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用软X射线图片判断种子发育状况的方法。用图片判读侧柏种子发芽率的精度达95.5%。表明,软X射线摄影法判断种子的发育状况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用软X射线摄影技术应用于种子品质检验,国外在50年代已应用,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国内,据报道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用软X射线摄影,研究林木种子品质取得了一定进展。今年我们对十个树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用软X射线摄影技术主要是检验新采种子的优良度,最大优点是操作简便,检验速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HY-35型软X-射线仪对杉木、柳杉,马尾松和香椿等15个树种的种子进行摄影,并进行定位发芽试验。根据各树种种子X光片的成像特征,得出各树种种子各等级的判定粒效(百分比)。将各等级种子进行合理累加,用差异最小的值估测发芽率,其结果与定位发芽试验所得发芽率基本相符。由此认定,此法可以作为测定林木种子发芽率的重要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Hy—35型软X—射线仪对杉木、柳杉等15个树种种子进行摄影并进行定位发芽试验。根据各树种种子的X光片成像特征将种子划分为若干等级,将X光片上判读的百分率与定位发芽所得的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估测各树种种子发芽率的X光片判读等级。  相似文献   

5.
用X 射线对比剂法测定种子生活力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产生X 射线图象,短时间内可以检验大量样品。X 射线对比法的生物学基础是利用一种对比剂能使种子的死亡和受伤的组织着色,而对比剂不能浸透健康生物细胞的半透膜组织。对比剂吸收X 射线积聚在种子受伤或死亡组织,产生较强的阴影,在X 射线图象上出现明显的反差。根据种子在X 射线图象上出现阴影的区域和位置,就可以评定种子的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二三十年来,国外已将软X射线摄影用于林木种子检验。但在我国则刚刚兴起。辽宁省林木种子站1983年从湘西仪器仪表总厂探伤仪器厂购进HY-35型农用软X射线机,首次应用于林木种子检验,对快速,准确地检验种子质量,提供了先进手段。现将使用软X射线摄影检验种子质量的方法介绍如下。 1 摄影设备及材料①软X射线机。②黑白幻灯胶片。③暗室设备:暗室灯,自制暗袋,量筒,  相似文献   

7.
软X射线是一种波长介于0.60~0.90埃之间、穿透能力较弱的X射线,可用于农林、生物、医学、工业、文物等领域,进行荧光观察或透视摄影。检疫性林木种子害虫藏匿于种子之内,从外表难以发现。过去进行检验一直延用的解剖法,费时,费力,甚至延误调运时机。把软X射线应用于林木种子检疫检验,做为探查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我市造林树种马尾松、杉木等六个树种种子为材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林木种子试验方法(G B2771—81)》(以下简称《检验方法》),在室内测定林木种子技术发芽率x,以此为基础,并以本检验的送检样品为试验用种子,按《四川省林木充苗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育苗规程)进行时间试验育苗,测定场圃发芽率y(出苗株数除以播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主食竹—紫箭竹种子发芽出苗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关于用4种药物,3种不同剂量的CO~(60)γ射线照射,1种经射线照射后再加硫酸锌处理和6种化学物质拌紫箭竹种子,以提高种子室内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室内24个处理.田间试验24个平方米.试验结果用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使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6%甲基布托津,0.6%、0.4%甲六粉,0.60%甲敌混合粉,CO~(60)γ射线1000伦琴照射后再用50ppm硫酸锌拌种,同对照比较,可提高发芽率13.2~24.6%,增加田间出苗率38.6~64.9%,收到显著或极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温地松种子进行对比射线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其最佳x射线摄影衬比过程为:将种子在25℃下浸种24h,擦干种子表面水分后,置入40%KI溶液中处理5h,在流水中冲洗5~6min,置于70℃下干燥24h。使用SOⅡ胶片和HY—35型射线机时,拍摄条件为:电压20kV,电流4mA,曝光时间100s,焦片距25cm。由此认为,未被浸渗而胚和胚乳发育良好的种子具生活力,可用来估算种子的发芽能力。用上述衬比方法测定35份湿地松种子,其发芽能力与实际发芽率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用体温测定油松种子发芽率(1988年陕西林业科技第3期),由于人体的限制,该法只能适用小批小粒种子,而对大批大粒种子无能为力。笔者经过不断试验,又摸索出了用电热褥测定油松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该法测定结果与用光照发芽器测定的发芽率相比较,基本吻合,且能适应大批大粒种子。测定所用材料造价低,设备简单,易修理。具体做法如下:(1)材料空床一张,电热褥、被子、  相似文献   

12.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是种子品质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都在试验室内进行。但试验室内种子发芽率的测定是在最适的发芽条件下进行的,其发芽率必定要比田间的环境条件下场圃发芽率为高。测定场圃发芽率的高低,能较正确地掌握种子的实用价值,较能合理地使用种子。还可看出不同种源的种子在发芽期间对试验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情况。场圃发芽率通常是结合育苗试验进行。由于试验占地面积较大,不仅调查不便,而且环境条件、管理条件差异也较大。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宜设立专门的小块试验区。本文试图比较在种源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3.
杉木辐射育种试验,初步结果表明:杉苗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随杉木品种、种子休眠或萌动、辐射源及照射剂量的不同而变化。一、方法辐照材料:大横枝杉、灰杉种子,在1972年10月下旬,分别采于贺县公保、昭平县瑶山的杉木母树林,其余品种采于梧州市郊的低丘疏林地。杉种的含水率为12%以下,各品种的种子发芽率约35-41%,每个处理材料50克。处理内容包括:用1,720伦琴X射线照射干种子和萌动种子;用1,720伦琴X射线,照射不同品种的干种子;用X射线的不同剂量(1,720、  相似文献   

14.
1国内外研究概况 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就有人试用X射线鉴定种子,以确定适宜的采种期,但是整整过了50年,直到1953年才正式应用软X射线摄影术测定林木种子质量,检查种子的饱满粒、空粒和畸形种粒。1954年simak借助射线摄影研究种子的发育状况与发育能力的关系,根据胚和胚乳的发育状况,把欧洲赤松种子胚划分为5级,胚乳划分为2级。1956年又发现种子胚和胚乳的发育程度与其发芽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软X射线技术检验林木种子品质已经被列入《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本实验利用软X射线法与林木种子检验的其它方法进行比较具有省时、简便、廉价的特点。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用种  本次实验所用品种为樟子松。种子来源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北纬48.2°,东经126.2°)。采集时间为2000年冬季。储存温度0~8℃,相对湿度38%,储存时间为2a。1.2 检验仪器  湘仪生产的小型(HY-35型)软X射线机。1.3 试验方法1.3.1 软X射线检验 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h(室温),再干燥5h。此次试验采用4次重复,每次重复取1…  相似文献   

16.
软X——射线检验是当前林木种子检验的新技术,国际种子检验协会于1980年正式把此项技术纳入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我区林木种子公司于1985年引进这项技术,并于当年应用于林木种子检验工作。软X——射线检验是利用一种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的X射线作为光源,对林木种子进行透视摄影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蓖麻为材料,测定种子的生活力与发芽率,研究蓖麻种子的生活力与发芽率的相关性。为判断蓖麻种子的发芽率提供迅速、方便、可靠的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有: 高变、29—1、绿茎有刺、294、293及哲蓖一号。用普通发芽法测定种子发芽率,用红墨水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运用生物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生活力(x)与发芽率(y)的相关系数,并建立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降香黄檀种子贮藏及播前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力 《林业科技开发》2013,27(5):115-117
经4种方法处理后测定降香黄檀种子发芽率,运用3种方式贮藏后播种测定降香黄檀的种子发芽率。播种后,用3种基质覆盖测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表明播种前用60℃温水加高锰酸钾消毒30 min,再浸泡24 h的种子发芽率最高;17℃贮藏最适合规模育苗;用黄心土作为基质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形维数特征的原木漏节图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大伟  李莉 《森林工程》2007,23(5):11-14
采用X射线法透射木材,根据检测透射物体后射线的强度差异,建立木材X射线的分形模型。采用计算盒子维数的方法对原木漏节X射线图像进行有效的边缘检测,用分形维数D的大小来定量描述原木漏节图像的不规则程度,以确定缺陷所在。研究表明背景部分与边缘部分的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正常部分分维数值大约在2.007 3左右,漏节边缘分维数值大约在1.400 0~1.900 0之间。  相似文献   

20.
对白榆种子园种子品质的检验结果表明,种子园种子播种品质显著优良,发芽率高且发芽集中,种粒饱满。通过方差分析,种子园各无性系半同胞自由授粉种子播种品质差异显著。建议以种子的播种品质为依据,再结合育苗试验进一步进行子代测定,选优淘劣,使种子园向改良代和高级种子园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