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乳酸菌是具有调节免疫、防癌抗突变的益生菌,也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工业发酵菌群。代谢组学技术已在乳酸菌发酵食品的进程监控、产品分型、风味形成机理等研究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概述了代谢组学在食品与营养科学研究中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平台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着重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乳酸菌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乳制品、豆制品、腌渍食品和饮品。未来代谢组学在乳酸菌发酵食品中的研究将集中在功能性乳酸菌的代谢机理、乳酸菌代谢组学数据库建设和扩容、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结合应用等领域,尤其是代谢组学技术引入腐乳、酸菜等中国传统乳酸菌发酵食品的产品开发和品质监控,完善行业规范并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日益增多,范围逐渐扩展,已经成为园艺作物研究的新的高通量的研究手段,但目前为止未见相关研究进展报道。为了给广大园艺工作者应用代谢组学提供一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代谢组学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综述了其在包括代谢网络分析及调控、基因功能鉴定、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抗性鉴定、品质形成及园艺技术评价、采后处理、品质及产地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认为代谢组学是传统园艺作物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指出整合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将是园艺作物代谢组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研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本文对代谢组和代谢组学的含义、代谢组学与其它组学的区别和关系、代谢组学研究的历史沿革、代谢组学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作用、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概况、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试作了探讨,提出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代谢组学研究技术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植物病害问题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中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为了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从而抵御植物病害,本文归纳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的应用,总结了培育抗病品种、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监测技术等方法来减轻植物病害,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不同植物抗病机理,揭示相关抗病基因与其生长发育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本文指出组学技术应用于植物抗病存在的不足,仍有一些低丰富度或低分子量的功能蛋白未被成功鉴定,提出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完善基因、代谢数据库等意见。组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为防治植物病害带来了新的契机。将有助于抗病品种的选育、病原菌的检测与防治和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等,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血人参中的类黄酮成分,为提升血人参药材品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技术及类黄酮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人参根中的类黄酮成分,比较两种技术在类黄酮成分分析和鉴定中的差异。通过UPLC/Q-TOF-MS技术从血人参根中鉴定出14中类黄酮成分,通过类黄酮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鉴定出61种类黄酮成分。原花青素B2、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4种成分是血人参根中的主要类黄酮物质。研究结果不仅可帮助揭示血人参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还可为开发改良调控类黄酮物质积累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甜菜盐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利用组学技术发现并鉴定关键基因及蛋白,迅速给予甜菜耐盐机理新的依据。本研究综述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在甜菜耐盐机理中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指出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可筛选出甜菜耐盐关键候选基因,如BvM14-SAMS2、BvM14-glyoxalase I、BvNHX等,并利用基因组学对所发现基因进行验证。同时,探讨代谢组学在甜菜盐胁迫研究中的应用,以期通过代谢产物的定量与定性测量评估基因功能,为甜菜盐胁迫相关研究提供新信息与新思路。下一步应不断深化各组学技术间的融合,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并积极创新,以发掘更多优质的甜菜耐盐遗传种质资源与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品质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无损检测技术。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食品加工品质分析中的研究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伤及无污染的检测手段,近红外光谱在鉴定原料的真伪、原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毒组分的识别和水果内部成分测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因此在农业和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及其某些代谢产物,以其天然、强抗菌性及安全可靠等优势,已逐步成为取代传统食品保鲜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综述了乳酸菌用于食品保鲜的类型、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抗菌机制,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研究开发新型食品保鲜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甜菜组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系统性等优点,已成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强有力工具。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甜菜组学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包括甜菜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抗逆分子机理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结构基因和基因辅助甜菜育种功能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培育优良甜菜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下一步应加强多种组学结合的研究策略,并结合基因功能鉴定发掘更多的甜菜优质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
粮食仓储行业HACCP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粮食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也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其储藏质量安全是食物营养链安全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粮食的质量品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也逐步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随着四项储粮新技术在我国仓储行业的推广应用,我国的粮食储藏技术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对于粮食的危害分析与质量控制却相对薄弱,缺乏对相应的关键控制点的研究,不能适应现代储粮技术与食物营养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在基于现代储粮技术与食物安全相结合的基础上,引入HACCP体系,对粮食在收获后的每一环节(入仓、储藏、出仓)进行全程危害分析与质量监控,建立一整套适用于我国粮食储藏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性要求越来越高,开发高效、安全、无毒、性能稳定和广谱的食品杀菌技术成为食品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热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食品杀菌的新技术,旨在提高我国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食品工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分析茶叶的品质,文章简述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应用在茶类鉴定、产地识别、等级评价、茶饮料辨别等方面,定量分析主要应用在快速测出茶叶中各化学品质成分的含量;指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在茶叶质量控制、在线监测、物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以期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品质提升方面更广阔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在植物种及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植物品种的有效鉴定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等种及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发现该技术在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中的应用较多,且准确性较高,在经济作物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且建模方法比较单一,在饲草作物和能源植物中的应用目前还鲜有报道,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品种鉴定模型,实现更多植物种及品种的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5.
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研究备受关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便是一种高效的基因功能鉴定方法。VIGS虽然在模式植物以及经济作物上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基础,但在观赏植物领域研究较少。观赏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在对其基因功能进行研究时,利用高效的技术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其观赏性、耐胁迫等品质,实现这些价值。所以,为降低观赏植物栽培成本,提高质量,将VIGS技术用于观赏植物研究,可有效解决传统方法效率低,存在技术瓶颈等问题并实现其价值的统一。本综述对VIGS这项简便、快速的技术的分子机理、体系的优化与发展以及其在观赏植物生长发育、遗传改良、抗胁迫等方面基因功能研究上的应用进行总结,希望该技术在不断优化的同时能够在观赏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为观赏植物基因功能鉴定、品质改良和定向育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作为水果采后检测技术,因具有无损、便捷、准确、实时获得数据、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已在水果贮藏保鲜领域得到一定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从水分分析、组织结构分析、缺陷鉴别、内部失调研究、营养成分分析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果采后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光敏杀菌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是利用光敏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发生作用,通过破坏细胞膜、核酸,或导致酶失活等达到对食品中一些致病菌灭活的杀菌技术。与传统的热杀菌、化学杀菌相比,具有诸多优点,成本低、无残留,并且不会引起微生物抗药性,很好地保存了食品的品质特征。本文概述了光敏杀菌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光敏杀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有望将部分替代传统杀菌或与传统杀菌技术相结合,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肉味香精对改善食品风味和改良食品品质至关重要。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对肉味香精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优劣与产品的竞争优势。概述了肉味香精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如酶解技术、热反应技术、干燥浓缩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微胶囊技术等,旨在为肉味香精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甜玉米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骏 《保鲜与加工》2013,13(4):60-64
甜玉米作为新型果蔬食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对甜玉米的品质特性、适宜采收期、贮藏、加工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可为甜玉米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活动是引起水产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水产品特定腐败菌(SSO)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SSO在预测与延长水产品货架期及水产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近年来常规鉴定方法、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变形凝胶电泳法等水产品SSO鉴定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对SSO的研究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