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一、挪威大西洋鲑养殖发展现状挪威是渔业强国,尤其是在大西洋鲑的养殖方面,是他们长期重视渔业研究后取得的丰硕成果。现阶段,挪威的渔业研究仍涵盖了水产养殖、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渔业机械、渔业经济以及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大西洋鲑养殖方面,以循环水养殖结合离岸养殖为主,并开始向养殖新方法、新技术方面倾斜。挪威的研究机构对大西洋鲑的整个生命周期研究得都很透  相似文献   

2.
科技信息     
大西洋鲑高效淡水健康养殖技术通过鉴定6月23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有关水产专家,对通威(成都)三文鱼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大西洋鲑高效淡水健康养殖技术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该项目通过对大西洋鲑人工繁殖、电化水孵化、鱼苗培育、淡水高密度养殖技术、饲料与营养、模拟生态健康养  相似文献   

3.
冷水性鲑科鱼类肉质鲜美,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易加工,是世界性养殖鱼类,其中大西洋鲑、虹鳟和红点鲑属鱼类等主要养殖鲑科鱼类,一直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简要叙述了鲑科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介绍了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选择育种、分子遗传与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鲑科鱼类遗传育种工作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大西洋鲑在我国俗称“三文鱼”,属于冷水性鱼。野生的大西洋鲑成鱼生活在海洋里,繁殖期间需要洄游至出生地进行繁殖。大菱鲆俗称“多宝鱼”,同样是冷水性鱼。我国大菱鲆产业规模居全球鲆鲽类养殖产业之首。在循环水领域内对大菱鲆单位水体养殖密度的问题探讨很多,但是对大西洋鲑只在幼鱼时期的养殖密度方面有过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船舶噪声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体质量、皮质醇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44.01±11.0)g的大西洋鲑,通过噪声处理组[(120±5)dB、(150±5)dB]以及对照组试验,测定大西洋鲑体质量以及机体血清中皮质醇激素(ORT)、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胆红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大西洋鲑体质量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皮质醇从试验开始至结束,差异显著(P<0.05);在第10天,试验组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两试验组存在差异显著(P<0.05),各生化指标质量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该研究可为大西洋鲑工业化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西洋鲑     
大西洋鲑和太平洋鲑类(大马哈类)没有任何亲缘关系,从分类学角度讲,太平洋鲑鱼隶属于鲑科大马鱼属;而大西洋鲑则隶属于鲑科鲑属,与虹鳟鱼在生态学、生物学以及分类地位上相似。大西洋鲑有陆封型和洄游型两种。陆封型的个体较小,生长速度较慢,终生生活于淡水湖泊中;而洄游型的大西洋鲑生活史与太平洋鲑鱼相似,在海水中生长,淡水中繁殖,属溯河性洄游鱼类。它不象太平洋鲑类只在某个海区(白令海峡)生活,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环球旅行者”。大西洋鲑历史上曾广布于大西洋北部以及从安哥娃湾(Ungava Bay)、安大略湖到北美 Conneticut  相似文献   

7.
正大西洋鲑属于鲑形目、鲑科、鲑属,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有洄游型和陆封型两种。我国于2000年从美国引进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经过孵化、繁育、驯化等技术措施,已成功实现了陆封型大西洋鲑人工养殖。目前,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  相似文献   

8.
<正>大西洋鲑俗称"三文鱼",从2000年开始,通过从美国引进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我国成功实现了人工繁育大西洋鲑。为此,2016年在秦岭北麓选择白云峡峡谷进行了大西洋鲑苗种健康养殖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为当地的冷水鱼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品种、新模式。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试验地点选择在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鲑鳟鱼繁育及养殖示范基地,试验池长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大西洋鲑产品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需求巨大,是一个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养殖品种。本文对大西洋鲑的一种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整理总结,以期为大西洋鲑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法。一、孵化由于我国没有大西洋鲑分布,本研究所用的发眼卵引进自挪威Aqua Gen公司。20万粒发眼卵经40多小时的低温运输后到达孵化车间,打开包装测量运输  相似文献   

10.
鲑鱼类养殖史料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们查阅国内外有关鲑鱼类方面的资料,目的是为移值大西洋鲑的试验研究提供依据。现将有关资料归纳整理成“大西洋鲑的起源”、“大西洋鲑的生物学”、“鲑鱼类养殖史料”和“大西洋鲑的人工养殖”等文章,供研究鲑鱼类的同行们参考,同时也为发展我国鲑鱼类养殖业积累些基础资料。鱼类养殖是一种古老的技术,中国人在公元前2000年就开始从事鱼类繁殖,在池塘里能够繁殖多种鱼。现在世界上养鱼发达的日本养殖技术就是从中国引进的。蛙鱼类的养殖是在几百年前随着太平洋鲑和大西洋鲑资源量的减少,为了增加和恢复其种群数量而发展起来的。早…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亚东鲑DNA条形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亚东鲑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线粒体COI基因638bp碱基序列,探讨了该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鲑科三种鱼类(亚东鲑、大西洋鲑和红点鲑)鉴定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亚东鲑33个个体共享1种单倍型。利用Kimura-2模型分析得到亚东鲑与大西洋鲑遗传距离最小,为0.079;大西洋鲑与红点鲑遗传距离最大,为0.141;亚东鲑与红点鲑遗传距离为0.120。基于COI基因片段序列构建的NJ显示,亚东鲑和大西洋鲑首先聚到一起,然后再与红点鲑相聚。结果表明COI基因片段作为三种鱼类DNA条形码进行分类鉴定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渔业简讯     
正决定三文鱼成年时间的基因被发现英国《自然》杂志于2015年11月4日公开的一篇遗传学论文阐述了决定大西洋鲑(俗称三文鱼)在什么年龄会成年的遗传信息。这项研究可能对于大西洋鲑种群的管理产生显著影响。大西洋鲑的原始栖息地在大西洋北部,这是一种遗传变异性比较稳定的世界性养殖鱼类。大西洋鲑幼  相似文献   

13.
大西洋鲑(Salmon salar)属鲑科、鲑属,原产于大西洋北部和北美,分洄游型和陆封型两种,洄游型大西洋鲑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养殖鱼类品种之一,也是目前人工养殖产量最高的冷水性鱼类。洄游型大西洋鲑人工育苗在淡水中进行,成鱼养殖阶段则在海水中进行,这与终生在淡水中养殖的陆封型大西洋鲑有着本质的区别。洄游型大西洋鲑更适于进行集约化养殖,其特点是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但由于其在我国没有自然分布,且人工育苗技术难度较大,故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展大规模养殖。大连龙胜海洋渔业养殖有限公司于2004年初从美国引进洄游型大西…  相似文献   

14.
大西洋鲑的生态学资料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大西洋鲑Salmosalar属鲑科,鲑属。有洄游型和陆封型两种,洄游型的大西洋鲑生活史与太平洋鲑相似,在淡水中产卵繁殖,海水中生长发育,为溯河性洄游鱼类(不像太平洋鲑只在某个海区生活),而被称为“环球旅行者”。陆封型的大西洋鲑终生生活于淡水中。1分布在亚洲仅发现一种大西洋鲑(Salmosalar),而太平洋鲑有六种:Omcorhynchustshawytscha、O.gorbuscha、O.nerka、O.keta、O.kisutch和O.masu其中仅有一种(O.tshawytscha)重量可达到或超过大西洋鲑的重量,其余种类的个体较小。从大西洋鲑的起源上看,历史上大西洋鲑广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利用鱼类行为及血细胞数量变化预警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害发生的可行性,监测了生产中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的游泳行为,以及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后大西洋鲑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实验采用同一养殖基地和同一批次的大西洋鲑,其中现场实验鱼选自生产车间健康的和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养殖鱼,攻毒实验中处理组实验鱼每尾背肌注射100μL、浓度为3.05×107CFU/m L的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现场实验表明,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临界游泳速度较健康鱼低26.7%(P0.05),摆尾频率与游泳速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攻毒实验表明,从攻毒的第4天开始,处理组大西洋鲑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第6天的变化最为显著,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数分别降低了2.8%和43.9%(P0.05),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分别升高了63.3%和23.9%(P0.05),且处理组4种血细胞数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大西洋鲑游泳行为(临界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以及血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可快速判断其健康状况,为病害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胃排空特征及其模型, 本研究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两种规格[(176.15±27.52) g 和(323.33±43.91) g]大西洋鲑进行胃排空实验。经暂养 27 d 适应后, 两种规格大西洋鲑停食 48 h, 分别在饱食投喂后第 0、3、6、9、12、18 和 24 小时测定其胃含物湿重和干重, 并用 4 种数学模型拟合; 在筛选出其最佳胃排空模型后, 计算最佳干重模型下 80%干重胃排空时间作为其最适投喂频率。结果表明, 与湿重模型相比, 干重胃排空模型能更准确反映大西洋鲑胃排空时间的状况。小规格和大规格大西洋鲑的最佳干重胃排空模型分别为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 其 80%干重胃排空时间分别为 12.23 h 和 18.06 h。小规格大西洋鲑胃排空比大规格更快, 这可能是因为小规格大西洋鲑消化前期干燥饲料被水分软化的时间更短。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西洋鲑智能投喂系统提供生物学参数, 为实际生产中智能投喂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从美国缅因州格兰特湖引进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经过人工孵化、培育的3龄鱼种的生长发育、摄食、形态、生物学以及养殖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抗肠炎功能蛋白缓解大西洋鲑环境应激的作用,选择养殖于2套封闭循环水系统的同批降海的大西洋鲑,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3g/kg抗肠炎功能蛋白的饲料,饲喂60d,在试验第30d时对大西洋鲑进行环境应激。试验结果显示,投喂抗肠炎功能蛋白后,大西洋鲑在应激后恢复摄食的时间缩短,摄食情况改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提高,血清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表明抗肠炎功能蛋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西洋鲑的应激反应,改善大西洋鲑摄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西洋鲑(Salmo salar)银化期间光色和光照周期对其生长及生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设计3种光照周期和3种光源颜色,在红光条件下,设置24 h开灯(24L∶0D)(全光照)、24 h关灯(0L∶24D)(无光照)以及12 h开灯12 h关灯(12L∶12D)(半光照)3种光照周期,在半光照条件下,设置红光、白光和蓝光3种LED光源颜色。试验周期为4个月,测定各组大西洋鲑的生长性能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半光照时,大西洋鲑的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无光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光源颜色对大西洋鲑银化期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采用红光时,大西洋鲑的日增重最高,白光组次之,蓝光组最低,而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规律。盐度耐受试验表明,半光照组的死亡率为10%,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红光组死亡率约为10%,显著低于白光组和蓝光组(P0.05)。血清指标分析表明,半光照组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含量低于其他两组,说明该组的大西洋鲑在海水中具备了渗透压调节的能力。综上,红光光源半光照为大西洋鲑银化期的适宜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大西洋鲑育苗主要是进口发眼卵(受精卵)进行孵化、培育,而大西洋鲑发眼卵的孵化及后期培育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求育苗用水无污染、悬浮物少、重金属离子含量低。由于大西洋鲑育苗采用的是循环水培育方式,水循环系统中存在生物滤池,如采用普通的化学品及药物等方式进行水处理则容易出现残留,对生物滤池造成危害,因此选择一种好的水处理方法是苗种培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