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1系是以长白、太湖各半血为父本,约乌二元杂母猪为母本,通过杂交合成理想型零世代后,再经5个世代的横交固定和继代选育培育成一个新品系.该品系猪保持了本地猪适应性、抗逆性强,肉质色香味好,发情明显,护仔性强等优点;又具有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繁殖力强、杂交配合力好等优良特性(见表1).为使N1系种猪在生产中能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经过8年来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N1系猪的科学饲养管理综合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后备母猪是扩繁猪群的基础,后备母猪的培育从仔猪就开始挑选和培育。加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对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综述,为生产实践中后备母猪的养殖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陈柳 《中国猪业》2022,17(3):97-99
本文从环境、营养及饲养管理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提高湘沙猪配套系仔猪成活率的方法,以期为养殖户更好地养殖湘沙猪配套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深农配套系猪是农业部审批通过的我国第一个自行培育的配套猪,但按《深农配套系猪养殖标准》,其养殖技术性强、要求严,如何建立一套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又能行之有效的深农配套系猪产业化养殖技术,是充分发挥该种质资源生产潜力的关键。2009年井冈山市新盛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首次引进深农配套系种猪之后,井冈山华富畜牧公司及几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相继引进饲养均取得成功,经3年多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井冈山地区的深配套猪规模化养殖技术,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龙宝1号猪品种(配套系)培育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清森 《猪业科学》2014,(5):130-131,135
<正>1来源龙宝1号猪配套系是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等单位经过13年时间培育完成的。通过陆川猪、隆林猪、大白、长白、杜洛克等品种间的6种不同杂交组合试验,确定大长陆三元杂交为最优配套组合。在专门化品系培育过程中,运用现代猪育种原理与方法,以广西名优地方猪种陆川猪为育种素材培育了母系母本(LB33),重点对繁殖性能、肉品质和适应性进行选育;利用公司庞大的瘦肉型猪育种体系,以长白猪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创新,结合养猪场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养殖技术,从后备母猪养殖管理、配套饲料、日常管理、疫病防治等多个角度入手,构建现代规模化猪场配套体系,提升养殖综合效果,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针对当前后备母猪饲养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斯格配套系猪是比利时斯格遗传技术公司培育的瘦肉型猪杂交配套品系。1999年,河北衡水京安集团与斯格遗传技术公司合资建立了世界上第七个、亚洲第一个核心群选育场,引进斯格36、12、15、23、33等5个品系共324头种猪组建了核心群,为中国养猪生产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经过4年的繁育,已生产一定规模的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种猪和一定数量的商品猪,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斯格猪引入我国时间所限,迄今国内尚无斯格配套系杂优猪在中国饲养管理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等基本数据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8.
郑小明  林克团 《猪业科学》2021,38(3):122-123
玉山黑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饲养历史,像国内其他地方猪种一样,都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家庭养猪以饲养地方猪种为主,以玉山黑猪为例,1981年调查时有生产公猪52头,生产母猪9700头,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大量引进外国瘦肉型猪后,为追求高产肉量和短期经济效益,养猪户纷纷转向养殖外来品种猪只,地方猪种饲养数量急剧下降,同样以玉山黑猪为例,除保种场(现有存栏玉山黑猪生产公猪32头,生产母猪121头,后备公猪16头,后备母猪36头,共有8个血缘)外。  相似文献   

9.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种猪场,种母猪的饲养管理关系到场站的经济效益和兴衰成败。所谓的外二元母猪:即用国外两个品种(品系)作父本和母本,相互杂交所生产的子代杂种母猪,如:长白×约克或约克×长白。目前我县一般采用约克作母本,长白作父本。外二元母猪性成熟较晚,一般在6月龄出现第一次发情,初配时间为7~9月龄,初配体重为成年猪体重的50%~60%,发情周期19~22天,妊娠期112~116天。初产母猪产仔数8~10头,经产母猪9~11头。其优点是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产仔较多、体型好、饲料利用率高;缺点是抗逆性较差、营养要求高…  相似文献   

10.
莱芜猪是我国华北型地方猪种,具有5000多年的饲养历史,以其繁殖率高、哺育力强、耐粗抗病、杂交优势明显、肉质细嫩香醇等特点而著称,是我国地方猪种的宝贵基因库,被专家赞誉为"中国华北第一猪"。为进一步发挥莱芜猪的品种优势,拓展其发展空间,提高生产水平,现就莱芜猪的饲养管理措施分析如下。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成  相似文献   

11.
余崇达  李剑豪 《养猪》1991,(3):31-31
我们子1986年开始以广花猪作第一母本,进行三系配套试验,同时开展了四系配套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猪选择以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培育的广花猪为第一母本与长白公猪杂交,产生的F_1(长花)为母本再与大约克公猪杂交,F_1 (约长  相似文献   

12.
二胎母猪淘汰率高、 断奶后乏情、 二胎母猪产仔数低等是困扰生猪养殖、 阻碍养猪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猪的体况与品种、 后备猪和头胎猪营养、 后备猪的选育、 后备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猪的驯化以及头胎猪妊娠期和哺乳期饲养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如何饲养好后备猪及头胎母猪,保证后备猪和头胎猪健康发育,为解决二胎母猪综合征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北方牧业》2007,(17):11-11
记者从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获悉,由该院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历经十三年成功培育了中国第一个以地方猪种选育的专门化品系配套而成的猪配套系——“滇撒猪配套系”,为利用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培育配套系开创了新的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十分重要,因为后备猪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而且影响以后几胎的生产成绩。猪场疾病的控制也应从后备猪开始,这样就可以为以后疾病的控制和净化节省大量药费,控制好源头对控制整个猪群的疾病来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相似文献   

15.
1母猪的选择   选择优良的母猪是养猪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生产性能较好的母猪品种有长大、大长、皮大、皮长及斯格配套系。在体型选择上,体型应较平直,腹部较大且松驰,腰部过度收缩的猪繁殖力比腰围大且松驰的猪产仔率差。应选择奶头排列整齐均匀,奶头饱满无瞎奶头、副奶头,有效奶头一般应有 7对以上。选择外阴部大小适中、下垂的母猪。外阴部偏上的母猪,繁殖性能一般较差,经常有返情或不孕的现象。 2母猪的饲养管理 2.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2.1.1后备母猪的饲料:应采用青绿多汁饲料,优质粗饲料如苜蓿草粉、槐叶粉、花生秧粉、…  相似文献   

16.
湘沙猪配套系是利用我国地方品种沙子岭猪和国外引进猪种为育种素材,采用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优质猪配套系,湘沙猪配套系由三个专门化品系组成(终端父本XS1,母系父本XS2,母系母本XS3)。  相似文献   

17.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猪场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培育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步成为了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探讨话题。后备母猪主要是指从2月龄开始到初配之前所存留并当作种用猪的母猪,他们是繁殖猪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好坏影响着整个猪群繁殖的性能。所以我们可以说,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养猪业来说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在猪养殖中,会挑选一部分优良的青年母猪或者雌性母猪作为后备母猪进行生产和繁衍,作为后备母猪,其繁殖周期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配种期,第2阶段是怀孕期,第3阶段则是哺乳期。面对不同阶段的发展,其所需要的营养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其进行饲养时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该文主要根据后备母猪的各个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提出具体的饲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内江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猪。根据近年来对内江猪公猪、母猪及育肥猪的一线养殖经验,总结内江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并探讨内江猪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的特殊事项。  相似文献   

20.
莱芜猪选育始终以保种选育为基本原则,保纯优良基因、提高生产性能。1984年至2010年主要采用家系选择为主的继代选育方法,以提高瘦肉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为目标,完成了9个世代的本品种选育,第九世代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为(15.06±1.51)头,日增重(426±16.80)g,料重比(4.13±0.26):1,瘦肉率为(42.60±1.12)%;2011年后莱芜猪选育以提高肉品品质和繁殖力为目标,建立性能系,以家系内个体选择为主,以后裔和同胞测定为依据,实现保种选育目标。目前第二世代繁殖性能系产活仔数(13.64±0.52)头;肉质性能系肌内脂肪(11.65±0.83)%,日增重(429±13.6)g,瘦肉率(42.78±0.46)%。在莱芜猪保种选育的同时,对莱芜猪的养殖方法、饲养方式、环境卫生、养殖管理等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探讨,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饲养管理规程,为莱芜猪的保护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