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RFLP技术检测水稻染色体片段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定位的28个RFLP标记为探针,测定了IR8及其亲本在9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条件下的RFLP表现,以此来判断IR8品种中这些标记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来源。结果,有18个标记揭示了品种间的RFLP存在。根据RFLP图谱,IR8品种中9个标记的图谱相同于Peta,5个标记的图谱相同于低脚乌尖(DGWG),这表明这些标记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分别来自Peta和DGWG。另外3个标记显示了IR8特有的RFLP图谱,表明IR8中这些标记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的DNA顺序已经发生了重组。在IR8不同个体的测定中,发现了一个不与RG365标记DNA杂交的个体,该个体可能是缺少RG365标记同源顺序的突变体。RG237标记的EcoRV酶切条件下,也揭示了个体间的RFLP存在。  相似文献   

2.
水稻NBS-LRR类抗稻瘟病蛋白Pik-h的互作蛋白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组成抗稻瘟病基因Pik-h介导的抗病反应途径。【方法】以含抗稻瘟病基因Pik-h的近等基因系IRBL8为材料,取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GD0193接种12和24 h后的水稻叶片,等量混合后提取总RNA,按照2个紧密连锁且功能独立的Pikh-1Pikh-2蛋白为诱饵,在水稻叶片中筛选与之互作的蛋白,以便深入研究抗病基因Pik-h的酵母双杂交试剂盒(Make Your Own “Mate&Plate” Library System)的要求构建水稻叶片靶标cDNA文库。利用快速重组克隆的方法构建pGBKT7-Pikh1和pGBKT7-Pikh2诱饵载体,并分别将它们转化至酵母菌株Y2H Gold,提取细胞总蛋白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ikh1和Pikh2的表达情况,并对这2个诱饵载体自激活和毒性分析后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提取SD/-Ade/-Leu/-Trp/ -His/X-α-Gal筛选平板培养基上呈蓝色的酵母单克隆的质粒,将其分别与对应的诱饵载体共转化酵母菌株Y2H Gold,涂布于筛选平板培养基上进行互作的重复验证,将通过重复验证的质粒测序分析所得的序列比对水稻基因组数据库以确定目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以确定其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及细胞组成。【结果】靶标cDNA文库的库容量约为2.2×106,插入片段长度均大于400 bp,表明水稻cDNA文库质量高。诱饵载体pGBKT7-Pikh1和pGBKT7-Pikh2均能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出对应的Pikh1及Pikh2蛋白,无自激活活性而且对酵母无毒性作用,符合文库筛选的要求。利用含有诱饵载体的酵母菌株Y2H Gold与靶标文库菌株Y187结合(Mating)的方式筛选,获得13个与Pikh-1相互作用的蛋白、5个与Pikh-2相互作用的蛋白,其中有2个与Pikh-1及Pikh-2同时存在相互作用。这些蛋白包括4个在逆境响应或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辅)转录因子、3个信号蛋白、4个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蛋白、1个含有U-BOX结构域的蛋白及4个未知功能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适宜于研究抗病基因(R基因)介导反应途径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出Pik-h的互作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ik-h或其他抗稻瘟病基因介导的抗病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鉴定、分析水稻抗稻瘟病SSH-cDNA文库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接种稻瘟菌小种E1的水稻品种吉粳88和四丰43为材料,构建SSH-cDNA文库,随机挑选138个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聚类后得到78条非冗余ESTs,其中18条(23.1%)未找到同源性匹配,12条(15.4%)与未知功能蛋白同源性较高;其余48条与已知功能蛋白同源性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控制和防治稻瘟病提供新的理论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6.
构建了包含水稻草矮病毒(Ricegrassystuntvirus,RGSV)NS3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BTNSv3,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NS3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中,获得了转RGSVNS3的水稻转基因植株,总DNA经PCR、Southern点杂交鉴定,初步证实NS3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9311和培矮64S(PA64S)分别是我国超级杂交稻两优培9(LYP9)的父母本,9311的基因组已由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测序,而PA64S至今仍无任何可供公众使用的基因组资源,对PA64S基因组的研究将有助于对9311和PA64S这对亲本基因组的比较研究和其上优良基因的克隆,为LYP9的基因组研究提供帮助。以水稻PA64S的幼嫩叶片作为材料,为该品种构建了第一个高覆盖率、高质量的BAC文库。该文库一共有37 632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为138 kb,覆盖水稻全基因组12倍左右,空载率仅为1.5%,线粒体和叶绿体污染率仅分别为0.35%和1.85%。该文库克隆被存放于98个384孔板中并储存在-80℃冰箱中,将作为公共基因组资源向研究者开放。  相似文献   

8.
9.
10.
Southernblot分析明确了稻瘟病菌重复序列POR6与MGR586没有同源性.进一步以POR6与MGR586为探针,比较分析了稻瘟病菌基因组DNA指纹,表明两者所揭示的DNA指纹特征不同,但依据其指纹相似性所进行的谱系分析结果却有相同的趋势,而且POR6-EcoRI组合在5.1~14.9kb之间比MGR586-EcoRI揭示的DNA指纹更丰富,说明除了MGR586外,POR6也是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中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binding protein,SsbX)通过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type-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分泌,在非寄主植物烟草上产生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研究旨在明确SsbX激发烟草产生HR的机理。【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RS105菌株注射水稻和烟草叶片,应用CreatorTM 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借助pGADT-Sfi AB载体上特殊酶切位点SfiⅠ,酶切检测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质量;以SsbX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Y2H)从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中筛选在SD/-Ade/-Leu/-Trp/-His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阳性克隆;并利用β-gal试验验证阳性克隆;序列测定后,使用MEGA 4序列分析软件,并利用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NJ)对筛选获得的互作因子进行同源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荧光双分子互补试验(BiFC)于488 nm处黄色激发光和520—550 nm透射光、20×物镜下,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 TCS SP5-II)观察SsbX与烟草和水稻中互作因子的互作位点。【结果】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构建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随机挑选20个克隆中水稻来源的cDNA插入在pGADT-Sfi AB载体上,平均片段大小1.0kb;随机挑选20个克隆中烟草来源的cDNA均插入在pGADT-Sfi AB载体上,平均片段大小1.2 kb,说明水稻和烟草的cDNA文库构建质量较好;Y2H和β-gal试验结果显示,SsbX可与烟草和水稻的ADF2(actin-depolymerization factor 2)蛋白互作,使酵母AH109能够在SD/-Ade/-Leu/-Trp/-His平板上生长,并且β-gal染色显示为蓝色。水稻Os ADF2编码139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15.9 k D,而烟草Nb ADF2编码137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15.kD,两者同源性达69.02%。同源性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植物中ADF2广泛存在,同源性高达60%以上。双子叶植物烟草和拟南芥的ADF2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69.05%;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水稻和狗尾草的ADF2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88.81%。BiFC试验结果显示,在488 nm波长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仅SsbX和Os ADF2以及SsbX和Nb ADF2共同存在时,可在烟草细胞膜上显示黄色荧光,与阳性对照显示黄色荧光一致,说明SsbX可与Os ADF2或Nb ADF2互作,互作位点发生在植物细胞膜上。【结论】通过T3SS分泌的水稻条斑病菌中的SsbX,在植物细胞膜上与ADF2互作,从而激发植物的免疫性。这为进一步揭示SsbX如何激发植物产生HR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 alpha-chain of 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carries the binding sites both for cholinergic ligands and for most experimentally induced or naturally occurring antibodies to the native receptor. By means of expression cloning in Escherichia coli, fusion proteins were derived from specific fragments of a complementary DNA encoding the mouse alpha-chain, allowing the mapping of the toxin-binding site to residues 160-216 and the main immunogenic region to residues 6-85. This approach permits the independent study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domains of a complex receptor molecule and should b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other proteins for which complementary DNA clones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4.
赵传纪  刘学群  王春台  徐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11-6612,6629
[目的]构建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1(t)候选基因的表达载体。[方法]利用长片段PCR在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扎昌龙中扩增长10.6 kb的候选基因,将其通过Asc I单酶切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并对阳性克隆进行质粒PCR、酶切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1(t)候选基因的表达载体。[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Xa31(t)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稻BAC克隆对Gm-2和Gm-6在药用野生稻中的FISH定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栽培稻遗传图第 4连锁群中与抗稻瘿蚊基因 ,Gm- 6和 Gm- 2等位的 RFL P标记 RG2 14和 RZ5 6 9筛选出来的两个 BAC克隆为探针 ,对药用野生稻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物理定位。两个 BAC克隆的大小分别为 5 0 kb和86 kb,在 Cot- 1DNA封阻的情况下它们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第 4染色体长臂 ,与着丝粒百分距为 72 .33± 4.40、77.10± 2 .40 ,信号检出率分别为 6 1.2 %和 5 9.5 %。与此同时 ,用 RG2 14和 RZ5 6 9对药用野生稻进行了杂交 ,它们也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第 4染色体长臂 ,与着丝粒百分距分别为 74.18± 2 .6 2和 78.2 3± 2 .31,信号检出率分别为 8.3%和 9.4%。 BAC克隆的 RFL P标记探针杂交位置几乎一致 ,这表明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 RFL P标记 RG2 14和RZ5 6 9都在同一 BAC克隆的大插入片段中 ,药用野生稻与抗性基因 Gm- 6和 Gm- 2同源顺序就在第 4染色体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药用野生稻第 4染色体的确定是根据 Jena等 (1994)和本研究的 RFL P的杂交结果进行的。文中讨论了利用栽培稻 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进行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应用鸡败血霉形体抗血清筛选鸡败血霉形体S6株基因文库,得到179个阳性克隆,不足重组噬菌体的1%。反复筛选后,获得5个强阳性克隆。抽提DNA酶切鉴定,发现2个克隆的外源片段在5kb左右,另2个在2.5kb左右,一个为3.6kb,为特异抗原的制备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RNA editing in plant mitochondria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构建细菌性条斑病菌诱导下的水稻抗病均一化差减c DNA文库,对获得的差异表达ESTs进行生物信息学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方法]以水稻IR26(Tester)和两优培九(Driver)幼苗5~6叶期叶片为材料,采用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介导的均一化消减杂交技术,构建细菌性条斑病菌JH01诱导的水稻抗病相关基因差减c DNA文库,以p LB-F和p LB-R为引物,通过菌液PCR扩增对差减文库的质量进行检测。[结果]c DNA文库的插入片段分布在0.5~2.0 kb,平均大小约为1.0 kb,重组率达95%。序列测定分析发现,随机挑取的504个克隆中有98条差异表达基因;经BLAST比对和GO注释发现,59条序列具有同源基因,分别参与信号转导、能量代谢、过敏性坏死反应、防卫反应等;另外39条序列无相似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从该文库中分离得到的Os NDPK4参与细菌性条斑病菌JH01诱导的水稻防卫反应。[结论]水稻受细菌性条斑病菌侵染的c DNA文库质量较好,为研究条斑病菌致病性因子与水稻互作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从三七根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的91个EST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1个克隆组装分析后有4个重叠群和83个单拷贝EST,代表了87个基因。已知功能的基因序列共58个,占66%,按基因功能分类为10类,其中大多基因与代谢途径和分泌途径有关。未知功能基因序列29个,占33%。对33个氨基酸序列可通读的EST进行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分析,结果表明:9个克隆有信号肽,其中3个克隆有跨膜结构,可能为膜蛋白,6个克隆可能为分泌蛋白。功能位点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基因与胞外分泌,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信号传导有关。功能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除9个克隆没有预测到功能结构域外,其它克隆的结构域与信号传导,转录调控,电子传递,协迫,光合作用,蛋白折叠等有关。亚细胞定位大多数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