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昆虫储存蛋白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关键的功能性蛋白。为了分析中华剑角蝗(Acrida cinerea)储存蛋白基因 AcHex-2的结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性,采用 RACE 技术获得AcHex-2全序列为2 217 bp,编码 673 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 78.80 kDa。采用 RT-PCR 方法对该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AcHex-2基因在若虫和成虫阶段均表达,进入三龄若虫后表达量明显提高,5龄时达到最高,成虫初期表达量降低;成虫阶段腹部、脂肪体和 12 日龄精巢、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中肠表达量极低,12日龄成虫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5日龄成虫。表明该储存蛋白在整个发育时期和繁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储存蛋白的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及害虫防治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水稻重要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中克隆了一条编码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tochrome P450reductase,CPR)的全长cDNA,命名为SfCPR,其开放阅读框全长为2 034bp,编码一个含有67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SfCPR蛋白质的2级结构具有CPR的典型特征,例如N端跨膜区、黄素单核苷酸结合域、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结合域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结合域,以及保守的催化残基.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fCPR与灰飞虱和褐飞虱的CPRs聚在同一分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SfCPR基因在白背飞虱各龄期均有表达,其中以成虫表达量最高;在白背飞虱成虫各组织中均能够检测到SfCPR基因的表达,其中,以腹部表达量最高.使用亚致死剂量的溴氰菊酯、吡虫啉和噻嗪酮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后,试虫的SfCPR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水稻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的影响是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转Bt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但多限于1代,不能完全反映田间情况。试验以转Bt基因水稻T1C 19(含cry1C基因)和T2A 1(含cry2A基因)以及其亲本非Bt水稻MH63为材料,在室内条件下连续饲养白背飞虱4代,研究转Bt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继代效应,以明确T1C 19和T2A 1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3种水稻品种上连续取食4代以后,其生长发育(若虫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雌成虫体重)和繁殖(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指标均没有受到水稻品种的显著影响。可见,供试的T1C 19和T2A 1对白背飞虱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研究尼罗罗非鱼cyp17a2的编码蛋白的P450c17-Ⅱ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性腺中的表达特点。[方法]根据NCBI网站上登录的尼罗罗非鱼的cyp17a2基因全编码序列,利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cyp17a2基因编码的P450c17-Ⅱ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点,并分析该基因在不同性腺中的表达。[结果]罗非鱼cyp17a2基因编码的多肽含有521个氨基酸,p I为8.09,脂溶指数为98.33,是不稳定蛋白。罗非鱼cyp17a2基因的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所占比例最大,为58.16%,α-螺旋占22.07%。P450c17-Ⅱ是二次跨膜蛋白,有众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位点。在60日龄性腺中,cyp17a2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结论]cyp17a2在尼罗罗非鱼不同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和编码P450c17-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cyp17a2在繁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稻水通道蛋白OsPIP2-6的亚细胞定位。[方法]克隆了水稻中的重要通道蛋白OsPIP2-6基因,构建了瞬时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法在洋葱表皮中进行瞬时表达,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水稻水通道蛋白OsPIP2-6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膜上,证明了OsPIP2-6是个水通道蛋白。[结论]为植物水通道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姚清国  李晓芹  李小兵  韩爱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08+10115-10108,10115
[目的]探讨水稻水通道蛋白OsPIP2-6的亚细胞定位。[方法]克隆了水稻中的重要通道蛋白OsPIP2—6基因,构建了瞬时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法在洋葱表皮中进行瞬时表达,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水稻水通道蛋白OsPIP2-6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膜上,证明了OsPIP2-6是个水通道蛋白。[结论]为植物水通道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b)属于大范围迁飞性害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概述了白背飞虱危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监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动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纹枯病菌诱导的水稻上调表达基因。[方法]对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水稻表达的EST序列K16进行电子克隆,根据电子克隆产物设计引物进行RT—PCR、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克隆产物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克隆出一个长度为1079bp的序列,结构功能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236个氨基酸的蛋白,存在多个功能位点,含有2个典型的WRKY结构域和1个C2H2锌指型结构,该基因与水稻WRKY8、WRKY24和WRKY3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经电子克隆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表达的基因为典型的WRKY家族基因,该基因可能在水稻抗纹枯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纹枯病菌诱导水稻表达的WRKY基因克隆及分析(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纹枯病菌诱导的水稻上调表达基因。[方法]对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水稻表达的EST序列K16进行电子克隆,根据电子克隆产物设计引物进行RT-PCR、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克隆产物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克隆出一个长度为1079bp的序列,结构功能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236个氨基酸的蛋白,存在多个功能位点,含有2个典型的WRKY结构域和1个C2H2锌指型结构,该基因与水稻WRKY8、WRKY24和WRKY3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经电子克隆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表达的基因为典型的WRKY家族基因,该基因可能在水稻抗纹枯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背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重要迁飞性害虫.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甘蔗、高粱、粟和茭白.全国主要稻区均有发生. 1危害症状白背飞虱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所以若虫和成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多群集在稻株中、下部为害茎秆和叶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水稻蛋白OsOle1。[方法]RT-PCR克隆水稻基因OsOle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2T-OsOle1-GST,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该蛋白,并采用GST凝胶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结果]水稻蛋白OsOle1具有典型的Olee1蛋白家族的保守域,N端1~24位氨基酸为预测的信号肽序列。成功地将水稻蛋白OsOle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诱导表达,并用GST亲和层析进行了纯化。[结论]该研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水稻蛋白OsOle1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白背飞虱及其传播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危害日益加剧,严重危及水稻生产。本研究旨在发掘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为抗白背飞虱品种培育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高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IR13427-45-2-1-2-2-2’(简称‘IR13427’)与感虫品种‘宁粳3号’构建1个包含92个家系的F2:3群体,进行白背飞虱抗性鉴定,选取极端个体进行连锁分析,构建有连锁迹象的染色体连锁图谱,运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软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检测。[结果]利用10个极感和12个极抗个体,在第5、6和9染色体上发现连锁迹象,构建了这3条染色体的连锁图谱,进行QTL检测,结果在第5和第6染色体检测到2个QTL,分别命名为q WBPH5和q WBPH6,贡献率分别为11.90%和18.30%,LOD值为2.42和3.28。[结论]籼稻品种‘IR13427’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由数量性状位点控制,本研究检测到2个抗白背飞虱QTL,为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的克隆及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双链RNA(dsRNA)诱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原理,将体外合成的源于白背飞虱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dsRNA通过膜饲喂法饲喂其2龄若虫.通过优化人工饲料、dsRNA浓度和饲喂时间,成功地干扰了白背飞虱Actin基因的表达,并引发白背飞虱的死亡,从而建立了白背飞虱体内的RNAi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简称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是一个庞大的跨膜蛋白家族,在抗药性产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探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ABC转运蛋白在杀虫剂胁迫下的表达关系,本文以白背飞虱为实验材料,通过RT-PCR技术克隆白背飞虱ABC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命名为ABCB2;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白背飞虱3龄若虫经不同浓度的噻虫嗪、噻嗪酮和阿维菌素处理48 h后ABCB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ABCB2 cDNA全长序列包含完整的2 26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5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83.855 kDa,预测理论等电点为9.29。与对照组(CK)相比,噻嗪酮和噻虫嗪LC_(10)浓度胁迫后的ABCB2基因表达量被显著诱导,噻嗪酮LC_(25)处理下的ABCB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阿维菌素胁迫后,ABCB2基因的表达量仅在LC_(90)浓度处理下被显著诱导,而在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下均被显著抑制。该研究结果为探索白背飞虱对杀虫剂的适应和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均属于迁飞性害虫,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这些害虫迁入我国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峰次多、迁入延续时间长,导致田间的发生量大和混发频率高,对当前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我们应用三拂等药剂与大丰收混配,进行主治稻纵卷叶螟、兼治白背飞虱的药效及其对蜘蛛的影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水稻中Bt蛋白表达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转基因抗虫水稻中Bt蛋白表达量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抗虫水稻生相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Bt蛋自表达量。[结果]转基因水稻灌浆期不同组织中Bt蛋白表达绝对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叶片>未成熟种子及颖壳>根>茎杆;在水稻不同的生长发育(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阶段,转基因Bt水稻中Bt蛋白的含量有一些变化;一般在水稻生长后期Bt蛋白的浓度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对其抗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结论]该试验对田间害虫的防治以及转基因水稻的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玉凤  李一勤  刘进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31-12933
[目的]对从水稻幼苗中分离的2个3型金属硫蛋白基因OsMT-I-3a和OsMT-I-36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表达模式进行了检测。[方法]利用Blast搜索水稻数据库,设计引物并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OsMT-I-3基因cDNA全长。通过多重比对等方法对其基因和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Northem杂交对这两个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环境应答模式进行了检测。[结果]OsMT-I-3a和OsMT-I-3b分别编码62和65个氨基酸的多肽,具有典型的3型金属硫蛋白的半胱氨酸分布模式。OsMT-I-3a基因在叶片中没有检测到表达,OsMT-I-3b在叶片中高表达,且各种非生物胁迫因素会影响两种基因的表达模式。[结论]I类3型2个水稻MT基因可能参与水稻多种环境胁迫的信号通路,在水稻抗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BLAST比对和软件分析,共筛选出4个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几丁质脱乙酰基因( ApCDA1、 ApCDA2、 ApCDA3和 ApCDA5),并分析了其生物学信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4个ApCDAs在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 ApCDA1基因在1龄、2龄若虫和成虫期表达量较高; ApCDA2基因在4龄若虫的表达量高于其他龄期; ApCDA3基因在各发育阶段后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2龄若虫后期表达量最高; ApCDA5基因在3龄若虫的表达量偏高,2龄后期的表达量最高;此外, ApCDA1和 ApCDA3在3龄若虫和成虫中肠、胚胎和表皮内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ApCDA2和 ApCDA5。结果表明,ApCDAs基因对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蜕皮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我国重要入侵生物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环指蛋白基因(PsRing3)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与表达谱,为进一步揭示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方法】用RACE方法克隆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研究其在各个虫态(卵期及1龄、2龄、3龄若虫和成熟雌虫)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的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678bp的片段,编码225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表明该蛋白非常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扶桑绵粉蚧与半翅目的豆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聚为一支,然后与人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相聚。环指蛋白基因在扶桑绵粉蚧各个虫态均有表达,但以卵期最高,1龄、2龄若虫和成熟雌虫表达量相当。【结论】成功克隆了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其在不同虫态中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在虫体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东亚砂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RjGAPDH,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东亚砂藓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T-PCR技术克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RjGAPDH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该基因全长为1 208 bp,开放阅读框1 053 bp,编码35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8.66 kD,等电点pI为6.02,不稳定系数为23.97,为稳定蛋白;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序列,定位于细胞质。在快速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东亚砂藓RjGAPDH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生长的材料(CK),能被诱导表达。[结论]RjGAPDH基因可能参与东亚砂藓对干旱的胁迫反应,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功能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