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提高有机肥撒施均匀性,设计了水平双圆盘式撒肥器。利用拟水平法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水平双圆盘的转速、输送速度、两盘安装中心距和圆盘结构对撒肥均匀度的影响。得出了撒肥器结构和工作参数的合理组合:圆盘转速200 r/min、输送速度800 mm/s、两盘安装中心距750 mm和盘面偏心安装两组叶片。  相似文献   

2.
农家肥抛撒机抛撒性能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究牵引式农家肥抛撒机性能,以自行研制新型抛撒机为对象,通过分析抛撒机工作原理和结构,建立农家肥抛撒过程运动方程。选取抛撒转速、行走速度和刮板间距为试验因素,以均匀度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作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及响应曲面。结果表明,抛撒转速和行走速度对均匀度变异系数和撒肥幅宽影响较大,刮板间距在合理范围内对均匀度变异系数影响不显著,刮板间距合理范围为150~300 mm;当抛撒转速为365 r·min-1,行走速度为4.6 km·h-1,刮板间距为150 mm时,均匀度变异系数为22.6%,撒肥幅宽为2.26 m,此时撒肥幅宽满足设计要求且变异系数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农家肥抛撒机性能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圆盘式有机肥撒肥器抛撒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圆盘式有机肥撒肥器的抛撒性能.[方法]在自制的圆盘式有机肥撒肥器试验台上进行了影响撒肥均匀度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试.[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安装2组偏心叶片的圆盘、两盘安装中心距750 mm时撒肥均匀度的平均偏差最小.随着两圆盘转速的增大,撒肥均匀度平均偏差快速减小,转速超过200 r/min平均偏差变化程度非常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组偏心叶片的圆盘、两盘安装中心距750 mm,圆盘转速200 r/min时撒肥均匀度的平均偏差最小.[结论]所设计的撒肥器具有撒肥均匀、工作效率高的特性,这为有机肥撒施机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揉碎玉米秸秆螺旋输送装置参数试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纤维物料螺旋输送装置输送功耗大、效率低的问题,以比能产量和功耗为输送性能的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建立各指标与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并以比能产量最大,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影响螺旋输送性能的结构与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螺距为300~355mm,螺旋轴转速100~140r/min、喂入量30~70kg/min时,螺旋输送装置能满足较高效率较低能耗输送要求;各因素对比能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喂入量、螺距、螺旋轴转速;影响功耗的主次顺序为:喂入量、螺旋轴转速、螺距;螺旋输送装置优化参数组合为:螺距325mm,螺旋轴转速100r/min,喂入量30kg/min。优化后螺旋输送装置的比能产量为0.084 6kg/W,较优化前提高了4.96%,功耗为439.781W,较优化前降低了2.44%。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有机肥撒肥机存在撒肥幅宽小、破碎效果差等问题,建立有机肥团粒在立式撒肥装置及空气中的运动学模型,分析撒肥距离和撒肥幅宽,确定影响抛撒性能主要因素.以破碎率和撒肥幅宽为试验指标,通过离散元仿真分析确定最佳螺旋片螺距,以抛撒轴转速、装置离地高度、撒肥盘倾角为试验因素作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因素组合优水平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抛撒轴转速为400r·min1,装置离地高度为1 000mm,撒肥盘倾角为20.时,破碎率为91.8%,撒肥幅宽为9.2m,满足有机肥撒肥机田间作业要求,可为有机肥撒肥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离心式变量撒肥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有机肥播撒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离心式变量撒肥机,阐述了该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法】对影响撒肥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当机具前进速度为5.5km/h,链板转速为5r/s,撒肥圆盘转速为540r/min时,得到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0.2%,作业幅宽为19.3m,施肥量为1 268.97kg/667m2.【结论】前进速度、圆盘转速及链板转速对有机肥抛撒的均匀性变异系数、幅宽和撒肥量均有影响,撒肥圆盘的转速对作业质量影响极显著,其次为链板转速,最后为机组前进速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谷物水分仪相关研究较少且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通过试验对水分仪采样机构进行了参数优化。首先利用实验室电烘箱法对水稻各个水分梯度的实际值进行标定,运用水分测定值与实际值相对比的方法,以平均相对误差为指标,分别对输送辊螺距、碾压辊花纹以及电机转速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L9(34)正交表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出3因素的主次因素顺序与最佳因素排列组合。研究表明:影响水分值测定的主次因素顺序是电机转速、碾辊花纹和输送辊螺距。电机转速225 r/min、碾压辊花纹为网纹m0.4、输送辊螺距8 mm时为单因素试验最优值。最佳因素组合是C_2B_3A_1,即电机转速为225 r/min、碾辊花纹为网纹m0.4、输送螺距为8 mm。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螺旋式排肥器对颗粒肥料的排肥稳定性与均匀性,采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排肥器结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仿真试验,分析螺旋叶片直径、螺距和排肥轴转速对排肥器排肥性能的影响,获得排肥器工作参数与排肥量和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的回归数学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螺旋式排肥器排肥量的因素主次依次为排肥轴转速、螺距、螺旋叶片直径,排肥量最大为221.2 g/s,最小为54.76 g/s;影响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的因素主次依次为排肥轴转速、螺距、螺旋叶片直径,通过Design–Expert 8.0进行参数优化,确定排肥器最优参数组合,即螺旋叶片直径100 mm、螺距60 mm、排肥轴转速15 r/min,此时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达到最小值,为8.48%,排肥器排肥性能较为稳定均匀。  相似文献   

9.
螺旋式输送装置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业纤维物料螺旋式输送装置的输送性能,降低输送功耗,提高生产率,利用MATLAB软件对比功耗数学模型进行单变量优化分析,并结合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螺旋式输送装置输送性能最佳的取值范围是:喂入量30~70 kg/min、螺距300~355 mm、螺旋轴转速97~137 r/min。以比功耗作为输送性能评价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参数优化试验,得到了影响比功耗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喂入量、螺距、螺旋轴转速。以比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Design-expert的优化模块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出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的最佳参数组合:螺距335 mm、螺旋轴转速117 r/min、喂入量30 kg/min,输送性能优化后比优化前提高了8%,上述成果满足预期设计目标,可为螺旋式输送装置的参数优化和结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作为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能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为了改善东北地区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玉米秸秆产量大、后续处理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直注深埋还田机。该机由秸秆粉碎装置,输送装置、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组成,能一次性完成秸秆捡拾、输送和深埋等作业内容,可将地表秸秆埋至地下300mm土层中,满足打破犁底层,构建合理耕层,提高秸秆利用率的要求。该机输送装置中部安装卸料室,实现秸秆从两侧向中间聚拢并向下运动的效果。通过对输送装置分析得知,螺旋叶片设计直径315mm,螺距315mm,当螺旋轴转速为350~450r·min-1时,卸料效果良好。参考双翼铧式开沟器作业后的土壤截面设计了柳叶形直注铲,该铲底端秸秆出口设计成流线型柳叶状,铲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直注铲设计高400mm、铲宽320mm、圆心角θ=60°时,铲横截面积为9.92×104mm2,满足卸料要求,同时能达到开沟破土并回填部分土壤的作业效果。以拖拉机前进速度、秸秆覆盖量和输送装置转速为因素,以秸秆还田率为指标,设计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拖拉机前进速度和输送装置转速对还田率影响显著,当前进速度为5km·h-1,输送装置转速为450r·min-1时,还田率为90.5%。该试验结果表明了机具作业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卸料室和直注铲的设计为秸秆还田机输送装置和开沟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pH=2.8~4.0的BR缓冲溶液中,硫酸软骨素(CS)由于磺酸基离解而成为带多个负电荷的大阴离子,而低于其等电点(pI=4.7)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则以带正电荷的大阳离子存在,两者之间可结合形成复合物.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其最大散射波长位于304 nm处.与此同时,它的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也明显增强,且最大SOS和FDS分别位于471 nm和292 nm.散射增强的强度(ΔIRRS、ΔISOS和ΔIFDS)与CS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可用于CS的定量测定.对于CS的检出限(3σ)分别为2.0 ng/mL(RRS),2.9 ng/mL(SOS)和13.2 ng/mL(FDS).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市售滴眼液中硫酸软骨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玉米地微波相干和非相干散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在Stile相干散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玉米作物的相干散射模型,模型中使用物理光学(PO)和无限长介电圆柱体近似方法计算玉米叶片和秆的单散射体矩阵,替代了原模型中计算窄叶的单散射体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不同散射机制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相干分量。研究中所使用的非相干散射模型为密歇根森林散射模型(MIMICS)。使用吉林省公主岭地区玉米地部分生长周期内的实测数据为以上相干和非相干散射模型的输入参数,分别模拟L和C波段VV和HH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并将这2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该模型在不考虑树干层的情况下,可应用于玉米地后向散射系数的模拟玉米;该相干散射模型在L波段的模拟结果较差,在植被生长初期表现为模拟结果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相干和非相干散射模型的比较分析,证实由散射机制引起的相干性是较小的。[结论]文中只分析了随入射角变化,相干和非相干散射模型的差异,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分析该差异随植被和土壤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玉米地微波相干和非相干散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在Stile相干散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玉米作物的相干散射模型,模型中使用物理光学(PO)和无限长介电圆柱体近似方法计算玉米叶片和秆的单散射体矩阵,替代了原模型中计算窄叶的单散射体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不同散射机制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相干分量。研究中所使用的非相干散射模型为密歇根森林散射模型(MIMICS)。使用吉林省公主岭地区玉米地部分生长周期内的实测数据为以上相干和非相干散射模型的输入参数,分别模拟L和C波段VV和HH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并将这2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该相干散射模型在L波段的模拟结果较差,在植被生长初期表现为模拟结果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相干和非相干散射模型的比较分析,证实由散射机制引起的相干性是较小的。[结论]文中只分析了随入射角变化,相干和非相干散射模型的差异,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分析该差异随植被和土壤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利用偏振同步光散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2种不同菌株:E.coli(DH5α)、E.coli(BL-21)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偏振同步光散射可以区分表征微生物,并进一步利用该方法建立微生物的指纹图谱库,从而使微生物的检测变得更加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5.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他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水平,手插秧和抛秧的产量极显地高于乳苗抛栽。乳苗抛栽的成苗率低,成穗率低。乳苗抛栽比手插秧和抛秧在田间的生长期大大缩短,各个生育时期均有所延后,乳苗抛栽群体的灌浆比手插秧和抛秧延迟,灌浆持续期比手插秧和抛秧短,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pH=1.0~4.5的稀硫酸介质中,[Hg(SCN)4]2-配阴离子能与人血清白蛋白(HSA)、α-糜蛋白酶(α-Chy)、牛血清白蛋白(BSA)、溶菌酶(Lyso)和γ-球蛋白(γ-G)等蛋白质反应形成复合物,此时将引起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的显著增强.最大SOS峰和最大FDS峰分别位于668 nm和396 nm附近,散射增强(ΔI)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成正比,两种方法对不同蛋白质的检出限(3σ)分别在17.30~43.53 ng/mL(SOS)和18.38~54.04 ng/mL(FDS)之间.据此发展了用SOS和FDS法灵敏、简便、快速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的新方法.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蔡爱民  宫华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51-6054,6057
选择典型旱作物冬小麦为分析对象,利用全极化星载SAR数据分析了其极化特征,并基于极化分解理论分析了冬小麦在不同长势下的响应特征。最后基于极化分析结果,建立了反演冬小麦长势的新参数。研究方法对利用全极化雷达数据分解目标散射特征,提高反演精度和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植被介质透射与散射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被辐射的相关分布介质理论,可以导出透射与散射作为相关函数的参数方程是一条第一象限内的负斜率直线。该文用实验证实了这个结论,因而也证实了介质分布相关性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核桃雄花散粉规律,为提高核桃产量及品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重力载玻片法收集花粉,对新疆两个主栽核桃品种:‘新新2’和‘温185’的散粉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核桃雄花序开花散粉持续10 d左右,日平均温度在20-24℃条件下,集中散粉时间为4 d左右,一般树冠东、南及中部位置的散粉量较大;温度在19-27℃范围均可散粉,散粉的适宜温度为20-23℃。[结论]核桃散粉规律与温度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散粉呈现爆发性。  相似文献   

20.
在磷酸介质中,碘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生成I-^3配阴离子,它可进一步与乙基紫形成离子缔合物,此时不仅能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而且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其最大散射波长位于319nm.在一定条件下,其散射强度△I与碘酸钾浓度成正比,其线性范围在2.33×10^-3~3.00μg·mL^-1之间,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对碘酸钾的检出限为0.70ng·mL^-1,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食盐中碘酸钾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