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培育肉用仔鸡高产配套系时,最好将优良的生产性状和矮小型基因结合起来。带伴性矮小型基因(dw)的鸡是比较常见的突变体,但常被认为是发育不良而淘汰。1949年F.B.Hutt(美国)最先开始研究出现在来航鸡群和新汉县鸡群中的矮小型鸡。之后,这样的突变体又在兼用型品种的杂种鸡(法国)、科尼什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国内外关于优质黄羽矮小型鸡的选育及配套利用研究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并且从国外引进的黄羽矮小鸡生产性能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好,特别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近年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优质黄羽矮小型鸡的选育及配套利用,选择培育基因更加优良的优质黄羽矮小型鸡。本文从3个方面对优质黄羽矮小型鸡的选育及配套利用情况进行介绍,以提高优质黄羽矮小型鸡的知名度,更快地被养殖者和市场接受。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矮小鸡与藏鸡屠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高原地区10只成年矮小鸡和10只成年藏鸡屠宰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重矮小鸡比藏鸡高2.2%;藏鸡公鸡全净膛率为53.9%,矮小鸡公鸡全净膛率为64.9%,差异极显著;藏鸡母鸡全净膛率为58.1%,矮小鸡母鸡全净膛率为51.5%,差异极显著;藏鸡公鸡半净膛率为74.2%,矮小鸡公鸡半净膛率为81.5%,差异显著;藏鸡母鸡半净膛率为77.1%,矮小鸡母鸡半净膛率为66.2%,差异极显著。经测定说明矮小鸡的屠宰率高于藏鸡。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七年十一日二十六日,经国家农业部畜牧局批准,甘肃省种鸡场从法国伊沙公司引进了携带矮小型基因的五系配套明星原种肉鸡。  相似文献   

5.
<正>试验以矮小黄鸡为材料,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该矮小品系祖代、父母代进行dw基因位点纯合度检测;同时测定矮小配套系江村黄K1与正常型配套系K2 56日龄商品肉鸡的活重、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结果显示:该品系的矮小型(dw基因)属伴性遗传,其矮小性状由GHR基因同一突变位点导致。56日龄肉鸡母鸡活重K1显著优于K2(P<0.01);母鸡全净膛率、半净膛率K1显著高于K2(P<0.05);母鸡胸肌率K1极显著低于K2(P<0.01);母鸡腹脂率K1显著高于K2(P<0.05)。研究结果表明矮小黄鸡(dw基因)参与配套的商品母鸡活重及屠宰率均高于正常型配套,但需在提高胸肌率、降低腹脂率方面要加强选育。  相似文献   

6.
矮小型鸡是鸡种中的一个类别,其体型矮小系由于隐性伴性基因"dw"所致,鸡脚短1/3故又称矮脚鸡.矮小型鸡的特点矮小型鸡的遗传特性决定矮小型鸡遗传特性的基因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常染色体,另一类存在于性染色体,后一类称之为伴性矮小型基因.目前已知的伴性矮小型基因有3种,一种是对正常体型为显性的伴性矮小型基因Z,见之于各品种的矮脚鸡,又叫斑担鸡;另一种是对正常体型DW为隐性的伴性矮小型基因dw;再一种是与dw同一位点的矮小型基因dwe,它对dw为显性,但对DW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主要是比较含dw基因的矮小母本与同类正常型母本在快大型黄鸡配套中后代商品鸡的生产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不少家禽育种工作者和养鸡生产者认为“矮小型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是2000年肉鸡生产的方向”。持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有三:矮小基因型鸡与正常型鸡的配套有较高的杂交优势;用较低的成本得到较多的肉,经济效益较高;矮小型鸡有较强的抗病力和较好的抗逆性能。目前,在本省饲养矮小型鸡的数量尚少,未形成生产力,发展矮小型鸡,前景如何?在此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9.
三、罗曼白壳蛋鸡LSL的选育情况罗曼精选来航LSL有40多年的育种史.前10年在美国的尼克公司,后30年在罗曼育种公司.LSL商品鸡的配套纯系在罗曼公司是从1958年开始正式选育工作.开始时为A、D两系配套.现在推广是三系配套.同是LSL鸡,他们在供种时,采用的配套系,掌握的是比较灵活的,比如在向外供祖代时,实际是三系配  相似文献   

10.
矮小基因在黄羽肉鸡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应用到黄羽肉鸡的育种中以来,矮小型黄羽肉鸡以基础代谢率低、耗料少、饲养密度大、适应性和抗应激强等优势及其明显的经济效益,在黄羽肉鸡业中的配套生产得到广泛推广。文中就dw基因在黄羽肉鸡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对12周龄兴义矮脚鸡和矮脚黄鸡的屠宰性能、常规肌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周龄时,兴义矮脚鸡活重极显著高于矮脚黄鸡(P<0.01),而腿肌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矮脚黄鸡(P<0.05);肌肉失水率和胸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矮脚黄鸡(P<0.01);兴义矮脚鸡除色氨酸外,其余7种必需氨基酸均高于矮脚黄鸡;胸肌亚油酸含量兴义矮脚鸡为17.66%,矮脚黄鸡为15.29%。  相似文献   

12.
以伴性矮小型公鸡和普通杂合子型公鸡为研究材料,就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的缺失对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初生雏鸡的体重相差无几,但4、8、16周龄和20周龄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8周龄胫长差异极显著(P<0.01)。性成熟后,伴性矮小型公鸡的精液密度为26.17亿/mL,略低于普通杂合子型公鸡(29.87亿/mL),但差异不显著;伴性矮小型公鸡的精子活率、活力和畸形率等指标与普通杂合子型公鸡相近,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生长激素受体缺失对伴性矮小型公鸡繁殖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性连锁矮小鸡生长激素受体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构建鸡基因文库克隆了鸡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用克隆的基因片段作探针,分析正常鸡和性连锁矮小鸡在生长激素受体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证实了矮小鸡在该基因位点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14.
周大薇  毛建 《四川畜牧兽医》2012,39(10):21-22,24
本试验对矮小型麻羽蛋鸡、引进粉壳蛋鸡、青脚白羽鸡三个品种在地面平养方式下生产的仿土鸡蛋进行了品质比较,测定并分析了鸡蛋的几项物理性状。结果表明,矮小型蛋鸡所产的鸡蛋有较好的蛋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材料由北农大种禽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试验以400日龄矮小型紫壳蛋鸡(试验组)、普通型紫壳蛋鸡(试验组)与矮小型褐壳蛋鸡(对照组)、普通褐壳蛋鸡(对照组)及白来航鸡为研究对象.对其蛋品质及孵化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同品系的普通紫皮蛋的蛋壳厚度比普通褐壳蛋的厚度厚,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同品系的普通紫皮蛋的哈氏单位比普通褐壳蛋的哈氏单位高,差异显著(P<0.05);同品系的矮小鸡的紫皮蛋的蛋壳色泽、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及蛋黄色泽与普通褐壳蛋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紫皮蛋的蛋白高度与普通褐壳蛋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紫皮蛋的孵化率高于普通蛋的孵化率;在矮小型紫壳蛋鸡、普通紫壳蛋鸡、矮小型褐壳蛋鸡和普通褐壳蛋鸡均发现蛋壳中的原卟啉和胆绿素的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矮小型基因(dw)对地方鸡种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小型dw 基因导入地方鸡种清远麻鸡品种中,研究结果表明,含地方鸡种血缘的矮小型鸡(dw - ) 其开产日龄比同血缘的正常型鸡(DW- ) 有提前趋势,300 日龄蛋重有降低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64 周龄入舍产蛋量和整个饲养期饲料转化率得到极显著提高。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都是dw 基因效应而引起。  相似文献   

17.
选择用笼养和平养两种育雏方式对不同品种1日龄雏鸡进行饲养,试验设计分处理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笼养育雏,对照组为平面育雏,都以煤炉作为育雏保温源.每处理10个重复,每重复120只鸡,试验全期记录鸡的采食量、疾病发生率,并分别在第10、20、30日龄时,称取每重复体重,计算处理组保温成本(煤耗费用)、日增重、料肉比、生长均匀度、疾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平养育雏相比,30日龄时笼养育雏4个品种(青脚麻E、广西花鸡、广西土2号、新矮脚黄A)的保温费用分别减少0.12、0.24、0.30、0.12元,累积增重分别提高170 g(P<0.05)、102 g (P<0.05)、35 g(P>0.05)、60 g(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0.23 (P<0.05)、0.12(P>0.05)、0.23 (P<0.05)和0.21(P<0.05);30日龄鸡群均匀度分别提高11% (P<0.05)、7%(P>0.05)、9%(P>0.05)、15%(P<0.05);笼养育雏组未发生球虫病,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平养育雏.结果表明,笼养育雏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性能,是有效阻断疾病发生的科学育雏方式.  相似文献   

18.
Strain differences in whole-body protein turnover in the chicken embry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a strain difference in embryonic whole-body protein turnover rates was tested using the chicken embryos of Rhode Island Red carrying a sex-linked dwarf gene (dwarf), White Leghorn (layer), and White Cornish X White Plymouth Rock (broiler) strains on day 12 of incubation. 2. Whole-body protein synthesis was estimated by injecting L-[15N]-phenylalanine either intraperitoneally or intravenously on day 12 of incubatio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route of isotope adminis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s for fractional and absolute synthesis rates were approximately 13% higher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than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3. Whole-body protein turnover, both in terms of fractional and absolute rates,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in dwarf than in broiler embryos, with intermediate values in layer embryos, although no growth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on day 12. 4. Difference in egg weight, measured before incubation, did not affect protein turnover. 5.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train difference manifested in whole-body protein turnover of the chicken embryo would probably be a reflection of differences in genetic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19.
以矮脚黄鸡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屠宰日龄对胸肌屠宰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屠宰日龄对胸肌肌肉pH值的影响很小,对肉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日龄增加,肌内脂肪含量增加,肌纤维直径变粗,肌纤维密度下降.为保证肌肉品质的一致,应保持恒定的上市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