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强  席险峰 《中国茶叶》2007,29(4):31-31
一、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现状湖北省恩施州现有茶园40万亩,投产茶园30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2亿元。其中良种茶园面积11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27.5%,占湖北省良种茶园总面积的61.1%。恩施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居湖北省领先地位,但其在良种化进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区茶农科技培训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杨山村全村茶园面积仅80亩,产值3万元。1995年开始该村毛田自然村发展无性系茶园,到1999年底共发展新茶园210亩,到2001年全村共有无性系良种茶园430亩。  相似文献   

3.
老茶园换种改植,是新茶园建设的一部分,是一项科学实用的新技术.针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1年提出的用10年时间,实现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化60%的要求,各地积极响应,一方面进行无性系良种新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着重进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5年来,浙江省开展了良种化工程建设,至2005年春茶结束,全省茶园面积236.0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已达81.99万亩,而在去冬今春种植的无性系良种面积就达12.28万亩,包括换种改植面积2.25万亩.目前,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34.73%.但要再用5年时间达到无性系良种化60%的预期目标,还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福建茶业生产稳步发展。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27.7万亩,茶叶产量也只有0.3843万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茶园面积达53万亩,茶叶产量0.70万吨。1959~1961年连续三年遭自然灾害,1962年茶园面积降至46万亩,茶园产量下降至0.43万吨。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我省茶业生产生机勃勃,1979年全省茶叶产量突破2.2万吨大关,1989年全省茶叶总产又突破5.6万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翻一番多。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87.83万亩,茶叶总产突破7.052万吨,比1991年增长7.99%,是1949年的18.35倍,是1979年的3.2倍。茶叶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广大茶农的努力,我省茶叶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在:选育无性系茶树良种,审定国家级的茶树良种全国有52个,其中我省占14个,1993年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70.41万亩,占全国良种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二,占我省茶园面积的85.2%,繁育无性系良种苗木6亿株。机械化采茶茶园面积达60000亩、乌龙茶产量达31585吨,92年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3.54%。全省茉莉花产量约2万吨。茶类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五大类。 1993年,我省新发展茶园12万多亩,累计茶园总面积约200万  相似文献   

5.
沈华琴 《中国茶叶》2001,23(5):16-16
茶业是浙江省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之一.1999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190.9万亩,但良种茶园比例较低,无性系良种茶园仅16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已成为浙江省茶叶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确保茶树良种纯度和种苗质量,同时最大程度地使种植者有好的收益,建立和管理好采叶养穗兼用母本园尤为重要.杭州市茶科所从60年代起就开始良种选择和繁育研究,先后选育成迎霜、翠峰、劲峰、青峰、霜峰等国家级和省级良种,以及十多个新品系.在兼用母本园的建立及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陕西西乡县牢固树立"欲做产业,先建基地"的理念,把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推动茶叶基地稳步扩张,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7.5万亩,使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累计达到10.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5.3%。从近年来发展情况看,独特的自然气候和栽植技术影响无性系良种茶苗移栽成活率,是制约茶农种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特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8.
肖楚 《中国茶叶》2009,31(12):42-42
一、优势 1.茶产业初具规模 贵州省印江县现有茶园9万多亩,茶树品种均为国家级良种,无性系茶园比率为95%以上,可采茶园面积5万余亩,年产茶叶超过2200t,产值1.5亿余元,种茶农户4万多户。有茶叶生产企业35家,标准化茶厂13家。  相似文献   

9.
2000年由农业部投资,浙江开始在新昌县大市聚镇兴建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经过3年建设,示范场已初具规模,现有茶园面积1000亩,其中采穗园700亩、良种繁育苗圃200亩、种质资源圃20亩、设施茶园20亩、品种园60亩,年可提供无性系良种插穗40万kg ,无性系良种茶苗2000万株.  相似文献   

10.
《茶叶》2006,32(1):I0002-I0002
嵊州市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各县(市)之首。现有茶园面积1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面积4.5万亩,已发展无公害茶12.8万亩,有机茶认证1.6万亩,茶叶生产已基本实现无公害化。全市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8.2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5.7%,全市年产茶叶  相似文献   

11.
广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静峰 《中国茶叶》2006,28(3):9-10
广西是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8万亩),产量2.48万吨,比2004年同比增长4.5%和2.5%,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第九位。广西“十一五”规划把茶叶产业列为重点产业。近年来,广西茶叶生产稳步发展,产品结构逐步优化,茶园无性系良种比例达到30%,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勇  朱飞  张绍伦  赵天辉 《中国茶叶》2008,30(10):34-35
一、现状 1.茶园建设 贵州省凤冈县地处东经107.43°、北纬27.59°境内丘陵广布,森林覆盖率达53.7%,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是优质绿茶生产区域。县内宜茶土地近28万余亩,现已建设茶园13.2万余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1万余亩),投产茶园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8729亩)。2007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400t,总产值1.08亿元。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宜都市地处长江上中游,属武陵山余脉,地势由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是历史上有名的绿茶和“宜红茶”产区。近年来,无性系良种茶园因萌芽整齐适宜机械化生产、成园快投产早、商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而被当地茶农广泛认同,到2013年底,全市共有茶园10.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5万亩。根据农业部2013年4月下发《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15年全国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60%”的精神要求,宜都市明确提出今后不再用种子直播方法发展茶园。根据该市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0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建园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句容市林场位于江苏省南部、宁镇山脉中端的低山丘陵地区,全场拥有山地5.8万余亩。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1993年开始发展良种茶园,目前良种茶园面积已达1000亩,其中无性系茶园100亩。茶树品种主要有:福鼎大毫、福鼎大白茶、龙井43等。尽管良种茶园土壤都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山地黄棕壤,茶园立地条件很适宜茶树生长,但由于当地每年3月中下旬少雨多风、天气干旱,夏季和秋季也各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干旱少雨天气,因而严重影响了茶树的正常生长。为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冬,林场在1993…  相似文献   

15.
朱德顺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高县地处四川省南缘,南有茶园7.42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72万亩,占36.66%。2005年生产各类茶叶3155吨,产值5659万元。茶业是高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2.35万亩,占31.67%,其中实施茶梨和茶林间作的无公害生态茶园2000亩,取得较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500亩,实践证明,实施茶果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市现有茶园38万亩,有性系品种的茶园占80%以上,无性系良种茶园则占我市茶叶种植面积的10%左右,严重制约了名优茶的发展和机械化的进程.有性系的茶园大部分在我国建国初期种植的.品种杂乱,树势老化,茶园管理难度大,产量低,鲜叶加工难度大,产品上市迟等缺点,经济效益差.而无性系良种茶树具有品种纯度高、抗性强、成园早投产快、发芽早、发芽整齐、产量高、品质优、适制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宜名优茶生产和机械化作业.为了充分发挥茶树良种高产优质的特点,将无性系良种茶苗的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许爱国 《茶叶通讯》2012,39(1):19-19
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石门茶叶产业,提升"石门银峰"品牌形象,今后5年内,石门县委、县政府将重点采取五大措施,助推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①生态兴茶。重点抓好低产茶园改造和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每年改造中低产茶园5000亩以上、新扩无性系良种茶园3000亩以上;加快有机茶转换和认证工  相似文献   

18.
洞口县竹市镇茶厂是个以加工红碎茶为主的企业。1987年,向洞口县麻风防治站承包了100亩土地,发展良种茶园。在发展良种茶园的过程中,他们注重引进科技成果,学习外地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狠抓茶园基础建设 1.1 新扩茶园坚持良种化洞口县是湖南省的红茶基地县,现有茶园面积3.8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075亩,仅占总面积的5%,推广良种茶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省茶科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安徽省茶产业问题及对策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农业资源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茶叶生产大省,茶业是安徽省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隶属于中国茶树适生区域的东北部,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茶省,茶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平稳,有利于有效品质因子成分的积累,茶叶品质优异。现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全省共有12个市的58个县(市区)产茶,涉茶农业人员300多万,生产经营者100余万。现有茶园面积205万亩,其中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认定的160万亩,占90%,无性系良种茶园20万亩,占10%以上。茶叶收入在主要产区占当地农民收入20%以上,重点产区达  相似文献   

20.
余继忠 《中国茶叶》2003,25(5):22-23
2001年浙江省政府在“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中,提出了全省到201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的目标,这意味着浙江在十年中将要增加70多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根据目前名优茶占主导地位的实际情况,各地在进行良种工程建设时,应选择最适制本地主产名优茶的无性系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