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gilent 7890-5975C GC-MSD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1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DDTs残留范围为0.22~53.69 ng·g-1,平均值为8.58ng· g-1; HCHs残留范围为0.07~9.16 ng·g-1,平均值为1.32 ng·g-1;DDTs的残留较HCHs占优势,约占二者总残留量的87%.(DDE+DDD)/DDT比值介于0.12~0.48之间,平均值为0.27,o,p'-DDT/p,p'-DDT比值在0.11~0.79之间,平均值为0.34,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DDTs残留.α-HCH/γ-HCH介于0.64~15.5间,平均值为3.19,可推断研究区近期内不存在HCHs的使用,土壤中的HCHs残留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工业HCHs和林丹的共同输入.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土壤相比,该地区HCHs和DDTs的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依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研究区各采样点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HCHs在海河干流沉积物/水间迁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对海河干流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六六六(HCHs)污染状况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水体中HCHs含量为4.02~25.29 ng·L-1(平均值12.94 ng·L-1),表层沉积物中HCHs含量为2.77~5.96 ng·g-1(平均值4.25 ng·g-1),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中HCHs的主要成分均为β-HCH.以γ-HCH为例,利用稳态非平衡逸度模型计算了γ-HCH在海河干流沉积物冰间的迁移和分布,模型结果用现场实测浓度进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进一步表明,生物降解速率常数、污染物在悬浮颗粒物/水间分配系数以及水体颗粒物沉降通量是影响HCHs在沉积物/水间迁移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7月间,对巢湖周边地区农田土壤以网格法进行采样,对其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物的组成特征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中检出的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11~32.24 ng·g-1,均值为3.71ng·g-1。其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检出率均高达100%,其残留范围分别为0.24~4.58 ng·g-1和0.36~32.24 ng·g-1,其均值分别为1.39 ng·g-1和7.87 ng·g-1。HCHs的组成以β-HCH为主,具体残留量顺序为β-HCH>α-HCH>δ-HCH>γ-HCH;DDTs的组成以DDE和DDD为主,且DDE含量在50%以上。对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发现,HCHs残留的α/γ值在0.95~3.12之间,DDTs残留的(DDD+DDE)/DDTs的比值大部分都大于0.5,且DDE/DDD的比值大于1。通过与相关数据进行比照,巢湖地区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长江宜昌江段铜鱼和中华鲟体内HCH DDT的残留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检测了长江宜昌汀段捕获的野生园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和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体内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的残留量.结果表明,1-5龄园口铜鱼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HCHs(HCHs=α-HCH+β-HCH+γ-HCH+δ-HCH)残留量分别为2.3~5.9 ng·g-1,4.2~15.1 ng·g-1和9.5~38.7 ng·g-1;DDTs(DDTs=p,p'DDE+o,p'-DDT+p,p'DDD+p,p'-DDT)分别为22.4~37.1 ng·g-1102.3~173.8 ng·g-1和181.1~410.0 ng·g-1.中华鲟肌肉组织和卵中,HCHs分别为5.2和15.8 ng·g-1,DDTs分别为70.3和521.7 ng·g-1.在HCHs中,γ-HCH为主要检出物,占HCHs的73.3%;p,p'-DDE是鱼体中DDT的主要存在形式,占DDTs的67.7%.中华鲟精液中未检出HCHs、DDTs.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丹江口淅川淹没区高程在170m以下8个乡镇的农田土壤共18个样品,采用索氏提取分离富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检测、气相色谱仪-质谱(GC-MS)确证的方法对样品中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丹江口水库淅川淹没区土壤中OCPs的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有α-HCH和DDE两种有机氯农药被检出,其中α-HCH含量范围是nd~107.55ng·g-1,平均值为40.31ng·g-1;DDE含量范围是1.42~237.56ng·g-1,平均值为36.28ng·g-1。总有机氯含量范围为15.16~279.93ng·g-1,平均值为76.59ng·g-1;与其他地区比较,ΣHCHs含量偏高,ΣDDTs含量相当;α-HCH可能来自早期残留,也可能来自大气沉降,DDE可能源自早期残留。淅川淹没区农田土壤中α-HCH和DDE含量基本上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质量良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采集福州地区106个表层土壤样品,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残留水平、组成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福州土壤HCHs总浓度为0.581~66.9μg·kg-1,DDTs总浓度为0.782~110μg·kg-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HCHs残留量为未利用地>水田>旱田>草地>林地。4种HCHs异构体中,草地、旱田和林地土壤中分别以α-HCH、β-HCH和γ-HCH相对含量最高,水田和未利用地土壤中δ-HCH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DDTs残留量为未利用地>旱田>水田>林地>草地,除未利用地土壤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同系物是p,p′-DDD外,其余4种类型土壤中均是p,p′-DDE相对含量最高。来源分析表明,福州可能有林丹(主要成分为γ-HCH)输入,草地可能还有工业HCHs的输入;未利用地、旱田、林地土壤还存在新的DDTs输入,水田和草地土壤近期无工业DDTs输入;旱田、水田、未利用地可能还有少量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或输入。  相似文献   

7.
福建茶园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水平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福建茶园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类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组成和来源.结果表明,∑HCHs和∑DDTs浓度分别为0.251~1.120 ng·g-1和0.210-2.406 ng·g-1,属于清洁背景范围;漳浦、福鼎和福州茶园土壤∑OCPs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样点.除福州外,其他样点HCH同系物中λ-HCH相对含量最高,占HCHs总量的26.3%~76.3%.DDTs中以o,p'-DDT相对含量最高,为34.7%~60.8%.0~15 cm土壤HCHs和DDTs浓度(分别为0.593 ng·g-‘和1.340ng·g-1)均高于15~30 cm(0.451 ng·g-1和0.862 ng·g-1).除福州β/(α+γ)-HCH和α/γ-HCH值较高外,其他样点均较低,表明福州HCHs为历史污染,其他样点均存在HCHs新输入,并可能存在林丹的使用或输入;除福鼎p,P'-DDE/p,p'-DDT值较高外,其他样点均较低,表明除福鼎外其他样点均有DDTs的新输入;o,p'-DDT/p,p'-DDT值均较高,表明可能有大量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或输入.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物组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田土壤中残留有机氯农药主要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其中HCHs是土壤残留有机氯农药类的主要成分。氯丹(TC+CC)、九氯(TN+CN)、硫丹(α-End+β-End)残留量较低,是黄河流域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OCPs农药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并且随深度的增加其降低幅度逐渐增加,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OCPs农药含量基本为水田菜地耕地林地,并且相同土层OCPs农药含量基本表现为水田菜地耕地林地,其中CC和β-End在不同类型农田土壤中差异均不显著。土壤DDTs含量平均值顺序基本表现为o,p'-DDTp,p'-DDTp,p'-DDD,o,p'-DDT是DDT类污染物的主体物质;DDT/(DDD+DDE)均大于1,说明黄河流域农田土壤的DDT降解程度低。土壤HCH含量基本表现为β-HCHγ-HCHα-HCHδ-HCH,其中α-HCH和β-HCH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潜在危害性;菜地和耕地土壤α-HCH/γ-HCH比值小于1,说明菜地和耕地土壤中HCH同系物之间发生相互转化,存在较多的γ-HCH残留。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α-HCH、β-HCH、γ-HCH和δ-HCH在第1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DDTs类物质在第2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TC和CC、α-End和β-End、TN和CN在第3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TOC与HCHs、HCB、OCP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α-End和β-En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DDTs相关性不显著,说明黄河流域农田土壤HCHs、HCB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受TOC影响,HCHs与HCB、DDTs,HCB、DDTs与九氯(TN+CN)类农药的分布机制和输入来源可能相一致,在决定有机氯农药含量和分布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官厅水库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北京官厅水库中有机氯农药(OCPs)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从位于官厅水库、洋河和妫水河的9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样中,17种有机氯化合物的总浓度范围为10.06~87.37 ng·L-1,其中六六六(HCHs,即:α-HCH、β-HCH、γ-HCH和δ-HCH)和滴滴涕(DDTs,即:o,p'-DDT、p,p'-DDT、p,p'-DDE和p,p'-DDD)的含量范嗣分别为3.93~38.94 ng·L-1和3.71~16.03 ng·L-1,官厅水库及其支流水体受到有机氯农药轻度污染,其周边地区农田排放水是水库中农药的重要来源.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总含量范嗣为8.48~24.40 ng·g-1,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高于其他OCPs的含量,其含量范围分别为1.11~7.73 ng·g-1和2.97~10.52 ng·g-1,沉积物中六六六异构体和滴滴涕类似物的含量组成表明这些农药来自环境中的早期残留.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官厅水库表层水体中的OCPs所致健康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官厅水库中有机氯农药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测重庆市长江沿岸表层土壤(0-5 cm)和深层土壤(0-20 cm)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含量发现,表层土壤中总六六六(包括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和总滴滴涕(包括p,p'-DDE、p,p'-DDD、o,p'-DDT、p,p'-DDT)含量范围为0.185-1.374 ng/g和0.807-38.281 ng/g,分别对应深层的总六六六含量0.079 5-1.692 ng/g和总滴滴涕含量0.308-88.306 ng/g.研究区内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反应了滴滴涕残留是"老"的来源,并证实了林丹的使用对该区域的有机氯农药污染有一定的影响.
Abstract:
Concentrations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HCH)and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were determined in shallow subsurface(0~5 cm depth)and deep soil layers(5~20 cm depth)from the agricultural soil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Chongqing,China.Concentrations of total HCHs(including α-HCH,β-HCH,γ-HCH and δ-HCH)and total DDTs(including p,p'-DDE,p,p'-DDD,o,p'-DDT and p,p'-DDT)in shallow subsurface soils ranged from 0.185 to 1.374 ng/g,averaging 0.479 ng/g,and from 0.807 ng/g to 38.281 ng/g,averaging 7.274 ng/g,respectively,and those in the deeper layers ranged from 0.079 5 to 1.692 ng/g,averaging 0.564 ng/g,and from 0.308 to 88.306 ng/g,averaging 13.718 ng/g,respectively.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HCHs and DDTs suggested that DDT residues resulted from"old"sources and that the contamination of HCHs in this region was partially attributed to the local use of lindane.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园茶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水平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福建茶园茶叶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等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组成和来源。结果表明,∑OCPs浓度为0.764~10.561ng.g-1,永泰最高,福鼎最低,一般而言,老叶中∑OCPs浓度高于嫩叶;∑HCHs浓度为0.373~7.427ng.g-1,永泰最高,政和最低,老叶中HCHs浓度显著高于嫩叶;茶叶中HCHs同系物以γ-HCH为主,占总量的51.3%~94.1%;α-/γ-HCH表明所有茶园均存在林丹的使用或输入,β-(/α+γ)-HCH表明所有茶园均非HCHs历史污染,可能存在HCHs其他新的来源。∑DDTs浓度为0.123~5.168ng.g-1,政和最高,福鼎最低,老叶和嫩叶中无显著差异;与土壤类似,茶叶中DDTs同系物以p,p′-DDT和o,p′-DDT为主,两者之和占总量的67.3%~96.0%;p,p′-DDE/p,p′-DDT表明,除福鼎、永泰和安溪外,其他茶园均存在工业DDTs的使用或输入;o,p′-DDT/p,p′-DDT表明,除政和外,其他茶园均存在大量的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或输入,以安溪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于2006—2011年间每年的3月份,在海南岛沿岸选取的4个重要港湾(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成体30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六六六(HCHs,包括α-、β-、γ-、δ-HCH)含量。结果显示,2006—2011年近江牡蛎体中HCHs含量范围是未检出~1.16 ng.g-1,平均含量是0.15 ng·g-1,与1985年海南岛贝类体内的HCHs残留量相比,20多年间浓度降低至原来的1/45。在这6年中HCHs含量于2006—2008年先略微下降,之后小范围上下波动,但总体上呈平稳的趋势;样品中HCHs区域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通过对HCH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海南岛采样海域周围近年没有新的HCHs污染源输入。与世界其他海域贝类体内HCHs含量比较,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HCHs残留量较低,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通过计算安全消费量,认为海南岛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致癌风险和暴露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污灌时,挥发酚、氰化物和有机氯农药在土壤和山桃、榆树及苹果树等植物中的迁移富集状况。结果表明,污水、植物和土壤样品中含有挥发酚、氰化物和α-666、γ-666、δ-666 3种有机氯农药。各污染物主要来自污水灌溉,富集程度与污水中的各污染物含量相一致。在土壤中,挥发酚有一定的积累,氰化物几乎没有积累。有机氯农药在土壤表层中积累最多。在植物中,挥发酚和氰化物有一定的积累,且山桃中的富集倍数最高。有机氯农药无论是清灌还是污灌,山桃中δ-666>γ-666>α-666,榆树和苹果树中则γ-666>δ-666>α-666。除了少数情况外,无论是清灌和污灌的土壤中,还是山桃、榆树、苹果树等树木中,有机氯残留量和挥发酚、氰化物残留量基本上显示显著性差异,表明污染物存在一定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江佛山段饮用水源HCHs和DDTs的含量和季节分布。[方法]在不同季节北江佛山段的北江、石塘、金沙和石湾4个饮用水厂取水口取水样,参照美国EPA方法进行HCHs、DDTs检测分析。[结果]HCHs平均含量为1.125 ng/L,DDTs平均含量为0.267 ng/L,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不同结构HCHs中,α/γ平均比值为0.99,(α+γ)/β平均比值为1.99;(DDD+DDE)/DDT平均比值为1.03,DDD/DDE平均比值为1.10。[结论]北江佛山段饮用水源中HCHs和DDTs污染水平均低于国标(GB3838-2002),北江佛山段流域存在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水体处于厌氧环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崇明岛东北部表层土壤和大气中HCHs和DDTs两类有机氯农药的测定,对其残留现状和环境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浓度为0.40~20.0ng·g-1,DDTs浓度为0.78~163.2ng·g-1,绝大部分地区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近期没有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输入;近地面大气中气相HCHs和DDT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2.26ng·m-3和0.17~0.98ng·m-3。研究表明大气长距离传输对该区域的有机氯农药污染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初步运用逸度概念模型对该区域进行分析,发现HCHs和DDTs的逸出方向绝大部分地区为从土壤向大气挥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壤条件的边缘绿洲典型灌区灌溉需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壤性状是影响作物灌溉水生产力(IWP)与灌溉需水的关键因子。以土壤性状与作物灌溉水生产力及灌溉需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结合区域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估算绿洲典型灌区作物灌溉需水及空间分布,为灌区尺度的合理用水分配及节水潜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黑河中游临泽边缘绿洲平川灌区,对118个农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确定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通过不同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的农田玉米灌溉试验,确定土壤性状与灌溉水生产力及灌溉需水量的关系、进而依据土壤条件估算灌区尺度的灌溉需水及空间分布。【结果】平川灌区农田0-20 cm耕层土壤砂粒含量为29.4%-91.9%,平均53.6%,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1.37-17.7 g•kg-1,平均10.9 g•kg-1;20-100 cm土层砂粒平均含量51.3%。土壤质地为壤沙土和沙土的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50%以上;有机质含量低于10.0 g•kg-1的面积占26%,土壤持水性能弱;土壤性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高度的变异性。玉米IWP平均为1.11 kg•m-3(沙土)-2.44 kg•m-3(壤土),与0-2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CS1,%)、20-10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CS2,%)、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OM,g•kg-1)呈极显著正相关。依据土壤性状与灌溉水生产力的关系,得出平川灌区玉米灌溉水生产力平均为(2.36±0.77)kg•m-3,变动范围为0.75-3.92 kg•m-3,IWP小于2.0 kg•m-3的面积为970 hm2,占总面积的18.5%。灌区玉米生育期平均灌溉需水量为558 mm,总灌溉需水量为28.4×106 m3。【结论】土壤条件决定作物的灌溉需水与灌溉水生产力,在灌溉尺度农业水管理方面,应依据不同土壤性状的斑块单元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合理分配与配置,并重视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肥力提升的施肥、耕作、灌溉等农业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