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HPLC法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的含量。采用Hypersil Gold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05%磷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254 nm。大黄素的线性检测范围为4.79~47.9μg/mL,线性良好,R2=1.000;大黄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6%,RSD为1.30%(n=5)。生大黄及各炮制品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生大黄0.401%,熟大黄0.669%,酒大黄0.512%,醋大黄0.348%。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炮制使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笔者建立了清石退热口服液中大青叶和大黄的薄层鉴别方法,以及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酚和大黄素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在薄层鉴别项中,样品在与大青叶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显现出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大黄对照药材相对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黄素在2.8~44.8μg/m L,大黄酚在4.425~70.8μg/m L范围内,峰面积值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可准确测定样品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用超声法和浆状搅拌法提取不同目径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和总黄酮,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结果表明,粒径越细,其溶出速率和溶出总量都在增加,400目时其溶出量达到最大,但粉碎到500目时,其溶出速率和溶出总量反而不及300目,因此淫羊藿超微粉的应用以400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不同粒径白头翁散的破壁率,同时测定不同粒径小檗碱的溶出度,确定白头翁散超微粉的最佳粉碎粒径,以白头翁散细粉中完整的木栓细胞为显微特征计数物指标,观察不同粒径的显微特征数,通过浆状搅拌法提取不同粒径白头翁散中的小檗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溶出度;结果显示,白头翁散200目、300目、400目、500目粒径的细胞破壁率分别为38. 64%、91. 94%、94. 99%、96. 95%,60目、200目、300目、400目、500目白头翁散小檗碱的溶出量分别是30. 1%、45. 5%、82. 4%、83. 5%、85. 9%。表明制备白头翁散超微粉易粉碎到300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粒径淫羊藿与淫羊藿总黄酮溶出量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0 nm波长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5~25.0μg/mL淫羊藿苷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 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8%,平均回收率为97.45%~99.60%,不同粒径淫羊藿中总黄酮的溶出量随粒径的变小而增加,但当粒径达100目后,淫羊藿总黄酮的溶出量不再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大黄为蓼科植物,药用其根茎。大黄的根茎中含有蒽醌衍生物,如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等,以苷的形式存在于药中。其药能清热、消火、通便、利胆、解痉、杀虫、健胃、止血、降压、利尿、降胆固醇、抗过敏和雌激素样作用。可以内服、外涂和汤饮等多种用法。现就其药用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大黄及大黄炮制品大黄炭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没食子酸5种化学成分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这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炭制对大黄中5中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HPLC色谱法,色谱柱C18,流动相为1 mL/L磷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没食子酸为260nm),柱温为40℃(没食子酸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没食子酸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766 9μg~12.279μg(r=0.999 95)、0.426μg~6.816 9μg(r=0.996 82)、0.768 3μg~12.292 8μg(r=0.999 95)、5.852μg~94.856 9μg(r=0.995 61)、4.751μg~76.025μg(r=0.999 0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RSD<5%。大黄经过炒碳以后芦荟大黄素增加1.755倍、大黄酸增加1.323倍、大黄素增加1.344倍、大黄酚增加2.473倍、没食子酸增加了1.044倍。说明生大黄经过炒碳以后会发生化学成分含量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粒径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溶出量。采用Shimadzu VP-ODS(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25:7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在270 nm波长下进样10 μL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淫羊藿苷在0.08~0.4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2%,平均回收率为97.11%~101.08%,该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所测定的淫羊藿苷溶出量随着淫羊藿粒径的变小而增加,但粉碎到100目以上时,淫羊藿苷的溶出量不再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天然渔宝合剂为大黄、侧柏叶、五倍于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功效,主治鱼类败血症、烂鳃病、腐应病、烂尾病、赤皮病、弧菌病及肠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该法以天然渔宝合剂中的君药大黄所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为指标(包括游离大黄素及结合大黄素).采用HPLC法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经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等实验研究表明,该法不仅简便易行,且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定性、定量两方面比较大黄不同产地加工品苏吉、蛋吉和水根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药典方法测定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蒽醌衍生物的含量。结果:大黄不同加工品、薄层色谱、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差异不大。水溶性浸出物:蛋吉〉苏吉〉水根。总蒽醌含量:蛋吉〉苏吉〉水根,四川〉青海〉甘肃。结论:大黄不同规格加工品、同一规格不同产地加工品,其总蒽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蛋吉质量最佳,苏吉次之,水根最差。四川大黄质量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黄末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Waters 2695 HPLC,PDA检测器,检测波长435 nm,柱温25℃,色谱柱:Hypersil ODS-2 C18柱(250 mm×4.6 mm,5μm),Kromasil ODS保护柱(4.6 mm×1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85∶15),流速1.0 mL/min。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回归方程分别为:Y=1.37×105X-3.52×104,r=0.999 8;Y=8.22×104 X-4.19×104,r=0.999 9;Y=1.11×105 X-3.24×104,r=0.999 9;Y=1.85×105X-5.36×104,r=0.999 9;Y=7.17×104X-2.41×104,r=0.999 9,线性范围分别为6.8-680、8.8-880、6.2-620、7.1-710、6.0-600μg。结论:该法准确灵敏、分离度好,可用于大黄末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大黄经超微粉碎与普通粉碎后植物细胞在粒度分布和显微特征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和生物显微鉴别方法,观察大黄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生物特征。结果:大黄超微粉颗粒均匀,粒度呈对称单峰分布,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而普通粉颗粒大小不均,粉体粒度分布不对称,植物细胞完整。结论:大黄经超微粉碎后,粉末均质度明显改善,植物细胞破壁率明显提高,质量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份全球抗菌素耐药报告显示全世界面临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2021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鼓励替代抗菌药物的研制和创新。大黄素甲醚、大黄酸作为植物蒽醌类有效成分,具有抗微生物、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但对其抗菌、抗病毒、抗炎症相关的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工艺缺少详细报道。本文对国内外已经发表的专利文献、期刊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机制及其生产工艺,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葛根经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后加工成40-65、65-100、100-200、200-300目不同粒径粉末,分别用水和30%乙醇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比较不同粒径葛根粉中有效成分葛根素溶出率的差异。结果其水提葛根素含量分别为2.68%、2.95%、3.03%、3.13%、3.20%;醇提葛根素含量分别为3.10%、3.17%、3.35%、3.55%、3.66%。该结果表明,随着葛根粉碎粒径的变小,葛根素的溶出率显著提高,醇提葛根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水提葛根素。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小檗碱生物利用度,并改善其对动物的适口性,采用醇提法从黄连中提取出小檗碱成分,以液中干燥法制备小檗碱成分肠溶微囊,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微囊形成的几个关键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小檗碱成分肠溶微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小檗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1∶7,HPMCP∶丙酮乙醇混合液=1∶20,丙酮乙醇混合液∶液体石蜡=1∶5,司班80∶液体石蜡=6∶100。以此工艺制备3批微囊,其平均包封率为93.32%,微囊外观规整,呈现均匀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粒径大小在5~55μm,平均粒径为30.54μm;微囊在人工胃液中2h内溶出少于2%,而在人工肠液中2h释放达到97.343%,几乎达到完全释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备沙拉沙星的新剂型,评价其体外释放度,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制备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C)进行表征试验,对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粒径和释放度进行评价。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参数为沙拉沙星和β-环糊精混合液以300 r/min转速在50℃下搅拌4 h,粒径试验表明包合物粒径平均值为1.0μm。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SAR/β-CD包合物在60 min后累积溶出度达到97%左右并保持稳定,物理混合物60 min后累积溶出度仅63%左右,SAR粉剂在60 min后累积溶出率仅74.4%左右。将沙拉沙星成功制备成一种新型包合物制剂,提高了药物的释放性质,对沙拉沙星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恩诺沙星微囊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遮蔽恩诺沙星的苦味,改善恩诺沙星的适口性,利用沸腾包衣工艺对恩诺沙星进行包衣,制成恩诺沙星微囊,作为恩诺沙星口服给药制剂的原料。通过体外溶出度试验,测定了恩诺沙星微囊在猪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恩诺沙星微囊在猪人工胃液中均能迅速溶出,60 min即接近最大溶出度。微囊粒径大小对恩诺沙星的溶出有一定影响,粒径越小溶出越快,最大溶出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干燥大黄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清洗器辅助萃取大黄多糖,同时研究大黄多糖的抗氧化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30min、料液比1∶40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最大为8.248%;对大黄多糖粗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在浓度增加到0.8mg/mL时,大黄多糖与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DPPH的清除率开始接近,在此之前均比维生素C小。而且清除率随着大黄多糖质量浓度的上升而显著上升。该研究为大黄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