  郭珍洁  齐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28-9729,9794
以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为研究单元,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各县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差距较大;各县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
提高灌溉用水利用效率是节约农业用水的关键。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为研究单元,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对2005—2014年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分析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的演变态势,并进一步分析黑龙江省各市的节水潜力,以期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黑龙江省整体灌溉用水效率得分不高,多年平均值为0.73,而且灌溉用水效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包括灌溉用水纯技术效率和灌溉用水规模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差异明显,伊春、牡丹江与黑河的灌溉用水综合效率较高;通过对黑龙江省各市灌溉用水节水潜力的评估发现,黑龙江省灌溉用水节水潜力巨大,其中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节水潜力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效率是反映土地资源配置和实现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与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从结构效率和边际效率2个方面对广东省湛江市2007—2017年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湛江市土地利用效率综合指数值呈两段式分布,2007—2013年期间效率较低且相对稳定,保持在0.415 1左右;2014—2017年期间的土地利用效率综合指数值较高且呈总体增长态势,效率值从0.628 4增长到1.000,而在区域分布上除市辖区外其他县(区)的土地利用效率都很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地区差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地市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哈尔滨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协调度也最高,七台河市综合评价指数最低,黑河与绥化两市的协调度较低,大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其他城市综合评价指数相近,但存在的问题又各有侧重,最后从各地市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选取2000和2012年山东省17地市农用土地投入、产出数据和相关指标,对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偏低;农用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明显,利用效率较低地区主要集中在山东西部和南部等欠发达地区,而且这些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产出不足问题突出;农用地利用效率有效地区农地利用尚有很大潜力;技术进步在山东省农用地利用中的贡献呈增长趋势。在分析影响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模型的长沙市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C2R模型,借助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对长沙市2000~2010年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进行时间上的纵向评价,并对长沙市201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其他10个国内城市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近年来长沙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比较高,但是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岳大鹏  王会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97-9899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相差较大,从整体上看陕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的有效性高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又高于陕南地区。分析了各城市土地利用DEA值低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用地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2009、2012和2015年这18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2和2015年河南省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均值分别为0.957、0.961、0.976,表明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且差异不大;影响河南省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用地面积存在大量投入冗余,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投入过多,环境产出效益相对不足;2009年多数城市规模效益处于递减状态,2012—2015年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呈现中部高边缘低、西部地区高东北部地区低的格局,且存在微弱的规模等级递减效应。合理配置要素投入情况,改善松散低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提高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李栓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72-11574
选取黑龙江省3种典型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和场县共建),并分别在这3种模式下选择种植比例较大的3种作物(水稻、大豆和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不同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下不同作物的投入产出,选择DEA(数据包络分析)为评价方法,对3种土地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下人力资源投入都偏大,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潜力巨大。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达到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高效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交叉效率模型,利用传统的和交叉效率DEA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洲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就各市州来说,株洲市耕地利用效率最高,达0.876 4;张家界市的最低为0.596 7.基于交叉效率的计算,发现了3个在传统模型中出现的伪有效地区:怀化市、娄底市及湘西州.最后利用聚类分析,以投入作为变量,将14个市(州)分为3组,确立了相应的基准区域.  相似文献   

18.
李琳  赵一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54+9177
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农业信息化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5个地级市农业信息化效率处于技术效率前沿面,其余8个地级市农业信息化效率尚有改进空间,说明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效率较高,但未能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金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32-11535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采用2006~2011年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建成区面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投入指标,建成区绿地面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第二、三产业产值作为产出指标,对甘肃省12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来看,“两翼”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而“中心”城市土地效率较低,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形态;从城市发展特征上看,陇东和河西以能源化工以及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于传统工业城市;从城市规模上看,中小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于大城市。  相似文献   

20.
叶刚  王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16-8720
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突变评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辽宁省14个市2003~2011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辽宁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是上升的,但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表现为以沈阳、盘锦、大连为中轴线向东西两侧降低,且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西部;②从经济区域规划来看,沿海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已进入一般集约利用阶段,其次为沈阳经济区处于粗放利用水平,最差的为辽西北地区,一直处于高度粗放利用水平;③运用基尼系数判断辽宁省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距变化,结果显示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距整体上减小,但分布曲线呈"U"型,从2009年开始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