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非疫区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20日龄以上鸡、鸭进行免疲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不同日龄的鸡鸭免疫接种H5亚型禽流感疫苗20d后其HI抗体效价不同.不同种类的家禽的免疫效果也不相同。75日龄肉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最高,达6.4log2。而75日龄肉鸭的HI抗体只有2.5log2。  相似文献   

2.
用禽流感H5N1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丹顶鹤,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H5亚型HI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后2周即能检测出抗体,之后逐渐上升,至第八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且较稳定,然后缓慢下降,免疫后20周时免疫抗体降至3.38log2,保护期可达4~5个月。新生丹顶鹤初免后4周免疫抗体低于保护临界值(临界值为4log2)。二次免疫后4周可使免疫抗体达到免疫保护临界值,并可持续4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禽流感(AI)的病毒株作为种毒,研制了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经免疫试验证明,该疫苗在免疫后第14d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HI效价为8.9log2,到第28dHI效价达到最高值9.0log2。该疫苗在4℃保存12个月,其免疫效力未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9)
用8日龄和15日龄雏鸡免疫注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30 d后,进行(HI)抗体水平检测,通过(HI)抗体水平高低对比分析,对雏鸡首免禽流感病毒疫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2)
<正>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N28株)和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各3批,以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推荐的免疫程序和剂量分组免疫5周龄SPF鸡和5周龄SPF鸭。结果为:(1)免疫后1周,各免疫组均未测到HI抗体;(2)鸡免疫后45周,HI抗体效价达到峰值1∶26.05周,HI抗体效价达到峰值1∶26.01∶27.0,随后2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每周下降0.31∶27.0,随后2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每周下降0.30.7个滴度,之后HI抗体效价缓慢下降,直到试验结束,平均每周下降0.040.7个滴度,之后HI抗体效价缓慢下降,直到试验结束,平均每周下降0.040.17个滴度;(3)免疫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野生水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IV)自然被动免疫状况,于2010—2011年,在大庆龙凤湿地分别采集绿头鸭、须浮鸥、黑翅长脚鹬三种野生水禽巢卵150、184和128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H5和H7两种AIV的卵黄抗体。结果表明,绿头鸭H5和H7亚型禽流感卵黄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和14.67%,平均卵黄抗体滴度分别为4.55和3.45(log2);须浮鸥H5和H7亚型禽流感卵黄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4.78%和11.96%,平均卵黄抗体滴度分别为3.78和3.18(log2);黑翅长脚鹬H5和H7亚型禽流感卵黄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1.25%和9.38%,平均卵黄抗体滴度分别为3.85和3.67(log2)。由此可见,野生水禽种群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接触情况是较为频繁的,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种群的病毒携带情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1,(7)
为了解四川省2020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效果,在春、秋两防集中免疫后,从四川省21个市(州)共采集禽血清样品4 053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H5和H7亚型禽流感分别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745份,平均合格率为93.92%,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6.49%,秋季合格率为91.35%;禽流感H7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782份,平均合格率为93.28%,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6.4%,秋季合格率为90.15%。数据表明,四川省2020年春、秋两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9,(3):8-9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属于国家强制免疫病种。为了解四川省201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分别在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后,从四川省21个市(州)共采集禽血清样品3 667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分别进行H5和H7亚型禽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553份,平均合格率为96.89%,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6.52%(1 777/1 841),秋季合格率为97.26%(1 776/1 826)。禽流感H7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515份,平均合格率为95.85%,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5.44%(1 757/1 841),秋季合格率为96.28%(1 758/1 826)。表明四川省201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4)
为了解柳城县某鸡场禽流感H5亚型、禽流感H7亚型和新城疫免疫情况,在2017年1月和2月两次采集某鸡场血清共60份,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禽流感H5亚型抗体、禽流感H7亚型抗体和新城疫抗体。结果显示禽流感H5亚型抗体合格率是100%,禽流感H7亚型抗体合格率是100%,新城疫抗体合格率是100%。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12)
利用新城疫HI抗体监测技术,对宿豫区大兴镇部分鸡场进行抗体检测及跟踪调查,从跟踪调查的不同抗体水平的鸡群中无菌采集气管及泄殖腔棉拭子样品,接种非免疫胚,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分离到的病毒能凝集鸡的红细胞,而且这种凝集可以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证实分离到的毒株为新城疫毒株,并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血凝效价,分析出HI抗体水平在7 log2—11 log2间血凝滴度低,病毒检出率低;而HI抗体水平在0 log2—7 log2间血凝滴度高,病毒检出率高。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病毒从气管中的分离率较泄殖腔高。  相似文献   

11.
H9N2亚型禽流感是一种低致病性禽流感,但其除可引起禽类呼吸道症状和出血性病理变化外,还可造成蛋鸡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并可造成鸡群死亡等严重损失;为此,笔者选择一家山鸡养殖公司的一批祖代种鸡,采用灭活疫苗开展了连续一个世代的H9N2亚型禽流感免疫与抗体效价跟踪检测,并经对结果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2.
应用间接血凝抑制试验(HI)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蓝孔雀用禽流感灭活苗免疫接种后的免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雏孔雀禽流感H5型母源抗体在30日龄的均值为2.9Log2,禽流感灭活苗免疫后29d抗体水平达最高值9.44Log2,其后开始下降,半倍量和一倍量差异不显著,半倍量和一倍量与二倍量组的差异都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6)
<正>目前,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有关规定,我国对家禽强制免疫病种主要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从免疫学的角度观察,家禽免疫禽流感疫苗后21 d进行免疫效果监测,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禽流感抗体血凝抑制试验(HI)抗体效价≥24判定为合格,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根据笔者从实际工作中得出的经验,影响家禽强制免疫病种抗体效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时采自健康的鹰、鸽子、野鸭和鹌鹑中的54份血清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总共采集的54份血清样品中,抗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流行血清型(seroprevalence)与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H6)抗体、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8%、75.9%、29.6%。而根据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结果发现。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较低,最高位为320,其阳性率为29.6%,推断其可能为新近传入的病毒或新近重组变异出现的新病毒,可能为与该次流感爆发相关的新病毒,这一推断还有待于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而做进一步验证;新城疫病毒在该生态系中的稳定循环.构成了对家禽潜在的威胁,我国目前非典型新城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带毒鸟类的传入。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2)
<正>通常雏鸡首次免疫后HI抗体水平不会很高,免疫后710 d出现应激,2周龄后达到高峰,3周后逐渐消退到临界水平。二次免疫后HI抗体水平随所使用的疫苗、免疫方法、间隔时间与日龄而有显著差异:灭活疫苗与I系苗高于弱毒株Ⅱ系、F系、lasota系疫苗;活毒疫苗气雾和肌注免疫高于饮水免疫。在HI抗体处在高峰期(一般在2周左右)时再次免疫其免疫效果较差,因此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越长,日龄越大,免疫效果越好,但  相似文献   

16.
汪佳红  冉华兵 《畜禽业》2009,(10):38-39
H5亚型禽流感(AI)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成年鸭和幼鸭后,用ELISA法检测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AIVH5亚型灭活油乳剂疫苗两次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成年鸭,而一剂H5亚型AIV灭活油乳剂疫苗接种幼鸭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好。  相似文献   

17.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采自健康的鹰、鸽子、野鸭和鹌鹑中的54份血清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总共采集的54份血清样品中,抗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流行血清型(seroprevalence)与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H6)抗体、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8%、75.9%、29.6%。而根据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结果发现,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较低,最高仅为320,其阳性率为29.6%,推断其可能为新近传入的病毒或新近重组变异出现的新病毒,可能为与该次流感爆发相关的新病毒,这一推断还有待于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而做进一步验证;新城疫病毒在该生态系中的稳定循环,构成了对家禽潜在的威胁,我国目前非典型新城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带毒鸟类的传入。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10)
为了解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8株)的免疫效果,为临床上制定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随机抽取6个厂家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8株)进行免疫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二免后28 d 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组的免疫抗体合格率Re-6株在88.89%以上,Re-8株均为100.00%,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朱子洁  苏霞  颜丽 《畜禽业》2010,(4):20-21
由山东某集团放养的817肉杂发病鸡群采集病料,通过鸡胚接种分离到一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LC0626。死亡鸡胚尿囊液具血凝活性,血凝价为28。且不能被已知鸡新城疫(ND)阳性血清、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阳性血清、禽流感H5亚型阳性血清抑制,但能被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血凝抑制价为29。该分离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鸡胚致死时间均在60 h之内,对所采集血清进行HI检测,结果显示,HI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病鸡群。将LC0626株病毒液静脉注射试验肉鸡,死亡率高达40%,并且发现其能显著降低试验鸡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8)
<正>近年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新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07年研制成功的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可以同时预防H5N1禽流感和鸡新城疫两种家禽烈性传染病。2010年研制成功的表达H5亚型HA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疫苗,可以显著提高H5N1禽流感的免疫覆盖率。2013年研制成功的H5N1禽流感DNA疫苗,具有易于生产和储存,可以同时诱导细胞和体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