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杜邦普尊TM(氯虫苯甲酰胺)SOSC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法,普尊TM50SC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好,使用22.5g、33.75g和45g有效成分每公顷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药后10天)分别为86.33%、91.87%和95.57%,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5种生物农药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促进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特进行了其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霉素SC、24%甲氧虫酰肼SC、5%氯虫苯甲酰胺SC、1.8%阿维菌素EC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效较好,不仅速效性好,且药效持续期长。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生物碱制品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室内毒力,以及0.1%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3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228.28和136.67 m g/L,对菜青虫5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307.61和238.18 m g/L;1.0%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小菜蛾的毒杀作用较强,其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69.62和20.35 m g/L,对菜青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93.18和44.62 m g/L。250倍稀释的雷公藤生物碱乳油(有效含量为40 m g/L)田间喷雾处理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93%和82.71%,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可见,雷公藤生物碱制品对两种蔬菜害虫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静  朱九生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8):1713-1715,1721
[目的]优化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人工饲养方法,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75%、光照周期L∶D=(14∶10)h条件下,用吹塑纸收集小菜蛾卵,用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苗饲养幼虫;同时采用浸叶法,测定小菜蛾对5种供试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用小油菜苗饲养的小菜蛾发育状况良好,其蛹重为5.4mg/头,羽化率为94.0%,每雌产卵量为135.1粒。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20%氟虫双酰胺WG、150g/L茚虫威EC、200g/L虫酰肼SC和1.8%阿维菌素EC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52、0.223、1.151、93.340和0.128mg/L。[结论]该饲养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合于小菜蛾的批量繁殖;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有较高杀虫活性,3种农药可交替轮换使用防治小菜蛾。  相似文献   

5.
王静  朱九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24-12525,12529
[目的]优化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人工饲养方法,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75%、光照周期L∶D=(14∶10)h的培养条件下,用吹塑纸收集小菜蛾卵,用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苗饲养幼虫;同时采用浸叶法,测定小菜蛾对5种供试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用小油菜苗饲养的小菜蛾发育状况良好,其蛹重为5.4 mg/头,羽化率为94.0%,每雌产卵量为135.1粒;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20%氟虫双酰胺WG、150 g/L茚虫威EC、200 g/L虫酰肼SC和1.8%阿维菌素EC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52、0.223、1.151、93.340和0.128 mg/L。[结论]该饲养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用于小菜蛾的批量繁殖;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有较高杀虫活性,这3种农药可交替轮换使用防治小菜蛾。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飞虱新型环保高效药剂,对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佰靓珑TM106SC(三氟苯嘧啶)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佰靓珑TM106SC佰靓珑TM106SC240g/hm2药后20d防效达100%,明显优于50%吡蚜酮可湿性剂150g/hm2的防效,且施药简易方便,持效期长,对稻田天敌安全,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6%阿维·多杀霉素SC对甘蓝小菜蛾的防除效果、持效期、适宜剂量及安全性等,并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阿维·多杀霉素SC对甘蓝小菜蛾防治效果显著,持效期较长,且对甘蓝生长安全,每667m2使用30~40mL,在小菜蛾低龄幼虫高峰期用喷雾法施药,即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虫剂防治蔬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 g/L三氟甲吡醚EC、10%虫螨腈SC、4.5%高效氯氰菊酯EC、40%毒死蜱EC、150 g/L茚虫威SC、1.8%阿维菌素EC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1、3、7天防效均在80%以上。100 g/L三氟甲吡醚EC、10%虫螨腈SC、4.5%高效氯氰菊酯EC均具有良好的速效性,防治间隔期在7天以内。100 g/L三氟甲吡醚EC、40%毒死蜱EC、150 g/L茚虫威SC、1.8%阿维菌素EC具有良好的持效性,防治间隔期在7~14天。在防治小菜蛾上应突出一个"早"字,采用速效性与持效性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选用不同剂量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和不同施药时期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观察该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毒力,24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85.10mg/L。在田间施用剂量为111.11~138.89g/hm2时,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对小菜蛾药后7d的防效可达90%以上;进一步用111.11g/hm2 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在小菜蛾不同龄期施药,结果表明,在1龄幼虫盛发期施药药效最好,7d后对小菜蛾的防效可达90.96%。【结论】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在室内和田间对小菜蛾均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具有防效高、持效时间长和安全等优点,有产业化开发前景。建议在甘蓝处于包心初期施用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施用剂量以111.11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9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己唑醇SC、43%戊唑醇SC、12.5%烯唑醇WP,EC50为0.0651~0.6315 mg/L,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的抑制活性较强,10%多抗霉素WP、30%乙蒜素AS、250 g/L丙环唑EC、50%多菌灵WP、20%三唑酮EC,EC50为1.3006~4.2026 mg/L,抑菌活性也较好;43%戊唑醇SC(500 mg/L)、12.5%烯唑醇WP(500 mg/L)、10%己唑醇SC(500 mg/L)、250 g/L丙环唑EC(500 mg/L)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68.7%、66.0%、65.3%、63.3%,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01-104
2015—2016年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拌种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玉米种子用70%噻虫嗪WS 300 g+10%溴氰虫酰胺SC 900 mL拌种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7.4%~80.5%),明显优于用70%吡虫啉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2.7%~65.2%)和用70%噻虫嗪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3.9%~66.3%),且无药害反应。喷雾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50%吡蚜酮WG 150 g/hm~2、再在拔节期喷施30%毒氟磷WP 800 g/hm~2+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 150 g/hm~2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防治效果(75.8%~79.2%)明显优于苗期2次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WP 750 g/hm~2的防治效果(52.3%~55.6%)、2次喷施30%毒氟磷WP 900 g/hm~2的防治效果(64.6%~65.5%)及2次喷施10%宁南霉素SP 50 g/hm~2的防治效果(68.2%~71.8%),且无药害反应。  相似文献   

12.
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芜湖地区开展了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丁醚脲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50%丁醚脲悬浮剂562.5g/hm2防效高达96.20%,建议在芜湖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陈强 《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29-130
通过对50%凯泽等5种不同药剂处理的试验,得知:50%凯泽WG用量为24-48克/亩对番茄灰霉病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非常明显,防效在79%-86%之间;比对照药剂处理30%翠泽SC45ml/667m3的防治效果略好;50%异菌脲WP30g/667m3的防治效果最差,防效达到65%左右。建议50%凯泽WG和30%翠泽SC在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有机硅助剂配合化学农药使用对苗期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以98%杀螟丹SP (可溶性粉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胶悬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叶面喷雾法,开展甘蔗螟虫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助剂可降低2种农药的用量,其中,药后15 d,98%杀螟丹SP (250~500 g/hm~2)+助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助剂防效与推荐剂量无显著差异;药后30 d,98%杀螟丹SP (375~500 g/hm~2)+助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助剂防效与推荐剂量无显著差异。有机硅助剂改善了2种农药的防治效果及利用效率,可降低98%杀螟丹SP用量30%~50%、20%氯虫苯甲酰胺SC用量约35%。  相似文献   

15.
几种杀虫剂对菜蚜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九生  王静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81-1084
菜蚜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和70%吡蚜酮WG对甘蓝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3~10 d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与对照农药3%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相当;持效期长,是防治甘蓝蚜虫的理想药剂,推荐有效使用剂量分别为81~117,84~126 g/hm2,在菜蚜发生初盛期及时喷雾施药。小菜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2,5 d的防效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用药后7 d仍维持在90%左右,与对照农药1.8%阿维菌素EC的防效相当。建议在生产上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50 g/L茚虫威EC和20%氟虫双酰胺WG防治甘蓝小菜蛾,有效使用剂量分别以30~37.5,33.75~40.5,30~45 g/hm2为宜,在小菜蛾低龄幼虫初盛期及时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不同成熟度(成熟、适熟、未熟)烟叶对烟草赤星病的感病性及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控效果,测定了3种成熟度烟叶对赤星病的感病性,并分别选择适熟烟叶及混合烟叶作为病情指数调查对象,评价了15种杀菌剂(12.50%腈菌唑ME、325 g/L苯甲·嘧菌酯SC、57.60%氢氧化铜WDG、40%菌核净WP、8%井冈霉素SL、80%波尔多液WP、50%醚菌酯WDG、10%苯醚甲环唑WDG、12%苯甲·氟酰胺SC、25%嘧菌酯S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0%多抗霉素WP、38%唑醚·啶酰菌WDG、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和80%代森锰锌WP)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烟草上部未熟烟叶对赤星病抗性最强,其次依次为中部适熟烟叶和下部成熟烟叶。15种杀菌剂对赤星病表现出不同的防治效果,2种调查方法的防效在325 g/L苯甲·嘧菌酯SC、57.60%氢氧化铜WDG等12种药剂处理时防效均较为一致。325 g/L苯甲·嘧菌酯SC(药后5 d防效分别为100%和85.64%,10 d时分别为57.14%和64.92%)、12%苯甲·氟酰胺SC(82.81%和87.56%,50%...  相似文献   

17.
印楝素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无公害生物农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固-液连续萃取法提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种仁的活性物质,减压浓缩后得到粗提物,得率13.8%;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得浸膏中楝素的含量为17 mg/g。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用不同稀释倍数的种仁甲醇粗提物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拒食作用的测定,试虫的拒食率分别达到37.5%、47.6%和61.9%。结果表明印楝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叶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测定了阿维菌素与多杀霉素的混配剂对小菜蛾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与多杀霉素混配对小菜蛾具有最大增效作用的质量比为3.0∶2.0,其共毒系数为161.9;在药后10 d,按上述比例配制成的5%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水乳剂18.75 g/hm2和22.50 g/hm2处理对3个不同地区小菜蛾种群的防治效果达86.66%~93.64%,对2个阿维菌素高抗小菜蛾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158.88和95.03)的防效在83.21%以上。建议5%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水乳剂的施用量为18.75~22.50 g/hm2,在小菜蛾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  相似文献   

19.
任翠龙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99-99,97
10%虫螨腈SC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量越大,防治效果越高,具有高效、速效、持效期长的特点,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有一定兼治作用,且对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过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晚疫病的防治,掌握不同杀菌剂防治时期、持效期、防治效果及其对产量影响,为农业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687.5g/L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SC)、72%克露(霜脲·锰锌WP)、64%杀毒矾(恶霜·锰锌WP)、69%乐净(烯酰吗啉·锰锌WP)、100g/L科佳(氰霜唑SC)、50%福帅得SC、60%诺凡(嘧菌酯·霜脲氰水分散粒剂)、52.5%抑快净(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