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技术是水产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已成为渔业生物资源量估算的重要手段,其中鱼体声散射模型的建立是核心技术。为此,本文概括论述了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技术,梳理了基准和非基准两大类别的10种常见声散射模型的理论基础和适用范围,重点回顾了声散射模型在单体鱼及鱼群目标强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鱼种分类识别研究中声散射模型的应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通过鱼群声散射建模、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实测数据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可在宽频探鱼声呐获取鱼群信息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精确、完善的声学评估技术,为合理估算及开发渔业资源提供可靠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1 斜管虫病 1.1 症状鲤斜管虫寄生于鱼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和鳃部表面呈苍白色,严重时病鱼群集水面,游动无力,鱼体消瘦发黑,有的头、嘴、鳃及全身都黏满了泥脏物,并拖着链条状物,因此又有人称为“拖泥病”。  相似文献   

3.
春季养殖池中的各种致病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生,侵染鱼群轻则造成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损失较大。为此,将相关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水霉病预防措施:①在拉网、过数、运输、放养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②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干、湿法的667平方米用量分别为75~100千克和120~150千克。治疗方法:①根据水霉菌对盐度较为敏感的特性,用3%~5%的食盐  相似文献   

4.
水平鱼探仪在金枪鱼围网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用来发现和监测鱼群,目前的水平鱼探仪通常没有预测鱼群速度和评估鱼群数量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鱼探仪影像的金枪鱼跟踪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和鱼群跟踪软件,通过声学图像处理提取目标鱼群坐标,使用交互式多模型(IMM)算法和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算法跟踪鱼群运动状态,实现金枪鱼游泳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实时预测和显示.了解金枪鱼的逃逸速度,可以及时控制网位网形防止鱼群逃脱.该系统已经安装在一艘金枪鱼围网渔船上并记录海上真实数据,试图在原位进行鱼群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以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试验对象进行鱼体鱼头切割力学特性试验。通过对白鲢鱼头的长、宽、厚等基础体征参数的统计分析,确定在白鲢去头加工定位时可以分别以鱼体头部吻端和鱼体背部边线为定位基准。对影响鱼体去头切割力的鱼体冷藏时间、切割刀具的滑切角度、鱼体放置方式、刀具厚度等关键因素进行试验研究。通过鱼体去头切割力的测定和去头切断面的感官评定分析,并进行试验优化,确定鱼体去头最佳切割方案:将鲜活鱼体冷藏6 h后,鱼体水平放置,采用厚度为2 mm的弧形刃的切割刀具进行淡水鱼去头加工时,鱼体鱼头切割力值最小为186.7 N,鱼头切断面最平整光滑,去头后鱼肉无明显缺损。  相似文献   

6.
在水产养殖中,检测鱼类的摄食状态对于投喂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镜鲤为实验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群图像的形状及纹理特征和BP神经网络的鱼群摄食行为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图片进行背景减、灰度化、二值化等处理,得到图像形状与纹理信息,然后计算鱼群图像的形状参数和图像熵,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对鱼群的摄食状态进行检测识别。结果显示,本方法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8.0%。与单一的基于纹理的检测方法相比,不仅可以把因水面抖动、水花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作为纹理的特有属性进行分析,而且考虑了图像的形状信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可以用于指导水产养殖中的精准投喂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冬季水温较低,鱼群活动减少,鱼病发生相对较少,因此鱼病防治极易忽视。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如果不加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1.赤皮病该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染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条末端腐烂,有"蛀鳍"现象。病鱼反应迟钝,浮游于水面。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防治方法: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强力菌毒杀"50毫升全池泼洒,预防效果良好;治疗时,每亩水面平均水深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16,(2)
正粘孢子虫病是危害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寄生于鱼体体表及鳃、肠等部位,尤其是冬、春低温时节可侵袭鱼体内外各种组织和器官,严重危害鱼体健康。鱼类一旦感染粘孢子虫后,目测或镜检可见许多形状和大小不同的白色孢囊,适宜在8~25℃水温中繁殖蔓延。1.危害症状鱼类粘孢子虫可寄生在鱼体的各种器官组织,形成大小不同的孢囊,症状各异。皮肤中多寄生于皮下肌肉,病鱼头部上端形  相似文献   

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鱼群摄食行为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镜鲤鱼群的摄食行为进行识别,减少养殖过程中人力的损耗,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纹理的鱼群摄食的自动检测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相机采集鱼群正常状态和摄食时的图片,之后对图片进行预处理,利用灰度差分统计法、灰度共生矩阵和高斯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提取鱼群的13个纹理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算法对鱼群图像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对测试集的识别率达到96.5%,运行时间为39.04 s,且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算法后,支持向量机对测试集的识别率达到93.5%,运行时间为0.63 s,可以达到对鱼群摄食自动识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人工观测鱼群异常行为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压缩感知算法的鱼群低溶氧胁迫异常行为的自动检测方法。以锦鲤(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常氧和低氧2种情况下的鱼群运动视频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鱼群位置直方图,提取鱼群位置的均值、方差、歪斜度、峰态和能量5个参数,构成每幅图像的鱼群运动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词典矩阵,并利用压缩感知分类方法实现低溶氧胁迫下的鱼群异常行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低溶氧胁迫下的鱼群异常行为检测,准确率达到98.50%。  相似文献   

11.
耿锐斌 《农家参谋》2011,(12):22-22
冰冷却法即碎冰冷却,又称冰藏或冰鲜,是水产品贮藏保鲜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水产品冰冷却的方法有两种,即撒冰法与水冰法。 撒冰法 撒冰法是将碎冰直接撒到鱼体表面。当冰与鱼体接触时,固相的冰融化成液相的水,吸收大量热能,使鱼体温度迅速下降,同时融化的冰水又可洗涤鱼体表面,除去细菌和污物,还可以使鱼体在冷却过程中使鱼体表面湿润,有光泽,避免了使用其他方法常会发生的干耗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药浴法 一般用于转池及运输前后消毒鱼体,在网箱养鱼时也常采用此法.若在鱼种放养前对鱼体进行药浴,就可有效预防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3.
开春后随着水温的逐渐回升,鱼类活动逐步增强。及时加强鱼塘管理,不仅能促进鱼类早开食,还有利于恢复鱼体健康,增强其抗病力,延长生长期。所以开春要不失时机地抓好这项工作。一、分期灌水早春水温较低,鱼体较小,池塘的水不宜一次灌满,应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与鱼体的生长而慢慢加高水位。通常每半月左右灌注1次新水,逐步使池塘水位应达到80—100厘米。注水时进水管道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这一优势来提升对现代牧渔生态环境的要求而讨论,分别从鱼群产子、智能化鱼群投喂次数、影响鱼群的摄食因素、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仿生技术对鱼苗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成鱼的捕捞这五大模块展开讨论,将渔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牧渔者可以准确地掌握和解决从鱼苗到成鱼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利用计算机视觉、物联网技术和机器人的开发,优化科学养殖,减少人为损失,缓解了牧渔业养殖压力,使渔业市场迈进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鱼病传播的途径 (一)鱼体自身 鱼体本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虫.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或鳍基部、鳃瓣及鳃丝上,有些寄生于肠道内或腹腔中.当鱼类体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病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不断侵害鱼体,发生一系列病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密度也越来越大,鱼类病害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是养殖环境用水的恶化和抗生素的滥用,以致多种养殖鱼类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不仅危害鱼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水质。中草药不仅可以解决耐药性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化学药物滥用而导致的水质恶化问题。中草药具备营养作用、免疫作用,还具备抑制细菌、病毒、真菌发生和抵抗应激的作用。本文就中草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辑 《农家致富》2015,(3):44-45
在水产品的冷却方法中,冰冷却法即碎冰冷却,又称冰藏或冰鲜,保冷温度0~3℃,保鲜期约为7~12天,是水产品贮藏保鲜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水产品冰冷却的方法有两种,即撒冰法与水冰法。一、撒冰法撒冰法是将碎冰直接撒到鱼体表面。当冰与鱼体接触时,固相的冰融化成液相的水,吸收大量热能,使鱼体温度迅速下降,同时融化的冰水又可洗涤鱼体表面,除去细菌和污物,还可以使鱼体在冷却过程中使其表面湿润、有光泽,避免了使用其他方法常会发生的干耗现象。为了保证冰  相似文献   

18.
细菌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生是病原体、环境和鱼体本身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鱼体质下降是暴发传染性疾病的根本因素。本文分析了细菌出血性败血症暴发的原因,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阐述了影响鱼体健康继而导致鱼类暴发疾病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技术措施,以期为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苏联发明了用磁性渔网捕鱼,使鱼的捕捞量提高了80%。其方法很简单,只要用若干小的永久磁合金代替普通沉子,这样鱼群就会集在磁性网的周围,从而便于集中捕捞。鱼群喜欢接近磁性网,可能是由于生物的趋磁性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挥发酚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食用被挥发酚污染的鱼损害人体健康.因此鱼体中挥发酚残留量的准确分析方法研究非常重要.本文比较了两种蒸馏方法提取鱼体中挥发酚的效果,研究了鱼体中挥发酚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水蒸汽蒸馏提取法效果好,4-AAP法适用于处理后样品的分析测定.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0.005~6.0 mg·L-1,回收率85.5%~105%,相对标准偏差1.6%~6.3%,检出限0.05 mg·kg1.方法实用,便于操作,已应用于鱼体中挥发酚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