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过去,人们对饲用酶制剂能否提高反刍动物饲料消化率一直争论不休。然而,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将饲用酶添加到反刍动物日粮中,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性能并减少营养物质的浪费。本文主要是总结以往的观点,并讨论现阶段饲用酶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1饲用酶的种类和重要性1.1种类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用酶制剂大体分为两类:复合酶制剂和植酸酶。复合酶制剂大多由非淀粉多糖酶(NSP酶)构成,部分产品还含有一些消化酶。NSP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半纤维素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表(1)列出了主要的饲用酶、它们…  相似文献   

2.
NSP酶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饲用酶制剂的商业化应用在近10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作者就NSP酶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促进我国饲用复合酶制剂工业与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杜懿婷 《饲料广角》2013,(15):43-46
为了改善家禽生长性能,外源添加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家禽饲粮中。但是,使用植酸酶来改善家禽生长性能,同时减少磷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没有预想的有效,这一部分是因为非靶物质饲粮纤维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另一部分则是我们仍然不确定磷的准确需要量及在配方中过量地引入了磷。现已证实,非淀粉多糖(NSP)酶对小麦、大麦、黑麦中NSP十分有效,但对于玉米-豆粕型饲粮无明显效果,这主要是因为NSP成分的差异。整粒亚麻籽在家禽饲粮中使用量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需要新的酶制剂来解决该NSP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本文旨在对酶制剂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及其结果作以综述。为了改善家禽生长性能,外源添加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家禽饲粮中。但是,使用植酸酶来改善家禽生长性能,同时减少磷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没有预想的有效,这一部分是因为非靶物质饲粮纤维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另一部分则是我们仍然不确定磷的准确需要量及在配方中过量地引入了磷。现已证实,非淀粉多糖(NSP)酶对小麦、大麦、黑麦中NSP十分有效,但对于玉米-豆粕型饲粮无明显效果,这主要是因为NSP成分的差异。整粒亚麻籽在家禽饲粮中使用量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需要新的酶制剂来解决该NSP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本文旨在对酶制剂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及其结果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饲粮非淀粉多糖(NSP)酶的海量筛选工作和动物试验间的可比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NSP酶谱。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NSP酶的添加水平与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关系。在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2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1)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2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α-半乳糖苷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28%,木聚糖酶对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95%。3)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533.6 U/kg、木聚糖酶9 983.7 U/kg、β-葡聚糖酶1 014.4 U/kg、β-甘露聚糖酶4 080.6 U/kg、α-半乳糖苷酶251.6 U/kg和果胶酶107.3 U/kg。玉米-杂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960.0 U/kg、木聚糖酶17 177.6 U/kg、β-葡聚糖酶405.8 U/kg、β-甘露聚糖酶19 023.2U/kg、α-半乳糖苷酶307.2 U/kg和果胶酶96.9 U/kg。4)优化后的酶谱使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26%,使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75%。由此可见,6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使用体外法模拟猪饲粮胃肠道消化,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单一NSP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采用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法对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进行测定,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分别建立两种饲粮IVDMD与6种NSP酶的回归关系,筛选两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组合,再对优化的酶谱组合进行体外验证。结果显示:1)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与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之间均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427.1U·kg~(-1)、木聚糖酶7 057.5U·kg~(-1)、β-甘露聚糖酶3 587.8U·kg~(-1)、α-半乳糖苷酶202.1U·kg~(-1)、β-葡聚糖酶1 543.3U·kg~(-1)和果胶酶72.7U·kg~(-1)。小麦-豆粕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1 117.9 U·kg~(-1)、木聚糖酶35 08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 917.1U·kg~(-1)、α-半乳糖苷酶305.0U·kg~(-1)、β-葡聚糖酶806.7U·kg~(-1)和果胶酶133.7U·kg~(-1);3)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使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IVDMD提升了3.89%;使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提升了3.48%。结果表明,体外法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和配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消化法可快速筛选出生长猪饲粮合理的NSP酶谱。  相似文献   

6.
《今日畜牧兽医》2007,(4):51-51
1.1满足条件:Annison和Choct指出,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而在饲料中添加饲用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饲料原料必须含有抗营养活性的NSP,某些配合饲料中含量较高,足以引起生产问题。饲用酶制剂对多聚糖底物必须具备较高的活性.由于多聚糖结构多种多样,而且聚糖酶具有高度专一性。改变所用酶对底物NSP的活性是重要的。所用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以及进入动物体内降解多糖时.都必须维持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是否在动物体内大量分泌将饲用复合酶制剂分为内源酶和外源酶。内源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脂肪酶等,外源酶包括植酸酶和NSP酶,其中NSP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反刍动物除外)、果胶酶等,半纤维素酶又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8):18-22
试验选择一日龄的AA+肉仔鸡384只,按体重相近、性别各半的原则,随机分成8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设计两组4×2的全因子试验,NSP酶(0、50、100、150 mg/kg)和植酸酶(0、100 mg/kg)。试验结果表明,在肉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NSP酶、植酸酶,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日增重;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显著提高肉鸡对钙、磷、灰分的利用,NSP酶不影响日粮中的钙、磷、灰分的利用率;饲粮中添加NSP酶、植酸酶,提高了粗蛋白利用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的利用率;在肉鸡日粮中添加NSP酶、植酸酶显著提高肉鸡对饲粮的表观代谢能的利用率,并且NSP酶和植酸酶对玉米-豆粕型的饲粮能量利用呈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非淀粉多糖(NSP)的抗营养特性,饲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非淀粉多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并对今后NSP酶制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饲用非淀粉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饲用酶制剂一直是饲料添加剂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饲用酶制剂的推广与应用极大促进饲料行业的发展。文中就饲用酶制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酶与营养物质消化率、酶与动物肠道健康、酶的协同效应及组合酶的应用、酶与非常规饲料原料应用、酶与发酵饲料原料、饲料中酶的检测、酶的应用效果评价体系、酶的饲料加工特性、抗营养因子的结构特性与酶的筛选、高水平植酸酶的应用、酶的作用模型等。  相似文献   

11.
1酶制剂自从1975年美国饲料工业首次把酶制剂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配合饲料中并取得显著效果后,饲用酶制剂日益受到世界养殖业的重视。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有以α-淀粉酶为代表的消化性酶和以木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为代表的非消化性酶。尤其是在去年小麦型日粮的普遍使用,酶制剂更为广大用户所接受。王继强在研究NSP酶制剂在蛋鸡小麦型日粮中的应用效果时发现随着小麦基础日粮中NSP酶  相似文献   

12.
小麦次粉的营养价值和玉米相当,但是小麦次粉含有较多的的非淀粉多糖(NSP),猪只采食后易增加猪肠道食糜的黏度,影响猪只对其的消化利用.因此,需要在饲粮中添加能降解NSP之类抗营养因子的添加剂,增加小麦次粉的消化利用率. 目前消除谷物饲粮NSP抗营养因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对于小麦次粉来说,主要是添加阿拉伯木聚糖内切酶和少量的β-葡聚糖内切酶,以破坏小麦次粉非淀粉多糖的大分子结构,降低其黏度,其机理是NSP酶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有利于细胞内容物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被消化酶所消化,从而提高养分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3.
酶制剂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饲用酶制剂的真正发展和应用始于80年代,酶制剂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和减轻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1饲用酶制剂的使用使用酶制剂的目的是:消除抗营养因子,如NSP酶和植酸酶;补充动物内源酶,如蛋白酶和淀粉酶;使某些养分容易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扩大可利用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和减轻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日粮风味,促进采食.几种常见饲用酶制剂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特定的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NSP)酶应用于肉鸡行业已有很长的时间。在含有特定底物(如大麦和小麦)的日粮中添加特殊的酶所产生的益处是巨大的,且易于量化并经济实用。因此,来自Pilgrim公司的营养技术服务高级主管Mike Blair博士在加利福尼亚动物营养技术研讨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在肉鸡营养中应用NSP酶的论文,指出在肉鸡场在评估NSP酶功效应考虑的因素、匹配酶产品底物以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淀粉多糖(NSP)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文章对NSP和NSP酶做了简单介绍,同时整理了影响NSP酶功能效果发挥的因素,以期为选用NSP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择体重35kg左右的杜长大杂交仔猪144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用来研究不同大麦用量的日粮中添加自己筛选的复合NSP酶制剂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大麦专用复合非淀粉多糖(NSP)酶制剂情况下,40%大麦型饲粮和70%麦型饲粮(全部大麦、无玉米)与玉米型饲粮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40%大麦型饲粮组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较玉米型饲粮组略低;用40%麦型饲粮饲喂生长猪时,添加复合NSP酶制荆可使日增重提高5.8%(P〈0.05),饲料利用率提高9.3%,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降低0.295元。  相似文献   

17.
<正>非淀粉多糖(NSP)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能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日粮中添加NSP酶能特异性降解NSP,降低其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健康。本文综述了NSP酶的作用机制、影响NSP酶应用效果的因素和NSP酶在猪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非淀粉多糖(NSP)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文章对NSP和NSP酶做了简单介绍,同时整理了影响NSP酶功能效果发挥的因素,以期为选用NSP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纤维日粮对成年母猪影响的研究较多 ,比如 ,纤维性饲粮作为日粮的稀释因素能限制母猪的能量采食量 ,进而降低畜体中脂肪的沉积 (Kay等 ,1 990 ;Gill等 ,1 992 )。但很少通过饲喂不同的非淀粉多糖 (NSP)对新生仔猪的消化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微生物发酵是日粮中 NSP在猪消化道中被降解应用的唯一途径 ,断奶仔猪可通过添加 NSP降解酶应用纤维性日粮 (Dierick等 ,1 994)。小肠中酶水解糖类的吸收和代谢可提高纤维的净能 ,这将比通过微生物发酵降解 NSP释放能量更为经济 (Agriculture Research Council,1 981 ;Zhu等 ,1 990 )。但这种潜…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50年代酶制剂开始在饲料中添加,到90年代饲用酶制剂的普遍应用,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调查显示全球所有单胃动物饲料中只有10%添加了酶制剂,并且猪料中酶制剂的使用量远低于禽料中酶制剂的添加镀.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影响饲用酶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单项酶制剂评估体系的标准化;二是复合酶制剂应用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