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蝶贝养殖现状与前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蝶贝是目前唯一能批量生产黑珍珠的珍珠贝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进行黑蝶贝的研究和培育,在人工育苗、苗种中间培育、插核术前处理、关键插核技术及术后休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程度。在养殖及珍珠培育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苗种培育阶段暴发的外套膜流行病;海洋环境恶化导致的高死亡率;插核后死亡率、脱核率高,造成存珠率不高等。针对黑蝶贝繁育、培育、插核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养殖现状与问题进行述评,为黑蝶贝健康养殖的进一步研究及黑珍珠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合浦海养珍珠业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养殖珍珠,近几年合浦县生产单位忽视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如何提高合浦海养珍珠的“三提高”途径?不仅是合浦县珍珠业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对全国海养珍珠业的发展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淡水珍珠领域,有一个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就是世界淡水有核珍珠的研创者、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绍河。其发明的“淡水有核珍珠”被誉为“天下淡水第一珠”。谢绍河在湛江水产学院任教期间,曾师从我国现代珍珠养殖创始人熊大仁教授从事海水珍珠养殖研究.发明和推广国际首创“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日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金和 《科学养鱼》2000,(11):40-40
我国珍珠养殖业,淡水珍珠多于海水珍珠。自 70年代初开始形成第一次养殖高潮后,经历四次大的高、低潮的波动,于 1998年末又形成了第五次高潮,至今全国生产创新高、养殖单位过万家、年总产量达数百吨,远远超过称雄世界珍珠舞台的日本。但据日本水产厅珍珠年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珍珠产量、出口数量虽然超过日本,但销售总额却低于日本,即珍珠质量较差,为此日本珍珠商评价,中国珍珠养殖技术水平落后日本 20年。   根据作者赴日对日本珍珠养殖技术的专项考察情况,在中日合资珍珠养殖企业工作时的技术交流和对养殖情况观察,结合我…  相似文献   

5.
张元培 《淡水渔业》1973,(12):20-22
一九六九年以来,我在地区“五·七”于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习和运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连续四年进行了珍珠养殖实验,摸索了一些珍珠养殖规律。特别是一九七一年三月以来,先后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控  相似文献   

6.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Temmiack & Schlegel)为底栖、肉食性海水鱼类。性凶猛贪食,生长快,个体大,肉质鲜美,卵巢和肝脏有毒,血液、精巢、皮肤和肌肉基本无毒。本种在日本作为“河鲀理料”是河鲀鱼中最为主要品种,被誉为“上等佳肴”,商品价值居各种经济鱼类之首位。小野英雄(1982) 报道,1960年山口县曾试行人工育苗研究,由于日本当时海洋捕捞业甚为兴盛,用种苗进行人工养殖不被人们所接受。到七十年代因海洋捕捞过度,天然资源受破坏,加上国外渔场不断减少,海捕量供不应求。从1979年开始大力发展人工养殖,种苗人工培育得到高度重视,现已成继(鱼师)、鲷之后第三重要养殖品种。我国至今对红鳍东方鲀的养殖还是个空白,从事对该品种的研究也很欠缺。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1958年,继承了十三世纪创始的“佛像珍珠”的传统,开始了海、淡水珍珠的养殖。在淡水育珠方面,最初用插核法,1962年转入插片法。江苏省的同志从广东学习后,回去发动群众大搞珍珠养殖,由1966年到1972年育出了七吨珍珠,远超日本淡水珠的产量,他们以渔促农,以农促渔,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杂志《真珠经》1972年3月号载称已经用人工生产了一种淡水的特种珍珠,这种珍珠呈不规则的薄板状,在这珍珠质的薄板上有着三行等距离的半珍珠突起,颜色呈金黄色,故名“金珠”。1971年11月这种珍珠展出于大坂商品展览会中,被一西德商人见到,认为有点像龙的姿态,改名为“龙珠”。并以高价全部收购输出到欧洲。  相似文献   

9.
万年县珍珠养殖有近20年的历史,过去由于受蚌种和技术等诸因素的制约,珍珠生产很不景气,自1979年人工繁殖三角帆蚌的成功,给珍珠养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珍珠生产走上了正常轨道。1986年以来湖云塘珍珠养殖取得了亩产值5000元以上,亩利税4000余元的最佳效益,使人们得到了启迪,开阔了视野。县委、县政府就本县水产资源和技术力量的优势,制定了“八五”水产发展规划,要求在“八五”期间在大力提高养鱼单产的同时,发展万亩珍珠养殖,实行鱼蚌混养。“八五”期末实现年产珍珠15吨,鱼类3000吨,较1990年分别增长25倍和46.34%。现就发展珍珠养值的前景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日本,人们谓之珍珠王国;不论在珍珠养殖的技术上、还是在产量及质量上都首屈第一。然而,日本的珍珠养殖是受我国明朝养殖佛像珍珠的启发,至1904年才成功地育成了有核珍珠的。以后,日本的珍珠养殖便正式以生产规模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发展速度之快,甚为惊人。1946年,日本的珍珠产量仅为188公斤,  相似文献   

11.
珍珠的利用     
我国是采集、使用和养殖珍珠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2200年《尚书禹贡》中巳有“淮夷虫宾珠”的记载,大禹治水后曾规定蚌类珍珠作为贡品。后汉时,合浦太守盂尝己懂得了珠贝资源保护的道理,使“珠之他徒者复还”。九百多年前,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就记载了人工育珠的设想和方法,南宋时有人发明了佛像珍珠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县自1971年以来,积极开展了河蚌育珠的科学实验,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珠率由70%上升到90%,泥珠、附壳珠的比例下降到2—3%。此外,通过反复的科学试验,完成了河蚌的人工繁殖;育成了无核珠、有核珠和有色珍珠;研究了微量元素:钙、镁、钾、银等)对珍珠形成的影响。同时还探索了人工制造夜明珠和利用Co^60γ射线制造黑珍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1979年11月5日至12月20日,作者参加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淡水珍珠赴日考察组,对日本的谈水珍珠养殖技术进行了考察。日本淡水珍珠近年来每年生产量8~9吨,珍珠的品质较佳,售价也高。日本的珍珠养殖技术至今仍未公开。因此,我们这次在日本考察,主要靠自己的观察分析,来推测其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2009,(8):41-41
宁夏优质水产品养殖今年又有新突破。记者2009年7月7日获悉,经过3年人工养殖培育,宁夏自治区首批人工养殖河蚌珍珠成熟上市,此举填补了西北地区人工养殖河蚌珍珠的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15.
发现、采捕、利用和养殖珍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日本的珍珠养殖还是受我国养殖佛珠的启发,迟至1904年才成功地由御木本幸吉育成有核珍珠的,以后,日本的珍  相似文献   

16.
1979年11月12日,我们中国淡水珍珠赴日考察组一行五人,由日本国际贸促会藤三沢先生与五星株式会社赵先生陪同,到了日本国立珍珠研究所。该所营养代谢部代谢研究室室长,理学博士和田浩尔先生是日本现在致力于珍珠技术研究的权威学者之一。当前正在开展一系列珍珠养殖技术的研究工作,其论著很多。他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国立珍珠研究所(现改名为养殖研究所)的机构设置,然后向我们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生产国,珍珠产量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5%以上。2007年中国珍珠产量达到160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及各地出台禁养限养的有关政策,珍珠产量开始大幅下降,出现拐点。我国淡水珍珠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区域,形成了浙江诸暨、苏州渭塘等珍珠加工、批零集散地和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福建7大淡水珍珠养殖基地。淡水珍珠与海水珍珠均实现了人工养殖。淡水珍珠用的  相似文献   

18.
应日本珍珠振兴会和东工物产株式会社的邀请.1990年8月,笔者参加了农业部水产司组织的珍珠养殖和珍珠核交流考察组,赴日考察。考察期间,先后访问了农林水产省水产厅、水产厅养殖研究所、神户珍珠检查所、日本珍珠振兴会、田畸珍珠株式会社、爱嫒县珍珠养殖渔业协同组合和爱嫒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宇和岛支部,参观了贤岛茶湾珍珠养殖场、鸟羽御木本珍珠岛珍珠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珍珠贝人工育苗是整个珍珠养殖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对珍珠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氏珍殊贝人工育苗从1965年试验成功到1966年投入生产以来,为发展珍珠生产解决了见源问题,结束了珍珠养殖靠捕捞珍珠贝及天然采苗解决贝源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用人工的方法培育出具有大直径、大重量的名珠是困难的。所以一般说,人工养殖的珍珠,若重量超过6克的大珠,都可作为名珠而闻名世界珠宝市场,并载入史册,若达到直径10毫米左右,重量10克左右就可成为“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