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静  马国辉 《作物研究》2006,20(5):422-425
从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超级杂交稻99论证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是可行的。通过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理论,探讨了超级杂交稻所特有的生理特性和生态特性及主要成熟的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分析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及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64S/E32为材料,采取大田示范与辅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其超高产的主要特性,据此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超级杂交稻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超级杂交稻的发展、形态生理、生态适应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分析目前超级杂交稻生产力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超级杂交稻的生育特性与超高产栽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俊良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76-382
现有超级杂交稻组合由于把杂种优势与优良的株叶形态较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生育特性,表现在1)具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2)具有大穗优势和高结实率;3)发达的根系是实现超高产的基础;4)茎秆粗壮抗倒.根据其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实践,提出了超级杂交稻高产优化群体的创建以及相应的高产栽培策略和栽培技术要点.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水稻轻型节本相应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及高产稳产栽培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超级杂交稻高产生理研究进展。与普通高产水稻相比,库容量大、物质生产与积累能力强、光合生产能力强、根系发达是超级杂交稻重要的超高产生理基础,然而,其养分吸收量大、中后期养分吸收能力强、异步灌浆特性明显、生态适应性要求严格的生理生态特性,对高产稳产栽培调控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超级杂交稻的生产中,应采取因种因地种植、适时播种、适当增施肥料、加强中后期营养、加强稳健群体调控、增苗争多穗与控苗争大穗相结合等栽培调控技术策略。同时,超级杂交稻的高产稳产还面临着产量稳定性差、高产田倒伏、高产与高效难协调、气候变化等问题。为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超级杂交稻的生态适应性技术、抗倒稳产调控技术、高效栽培技术、气候变化适应性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的生育特性与超高产栽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俊良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76-382
现有超级杂交稻组合由于把杂种优势与优良的株叶形态较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生育特性,表现在:1)具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2)具有大穗优势和高结实率;3)发达的根系是实现超高产的基础;4)茎秆粗壮抗倒。根据其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实践,提出了超级杂交稻高产优化群体的创建以及相应的高产栽培策略和栽培技术要点。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水稻轻型节本相应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广适性超高产杂交早、中和晚稻组合选育的新成就,并就杂交稻组合的选育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提出:选育超级亲本是培育超级杂交稻的重要前提,选好早发性、性状全优且高度协调性、根系发达且高活力性和后期的强功能性等四大特性是培育超高产杂交稻的技术关键,增压选择是培育广适性超级稻的必要手段,规范、严格、精准的田间试验是多出品种、出好品种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6,(5):49-50
2009—2015年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在新邵县实施7 a,为水稻超高产栽培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总结了成功经验与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与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当前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面临的新问题,即超级稻品种资源匮乏、部分超级杂交稻组合适应性较差、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过于模式化等。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超级亲本要求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或库容量达到或基本达到各级区试对照杂交稻组合的水平。超级杂交稻组合的标准是品质优、适应性广、耐肥抗倒、对主要病虫害达中抗以上水平,产量水平较国家或省区试中对照增产8%左右。其选育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双亲最佳组配方式,增加选择压力,注重理想株型和优良生理机能及其各性状间的高度协调。超级杂交制种产量水平根据不育系的类型来确定,其中早稻类型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要求大面积达到3.75 t/hm2以上,中稻类型的不育系要求达到5.25 t/hm2以上。其技术路线是通过选择最佳的制种基地,选用库容量大和异交结实特性好的不育系,通过超大行比与超常规培育父本措施提高父本的花粉量,从而提高制种产量。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几个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尤溪县引进杂交稻新组合“D70 2优多系 1号”进行的再生稻高产栽培 ,近日通过专家验收表明 ,其产量超过国家超级杂交水稻验收指标。这一新组合品种“米质优 ,具有再生高产潜力”。该品种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 2A”不育系与“多系 1号”父本杂交的中、晚稻杂交稻新组合。 1996年 ,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与福建种子总站合作引进 ,进行超高产制种及超级再生稻研究后 ,经过两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 ,今年在尤溪县梅仙、坂面等 6个乡镇示范推广栽培530多公顷。超级杂交稻是农业部提出的中国高产水稻计划中的主要内容 ,其指标…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部认定的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3个省级主推超级杂交稻组合、2个苗头超级杂交稻组合和普通高产杂交稻汕优63(对照)为材料,研究了超级杂交稻在长江流域7个生态试验点的产量稳定性.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红莲优6号、C两优87和Y两优1号4个组合表现超高产且在各试验点产量稳定性较高,结实率高而稳定,在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其它组合则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表现较高的产量和结实率.对超级杂交稻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超级杂交稻具有净光合速率高、光合功能期长、群体光合优势明显、物质积累量大、后期灌浆时间长、抽穗前物质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光合产物积累与籽粒灌浆对物质的需求相协调等特点。结合第1,2,3期超级杂交稻的株型特点,就未来的杂交稻超高产育种从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两优培九在衡阳市的推广应用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衡阳市生产应用中表现的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产量高等优良性状和不耐高温、不耐低温等缺点,结合2002-2003年的超高产栽培示范实践及其相关的栽培试验结果,提出该组合在衡阳地区的高产栽培关键措施是: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避开高温、低温影响;组装先进栽培技术,扩库增源,争足穗、争大穗、争结实率、争粒重.  相似文献   

14.
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及系统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围绕着超高产,回顾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其中几种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进而分析了水稻超高产形成的系统理论和途径,探讨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在大面积推广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超级杂交稻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全永明 《杂交水稻》2002,17(2):26-28
现有超级杂交稻组合由于把杂种优势与优良的株叶形态较好地结合起来了,具有适宜叶面积指数较大、穗大粒多、根系发达、灌浆充实期相对较长、茎秆粗壮抗倒、结实率高但千粒重偏低等生育特点。根据其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实践,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栽培策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阐述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概念,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指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油稻稻三熟制区培两优特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稻稻熟制条件下,通过对两系杂交稻先锋组合培两优特青不同育秧方式、不同播期、秧龄弹性、品种搭配特性及超高产条件下需肥特性、群体特征及病虫发生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油稻稻熟制稻区培两优特青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配套技术,并创造了油稻稻制每公顷11.20t的晚季高产纪录,实现了大面积(44.7hm2)平均单产8.52t/hm2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培育超高产品种,既是一道科学难题,也是“藏粮于技”安全战略。本研究旨在解析小粒不育系卓201S配组的杂交稻卓两优1126高产形成规律,为优质高效超级杂交稻培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22年选用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和对照品种超级稻两优培九、Y两优900和湘两优900为试验材料,在湖南省隆回县统一高产栽培,系统比较卓两优1126与其他3个超级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根系发育和抗倒性,探究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高产特征。【结果】卓两优1126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较超级杂交稻第1期代表品种两优培九增产35.07%,较超级杂交稻第4期代表品种Y两优900增产17.84%,较超级杂交稻新代表品种湘两优900增产14.52%。卓两优1126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保持稳定千粒重和结实率基础上,通过平衡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使群体总颖花数显著提升。与对照相比,卓两优1126单茎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根冠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表明卓两优1126根系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能够很好地协调植株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有助于超高产的形成。卓两优1126株高适中...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三系超级杂交稻丰源优299(丰源A/湘恢299)在湖南绥宁县基地制种123.7hm^2,平均单产达到了4.27t/hm^2的超高产水平。介绍了丰源优299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对其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国稻7号(内5优801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稻组合,该组合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为了适应机插栽培要求,开展了国稻7号机插超高产栽培示范,单产达855 kg/667 m^2。本文介绍了国稻7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单产800 kg/667 m^2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