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构建水稻科学施肥体系,进行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中氮肥对增加水稻产量起关键性作用,氮是水稻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其次是磷,最后是钾;配方施肥处理水稻产量11 366.7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3 335.0 kg/hm2,增产率41.5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基肥施45%配方肥(18-12-15)52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112.5 kg/hm2,穗肥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60 kg/hm2,总施肥量为纯N 181.5 kg/hm2、P2O563 kg/hm2、K2O 114.75 kg/hm2,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分别占52%、29%、19%(接近5∶3∶2),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基肥、穗粒肥分别占69%、31%(接近7∶3),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07%、22.4...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氮、磷、钾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的施肥策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为黄土旱区种植大豆选择适宜的肥料配比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汾豆‘78’为研究对象,共设置CK(裸地;N,30 kg/hm2)、A(膜际;N, 30 kg/hm2)、B(膜际;N, 60 kg/hm2; P2O5, 30 kg/hm2; K2O, 30 kg/hm2)、C(膜际;N, 90 kg/hm2; P2O5, 45 kg/hm2; K2O, 30 kg/hm2)、D(膜际;N, 90 kg/hm2; P2O5, 45 kg/hm2; K2O, 30 kg/hm2;优质营养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对灰枣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红枣产业施肥管理提供相关理论指导。【方法】以2020年阿拉尔市十三团七连4年生灰枣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10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光合荧光的影响差异。【结果】与对照N0P0(不施氮磷肥)处理相比,各肥料处理下灰枣叶片FmFoqPFv/FmY(II)、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有所增加,最高增加了50%,且胞间CO2浓度和蒸发速率也明显降低;N1P3(N施用202.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与N2P3(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处理更有利于红枣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N1P3(N施用202.5 kg/hm2, P2O2施用540 kg/hm2)、N2P2(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375 kg/hm2)与N2P3(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灰枣叶片的蒸腾速率;N1P2(N施用202.5 kg/hm2,P2O2施用375 kg/hm2)和N2P2(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375 kg/hm2)处理在降低胞间CO2浓度方面表现较优。【结论】N2P3(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处理组合下有利于提高红枣叶片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量磷肥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金番1606加工番茄为供试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在相同氮钾(N 24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设5个处理:(1)P0:不施磷肥;(2)P60:磷肥(P2O5)用量为60 kg/hm2;(3)P120:磷肥(P2O5)用量为120 kg/hm2;(4)P180:磷肥(P2O5)用量为180 kg/hm2;(5)P240:磷肥(P2O5)用量为240 kg/hm2。【结果】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用磷肥显著提高了加工番茄的磷素吸收量,且P吸收速率随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春油菜区,施用油菜专用长效配方肥对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施肥量。【方法】以不施肥、习惯用肥为对照处理,以专用长效配方肥不同NPK比例为试验处理,在成熟期对地上部生物产量、各部位养分积累量、产量进行测定,计算分析表征肥料利用效率。【结果】随着油菜专用肥使用量的增加,成熟期有效株数、每株荚角数、每荚粒数、籽粒产量、肥料增产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5增产率最大(55.64%),其次是处理2(51.79%),处理5的籽粒产量、茎秆产量最高,分别为3 799.92、7 579.95 kg/hm2;不同处理地上部养分投入产出差异显著,处理3、4、5 N产出量均大于投入量;表征肥料利用效率计算分析发现处理3肥料中N的养分利率最高(89.8%),处理5肥料中P2O5的养分利率最高(46.9%);肥料表观利用率最高的是处理3(86.84%),其次是处理5(85.27%),且处理5肥料农学利用率最大(4.837 0),较习惯用肥(处理2)高出2.037。【结论】在新疆春油菜区施用专用肥600 kg/hm2(处理5),N、P2O5、K2O分别为10.0、4.8和3.6 kg/hm2,肥料增产率最高(54.16%),籽粒产量3 799.92 kg/hm2,与对照、习惯用肥达到显著差异,且实现油菜高产目标同时更需要关注地力培肥和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氮磷肥施用量对甜菜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以甜菜品种Beta79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低氮高磷(N∶P2O5=150 kg/hm2∶225 kg/hm2,T1)、高氮低磷(N∶P2O5=270 kg/hm2∶120 kg/hm2,T2)、高氮高磷(N∶P2O5=270 kg/hm2∶225 kg/hm2,T3)、不施氮正常施磷(N∶P2O5=0 kg/hm2∶180 kg/hm2,N0)、不施磷正常施氮(N∶P2O5=210 kg/hm2∶0 kg/hm2,P0)5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氮磷肥配比对甜菜气体交换、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钾处理对鹰嘴豆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立肥效模型,提供能够有效增产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集成鹰嘴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2019~2020年以白鹰1号为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地常用施肥量为N:58 kg/hm2、P2O5:69 kg/hm2、K2O:60 kg/hm2。设氮、磷、钾4个施肥水平为0(不施肥)、1(常用施肥量×0.5)、2(常用施肥量)、3(常用施肥量×1.5)。调查鹰嘴豆生育日数、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干重、根长和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氮、磷、钾处理鹰嘴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化,拟合并优化氮、磷、钾施肥效应进行方程,分析氮、磷、钾肥对鹰嘴豆产量和农艺性状单因素和互作效应,分别得到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下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果】鹰嘴豆生育日数、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受肥料施用量变化影响较小,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共同决定了产量。N2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优化菜用大豆“75-3”施肥方案,通过分析菜用大豆对N、P、K、B、Mg、Mo6种养分吸收情况,确定合理肥料施用量和配比关系。结果发现,目标产量为13 690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达159.56、54.87、139.88 kg/hm2,可以基本满足养分平衡。菜用大豆累积的养分N、P2O5、K2O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28.17、10.00、23.56;豆荚中N、P2O5、K2O累积量平均值分别为120.27、38.06、90.05 kg/hm2,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31.62、10.00、23.66;茎叶中N、P2O5、K2O累积量平均值分别为20.53、11.96、27.72 kg/hm2,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  相似文献   

9.
为完成中国燕麦产业技术体系下达的任务,对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燕麦施氮、磷、钾无机肥施肥量和配比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组合对燕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燕麦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氮素,在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地力相似的生态区,推荐施纯N 150 kg/hm2、P2O5 160 kg/hm2、K2O 30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青海高原藜麦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栽培模式,以大白藜和青藜5号为参试藜麦品种,设置3个钾肥水平(37.5、75.0、112.5 kg/hm2),3个氮肥水平(225.0、300.0、375.0 kg/hm2),3个磷肥水平(300.0、375.0、450.0 kg/hm2),3个种植密度(9、10.5、12万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正交回归试验,探索钾肥、氮肥、磷肥和种植密度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白藜的最优组合是KCl 75.0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450.0 kg/hm2,密度12万株/hm2,影响因素依次是氮肥、钾肥、密度和磷肥。青藜5号的最优组合是KCl 37.5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  相似文献   

11.
过量施肥是造成农业污染的重要原因。为了解油菜秸秆还田和肥料减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降低肥料消耗,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本试验以“不施肥+秸秆不还田”为空白对照,设置“常规施肥量+腐熟秸秆还田”“常规施肥量减量5%+腐熟秸秆还田”“常规施肥量减量10%+腐熟秸秆还田”“常规施肥量减量15%+腐熟秸秆还田”及对照5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和肥料减量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常规施肥量减量5%+腐熟秸秆还田”处理的玉米产量、株高、穗粒数、百粒重、穗长表现最好,分别为8 358.44 kg/hm2、235.3 cm、528粒、37.13 g、19.5 cm;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常规施肥量减量5%+腐熟秸秆还田”的施肥方式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29 560.43元/hm2,降低了203.86元/hm2的肥料成本。本试验推荐的最佳施肥方式为“常规施肥量减量5%+腐熟秸秆还田”,即肥料配比为基肥(复合肥527.80 kg/h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珠峰4000"青稞专用控失肥对青稞籽粒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施肥量范围内,施用青稞专用控失肥青稞籽粒产量明显增加,且籽粒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养分累积量与籽粒产量的趋势一致,而肥料利用率却呈下降趋势。施肥量为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 682.3 kg/hm~2,增产幅度达到150.7%。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都明显增加,而有效穗和穗粒数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冀南地区中低产田施磷量和扬花期灌水量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20-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施磷量和扬花期灌水量2个因素,其中施磷量设P1(P2O5:112.5kg/hm2)和P2(P2O5:168.75 kg/hm2)2个水平,扬花期灌水量设W0(不灌水)、W1(50%灌水:375 m3/hm2),W3(常规灌水:750 m3/hm2)3个水平,分析了不同施磷量和扬花期灌水量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显著提高小麦穗数和产量;增加扬花期灌水量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后期叶功能、籽粒最大生长量、穗粒数和产量;施磷量和扬花期灌水量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水多磷少,磷多水少条件下的小麦旗叶性状、灌浆特性及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本研究结果,P2W2(施磷168.75 kg/hm2,扬花期灌水750 m3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改善农田生态,实现耕地用地养分平衡,达到培肥土壤、提升稻田土壤的质量、增加土地生产力的目的,2022年晚造开展水稻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配方施肥、有机肥+90%配方施肥、有机肥+85%配方施肥、有机肥+80%配方施肥的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对水稻生育期的表现、产量性状、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在施用纯N 177 kg/hm2、P2O535.7 kg/hm2、K2O141.8 kg/hm2的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4 500 kg/hm2,能有效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使产量提高1 323 kg/hm2,增产23%,此施肥方案对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升耕地质量、促进水稻增产、提高品质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玉米适产养分临界值,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玉米产量、农艺性状、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而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收益。其中合理配比的中氮、中磷、中钾(2水平)是最佳施肥量及配比,效果最好,也是玉米适产养分临界值;氮磷钾最佳肥料配比为1∶0.3∶0.25,即最佳施肥量为每亩施纯N 20 kg、P2O5 6 kg、K2O 5 kg。根据土壤养分情况适当减少施肥量也有利于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施磷对棉花磷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炎  姚银坤  胡伟  高媛  汤明尧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1):2004-2011
【目的】 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海岛棉和陆地棉2个栽培种各主要生育阶段磷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分析棉花对磷素营养的利用特性和磷肥效应。【方法】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钾用量相同情况下,设置4个不同磷肥用量处理。【结果】 2个棉花栽培种全生育过程的磷积累趋势相似,磷积累量随增施磷肥用量而增加,吐絮成熟期,生殖器官的磷积累量远大于营养器官。从各生育期磷的积累量看,陆地棉对磷的吸收量要明显大于海岛棉。施磷对棉花增产,主要是增加了棉花单株铃数。海岛棉和陆地棉P2处理分别比P0处理增产11.16%和16%。由磷肥效应方程:海岛棉推荐施P2O5量为118.6 kg/hm2,陆地棉推荐施P2O5量为80 kg/hm2。海岛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O5平均为3.7 kg,陆地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O5平均为4.21 kg。【结论】 施磷可以增加棉花对磷的吸收和积累,合理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棉花产量。陆地棉磷的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都高于海岛棉,陆地棉较海岛棉对磷肥的吸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配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新疆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的黄腐酸的用量。【方法】以新玉31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相同氮磷钾(N 24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以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分析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单施氮肥处理,合理施黄腐酸(180~270 kg/hm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增产率为10.2%~12.6%,玉米氮肥利用率提高8.0~10.5个百分点,但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增加。大量施用黄腐酸(450 kg/hm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生物量、氮肥利用率以及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但是产量降低,减产率为3.5%。【结论】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黄腐酸用量进行综合分析,适宜的黄腐酸用量为180~270 kg/hm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花生相关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在节约成本和减少肥料过度使用对农田造成的破坏与污染的前提下,为优化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依据。以‘泉花557’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不同条施深度(0、10、15 cm)和不同施肥量(150、300、450 kg/hm2)对花生相关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深施能够改善花生茎叶、株茎高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等形态发生因素与单株结果数、百仁重、饱果数和出仁率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花生开花下针期以后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和根系活力。其中以条施深度15 cm的花生荚果增产最明显,条施深度10 cm的次之。综合考虑产量和肥料用量等因素可以得出条施氯化钾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深度15 cm施肥量150 kg/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施肥量对旱作区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平川区旱作区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藜麦的株高、主穗长、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施用藜麦专用肥(N-P2O5-K2O为13-22-10),籽粒产量达3 622.45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1 377.55 kg/hm2,增产率61.36%,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不同油菜种植区域土壤类型和地力水平差异较大,这对油菜养分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不同种植区域和施肥水平对油菜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为区域油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重庆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利用2008-2016年间重庆31个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的数据,通过计算肥料和土壤养分对油菜产量的贡献率及肥料的利用效率和增产率,分析不同土壤区域和施肥水平下油菜产量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重庆油菜无肥区平均产量为 1 283 kg/hm2,紫色土区、石灰土区和黄壤区油菜无肥区产量依次降低。高土壤地力区域油菜产量均高于低地力土壤区域,配方施肥平均产量为2 516 kg/hm2,比习惯施肥高297 kg/hm2,其中石灰土区产量增幅最大(475 kg/hm2),说明通过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配方施肥通过减少氮磷用量,有效地提高了氮磷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率。因此高地力土壤会影响油菜氮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增加施肥量会降低油菜肥料利用率,但是通过改进施肥方式可以使油菜在增加施肥量后,肥料利用率不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