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明陕北东亚钳蝎体重和性别与产毒量的相关性,本实验采用电刺激法提取陕北野生东亚钳蝎毒液,比较了蝎子体重和性别与产毒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蝎产毒量与体重呈正相关,体重越大的蝎子,其产毒量也越多。300~1400 mg的雌蝎,产毒量为5.72 ± 1.64~16.68 ± 3.55 mm,300~900 mg的雄蝎,产毒量为5.68±1.54~16.17 ± 3.36 mm。500~900 mg的同体重雌雄蝎,雄蝎产毒量明显高于雌蝎,暗示雄蝎与雌蝎在运动、采食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结果为陕北野生蝎蝎毒的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长叶榧种子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濒危植物长叶榧不同产地、不同质量大小的种子中可溶性糖、粗脂肪、总蛋白质、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等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质量大小的长叶榧种子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产地长叶榧种子中可溶性糖、总黄酮的含量以浦江地区最高,粗脂肪、总绿原酸、总鞣质的含量以桐庐地区最高,总蛋白质的含量以富阳地区最高。桐庐地区不同质量大小的长叶榧种子中,除总绿原酸外,种子质量越大,可溶性糖、总黄酮、总鞣质的含量越高,但粗脂肪、总蛋白质的含量却越低。长叶榧种子可溶性糖的含量与粗脂肪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陕北野生东亚钳蝎血淋巴的一般生理生化特性,采用针刺毛细管法提取蝎血淋巴,测定其渗透压、pH、总蛋白质含量、细胞数目及类型等多项特性。结果显示,陕北野生蝎的新鲜淋巴液为淡琥珀色,占体重的4.64%;其渗透压相当于0.6%NaCl溶液的渗透压;pH6.4~6.7,偏酸性;总蛋白质含量为27.013mg/mL。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蝎血淋巴血清蛋白质,可见7条明显条带。血淋巴中的细胞数为1.79×107个/mL,可分为5种不同类型,其中原血细胞占75.37%,类绛色细胞占1.73%,浆血细胞占2.30%,囊血细胞占21.31%,粒血细胞占1.98%。这些研究结果为陕北蝎的人工养殖及蝎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积累了系列技术参数,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红外法的鲜食大豆品质快速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鲜食大豆品质的非破坏性快速检测方法,探究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鲜食大豆品质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种植的66份鲜食大豆样品为材料,采用FOSS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扫描得到光谱,并对所有材料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进行常规实验室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化学实验数据的相关模型,并进行模型优化、验证。得到的模型预测范围分别为水分含量60.03%~71.28%、可溶性糖含量2.36%~7.81%、可溶性蛋白含量1.03%~8.56%、粗脂肪含量4.33%~7.60%,预测系数(0.95)较高,标准误差(1.0)较低,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建立定标模型用于检测鲜食大豆品质是可行且可靠的,该方法可快速检测鲜食大豆品质且不损坏籽粒,可用于鲜食大豆的种质资源评价、品质分级等。  相似文献   

5.
李其晔 《保鲜与加工》2023,23(11):44-55
为明确不同产地紫皮洋葱营养成分的组成,识别对产地判别具有重要贡献的特征组分,以河北、山东、云南和甘肃4个产地的紫皮洋葱为研究对象,对其质构、色泽、水分含量、化学特性指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及化学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紫皮洋葱的水分含量、pH值、质构特性均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总酚、总黄酮、还原糖含量及化学元素组成差异显著,其中河北所产紫皮洋葱的色泽较为鲜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化学元素含量最丰富,云南紫皮洋葱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山东紫皮洋葱的还原糖含量最高。在不同产地紫皮洋葱中确定了25种化学元素为判别河北、山东、云南和甘肃紫皮洋葱的化学元素标记物。河北紫皮洋葱的外观品相好,食用品质高,营养价值丰富,而云南紫皮洋葱的药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裂果发生遗传原因和筛选抗裂相关果实性状,以陕北主栽易裂品种‘狗头枣’、‘骏枣’、‘团枣’和抗裂品种‘木枣’、‘相枣’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蒽酮法测定可溶性总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分析不同抗裂性品种、未裂与裂后枣果、裂果发生期果皮果肉间的可溶性糖与不溶性糖含量差异。研究表明:还原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抗裂品种易裂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易裂品种抗裂品种;纤维素含量:裂后未裂;还原糖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果肉果皮;其他成分含量在各材料中差异不显著;还原糖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论说明:(1)品种的抗裂性与枣果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纤维素含量有关,与淀粉含量无关。还原糖和纤维素含量高、可溶性总糖含量低,抗裂性好;(2)裂果现象的发生虽不会导致枣果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发生变化,但会使得纤维素含量增加;(3)在裂果发生期,果皮、果肉间存在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合成不同步,有可能是导致枣果开裂的原因之一;(4)与品种抗裂性有关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纤维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淀粉的合成除了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有关外,相对比较独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蛋白质及糖类对水分逆境的生理响应,采用盆栽试验和吸光度测定结合的方法,以湿地松普通种子为对照(CK),测定了七个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在正常水分状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弱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0%)、中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40%)和强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25%)条件下的可溶性蛋白质、还原性糖、可溶性糖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同水分梯度还是不同家系水平,蛋白质、还原性糖、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性水平。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各家系蛋白质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水分胁迫初期,各家系蛋白质含量增加,水分胁迫中、后期各家系蛋白含量呈直线下降;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各家系还原性糖、可溶性糖含量呈直线上升。家系1027、101、464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其抗旱性较其它家系要强,是这三个家系速生、高产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水分对桃果实细胞内糖酸分布的影响,以成熟白凤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土壤水分水平( W1:田间持水量的60%~70%,W2:田间持水量的75%~85%)对果肉细胞内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和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在液泡、细胞质与细胞间隙中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W1处理桃果实液泡、细胞质和细胞间隙中可溶性糖分别为39.47,16.73,13.03 mg/g,有机酸分别为4.38,3.15,0.69 mg/g,而在W2处理中可溶性糖分别为35.63,16.11,13.33 mg/g,有机酸分别为4.00,3.27,0.65 mg/g,表明增加水分供应可降低液泡中可溶性糖与有机酸含量。各种糖、酸组分透过细胞膜的渗透速率均高于液泡膜,随着土壤水分含量升高果实中糖、酸通过细胞膜与液泡膜的渗透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雌虫产卵分泌物与生殖系统内各生殖器官内容物鲜重及组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室内饲养产卵期光肩星天牛成虫采集其产卵分泌物及其生殖系统内生殖器官内容物,利用Bradford法、蒽酮比色法、茚三酮试剂显色法对其组分中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产卵分泌物鲜重与卵巢内容物鲜重差异显著,而与交配囊、受精囊腺体及侧输卵管萼内容物鲜重差异不显著。卵巢和交配囊内容物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产卵分泌物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侧输卵管萼内容物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产卵分泌物中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与产卵分泌物中含量差异不明显;受精囊腺内容物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与产卵分泌物中含量差异不显著,其组分与产卵分泌物中组分基本一致。光肩星天牛雌虫受精囊腺为其产卵分泌物的贮藏器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葡萄杂交后代果实糖酸含量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欧亚种‘红地球’和山葡萄‘双优’为亲本配置正反交组合,应用HPLC技术检测和分析葡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和苹果酸,糖酸组分及总糖和总酸含量在正反交后代中广泛分离,其中糖组分和总糖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3%,有机酸组分及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于31%,表明有机酸的选择潜力优于可溶性糖。杂交后代糖酸的广义遗传力(H2)存在较大差异:葡萄糖、果糖、总糖、酒石酸、总酸的H2较高,为0.73~0.93,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苹果酸的H2较低,正交组合为0.59,表明苹果酸的遗传效应小,易受环境影响。杂交后代糖含量在40.07~282.29 mg/g FW范围内呈正态分布,有机酸含量在0.23~13.88 mg/g FW范围内呈正态分布。正反交组合差异较大:正交组合后代糖含量高于亲中值,表现为超亲遗传,酸含量接近于亲中值,呈趋中变异;反交组合后代糖含量低于亲中值,呈衰退变异,酸含量高于亲中值,呈增强变异。正反交组合后代有机酸含量均倾向于母本,存在一定程度的母性遗传倾向。本研究结果为葡萄育种选配亲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陕南烟区采用田间试验,以云烟99为材料,通过两因素交互试验,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的GA3(Gibberellin)和IAA(Indole-3-acetic acid)对烤烟上部叶全碳、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全氮、烟碱、全钾含量、经济性状以及烤后化学成分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求改善陕南烟区上部烟叶品质,提高其可用性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3 50mg/L+IAA 30mg/L能够显著增加打顶后30d烤烟上部叶的全碳、全钾、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其增幅分别为23.80%、46.58%、38.10%和48.55%;同时,提高了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降低了烟碱和淀粉含量,且二者协同效果好于单施,尤其对产量、上等烟比例、烤后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GA3 50mg/L+IAA 30mg/L二元协同施用可作为提升上部烟叶品质的技术措施,对改善上部烟叶品质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幼虫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系统测定了二化螟幼虫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营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虫体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94.8、5.7、218.9、138.3和6.1g/kg;含Cu、Mn、Zn、Fe、Ca、K和Mg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03.2和93.7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仅为3.7g/kg;检测出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99.76g/kg,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44.92%和81.55%,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研究发现二化螟幼虫具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分析了土壤水分胁迫对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以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35%)和重度水分胁迫(20%)条件下,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福鼎大白茶’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的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增多,但在重度胁迫下,‘福鼎大白茶’的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下降。在相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幅都小于‘福鼎大白茶’,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都比‘福鼎大白茶’大。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的渗透调节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胁迫对种子主要储藏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EG渗透溶液,进行不同品种发芽出苗阶段的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随萌发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表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其含量逐渐提高,胁迫处理均高于无胁迫处理。脂肪虽是花生的主要储藏物质,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变幅很小甚至有的品种略有升高。花生萌发出苗过程中水分胁迫,致使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等主要贮藏物质降解速度和强度降低,影响萌发出苗。  相似文献   

15.
对牛肺管这一副产物进行了常规营养成分,包括灰分、水分、蛋白和脂肪等含量的测定,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胶原蛋白含量测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矿物质元素Ca,Fe,Mg,Al,Cu,Zn等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胶原蛋白的含量(18.81±0.12)%,灰分1.57%,水分66.89%,粗蛋白20.83%,脂肪9.42%,矿物质元素Ca,Fe,Mg,Al,Cu,Zn,Pb的含量分别为1 197.267 9,46.976 7,341.904,15.106 4,0.746 3,8.156 9,3.262 4 mg/kg。  相似文献   

16.
为适时有效地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资源,对其不同季节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重量法测定水分含量;通过高温电炉灼烧测定了总灰分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用碱与样品共热,破坏其中的还原糖,然后用间二苯酚比色测定蔗糖中的果糖部分,从而得出其蔗糖含量;用硫酸、碱、乙醇、乙醚相继处理样品,测定了其粗纤维含量;以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季节变化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除了早春,均高于茎与根,3—6 月茎的含水量高于根,6—10 月则根高于茎。叶片灰分含量高于茎与根,且季节变化不大,5 月以前茎的灰分含量高于根,而6 月以后茎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根。茎可溶性总糖含量在3—4 月均较高,5—11 月根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高于茎与叶片;蔗糖的季节变化与可溶性总糖变化相似,11 月根蔗糖含量显著升高;粗纤维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增高,茎高于根与叶。蛋白质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减低,叶片蛋白质含量高于茎与根。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棉花宿生栽培对于雄性不育系的多年生保持和杂交制种,固定杂种优势、加速杂种优势利用和保存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宿生栽培叶片和茎枝N/P/K、可溶性糖含量,为制订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叶片和茎枝N/P/K、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处理叶片N/P/K、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分别为3.13%~3.50%、0.49%~0.67%、1.47%~1.78%、4.23%~5.48%,茎枝分别为0.56%~0.82%、0.21%~0.28%、1.14%~1.42%、0.95%~2.15%;不同宿生年限的植株叶片N/P/K含量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一年生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宿生棉的;高产品种N/P/K含量适中,可溶性糖含量稍低,而低产品种N含量低,P/K、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随生育进程,叶片全N含量出现由高到低、可溶性糖含量出现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趋势,而叶片P/K含量的变化趋势较平稳。【结论】宿生陆地棉与其一年生棉比较,植株叶片N/P/K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宿生栽培的中后期应增施N肥,促进营养生长,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8.
沙果123苹果 沈农2号苹果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果、123苹果、沈农2号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水分、灰分、蛋白质含量,及还原糖、水溶性果胶、VC、酸度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沈农2号苹果>123苹果>沙果;还原糖含量:沈农2号苹果>123苹果>沙果;VC含量:沈农2号苹果>123苹果>沙果;水溶性果胶含量:沙果>123苹果>沈农2号苹果。结果显示,沈农2号苹果的营养价值较高,其次是123苹果、沙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