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线扫极谱法研究了锌(Ⅱ)-邻菲啰啉(Phen)二元络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建立了以Zn(Ⅱ)-Phen二元配合物为电化学探针测定HSA的分析测试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还原峰电流的降低值与人血清白蛋白的浓度2.0~20.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nA)=140.3C(mg/L)+1981.06(ni=16,γ=0.996),检测限为1.301mg/L(3σ)。应用该法测定了模拟样品和健康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重金属离子对土壤中百菌清光解的影响,选取污染土壤中常见重金属离子Cu(Ⅱ)、Cd(Ⅱ)、Cr(Ⅲ)进行光解试验.[方法]采用氙灯为入射光源,研究百菌清在添加Cu(Ⅱ)、Cd(Ⅱ)和Cr(Ⅲ)3种重金属的土壤表面的光解特征.[结果]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百菌清在土壤表面的光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3种重金属的添加对百菌清的光解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Cu(Ⅱ)(200 mg/kg)、Cd(Ⅱ)(10 mg/kg)和Cr(Ⅲ)(25 mg/kg)使百菌清的光解速率常数由原来的0.549 h-1分别降低为0.333、0.310和0.471 h-1.腐殖酸(humic acid,HA)对百菌清的光解起到光敏化促进作用.当土壤中添加1%、2%和3%的HA时,百菌清的光解速率常数由0.549 h-1分别提高到0.646、0.907和0.584 h-1.而当重金属与HA共存时,HA的光敏化作用受到显著抑制.HA添加浓度为1%时,Cu(Ⅱ)(200 mg/kg)、Cd(Ⅱ)(10 mg/kg)和Cr(Ⅲ)(25mg/kg)的加入分别使百菌清光解速率常数降低到添加1%HA时的43.5%、33.9%和17.5%.[结论]土壤表面的百菌清在光照下可发生较快的光解,但Cu(Ⅱ)、Cd(Ⅱ)、Cr(Ⅲ)等重金属的加入会降低百菌清的光解速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理化因素对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C-18吸附Cd(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浓度1.2 g/L、Cd(Ⅱ)初始浓度100 mg/L、pH7.0、温度30℃、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吸附12 h,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达到88.8%和74 mg/g。在金属离子Zn(Ⅱ)、Pb(Ⅱ)、Cu(Ⅱ)、Ag(Ⅰ)共存的条件下,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效果明显受到影响,4种金属离子对菌株C-18吸附Cd(Ⅱ)的影响顺序为Cu(Ⅱ)Zn(Ⅱ)Pb(Ⅱ)Ag(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Cu(Ⅱ)、Zn(Ⅱ)、Cd(Ⅱ)和Pb(Ⅱ)4种重金属离子对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鱼体不同组织中SOD活性的差别.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Cu(Ⅱ)(0.06、0.12、0.25、0.50mg/L)、Zn(Ⅱ)(0.60、1.25、2.50、5.00mg/L)、Cd(Ⅱ)(0.60、1.25、2.50、5.00 mg/L)、Pb(Ⅱ)(0.06、0.12、0.25、0.50 mK/L)溶液中,分别测定染毒24、48、72 h后鲫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SOD的活性.结果表明:Cu(Ⅱ)、Zn(Ⅱ)、Cd(Ⅱ)和Pb(Ⅱ)对鲫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相似,即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SOD活性整体上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的Zn(Ⅱ)、Cd(Ⅱ)、Pb(Ⅱ)对鲫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SOD活性有明显的诱导作用;高浓度的Zn(Ⅱ)、Cd(Ⅱ)、Pb(Ⅱ)则使组织中SOD活性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降低愈加明显;肝脏组织中SOD活性和敏感性均高于鳃和肌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SBA-15纳米颗粒在饱和石英砂介质中的运移及其对Cd(Ⅱ)迁移的影响。采用恒定流速柱迁移试验法,探讨Cd(Ⅱ)、SBA-15及Cd(Ⅱ)和SBA-15共存条件下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平衡对流-弥散方程能描述多孔介质中Cd(Ⅱ)和SBA-15迁移过程的穿透曲线。在石英砂多孔介质中,Cd(Ⅱ)的迁移能力强于SBA-15,Cd(Ⅱ)和SBA-15的出流比C/C0峰值分别为0.99和0.58。Cd(Ⅱ)和SBA-15共存时,随着Cd(Ⅱ)质量浓度从0mg/L增加到10 mg/L,SBA-15的迁移阻滞因子(R)和不可逆吸附系数(μ)分别增大1.43倍和4.78倍,此时,SBA-15的Zeta电位从-55.7mV增加至+16.3mV,导致SBA-15在石英砂颗粒表面上的沉积滞留增加,进而同时抑制SBA-15和Cd(Ⅱ)的迁移。研究表明,SBA-15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易受团聚、滞留和沉积作用的影响,同时Cd(Ⅱ)和SBA-15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伴随有固相界面的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及细胞内蛋白质、多糖、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对两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受力;Cd(Ⅱ)、Zn(Ⅱ)浓度分别低于3.0、1.0 mg/L时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浓度则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Zn(Ⅱ)对新月菱形藻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Cd(Ⅱ)能抑制新月菱形藻蛋白质的合成;低于3.0 mg/L的Cd(Ⅱ)、Zn(Ⅱ)能促进新月菱形藻胞内多糖和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试纸法快速检测环境水体中重金属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探讨了试纸与Cd(Ⅱ)的最佳反应条件,提出了用镉试纸快速检测水体中痕量重金属Cd(Ⅱ)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水样中添加抗坏血酸和碘化钾使其浓度分别为0.005mol·L-1和0.15mol·L-1,使用硝酸调节水样pH值为0.4~1.0,Cd(Ⅱ)与试纸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水体中Cd(Ⅱ)浓度成正比,试纸最低检出限达0.10mg·L-1。该方法可用于不同水体中痕量重金属Cd(Ⅱ)的测定,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Cd2+对黄河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静水暴露试验,将黄河鲤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0.156 9、0.313 8、0.627 5、1.255 0 mg/L)Cd2+水溶液中,分别于24、48、72、96、120、144 h取样,其中前120 h取样测定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72 h后取样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处理48 h时,0.156 9 mg/L Cd2+暴露组SOD活性被抑制的幅度最大,而1.255 0mg/L Cd2+暴露组SOD活性被诱导的幅度最大;在处理72 h时,0.156 9 mg/L Cd2+暴露组CAT活性被抑制的幅度最大,而处理120 h时,0.313 8 mg/L Cd2+暴露组CAT活性被诱导的幅度最大。以上结果表明,低剂量、短时间的Cd2+暴露,黄河鲤的肾脏抗氧化酶表现为被抑制,中剂量、较长时间表现为被诱导,随着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后又表现为被抑制。  相似文献   

9.
在pH=5.5的BR缓冲溶液中,Cd(Ⅱ)与邻菲罗啉(phen)相互作用,导致反应体系的荧光增强,最大激发 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28nm 和368nm.Cd(Ⅱ)质量浓度在0.4~21.0μg/mL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增强值(ΔF)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8.9ng/mL.实验研究了荧光增强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 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环境水样中Cd(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重金属浓度的变化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重金属Cu(Ⅱ)、Cd(Ⅱ)单一诱导及联合作用下双齿围沙蚕HSP70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Cu(Ⅱ)单独作用时,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诱导的第3天时不同浓度组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依次为22.86μg/L浓度组44.50μg/L浓度组4.45μg/L浓度组,而在诱导的第7天和第14天时HSP70 mRNA表达量与Cu(Ⅱ)浓度呈正相关;Cd(Ⅱ)单独作用时,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则随Cd(Ⅱ)浓度和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较Cu(Ⅱ)单独作用下变化趋势平缓;Cu(Ⅱ)和Cd(Ⅱ)联合作用下,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亦与暴露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在诱导的第3天和第7天时45.70μg/L Cu(Ⅱ)+10μg/L Cd(Ⅱ)浓度组HSP70 mRNA表达量高于Cu(Ⅱ)和Cd(Ⅱ)单一作用,表明Cu(Ⅱ)和Cd(Ⅱ)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镉(Cd)是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探究明芹菜幼苗对镉的适应能力,为芹菜的重金属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培方式,研究营养液中不同Cd浓度(0、5、10、15和20mg/L)对芹菜幼苗生长、Cd积累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当Cd质量浓度为5mg/L时,芹菜幼苗生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营养液中Cd质量浓度≥10mg/L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植物体内镉元素含量随添加的Cd浓度升高而升高,根系中的Cd含量远高于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在浓度为10mg/L时达到最大,随后递减。【结论】以上结果表明,芹菜幼苗在低Cd质量浓度(5mg/L)生长不受影响,而高浓度(大于10mg/L)则抑制其生长;芹菜对Cd具有一定的富集和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锰(Ⅱ)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橙的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锰(Ⅱ)的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8~1.0×10-7g/L,方法检出限为8.0×10-9g/L。对1.0×10-7g/L的锰(Ⅱ)进行了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7%(n=11);并将此法应用于水样中锰(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亲本蜀恢498、Ⅱ–32A和杂交稻Ⅱ优498为试材,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镉胁迫时间(7、14 d)和不同质量浓度(0、0.5、1.0、3.0 mg/L,0为CK)Cd Cl2处理下的水稻根系生长情况以及根系有机酸和氨基酸的分泌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镉胁迫7 d和14 d时,各质量浓度的Cd Cl2处理下3个水稻品种(系)的根系干重减轻,根系总数变少,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变小,根系总长变短,且对根系总数、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等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当镉胁迫7 d和14 d时,蜀恢498、Ⅱ–32A和Ⅱ优498分泌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均随Cd Cl2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都在Cd Cl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达最大,胁迫7 d时,3个品种(系)的有机酸含量分别为3.44、3.31和3.43 mg/g,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1.07、42.03和40.53μg/g,胁迫14 d时,3个品种的有机酸含量分别为3.40、3.38和3.33 mg/g,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4.95、35.95和35.28μg/g,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分泌的有机酸组分中以草酸含量较高,其次是苹果酸;分泌的氨基酸组分中甘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丝氨酸和苏氨酸;品种(系)间比较,在镉胁迫7 d和14 d,Cd Cl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3个品种(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中浓度(1.0 mg/L)和高浓度(3.0 mg/L)镉胁迫下Ⅱ优498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亲本蜀恢498和II–32A。  相似文献   

14.
通过优化提取剂、提取方法、净化剂等前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建立了烤烟中角鲨烯含量测定的SPE-HPLC方法。烤烟样品用三氯甲烷超声提取40 min,硅胶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波长:210 nm;流动相:甲醇/乙腈=75/25(V/V)]检测,可以准确地测定烤烟中角鲨烯含量;角鲨烯浓度在0.5~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6)。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12 mg/L,定量限(S/N=10)为0.39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12%。利用该方法对5个不同地区的同品种烤烟中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烤烟中角鲨烯含量有所差异。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烤烟中角鲨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以黑藻为试验材料,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DIVING-PAM),研究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及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3种胁迫均导致最小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有效量子产量(YⅡ)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P 0. 05)。光响应结果显示,Cd、Zn复合胁迫下,低浓度(Cd~(2+)≤2 mg/L、Zn~(2+)≤5 mg/L)对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表现为协同作用,较高浓度(Cd~(2+) 2 mg/L、Zn~(2+) 5 mg/L)表现为拮抗作用。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电子传递速率(ETR)达到最大饱和后,随着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增强呈现平缓下降的趋势。受到不同浓度重金属毒害时,黑藻叶片通过调节PS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与活性,实现光保护能力,对Zn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性,Cd胁迫次之,Cd+Zn复合胁迫最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硝酸镉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硝酸镉(Cd(N03)2)溶液模拟土壤镉污染,选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目标植物,在实验室培养方法研究了紫花苜蓿种子对Cd2+污染土壤中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研究发现:①0.1~0.5mg/L浓度的Cd2+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有刺激作用,促使发芽.但浓度增加到>0.5 mg/L时开始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②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情况,随着硝酸镉浓度的增加,幼苗呈现出明显受到抑制.对照组与0.1mg/1组相比芽长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平均芽长变化在3.84 mm,但是0.1 mg/L组与0.5 mg/L组之间有一强劲的下降,0.5 mg/L,1.0 mg/L,2.5 mg/L三个浓度下有一平稳下降,到5.0 mg/L时下降趋势稍有缓和.总的看来,Cd2+污染土壤中紫花苜蓿的生长受到抑制,且随着Cd2+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7.
将体质量为(11.35±1.52)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露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Cu(Ⅱ)(0.055、0.28、1.38、6.88、34.38 mg/L)和Cd(Ⅱ)(0.0048、0.024、0.12、0.60、3.00 mg/L)溶液中96 h,测定其肌肉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Ⅱ)和Cd(Ⅱ)能诱导克氏原螯虾代谢酶的活性,肌肉和肝胰腺中代谢酶的活性均随Cu(Ⅱ)和Cd(Ⅱ)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d(Ⅱ)浓度为0.12 mg/L时,肝胰腺中ACP、AKP、GPT、GOT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8.83%、86.17%、85.66%、70.98%(P〈0.05);Cu(Ⅱ)浓度为0.28 mg/L时,肝胰腺中ACP和AKP活性达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2.53%和94.98%(P〈0.05),Cu(Ⅱ)浓度为1.38mg/L时,肌肉中ACP和AKP活性最高,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42.35%和171.97%(P〈0.05)。  相似文献   

18.
植物激素-螯合剂复合处理对红苋菜富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一种高效的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技术。[方法]采用植物激素(IAA、GA3、SA)和螯合剂(EDTA)复合处理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和土壤浇灌,研究其对红苋菜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复合处理可增加红苋菜在133Cs、88Sr、Cd胁迫下的生物量,对于~(133)Cs、~(88)Sr、Cd的吸收量、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土壤浇灌相比于叶面喷施显著提高了~(133)Cs、~(88)Sr、Cd在红苋菜植株内的富集;3种激素和螯合剂的复合处理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100 mg/L SA+1.5 mg/kg EDTA、500 mg/L GA3+1.5 mg/kg EDTA、100 mg/L IAA+1.5 mg/kg EDTA。[结论]土壤浇灌100 mg/L SA+1.5 mg/kg EDTA为最适宜处理,使单株红苋菜对~(133)Cs、~(88)Sr、Cd的富集总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为给Cd污染地区采用直接播种方式的土壤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培试验,采用WinRHIZO 2016根系测量分析软件、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愈创木酚法、NBT光还原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d(0、0.3、3.0、20.0、60.0、120.0、180.0、240.0 mg/L)胁迫对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种子萌发、幼苗耐性与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3 mg/L Cd胁迫对波斯菊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3.0 mg/L Cd胁迫对波斯菊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对幼苗生长表现显著抑制作用,随着Cd质量浓度的升高,240.0 mg/L Cd胁迫对波斯菊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表现为完全抑制;Cd胁迫处理间波斯菊幼苗芽长抑制指数差异显著,60.0 mg/L以下Cd胁迫处理间波斯菊幼苗根长抑制指数差异显著,波斯菊对Cd的抗性表现为茎根;254.225 mg/L Cd胁迫达到了波斯菊种子萌发的极限质量浓度。随着Cd质量浓度的增加,波斯菊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下降,丙二醛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波斯菊幼苗对Cd的吸收量随Cd胁迫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在180.0 mg/L Cd胁迫时,幼苗内Cd含量为47.83 mg/kg。波斯菊在3.0 mg/L以下的Cd胁迫下生长正常,最高能耐受180.0 mg/L Cd胁迫,种子具有较强的抗Cd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d、Cu胁迫下拟南芥幼苗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状态变化。[方法]以0、0.5和5.0 mg/L Cd2+、0.5和5.0 mg/L Cu2+处理21 d的拟南芥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结果]0、0.5 mg/L Cd2+、5.0 mg/L Cd2+、0.5 mg/L Cu2+和5.0 mg/L Cu2+处理组DNA的MSAP比率分别为30.2%、34.7%、41.0%、33.9%、39.2%。0.5 mg/L Cd2+、5.0 mg/L Cd2+、0.5 mg/L Cu2+、5.0 mg/L Cu2+处理组的DNA甲基化多态性比例分别为2.6%、13.2%、2.4%、11.2%。[结论]Cd、Cu胁迫下拟南芥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增加及DNA甲基化多态性的提高与Cd、Cu处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且Cd对DNA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改变的作用大于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