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乐辉 《茶叶通讯》2021,48(3):573-577
日常的"茶颜器式"是我们饮茶事理的呈现方式,也是"美"细微地藏于其中,并反哺于饮茶之人.正是茶之美物,平凡而非凡之魅力,从其美则平易近人、日久生情、以小喻大、生生不息之感化方式,化清茶致远韵,来探究我们生活习茶活动中的"茶颜器式"物态形式所孕育出"美"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艺蕴含着无穷的美。在茶艺活动过程中,要使人获得至高的审美感受,必须人、茶、水、器、境、艺六要素俱美。本文从茶人之美、茶叶之美、泡茶用水之美、茶具之美、茶境之美、泡茶技艺之美六个方面对中国茶艺之美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被称为“国饮”。从西周初开始人工种茶,迄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中国的茶道精神至大至深,包含着无尽的玄机和传统的道德观、宇宙观。儒家中庸和谐,以茶雅志;道家混同物我,以茶清心;佛家明心见性,以茶助禅。此中无处不见先人思想精华的闪烁。茶文化之兴,肇于魏晋。从清谈家的铜瓶烹新绿,弹琴复长啸,到唐代茶圣陆羽著成《茶经》,再到苏轼、陆游、李清照斗茶觅句的幽雅韵味,直至明清文人呼出:“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我们几乎可以从茶文化的发展,看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所以,茶文化与诗、书、画一样,都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茶名因为地域、茶性、茶品的不同,呈现出缤纷复杂、异彩纷呈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茶名称中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得中国的茶名称充满了审美意味,在中国茶名称的翻译中更将这种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直译的茶名能体现出神韵之美;对于地名类的则能体现历史之美;而对于只取意译的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的隔离之美。正是由于茶类名的纷繁多样,使得中国茶的英译名充满了独特的东方之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茶构成了这样认识体系,从而将茶推上国饮宝座:以自由这一本体论为核心,以“和”为统领性理念,用“真、美、善、德、俭”五德处理自然关系、天人关系、人我关系、身心关系、社会关系,以达致“和”。对这些理念,又以“七义”说普及到日常生活层面使其流化天下。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06,(5)
星城长沙,气象万千;百里茶廊,茶叶飘香。中国茶界精英,咸集星沙,借“第二届中国湖南·星沙茶文化节”之东风,以“绿色·健康·和谐”为主题,共商中国茶业百年大计,欣欣然发表《中国茶业星沙宣言》。一茶叶,得山川之灵气,积日月之精华,溶泉水而获得高雅的生命属性。人与茶融,茶与诗合,茶禅一味,成就了“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的中国茶文化。人的生命,是世界上一切美的荟萃;而健康之美,才是人类生命之美最本质的内涵。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叶有“三抗(”抗癌、抗氧化、抗衰老“)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消(”消炎、消毒、消臭)之效。…  相似文献   

7.
一、前 言 中国工夫茶流行于潮汕、台湾、闽南和武夷山等地区。其中以潮州工夫茶(也称潮汕工夫茶)最具特色,堪称中国茶道的“活化石”。据《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卷十二》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潮州位于韩江下游,气候炎热。潮州人饮茶量之大,烹茗技法之精,久负盛名。 翁辉东在其《潮州茶经──工夫茶》中认为,潮州工夫茶从择茶到冲泡全过程“求精、求工”,由此体味工夫茶的“味之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物,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三昧”境界。潮州工夫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凯亚 《福建茶叶》2000,(1):44-45
1郑板桥所撰茶联之多,之妙,以及在审美韵味方面之富有个性特色,恐怕在历代墨客骚人之中,也称得上是独领风骚呢。他的咏茶美联,尽是即景即兴之作,特别讲究写真。这正跟他的诗、书、画之创作风格一样,奉行所谓“三真”精神。三真者,即“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是也。所以他创作的茶联,一律重在表现自然,并在表现自然中表现自我情愫,即表现他的独特文化性格和独特艺术风格,从而鲜明地昭示出了他的咏茶之作上的独特的审美韵味。这里且择其在民间历久流传而不衰的几则,略述于下———2青年时代的郑板桥,苦于家境日困,不得不走出兴化古镇家中,来到…  相似文献   

9.
林黎 《福建茶叶》2023,(10):1-5
本文围绕南平市茶产业发展,通过对南平市“三茶”统筹发展相关数据采集和实地调研,采用SWOT法,分析南平市茶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茶文化发展需要围绕现代社会之“美”,茶科技的发展秉承传承与创新,强调“三茶”统筹意义在于统筹,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茶给人们引来芬芳,带来康乐。然茶之功,不仅仅如此。在历史上,茶是文化交往的“使者”,国际贸易的“纽带”。最饶有兴味的是,茶不仅给美国带去芬芳,而且成了美国独立的“号角”、中美贸易和文化往来的“使者”。中国茶辗转入美三百多年前,中国茶叶由荷兰传入美洲。茶叶最初销到美国的波士顿(Boston)。当时英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国际化茶文化传播、茶产业营销的背景中,如何将《茶经》中呈现出来的经典茶文化价值、茶文化审美观念、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的物质功效等准确、高雅、通畅地翻译出来,并对跨文化语境中的国外消费者、受众产生积极的茶文化效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茶文化传播视角下《茶经》的价值呈现包括茶文化的功利价值:修身养性、养生祛疾;茶文化的社会尊礼价值:以茶待客、以礼待人;茶文化的审美价值:以茶养志、以茶审美。茶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茶经》章节标题翻译之基本原则可以从语言维度上的信达雅与通俗易懂相结合、文化维度上的翻译的"互文视阈"原则、交际维度上的语义的适当性转换原则等把握。文化传播视角下《茶经》章节标题的基本翻译适应策略在"形式之美"的翻译适应策略、"意蕴之美"的翻译适应策略两点上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深刻彰显出茶文化的审美理念。本文首先介绍了《茶经》中所蕴含的自然美、仪式美与品格美这三种审美理念,并以《茶经》中的具体章节为佐证,揭示了陆羽崇高的思想境界,而后从陆羽所处的时代环境着手,分析了这种审美思想形成及发展的背景,最后则站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阐释了《茶经》中茶文化审美观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出人们应当积极汲取茶文化审美理念的精髓,养成淡泊宁静的心态,努力推进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品茗杂说     
秦威 《福建茶叶》2000,(4):48-49
1 茶之精神古今中外的茶人对茶都一些十分独到的认识 ,形成的别具特色的茶之理念 ,或称之为茶礼、或称之为茶道。唐朝的陆羽写了一本《茶经》 ,书中提到了茶的精神 :精、俭。“精”是专精 ;“俭”是简约。唐朝时喝“煮茶” ,用风炉来煮水。陆羽在风炉上铸了六个字“伊公羹、陆氏茶”。伊尹是商汤时代的宰相 ,他本是以做羹汤的道理 ,建议治国之道 ,伊尹用鼎的功夫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陆羽希望通过泡茶 ,对社会有帮助。宋代的徽宗皇帝痴迷于茶 ,以“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传世 ,宋徽宗著有《大观茶论》 ,序中写道 :“茶之为物 …  相似文献   

14.
茶是保健饮料,如何保持其色、香、味及营养物质不变,迄今仍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明·张沅《茶录》云:“选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精辟阐述了古人对藏茶的认识和重要意义,明确指出了这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有茶文化的内涵,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本文拟就古代茶叶保藏技术的发展轨迹作一些探讨。1 唐朝“育”和鎏金贮茶具的发明陆羽“茶经·二之具”,没有涉及到茶的包装,但对藏茶则阐述甚详:“育(育者,以其藏养为名),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复,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  相似文献   

15.
素美作为我国传统审美追求,其中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自然本色的审美风格,而且蕴藏着民族风格、人格理想、文人气质,其与茶文化内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随着当代社会发展与审美意识的改变,朴素美茶叶包装设计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重点从茶叶包装的材质、色彩、图案等方面分析茶叶包装设计中呈现出朴素美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6.
日常茶事,于外表现了茶事丰富的视觉体验,于内提升了茶人、茶事的艺术修养。其不仅展示了茶事独有的仪态与风度,也让人们在这样的游心玩味之中营造出了“雅俗相乐”的生活形式美感,从而整个饮茶过程的意境得以升华,同时也展现出茶事的秩序与韵律。本文从日常生活中喝茶的审美与意趣,延伸至品茶、享茶的韵味与文意,探析日常“茶颜器式”中的味象与律则隐现文化信仰对人之审美体验与生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珍明 《福建茶叶》2024,(4):179-181
宋代的茶事,把中国古代茶文化之雅推向了极致。宋代文人爱茶,推崇茶性清雅、茶器精雅、茶技风雅、茶境神雅、茶人高雅,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艺术化人生追求,又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研究宋代茶文化的思想意蕴及其嗜“雅”的美学风尚,以时代赓续宋代茶文化优秀传统,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德种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韶州植茶之地包括英德、曲江等.唐代,英德(时为浈阳县)南山风景区建有“煮茗台”一处;南山北宋《众乐亭记》摩崖石刻云:“刻绝壁间涵晖谷、凌烟嶂、飞霞岭、晞阳岛、煮茗台、寒翠亭,皆唐人遗迹”.南宋英州知县汪任曾以“煮美茗”为题写诗赞美“煮茗台”.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的核心,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思想,“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思想,“中和”思想皆深深地影响了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当文人与茶结缘,茶诗成为文人思想的表现媒介,文人寄情于茶,以茶会友,以茶寓理,儒家思想的治世观、伦理观、中和观等也就自然在茶诗作品中流露出来。本文旨在从众多茶诗作品中挖掘儒家思想,从而探讨儒家思想对我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瞿倩倩 《福建茶叶》2023,(6):196-198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是古老东方文化的瑰宝,经历药用、食用、饮用等漫长演绎倾向于生活化与实用化方向的发展。而日本茶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综合性文化体系,现代日本茶文化精神内涵独特,在生活、精神层面都有一定发展。中国茶文化追求创新与中庸和谐思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日本茶人赋予器具以生命,享受人与物相融的意境。中国茶文化在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中融入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理念。日本茶道在礼仪、技艺中体现禅宗理念。中日茶文化各具魅力、各有不同,但是两者都是以茶感受美,追求“和”思想、“天人合一”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