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3%胰蛋白(月示)抗菌素肉膏汤作增菌培养基,NaN_3—结晶紫血清培养基作选择培养基,3%胰蛋白(月示)猪丹毒血清抗菌素培养基作鉴别培养基,对不同来源的100份土壤及21份水牛、21份鸡、24份鹅扁桃体进行了猪丹毒杆菌的分离。其分离率分别为35%(35/100)及62%(13/21)、38%(8/21)、8%(2/24)。对它们在流行病学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胰蛋白膘肉膏汤内加入1:40或1:80的抗猪丹毒高免血清及一定种类与数量的抗菌素,采用血清培养凝集试验对猪丹毒病料30份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00%;对人工接种并致死的丹毒病猪13例按时检测共32头次,检出阳性30头次,检出率为93.8%。自然病例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采血检验也可检出。阴性反应一般16~20小时可以得出结果。试验同时证实:血清培养凝集试验对检测由1a型及2型猪丹毒杆菌所引致的病例及病料都是有效的。卡那霉素(400微克/毫升)、庆大霉素(50微克/毫升)及万古霉素(25微克/毫升)按量加入猪丹毒血清培养液内可加大:消除与其它常见病原菌的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同时明显提高对污染、甚或腐败病料的检出率。能充分满足基层现场的实际需要。上述诊断液分装成便于携带及使用的安瓿管,4℃冰箱内保存,有效期至少可达2个月。  相似文献   

3.
And′s培养基内加入柠檬酸钠抗凝兔血浆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作为实验诊断液,用30份猪丹毒病料按增菌、分离、接种此诊断液程序检测,检出率为100%,同时用猪丹毒血清培养凝集试验做对照,符合率为100%,对这30份病料直接接种此诊断液,检出率为96.1%。我们认为,此诊断液造价低廉易得,可以用于猪丹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牛血清中抗阿卡班病毒的抗体,同时用血凝抑制试验(H1)及中和试验(NT)与之做比较。HmLu-1细胞系来自苍鼠肺组织,生长培养基为Eagle's基础培养基(MEM)含10%胎牛血清、10%磷酸类胰蛋白(月示)肉汁(TPB)、100单位/m1卡那霉素;维持培养基为MEM含10%TPB和卡那霉素。病毒为JaGAr39阿卡班病毒株。用前在HmLu-1细胞上传代,测定毒价,其感染性用TCIDso表示。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检测猪丹毒杆菌血清抗体的ELISA方法,本研究将猪丹毒杆菌(1a型)云南分离株ZY15074的超声裂解的全菌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猪丹毒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猪其它10种常见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对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1/256。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160份临床血清样品比对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国外间接ELISA方法的符合率为90.6%。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于猪丹毒杆菌血清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用转瓶培养猪肾细胞生产猪瘟细胞苗,本试验证明①用小黄牛血清或马血清或犊牛血清均可制出较高毒价的猪瘟细胞毒,②营养液中加青、链霉索各90—100μ/ml,接毒后维持液不用抗菌素,可以控制污染,並有利于毒的复制,③按营养液量接种猪瘟兔化毒脾毒0.3%(克)或2—4%细胞培养毒,均可制出毒价5×10~(-4)的细胞苗,但必须保持收液pH在6.8—7.0左右,④残存抗菌素在0.5μ/ml以下的细胞毒,配三联苗后对猪丹毒及猪肺疫菌影响不显著,⑤已连续制三联苗70余批,三种成份分别检验均达到规定标准,田间试使已接种猪1000万头以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将25头份气喘病病猪肺渗出液分别接种于江苏2号—变通的Switz培养基或Friis免肉汤培养基,培养48小时,分离到23株猪肺炎霉形体(另两头份因污染杂菌。未分离出),分离率为92%。抽取8株回归健猪,均发病。对特异抗体血清作微粒凝集为阳性。此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分离猪肺炎霉形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株猪丹毒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丹毒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感染猪,禽类多为带菌动物。2006年8月份,黑龙江省双城市刘某饲养在闲置旧猪舍内的1 000只肉仔鸡于40日龄突然发病,至发病第6天,共发病370多只,死亡44只。笔者从病鸡体内分离出细菌,经鉴定为猪丹毒杆菌,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料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雏鸡心血和肝脏。1.2染色液革兰染色液由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1.3分离及生化试验使用的培养基血液琼脂平板、血清肉汤、含1%蛋白胨水和5%马血清的各种糖培养基及明胶培养基的制备均按文献进行;三糖铁培养基(北京奥博星牌,按使用说明书配…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河北地区鸡源沙门菌及其血清型的流行及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的致病性,本研究于2018年~2021年在河北省7个地区34个养鸡场共收集631份发病鸡肛拭子和62份病料样品共计693份,分别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分离细菌并纯化后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将分离菌分别接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并对分离菌经生化及16S r RNA基因的PCR及测序鉴定,随机选择32条测序序列经NCBI的BLAST比对,并采用DNAStar软件分析该基因的同源性。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分离菌的血清群及血清型并统计各血清群与血清型在河北不同地区的分布。结果显示,从693份病料样品中共分离到238株沙门菌,除3株未定群外,其余分离菌分属于A、B、C、D、E、F 6个血清群,其中D群最多达69.7%(166/238);238株沙门菌分属于7个不同的血清型和未定型,依次为鸡白痢沙门菌(91/38.2%)、甲型副伤寒沙门菌(43/18.0%)、鸡伤寒沙门菌(40/16.8%)、肠炎沙门菌(39/16.4%)等。血清群与血清型分布的统计结果显示,除张家口地区流行A群血清群外,其余地区流行的血清群均为D群;张家口地区流行鸡白痢沙门菌;秦皇岛地...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铜影响肉仔鸡免疫功能剂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300只 ,随机分为5组 ,每组3重复 ,自由采食以玉米、淀粉、葡萄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的日粮 ,日粮中分别添加0、6.5、11、55和100mg/kg 铜 ,饮用去离子水 ,分别于1和14日龄皮下注射HVT冻干苗 ,7和14日龄滴鼻接种Lasota系冻干苗。11mg/kg 铜添加组增重较其它组快、饲料增重比较其它组低 ,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发育优于其它组 ,血液分离淋巴细胞ANAE+ 率高于其它组 ,与之相比 :0铜添加组21及42日龄体重降低(P<0.01) ,0~42日龄饲料增重比增加 ,21及42日龄胸腺重量降低(P<0.01) ;100mg/kg铜添加组21和42日龄胸腺重量及0铜添加组法氏囊重量降低(P<0.05),0铜添加组42日龄脾脏重量降低(P<0.5) ;42日龄0铜添加组或100mg/kg铜添加组血液分离淋巴细胞ANAE +率显著降低(P<0.05);0铜添加组21和42日龄T、B淋巴细胞对丝裂原的反应性极显著降低(P<0.01) ,100mg/kg铜添加组相应指标显著降低(P<0.05) ;14、21、28、35、42和49日龄血清NDV、MDY抗体ELISA效价显著降低(P<0.05) ,其中0铜添加组21、28、35和42日龄血清NDV、MDY抗体ELISA效价及100mg/kg铜添加组21、28和35日龄相应指标极显著降低(P<0.01) ;55mg/kg 铜添加组21、42日龄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的反应性及21 ,28 ,35日龄血清NDV、MDV抗体ELIS  相似文献   

11.
采用0.2%中性蛋白酶Ⅱ和0.25%胰酶∶0.02%EDTA(1∶1)"两步酶"消化法从羊驼背部皮肤分离得到羊驼毛囊干细胞。用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曲线表明,不同代次毛囊干细胞接种前3d生长缓慢,46d进入倍增期,有无限增殖的趋势,所分离的羊驼毛囊干细胞具备毛囊干细胞特征(体积小、立体感强),呈现未分化特征;CK19、CK15、β1-integrin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第3、5、7、9代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2.7±2.27)%、(47.0±3.46)%、(46.3±3.18)%和(43.3±3.76)%。结果表明,用"两步酶"消化法成功分离获得羊驼毛囊干细胞,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可使羊驼毛囊干细胞体外维持未分化状态并传代至12代。  相似文献   

12.
用检测人血清乙肝标志物的试剂和方法,检测2823份猪血清,检出HBsAg阳性血清56份(56/2823),阳性率为1.98%,不同地区的检出率在1.0%~4.5%之间.对37份HBsAg阳性血清检测了抗—HBS、HBeAg、抗—HBe、抗—HBe.共检出阳性23份(23/37);100份HBsAg阴性猪血清与37份HBsAg阳性猪血清经双育试验检测谷丙转氨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清HBsAg阳性猪的肝脏有中等度到重度的病理组织学变化(11/11);用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猪血清中人聚合白蛋白受体(PHSA—R),21份样品中有19份阳性(19/21),而HBsAg阴性猪血清10份未检出阳性;用生物素—亲和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HBsAg阳性猪血清.11份样品有41份阳性(4/11);采用从人血清中提纯Dane颗粒的方法,从8份猪血清中都提纯了类似Dane颗粒的病毒粒子(8/8);提纯的病毒粒子和Dane颗粒与羊抗—HBV作免疫电泳,沉淀线基本一致;用2mL含HBV样病毒颗粒的猪血清接种10头仔猪,有3头感染(3/10).传至第3代,10头仔猪4头感染(4/10).实验证实,猪源HBV样病毒粒子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和HBV相比,抗原有相关性,基因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以无菌手续采取国产鱼粉35份、骨粉15份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猪丹麦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分得猪丹毒杆菌4株,带菌率分别为8.6%和6.7%。经血清学检测分属于1a(1株)、1b(3株)两个血清型。对小鼠的致病力试验表明,4株猪丹麦杆菌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血清2型猪链球菌(S.suis2)河南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型及cps2j全基因突变情况,本研究扩增S.suis2毒力基因gdh、cps2j、mrp、ef 、sly、orf2和fbps,并对s.suis2的cps2j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gdh、cps2j、mrp、ef、sly、orf2和fbps基因在8个S.suis2分离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8)、100%(8/8)、62.5%(5/8)、75%(6/8)、87.5%(7/8)、100%(8/8)和100%(8/8);其中cps2j全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来源不同的S.suis2分离株同源性分别达98%和97%以上,以该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8株S.suis2河南分离株与国内外不同参考株同源性高,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猪呼吸道上皮细胞体外的原代培养,对胶原酶Ⅳ+胰酶消化法、胰酶消化法、胶原酶Ⅳ和胰酶消化结合组织块培养法以及组织块培养法等4种分离细胞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了不同浓度胎牛血清的培养基所培养细胞的纯度及成活率,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并对所得的上皮细胞进行冻存复苏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获得的细胞数量和纯度极显著高于胰酶消化法(P0.01),胶原酶Ⅳ+胰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成活率显著高于胰酶消化法;含有5%血清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成活率及纯度均高于用10%血清培养(P0.01),冻存1个月后的细胞复苏率为8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仅做远期免疫后的血清抗体凝集价与免疫力关系方面的试验,所以作者在免疫期试验猪群中留下若干头猪至免疫期六个月时,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抗体凝集价,观察抗体凝集价与远期免疫力的相互关系,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试验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猪丹毒G_4T_(10)弱毒株冻干菌苗。2.40—50市斤哈白猪,血清抗体凝集阴性。3.猪丹毒强毒C_(43)—2、6、7、8四株作为攻毒试验用。4.合格的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10):37-40
根据猪丹毒杆菌噬菌体基因测序结果,设计针对裂解酶(Ely)的特异性扩增引物,PCR扩增获得Ely产物,PCR产物经酶切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 ET-28a(+),获得重组质粒p ET-28a(+)-Ely,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Rosetta)中。以1mmol/L IPTG在28℃诱导8 h,SDSPAGE结果表明,蛋白在上清中高效表达;通过Ni2+-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其纯度在90%以上;以100、10和1μg/m L的终浓度作用于猪丹毒杆菌培养物,每隔1 h进行一次菌落计数,直至7 h,结果表明该裂解酶在体外可以有效裂解猪丹毒杆菌,并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该研究将为治疗耐药性猪丹毒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山羊毛囊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4U/mLDispase酶消化和机械切割法分离毛囊隆突部,经胰酶(0.5mg/mL胰酶+0.2mg/mLEDTA)消化从山羊耳部皮肤分离得到毛囊干细胞,用自制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探讨毛囊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细胞具备毛囊干细胞特征:体积较小、表面光滑、立体感强,呈现未分化细胞特征;K19、integrin-β1以及p6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第3、5、7代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5.6%&#177;2.6%、31.8%&#177;1.9%和27.0%&#177;3.9%,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角质细胞克隆形成率(P〈0.01)。采用配制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可使山羊毛囊干细胞体外维持未分化状态并传代至19代。  相似文献   

19.
农户散养生猪在我国养殖业中占较大比例,疫苗免疫是猪场防控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抗体检测是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直接指标和分析猪场疫病风险的主要依据。2018年5月,在陕西省的57个接种了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和O型口蹄疫(FMD-O)疫苗的散养猪场分别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每场采样2份~20份,共收集302份血清,分别检测CSFV、PRV gB和FMDV-O血清抗体。结果显示,送检样品的CSF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8.1%(266/302),PRV gB抗体平均阳性率为99.6%(301/302),FMDV-O抗体平均阳性率为98.3%(297/302)。CSFV抗体100%阳性的猪场有36个,占总数的63.2%;不足100%的猪场中,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3.3%,最低为20%。PRV gB抗体100%阳性的猪场有56个,占总数的98.2%;FMDV-O抗体100%阳性的猪场有52个,占总数的91.2%;不足100%的猪场中,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5.7%,最低为50%。结果表明,检测猪场的3种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猪场疫病防控意识和疫苗免疫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8):98-101
为了从污染样本中分离猪丹毒丝菌,使用叠氮钠血琼脂作为其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该病原分离培养,同时对比阳性菌株在哥伦比亚(Columbia)血琼脂上的生长特性来评估叠氮钠血琼脂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71份样本中猪丹毒丝菌的分离率为61.62%,除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念珠菌外,其他细菌的生长得到了很好的抑制;通过与Columbia血琼脂的比较发现,菌株在叠氮钠血琼脂上生长具有菌落小、溶血环大的特性,易于辨认。研究表明,叠氮钠血琼脂适合猪丹毒丝菌生长,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及特殊的培养特征,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